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鐘桂松
豐子愷:無黃酒之地不能久住
文/鐘桂松
豐子愷(1898-1975,浙江桐鄉(xiāng)石門鎮(zhèn)人)是20世紀公認的藝術(shù)大師,在他的日常生活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最離不開的就是紹興黃酒。
20世紀40年代末,豐子愷應(yīng)開明書店老板章錫琛的邀請,去臺灣訪問考察。在臺灣期間,豐子愷與章錫琛等朋友相聚甚歡,一起喝酒,談古說今。本來,豐子愷覺得在臺灣的朋友、學(xué)生不少,如果生活習慣,就想在臺灣住下來。但是在和朋友們的談笑中,盡管心情愉快,可臺灣的酒實在不對豐子愷的胃口,而且當時在臺灣買不到紹興黃酒,這讓豐子愷非常掃興。
后來,豐子愷的學(xué)生胡治均知道后,趕緊在上海買了兩壇正宗的紹興太雕托人帶到臺灣。據(jù)說當時收到正宗的紹興黃酒,豐子愷心情大好,立刻在臺灣開明書店舉行一個“紹酒宴”,與朋友一起盡興品嘗。如此,豐子愷才知道自己在沒有紹興黃酒的地方,是不能長住下去的。
豐子愷的好酒,基本上是遺傳了他的父親。其父豐是個舉人,在家里教私塾。每天都要喝黃酒,而且不計菜肴,花生米、茴香豆、豆腐干等等都是他的下酒菜。秋風起,杭嘉湖水鄉(xiāng)平原上的螃蟹便成為豐下酒菜肴中的上品。豐子愷每天就是在父親的熏陶下,漸漸對紹興黃酒有了感情,使其成為終身相伴的佳品。
有一次,已經(jīng)畢業(yè)多年的豐子愷到杭州,與幾個老師一起吃飯喝酒,在老師的眼里,豐子愷永遠是個學(xué)生,所以在酒席上老師問豐子愷會不會喝酒?豐子愷點點頭,表示會喝。
后來豐子愷在一篇文章中說到:“酒我是老吃(注:常吃)了!”只是在老師面前沒有說出來。其實,一般情況下,豐子愷是每天都要喝紹興黃酒的,如果沒有黃酒,寧可不喝。
在朋友圈里,豐子愷的酒量和好酒是出了名的。朋友相聚,大家見面后,常常一起上酒館喝酒,酒館大小不拘,下酒的菜肴好壞不論,但是一定要喝紹興黃酒。
豐子愷自己說過為什么一定要喝黃酒,他說:“我所以不喜白酒而喜黃酒,原因很簡單:就為了白酒容易醉,而黃酒不容易醉?!跃茍D醉,放債圖利,這種功利的吃酒,實在不合于吃酒的本旨。吃飯,吃藥,是功利的。吃飯求飽,吃藥求愈,是對的。但吃酒這件事,性狀就完全不同。吃酒是為興味,為享樂,不是求其速醉。比如二三人情投意合,促膝談心,倘添上各人一杯黃酒在手,話興一定更濃。吃到三杯,心窗洞開,真情摯語,娓娓而來。古人所謂’酒三味,即在于此。但決不可吃醉,醉了,胡言亂語,誹謗唾罵,甚至嘔吐,打架。那真是不會吃酒,違背吃酒的本旨了。所以吃酒決不是圖醉,容易醉人的酒決不是好酒。巴拿馬賽會的評判員倘換了我,一定要把一等獎給紹興黃酒。”在日常生活中,豐子愷是深得酒文化真諦的。
有一次,豐子愷在上海碰到好友鄭振鐸,鄭振鐸知道豐子愷的酒量,便對豐子愷說,“子愷,我們吃西菜去?!必S子愷也知道鄭振鐸的好酒量,笑著說“好的”。于是,兩個人往西走去,走到新世界對面晉隆西菜館的樓上,點了菜,要了酒,吃完后,鄭振鐸對豐子愷說:“你身上有錢么?”豐子愷說:“有的?!痹瓉磬嵳耔I請豐子愷喝酒,沒有帶錢。豐子愷付過5元錢后,兩個人就醺醺然地下樓,回家。
