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長華+建軍+文科+柱生
農(nóng)歷二月二日,在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中,被視為“龍?zhí)ь^”的日子。
這天,各地都要舉行各式各樣的活動,以祭拜龍神,祈求今年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這是遠古流傳下來的龍崇拜思想觀念的延續(xù),因為龍在人們的心目中,能夠治水行雨,決定著莊稼的豐歉,以及萬事的順遂。
地處洮河岸邊的岷縣,龍崇拜的古風猶存。
2月27日(農(nóng)歷丁酉年二月二日),由甘肅省洮硯開發(fā)公司雕刻制作的“中華騰龍”巨型洮硯,在洮河岸邊現(xiàn)身。這條“巨龍”的橫空出世,為古老的民俗活動增添了幾分吉祥喜慶的色彩。
岷縣花兒歌手劉瑞巧即興演唱了一首“花兒”,博得了大家的齊聲喝彩:
大麻打了一根繩,
洮硯廠的趙總真?zhèn)€能。
他把洮硯雕成五十六條龍,
五十六條龍代表中國夢……
“中華騰龍”巨型洮硯,是甘肅省洮硯開發(fā)公司歷經(jīng)數(shù)載,潛心打造的又一臺巨型洮硯,它長18米,寬3.3米,高1.68米,重量達118噸。無論長度、寬度、高度,還是重量,都超越了該公司以往制作的任何一方洮硯,堪稱洮硯制作中的“巨型航母”。
“中華騰龍”巨型洮硯,雕刻了56條龍,象征著中華民族由56個民族構(gòu)成。其中,最大的一條龍,象征著中華民族以漢民族為主體。但見這條巨龍,昂首翹望,勢欲騰空,意味著中華民族在新時代的偉大復興。圍繞著巨龍的,是巍然聳立的山嶺和逶迤起伏的長城,象征著中華民族的精神猶如巍峨的高山,其意志如同鋼鐵般的長城一樣堅不可摧。巨龍的左方,雕刻著太陽,右方雕刻著月亮,象征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綿延數(shù)千年,對人類做出的貢獻,可與日月同輝。巨龍的正前方,雕刻著一幅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其中,黃河、長江,猶如兩條長龍,在母親懷抱中自然流淌,滋潤著錦繡般的中華大地。
整個“中華騰龍”巨型洮硯的底座,雕刻了一朵朵祥云和一波波的海濤,象征著巨龍將駕長風,破巨浪,騰空而起……
甘肅省工藝美術(shù)特級大師陳一珀先生在觀看了“中華騰龍”巨型洮硯后認為,體量如此巨大的硯臺,不僅在洮硯雕刻行業(yè),即使在整個硯雕界,也是絕無僅有的!
詩人賈學輝欣然作詩兩首以記其事:
巨硯出岷州,洮珠萬古流。騰龍開盛世,華夏美名留。
洮水起波瀾,騰龍震硯壇。中華崛起日,喜迓艷陽天。
贊曰:
橫空出世
崛地群龍
愛我中華
美夢成真
巧奪天工 神奇腳印
在“中華騰龍”巨型洮硯的雕刻制作過程中,屢屢發(fā)生了一系列神奇的故事,使人覺得既不可思議,又理所應當。
在巨型洮硯的右前方,有一處凸起的石塊。硯雕技師在加工的過程中,想把它鋸掉,以免影響洮硯的整體效果。但就在鋸掉這塊小石塊的過程中,奇跡出現(xiàn)了:電鋸削去上面的一小塊后,整個斷面上出現(xiàn)了一塊神奇的“腳印”,無論輪廓還是大小,都和正常人的腳的形狀非常相近,而且是由洮硯石中極其難得的“黃膘”自然形成的!看到這幅圖景,總經(jīng)理趙成德立即叫停!務必要把這塊神奇的“腳印”保存下來!他雙手合十,默默地祈禱:多年的艱辛努力今天終于有了結(jié)果!感謝上蒼保佑我成功!
熟悉趙成德開發(fā)洮硯歷史的人們也都紛紛贊嘆:太神奇了!這完全是一種天意!
1997年,為紀念香港回歸,趙成德特意制作了“九九歸一”硯,獻給香港特別行政區(qū)政府,至今已有整整20年!
