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蕓蕓
【關鍵詞】 生物教學;參與式教學法;應用
【中圖分類號】 G633.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4—0111—01
實施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熱情和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度,在雙方共同建立的模式中,互相探討、提問、分析、討論,增強了師生間彼此的信任度,又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參與式教學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一、 營造良好的參與氛圍
參與式教學就是要實現(xiàn)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因此, 參與氛圍的營造顯得尤為重要。在參與式教學的理念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和服務者。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習慣,幫助學生樹立參與的信心,要學會賞識學生,以親切熱情的態(tài)度、肯定贊許的語言,對學生的各種參與行為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體會到參與的樂趣,從而自覺地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興趣
所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從學生熟悉的或感興趣的社會現(xiàn)象、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揭示一些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分析解決,以引發(fā)學生的認知需要,使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例如,在“血液”一課的教學中,在導入新課后,筆者讓學生分別觀察2個量筒內的液體:1個是加入抗凝劑未分層的血液,另外1個是加入抗凝劑已分層的血液。之后問:“這2個量筒內裝的是什么?”學生通過平時對血液的認識,能馬上認出未分層的那個量筒內裝的是血液,而另1個是什么一下子答不出來。筆者引導:“這個量筒內裝的也血液,2個量筒中的血液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出現(xiàn)不同的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學生馬上被這一連串的問題所吸引,強烈希望追尋答案,然后教師可順理成章地引入“血液的組成”這部分內容的教學。學生通過對2個量筒內血液的比較和對分層血液的觀察,知道血液的成分不都是紅色的,而是分出了3層不同顏色的成分:淡黃色半透明的是血漿,白色的是白細胞和血小板,紅色的是紅細胞。
三、小組討論,有效引導學生參與
小組討論是教師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用到的一種方式,也是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安排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教師不但能夠輕松地活躍課堂氛圍,還能夠讓學生在相對較為隨性化的環(huán)境中,相互講解,相互討論,從而發(fā)現(xiàn)彼此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
例如,在“生物多樣性”相關章節(jié)的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樣性以及其相關分類,在基礎的生物知識教學完之后,筆者特意安排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了討論,讓其對自己所存在的疑問以及掌握得不甚清楚的地方進行交流。學生經(jīng)過討論,理解得不是很徹底的部分被提了出來,并且隨著討論得到了解決。而學生也通過自己的討論,很好地實現(xiàn)了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有效地完善了知識結構。
四、加強實驗教學的比重
唯有學生對于所學的知識產(chǎn)生了疑問,才能真正激發(fā)起學習的興趣,增強自覺學習的意識,從而在學習中不斷收獲新的知識。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動,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讓他們在探究過程中充分體驗到知識的重要性,進而不斷學習新的知識。
例如,在學習“模擬酸雨是否對植物種子的萌發(fā)有影響”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提出如下幾個問題:1.酸雨是如何形成的?2.在實驗中可以使用什么種子?3.選用幾種種子是最佳方案?在這些問題提出后,學生進行思考和研究,不要拘泥于書本上所提供的實驗資料和數(shù)據(jù),可以自行展開實驗,選擇實驗所需要的材料??赡苡械膶W生在教師的引導和鼓勵下,不使用小麥而使用大米,但是最終大米卻沒有萌發(fā)。這時候,學生對這個問題產(chǎn)生了疑問。此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研究,討論大米為什么沒有萌發(fā)。
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中采用參與式的教學方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它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