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芷瑄
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一直特別喜歡閱讀,而且我喜歡從那些高格調或高質量的文章里發(fā)現(xiàn)“三趣”——情趣、理趣、語趣。
一是情趣。我們知道,黃土高原的白楊樹極普通,茅盾卻感受到了它的“景美”“形美”“神美”,并通過贊美它贊美了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朝氣蓬勃的民族精神。岳陽樓的“霪雨霏霏”“”“春和景明”本是自然之景,無所謂“憂”“喜”,范仲淹卻借它“求古仁人之心”,抒發(fā)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諸如《白楊禮贊》《岳陽樓記》這類文章,之所以能給我們留下優(yōu)美的、深刻的、永遠難以忘懷的印象,就是因為作者在寫景、寫物、寫事時,沒有單純刻板的描景、狀物、敘事,而是把它們與時代生活、與人的情感情緒、與人的需要追求聯(lián)系了起來,寫出了自己特有的審美感受,使文章充滿了情趣。作家王蒙曾說:“所謂情致,就是把生活本身所具有的那種色彩,那種美麗,那種節(jié)奏;把生活的那種豐富多變,復雜或單純或者是樸素;把生活本身的這種色彩、調子,再加上作家對它的理解和感受充分表現(xiàn)出來,覺得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藝術世界。”“情致”就是我們所說的情趣。文章一旦有了情趣,就有了生活氣息、生活韻味、生命活力、藝術意境。讀來甚覺賞心悅目、情味悠長、親切醉人。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若想讓自己的文章達到這種效果,一定要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寬廣的胸襟,熱愛生活、用心生活、觀察生活,真正體悟生活的樂趣,品嘗生活的滋味。
二是理趣。理趣,是指作者在寫景、敘事、狀物,描寫情境、場面、細節(jié)時,把自己對自然、社會、歷史、生命、生活、人生的思辨融入其中,揭示出自然、生活、人生內在、豐富、深刻的規(guī)律、底蘊、事理、常理、哲理,達到 “言近而旨遠”“語盡而理無窮”的空靈境界。記得小時候學過的《聽潮》,就用細膩筆法描繪了海潮的漲落情景。如果僅僅停留于描寫自然海潮的層面,很難引起人們內心的震動和情感共鳴,作者正是揭示出了“這是偉大的樂章”——生命的樂章、生活的樂章、人生的樂章、奮斗的樂章、創(chuàng)造的樂章以及低潮高潮“一樣的美”這一深刻哲理,才使文章意味深長、耐人咀嚼、感人至深的。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在作文里隨處灑落“金粒”,閃現(xiàn)智慧和哲理之光而充滿理趣呢?首先要學會思辨,積蓄哲學辯證法營養(yǎng),提高思想認識水平和思維結果的質量。其次要培養(yǎng)鍛煉觀察的敏銳性、深刻性、全面性,經(jīng)常用細膩的心靈去尋覓生活中的真善美,要“對于生活中的某一類物、某一件事、某一個現(xiàn)象都不要輕易放過,而要多加思考,善于聯(lián)想想象,想出點意思來,悟出點道理來,品出點情味來。”只有這樣,才能挖掘出平常小事所隱含的意義,使文章理趣無限。
三是語趣。文章的語言,無論寫人記事還是抒情論理,都講求自然清晰、準確鮮明、生動活潑、幽默風趣,字里行間透露出靈氣。從具體的用語看,不僅詞語豐富,句式多變,而且善于運用多種表達方式,貼切而恰當?shù)厥褂帽扔?、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方法。我們的作文用語要顯出靈動,富含趣味、情味、滋味,一是要經(jīng)典閱讀中加強借鑒模仿,不僅直接感悟積累語言材料,而且要獲取別人遣詞用語的經(jīng)驗;二是要從日常生活中提煉富有時代感、富有生活氣息、富有生命力表現(xiàn)力的語言,充實自己的“語言庫”,并在作文時巧妙得體、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提高文章語言品味;三是致力發(fā)展自己的個性,言為真情、言為心聲,形成獨特的、個性化的語言風格。
任何一篇文章,都應是用富有表現(xiàn)力、感染力和個性的語言來表達體現(xiàn)一定哲理意蘊思想感情的產(chǎn)物。因此,文章“三趣”總是相互滲透、水乳交融、和諧統(tǒng)一、相得益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