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昕
在淮海戰(zhàn)役中,解放軍無論從士兵數量、武器裝備,還是從后勤保障、軍隊作戰(zhàn)技能等戰(zhàn)爭元素都無法和國民黨軍比肩。然而,解放軍竟能化劣為優(yōu),贏得完勝。
對此,我很不解。帶著不解,詢問父親。我的父親陳行儉(1931-2008)是淮海戰(zhàn)役的親歷者。他在國民黨軍隊里前后生活了40多天,忍饑挨餓不說,還沒有洗過澡,換過衣服,每天都是和衣而睡,全身長滿了虱子。直到1949年1月11日,才僥幸返家。
淮海戰(zhàn)役打響時,他正在國立徐州師范讀書。1948年11月30日,徐州“剿總”副司令杜聿明棄守徐州,率領30萬守軍西撤,陳行儉被裹挾到邱清泉兵團做挑夫。當他隨邱兵團沿蕭(縣)永(城)線路西逃,到蕭永邊界的張莊寨、青龍集、李石林,陳官莊一帶地區(qū)時,即被解放軍合圍,到了無處可逃的絕地。
父親認為,國民黨軍淮海戰(zhàn)役失敗的根本原因在于失“人和”。他告訴我,作為一名書生,他以前對社會上傳說國民黨軍的種種禍民行為尚半信半疑。待他作為挑夫同國民黨軍“王牌”第五軍一道西撤途中,才真正明白老百姓稱國民黨為“刮民黨”、中央軍為“遭殃軍”的恰切。
原來,第五軍在西撤途中,所路過的村莊無不洗劫一空,搶糧食,拉牲口,用槍逼著老百姓拿出藏起來的錢財,不從或沒有者即槍殺;更有甚者,一些下級軍官和兵痞還利用短暫休息的時間,奸淫婦女。
一開始,他對國民黨將領不制止部隊禍害百姓的行為很是不理解,認為將領們放縱手下搶劫、屠殺民眾太愚蠢,是自掘墳墓。直到國共雙方軍隊交戰(zhàn)后,他才明白,他們之所以放縱士兵禍害百姓,是為了讓士兵嘗到戰(zhàn)爭的“甜頭”,獲得看得見、摸得著、享受得到的物質利益,以使其死心塌地地為他們賣命、當炮灰。這種以犧牲民心換軍心的做法無疑愚蠢至極,也是失敗的根源。
國民黨軍隊沿途搶劫,挑夫的擔子也越來越重,走路當然就慢了許多。但挑夫只要稍有遲緩,他們就會被用樹條抽,槍托打。挑夫負重前行,挨打受罵,又吃不好,瞅準機會就想逃。其實,逃是逃不掉的,只要挑夫跑,就會被開槍射殺。我的父親時年尚不滿16歲,體態(tài)微胖,加之很少參與生產勞動。體力、耐力都不適宜作做挑夫。所以,他在西行路上挨打受罵最多:待走到蕭縣境內時,已是精疲力竭,就算是被看護的士兵槍打、條抽也走不動了。
據我父親回憶,一次,正當催趕的那士兵罵罵咧咧,痛打他一頓時,一輛載有軍官和家眷的軍用吉普車停了下來。一位校級模樣的軍官走下車來,制止了這一打罵,將他帶上了車。上車后,他才得知,要他上車的是國民革命軍第五軍第四十五師作戰(zhàn)處的一名軍官,他的太太剛分娩不久,身體較弱,離不開仆人的照顧,剛誕生的男嬰也急需人抱??伤麄冊诔冯x徐州時,擔心帶仆人西撤是累贅,早早就已將仆人打發(fā)了。軍官夫人見他眉清目秀,又是位學生,遂讓老公要來,隨車照顧她,并給她抱孩子。
12月1日夜,第四十五師西撤到蕭縣西南祖老樓區(qū)相山廟一帶時,即被追趕的華野主力部隊攆上,雙方交火開戰(zhàn)。戰(zhàn)斗激烈空前,解放軍的炮彈和子彈不時光顧軍官家眷棲身的茅草屋周圍。戰(zhàn)斗進入膠著狀態(tài),那位作戰(zhàn)處的軍官見西撤無望,就抽身來到夫人身邊,和夫人商量著要將孩子送人逃生。夫人起初死活不同意,哭著哀求軍官說:“全家即使死,也要死在一起;要是能逃,也逃到一處?!钡姽俨煌?,哽咽著勸說妻子。孩子帶在身邊一則可能被流彈打死。二則帶著是累贅,不便逃跑;如果送人,說不定還能保全生命。他夫人也看到情勢的危險,遂默認了這一決定。她在西撤路上得知我父親是蕭縣地界人,因覺得他忠厚老實。又頗具正義感。遂拉著他的手跪求道:“小兄弟。俺知道你是位善人,俺拜托您將孩子送到一個好人家去,讓他活命吧;孩子若能活命,俺來生一定做牛做馬報答你。”說罷,她把孩子包好,給孩子套上金質的長命鎖。又摘下自己的手飾、掛件等放到包孩子的棉被里,親了親孩子的臉,掩面揮手讓把孩子抱走。
