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源 楊慶斌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療中CD64指數的作用。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門診及住院治療50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作為AECOPD組研究對象,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齡(66.8±8.5歲),另選既往曾我科明確診斷COPD,但目前處于穩(wěn)定期患者46例(COPD組)及健康者22例作為對照組,檢測CD64、CRP、WBC計數進行分析比較。結果AECOPD組中CD64指數相比健康人群組更高,且比COPD穩(wěn)定期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AECOPD治療前后的CD64指數存在統計學差異,治療7天組低于治療3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CD54可以作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療效果評價指標之一。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籆D64指數;急性加重期;臨床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0616(2016)23-226-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呼吸科疾病中的常見病癥,以咳嗽、咳痰、活動后氣喘為主要癥狀,患者咳嗽、咳痰、氣喘加重,即處于急性加重期,這一階段是患者來院就診的主要階段。急性加重期主要有由于細菌感染引起,目前評價感染嚴重程度的常用指標是白細胞計數及CRP,但兩種指標敏感性及特異性均不是很高。研究發(fā)現,在細菌感染時,中性粒細胞表面上的CD64分子會明顯增加。本研究試圖通過觀察研究對象外周血中CD64的表達情況,分析疾病不同階段與正常人群中CD64指數差異,探討CD64指數在該疾病急性加重期治療當中存在的價值。
1.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1月門診及住院治療50例AECOPD患者,其中男,女例數分別為28例,22例,患者平均年齡(66.8±8.8)歲。COPD組患者46例,男女例數分別為21、25例,患者平均年齡(67.2±7.3)歲。健康體檢組患者22例,男女例數分別為13、9例,患者平均年齡(65.9±6.9)歲。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分會在2013年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的疾病診斷標準。研究排除患者中合并心血管疾病、免疫風濕病及內分泌疾病患者,并排除1個月內進行糖皮質激素治療患者及妊娠者。另選既往曾我科明確診斷COPD,但目前處于穩(wěn)定期患者46例及健康者22例進行對照研究,兩組資料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標本采集COPD組與AECOPD組均為門診或住院初24~48h內患者,健康體檢組則為當天體檢的人群,在這世間短內對研究對象采集5mL空腹靜脈血,取其中的2mL全血進行10min的3000r/min離心,分離血清檢測CRP;對血液標本中的2mL靜脈血進行肝素抗凝,檢測標本采集4h內其中中性粒細胞表面的CD64分子水平;1mL靜脈血抗凝后進行血常規(guī)測定。AECOPD組在抗感染、平喘治療后第3天及第7天分別檢測CD64、CRP、WBC計數。
1.2.2儀器及試劑
研究中進行CD64指數檢測的流式細胞儀選用美國BD FACS Calibur,由美國VERITY SOFTWARE HOUSE提供檢測的配套分析軟件,CD64檢測試劑采用美國TRILLIUMDIAGNOSTICS LLC生產的試劑;采取DATA公司的BN ProSpec全自動特定蛋白儀進行CRP檢測;采用日本東亞公司sysmex-XE 2100型血液分析儀進行血常規(guī)指標的檢測;CRP檢測選用DATA公司的配套試劑;血常規(guī)檢測選用日本東亞公司配套試劑。
1.3CD64的檢測方法
采用流式專用管并做好標記,在每支試管中分別加如50uL的混合抗體;并在試管中加入50uL抗凝全血,混合均勻后于室溫避光靜置15min;靜置后加入1mL溶血素,并混合均勻,于室溫避光環(huán)境保存15min;待標本完全溶血后,向其中加入熒光微球溶液5uL,通過振蕩方式混合均勻;直接上機分析未經洗滌的細胞,采用流式細胞儀分析檢測。CRP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對數據采取Pearson相關分析與方差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AECOPD組、COPD組及健康體檢組D64指數和CR.P檢測結果
AECOPD組、COPD組及健康體檢組CD64指數和CRP檢測結果比較,AECOPD組中CD64指數相比健康人群組更高,且比COPD穩(wěn)定期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2.2 AECOPD組治療前、治療后第3天及治療后第7天CD64指數和CRP檢測結果
AECOPD組治療前、治療后第3天及治療后第7天CD64指數和CRP檢測結果比較,治療前后的CD64指數存在統計學意義,治療7天組低于治療3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3.討論
呼吸系統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常見一種,該病急性加重期多由于細菌感染導致,需要住院治療,每年人均住院治療費用較高,給國家及患者帶來較重經濟負擔。CD64分子屬于新發(fā)現的穿膜糖蛋白,其相對分子質量在72000,屬于高親和力IgG受體,能夠結合IgG并于體內實現飽和。這一分子主要可見于巨噬細胞中、樹突狀細胞中及單核細胞中,很少于外周血中性粒細胞中表達。CD64是連接患者體內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間關系的紐帶,對于細胞吞噬清除免疫復合物、抗原遞呈及釋放炎癥介質過程中具有關鍵效用。通過大量研究發(fā)現,在中性粒細胞中的CD64分子具有高敏感、高特異性,常作為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標志物,能夠與自身免疫性疾病情況區(qū)分開,并可表現出抗菌藥物應用的治療效果,對于判定術后合并感染與否效果突出,應用前景良好。正常情況該分子于中性粒細胞的表面具有較低表達水平,但感染后受到脂多糖等刺激后中性粒細胞上的(3)64表達量明顯增加。Allen等發(fā)現,病毒感染與非感染性炎癥反應并不會造成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水平的增加,這說明CD64的表達水平升高對于細菌感染來講存在較高的特異性。Davis等對細菌感染患者100例做出研究,發(fā)現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分子表達情況無論是敏感性還是特異性均比CRP、白細胞計數及ESR等指標更佳,說明可將CD64指數當中判斷細菌感染的重要指標。張曉微等將成人患者1 15例劃分兩組,分別是細菌感染組與非細菌感組,研究患者外周血的中性粒細胞表面CD64分子檢出陽性率,研究結果表明,細菌感染組患者的CD64分子檢測陽性率明顯更高,而其靈敏度在92%、特異度在82%,充分說明CD64指數檢測能夠當做判斷細菌感染患者的敏感性與特異性是否過高的重要指標。
本研究通過比較COPD急性加重期、穩(wěn)定期及健康人群CD64表達水平,發(fā)現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D64較COPD穩(wěn)定期及健康人群明顯升高(P<0.01),CD64在COPD穩(wěn)定期組及健康人群組表達無統計學差異,同時在AECOPD組患者治療前、治療第3、7天后CD64明顯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同時治療后7天CD64明顯低于治療后3天,為我們判斷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感染程度及評判治療后效果提供了新的標志物。
總之,流式細胞儀檢測中性粒細胞CD64作為一種快捷、方便、敏感性高、特異性好的檢測方法,對COPD急性加重期的病情判斷及治療效果評價有一定幫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