隔了一天,鄭振鐸去看望豐子愷,并拿出10元錢,還給豐子愷,說:“前天要你付賬,今天我還你。”豐子愷推辭道:“賬付過了,何必還我,更何必加倍還我呢?”兩個人正在推來推去時,在旁邊的同事劉先生見了,就過來搶了這張10元鈔票,說“你們不要客氣,拿到新江灣小店去吃酒吧”。
于是,鄭振鐸、豐子愷、夏丏尊等七八個人,有說有笑地去新江灣那個小酒店里喝酒,自然大家盡興而回。
抗戰(zhàn)勝利后,豐子愷住在杭州西湖邊上當寓公。有一天,鄭振鐸到杭州,晚上去豐子愷的“湖畔小屋”拜訪。不巧,豐子愷晚上喝酒以后去西湖邊散步了,沒有見到。第二天,豐子愷去旅館拜訪,鄭振鐸卻已經(jīng)出門了,也沒有見到。直到晚上,豐子愷在家里已經(jīng)喝過一斤黃酒,有點酩酊起來。這時,鄭振鐸進來了,兩人多年不見,豐子愷自然十分高興,連已經(jīng)喝過的一斤黃酒也消解得干干凈凈,忙問:“吃飯了沒有?”鄭振鐸說:“在湖濱吃過了,喝了一斤黃酒?!必S子愷有點興奮地說:“我們再喝酒!”鄭振鐸立刻接上來說:“好,不要什么菜蔬。”
老朋友光臨,好客的豐子愷有些興奮,此時感覺“窗外有些微雨,月色朦朧,西湖不像昨夜的開顏發(fā)艷,卻另有一種輕顰淺笑,溫潤靜穆的姿態(tài)。昨夜宜于到湖邊步月,今夜宜于在燈前和老友共飲”。
于是,一會兒,一壺酒已經(jīng)熱好,醬鴨、醬肉、皮蛋、花生米等端上來了,兩人開始對酌。十年的往事仿佛都在這酒里,兩人的酒越喝越多,話也越來越多,話音越來越響?!罢劦骄坪ǘ鸁岬臅r候,話聲都變了呼號叫嘯,把睡在隔壁房間里的人都驚醒”。
喝到半夜,鄭振鐸要回旅館,外面下著春雨,豐子愷給他一把傘,站在門口,看著鄭振鐸消失在湖畔的細雨里,忽然想起十多年前那次喝酒的事,心想:“他明天不要拿兩把傘來還我!”
豐子愷自己會喝酒,對喝酒的種種狀態(tài),有著許多藝術(shù)的理解,所以在他的漫畫里,有著許多酒前、酒中、酒后的狀態(tài)描繪,風趣幽默,充滿生活,沒有半點俗氣。
漫畫作品《酒家速寫》中兩個人在鳥籠之下,坐等酒家小二上菜,神態(tài)安詳耐心。在《主人醉倒不相勸,客反持杯勸主人》中,三個人中主人已經(jīng)喝醉,兩個客人反而在起勁地勸主人喝酒,喝醉的狀態(tài)躍然紙上,讓人忍俊不禁。在另一幅《三杯不記主人誰》的漫畫里,四個朋友在熱烈地喝酒,酒過三巡,氣氛自然更加活躍!有了酒,有了這氣氛,主人是誰自然不重要了。這就是豐子愷筆下喝酒的場景!
至于喝醉之后的狀態(tài),在豐子愷的漫畫里,同樣憨態(tài)可掬讓人喜歡。漫畫《田翁爛醉身如舞,兩個兒童策上船》里的爛醉如泥的田翁,搖搖晃晃跳舞一樣從屋里出來,邊上兩個兒童扶著他往船上走去。尤其可愛的是,喝酒喝得這么醉了,還要讓人將剩下的半壇紹興黃酒捧著跟在后面。這自然讓人聯(lián)想到,對酒,田翁是真正的喜愛!
摘自《文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