軍官喊來兩位貼身衛(wèi)兵,化裝成農夫模樣,陪同我父親一道將孩子送人。
就這樣,我的父親在兩個衛(wèi)兵挾持下,向相山廟東南方向槍炮聲稀疏的地界走去。當夜,戰(zhàn)斗甚烈,戰(zhàn)場周邊村莊的百姓要么逃走他鄉(xiāng)避戰(zhàn),要么緊閉門戶不開。我的父親一行抱著孩子走了三四個村莊,敲了30多家農戶的門,都沒有找到愿意開門接納他們的百姓。黎明時分,他們來到距戰(zhàn)場不遠的一座村莊村口時,兩個衛(wèi)兵死活不愿進村了。他倆強行將孩子拋棄在村口的路邊。并摘走孩子脖子上的金鎖,拿走孩子身上的金銀手飾、掛件等貴重物品,并押著我父親原路返回??僧斔麄兊竭_國民黨軍隊陣地時,兩個衛(wèi)兵卻阻止我的父親去見將孩子送人的軍官夫婦,反而把我的父親押送到一個戰(zhàn)斗連的連部,交給該連連長看管。
對此,我的父親曾做過推測,這兩個衛(wèi)兵不讓他返家,一則可能怕他出賣他倆,引領解放軍或地方民兵抓他們:二則他倆是外地人,怕返回途中遭遇解放軍或地方民兵,而有一位學生模樣的當地人走在一起,無論是見到解放軍或民兵都能蒙混過關。至于不讓他去見軍官夫婦,當然是害怕他說出真相了。
此時,我的父親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五師與解放軍在相山廟一帶連續(xù)激戰(zhàn)一夜半天后,漸感不支,陷入全軍覆沒的境地,遂向兵團司令部求援。12月2日夜,援軍趕到第四十五師陣地。協同第四十五師同解放軍進行一夜死戰(zhàn)后,第四十五師方得以西逃。
而我的父親被兩個衛(wèi)兵送到第四十五師的一個戰(zhàn)斗連隊后,連長就安排他給前沿陣地送子彈。由于他走了一晚上的夜路,身心俱疲,加之他本身力量就弱,根本就扛不動沉重的子彈箱,連著幾次都沒有將子彈箱扛到肩上,遂用雙手抱著子彈箱走向陣地。才踉踉蹌蹌前行幾步,就摔倒在地。連長見他的確扛不動子彈箱,也不是干重活、粗活的料,也就沒有再為難他,在罵了一通粗話發(fā)泄不滿后,便安排他在連部做雜務。后來,這個連隊的文書在西向路上被流彈打死,連長就安排他接替文書的工作。在連部里接收抄寫文件、命令等。
話說第四十五師逃出相山廟戰(zhàn)場后,邊打邊向西撤,約在12月4日才西撤到永城縣陳官莊一帶與兵團主力匯合。但此時的第四十五師同兵團主力一道,又被解放軍團團圍住。
據我的父親回憶,第四十五師在陳官莊一帶被解放軍圍困了近40天,但他們棄守徐州時,為快速逃跑,限定每人只能攜帶7天的干糧,雖然他們在西撤路上沿途搶糧。強拉牲畜。但也不夠近40天吃的。再加上他們在同解放軍交戰(zhàn)后,一些士兵為便于逃跑。還扔掉了部分隨身攜帶的食物。所以,當他們被圍困不幾天,就斷糧斷炊了。
斷糧后,為填飽肚子,他們就與占領區(qū)的老百姓爭糧、爭食。各部隊派出精干士兵,游走于陳官莊周邊的村鎮(zhèn),搶糧、搶食,搜尋一切能夠人口的食品。等老百姓的食物被搶光后,他們就宰殺隊伍中拉大炮的騾馬、軍官和騎兵的戰(zhàn)馬、從沿途村莊搶來馱軍用物資的牛、驢充饑。牲口宰殺完了,就吃榆樹皮,茅草根,甚至連老百姓家里儲備用來喂牛羊的干蘿卜纓、紅薯秧子也吃個精光。這時他們真真切切地餓到了饑不擇食的地步,凡是能充饑的東西,不論是能人口的,還是不能入口的,都爭搶著吃。為緩解部隊斷糧的危機,南京國民政府每天派飛機向陳官莊地區(qū)空投食品,但由于陣地太過狹窄,空投的食品大部分落到解放軍的陣地上。因食品稀缺,國民黨軍常為爭搶食品廝打,甚至發(fā)生槍戰(zhàn)。
