梁海清
眼下正是春意盎然的人間四月天,世間萬物,都在春意中復蘇萌發(fā),人類也是大自然的孩子,我們的一生從胎元初始到嬰幼少年,再到青壯暮年,就像春夏秋冬的過程。比照大自然,春季正像一個人的青少年時期,生機勃勃,充滿活力。有一句老祖宗們說了幾千年的俗語: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那么,健康計劃(管理)同樣要始于人生的早期,在“人生的春季”就要打好基礎(chǔ)。
世衛(wèi)組織發(fā)布的影響健康的四個因素,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一個人是否健康長壽,先天因素、生活環(huán)境、醫(yī)療條件占了40%,剩下的60%歸于后天的生活習慣。而一個人的生活習慣、性格心理特征,都是從小奠定養(yǎng)成的,30歲前基本定型。未成年之前,健康的責任應該在于家庭和監(jiān)護人,而成年之后走向社會,怎樣維護身體應該是自己的責任了,家庭的干預和影響逐漸減弱。
調(diào)查顯示,我國青少年的健康狀況并不樂觀,甚至令人堪憂。超重兒童、少兒糖尿病比例逐年上升,久坐、熬夜、三餐不規(guī)律,運動量減少、喜食油炸等高熱量食物和含糖飲料、基本的生理健康知識匱乏等等問題,導致代謝性疾病年輕化趨勢越來越嚴重。在臨床中我們遇到的最年輕的心?;颊卟哦臍q……可見年青一代面臨的健康問題,比以往物質(zhì)匱乏的時代還要嚴峻許多。
與此形成對照的是,全球人均壽命的大幅提高。這里有兩個數(shù)據(jù)與大家分享,一是關(guān)于人的自然壽命的測定(依據(jù)細胞分裂次數(shù)與周期等方法)提示,人類正常的自然壽命應該在100歲以上,甚至是120歲或150歲。二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于2014年對人口年齡劃分作出了新的規(guī)定:0-17歲為未成年人;18歲-65歲為青年人;66歲-79歲為中年人;80歲-99歲為老年人;10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把人的衰老期推遲了十多年,盡管不少人一時有些接受不了這個新的年齡劃分,但它對人的心理健康和抗衰老意志,將會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
“全民健康人人有責”。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的根本保證,我們應該對自己的健康負起責來,學習人生必知的健康知識,提高健商和健康素養(yǎng),我們雜志從今年開始,新增了《讀懂身體》和《養(yǎng)生課堂》欄目,愿大家能夠從年輕時就開始重視心身健康,日積月累,才會擁有幸福長壽的美好人生。
(作者為本刊副總編輯兼編輯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