1948年的冬天冷得特別早,也特別厲害。時令剛進入12月,寒潮就襲來,氣溫驟降,成天刮刺骨的北風不說,還紛紛揚揚地下起雪來。在這樣的惡劣天氣下,陣地上的國民黨軍將士饑寒交迫,臥冰蓋雪,凍死餓死者不可勝數。陣地皆在平原地帶,無險可守,就連情急之下挖的戰(zhàn)壕也遮蔽不了身體,不利戰(zhàn)士作戰(zhàn)。
國共兩軍攻防雙方在蕭永邊界僵持了近40天,解放軍圍而不攻。國民黨軍隊防而不逃,一味固守待援。
正當國民黨軍隊身處饑寒交迫,突圍無望,援軍無影之時,解放軍采取散發(fā)傳單、喇叭廣播等形式有序分層次開展攻心。先是向高層喊話,通過手搖發(fā)電機帶動的大喇叭和手卷鐵皮喇叭,晝夜輪番向陣地宣讀毛澤東寫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奉勸杜聿明、邱清泉等“體惜部下和家屬的心情,愛惜他們的生命,別再叫他們做無謂的犧牲了”。接著向下級官兵喊話宣傳,宣傳的內容主要是分析國民黨軍隊插翅難逃的戰(zhàn)場形勢,內戰(zhàn)的不義,起義投誠的待遇,優(yōu)待俘虜政策,解放區(qū)窮苦百姓翻身后分房分地的喜慶事件。解放軍還時常讓起義投誠官兵陣前勸降,被俘士兵現身說法,翻身農民宣傳解放區(qū)的光明,以此瓦解國民黨軍隊的戰(zhàn)斗意志。
我的父親說,在解放軍強大的政治攻勢下,讓他代做連里文書工作的那位連長,早沒有了在相山廟戰(zhàn)場上初見時的勇、猛、狠勁。代之而來的是滿臉的沮喪與無奈。時常自言自語說:“天亡國軍,天亡呀!”一天晚上,他心事重重地對我的父親說:“看起來這次是在劫難逃了,我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逃出這一劫呀!家里尚有高堂父母、妻兒要我養(yǎng)活呢!”我父親乘機勸他帶兵陣前起義,投奔光明。他連連搖頭說:“這事萬萬做不得,一是因為長官正處在危難之際,現在背叛長官就是不仁不義;二是自內戰(zhàn)開戰(zhàn)以來,我多次與解放軍戰(zhàn)場拼殺,雙手沾滿解放軍的鮮血?!苯又终f:“我一恨自己沒有戰(zhàn)死在抗日戰(zhàn)場上,那時戰(zhàn)死了還是個民族英雄;二恨自己看不透形勢,抗戰(zhàn)結束時,沒有解甲歸田。我愧對父母,愧對妻小!”
我的父親告訴我:“這位連長姓王,廣東人,名字我忘記了。我只知道他告訴我他也是貧苦農民出身,兄弟姐妹6人,二老健在,一妻兩子在廣東農村老家。他1938年加入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zhàn)場上真刀真槍同日軍以命相搏,九死一生,靠戰(zhàn)功一步一步升遷到加強連的連長?!?/p>
1949年1月5日,這位王連長像是預感到解放軍要發(fā)動進攻似的。把我的父親叫到跟前說:“小兄弟,大戰(zhàn)在即,槍炮無眼,你逃命回家吧?!?/p>
在走向解放軍陣地途中,我的父親曾幾次被流彈擊中,但幸好著彈點均在他穿著的棉袍邊緣。由于他營養(yǎng)不良,走路乏力,所以雖然是早晨離開的國民黨軍陣地,但直到天黑才走了約20公里路程,跌跌撞撞地走到蕭縣地界的張莊寨附近的任莊,找到他在徐州師范一同讀書的一位任姓同學家里,休息了4天,待恢復了些力氣,向同學家里要了些盤纏、食品后,用了近2天的時間,才走回到距任莊約50公里的蕭縣城邊的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