從此,趙成德一發(fā)不可收拾,陸續(xù)制作了系列洮硯,這些洮硯,完整地記錄了他在洮硯開發(fā)和制作過程中的一個個堅實的“腳印”:
黨和國家每逢重大事件,趙成德都能敏感地把握時代的脈搏,適時地推出反映時代題材的巨硯精品,以示慶賀。
繼“神筆馬良”等八方硯臺榮獲上海文房四寶博覽會金銀獎和“國之寶”證書后,又在慶祝黨的十五大,建國五十周年,建黨八十周年,黨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等黨和國家的重大慶典活動中,推出了“東方醒獅”硯、“春滿中華”硯、“民族大團結(jié)”硯、“世紀龍”硯、“千禧龍”硯、“鳳鳴九州”硯、“百龍戲海”硯、“龍之舞”硯、“龍祥龜壽”硯、“群龍騰飛”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硯。這些洮硯精品,不僅在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巨大的反響,而且產(chǎn)生了良好的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效應,使洮硯公司的名聲大振,逐步實現(xiàn)了跨越式發(fā)展,不僅奠定了公司在全國制硯行業(yè)中的龍頭地位,而且使洮硯在國內(nèi)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空前提高,使出產(chǎn)于大西北的古老洮硯榮登國硯榜首。
2015年國慶節(jié)來臨前夕,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特制的洮硯“人民必勝”硯,在北京盧溝橋橋頭的中華名硯文化街上亮相,引起了轟動,京城居民紛紛慕名來參觀。
天地萬物 因緣際會
和每次制作的洮硯一樣,這臺“中華騰龍”巨型洮硯的原石也出自洮河之濱,這里地處甘肅南部,是青藏高原、秦嶺山地和黃土高原的結(jié)合部,地質(zhì)結(jié)構(gòu)復雜,地貌形態(tài)多樣。
自古以來,岷山巍巍,洮河湯湯,山水相依,千回百轉(zhuǎn);漢藏雜居,華蕃交融,物產(chǎn)豐饒,商旅絡繹,共同構(gòu)成了中國西部一個奇特的文化板塊。
洮硯石的開采始于唐代,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歷代以來,生產(chǎn)洮硯的石料主要來源于洮河東岸的喇嘛崖巖層之中。這里山崖險峻,道路崎嶇,三面環(huán)水,急流滾滾,開采難度十分巨大,但開采洮硯石料的工作從未停止。但如今,由于資源儲存有限和工程建設等原因,洮硯石的開采已接近枯竭邊緣。
洮硯石是水成巖的一種,又名輝綠巖。
地質(zhì)學家認為,洮硯石乃淤泥沉積而成。它和煤的形成一樣,經(jīng)歷了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的變化,經(jīng)受了億萬年高壓的鍛造,才生成了如此高潔的“綠金子”;亦如琥珀的形成,帶有上古花草的葉脈和昆蟲爬行的印記,從一枚小小石塊上,足足可以窺視到地球的“年輪”。
關于喇嘛崖,當?shù)亓鱾髦粋€傳說。
相傳在唐末宋初的時候,這兒有一座喇嘛寺院。喇嘛們?yōu)榱双@得正果,有的去藏傳佛教的一些大寺院朝拜,有的立志化緣苦行,但許多人由于受不了清修之苦,三三兩兩地都走了,后來只剩寺中一位瘸腿的吳姓喇嘛身不由己,終日掩面哭泣。于是,他就采來一塊洮硯石,用自己的眼淚研墨,研了九十九天,終于將墨研成了,他就蘸著墨,在那石崖上畫了一條龍。誰知待龍畫成后,一點睛,那龍竟然活了,一時騰云吐霧,電光閃閃,馱著瘸腿的吳喇嘛升空而去……
試想,這塊洮硯石,在漫長的地質(zhì)年代里,歷經(jīng)滄海桑田的變遷,才逐漸孕育成形。她吸納岷山之靈氣,浸潤洮水之精華,在漫長的等待中,終于迎來了成龍賦形的這一天。
而賦予她龍的形狀,給予她蓬勃生命力的那個人,就是趙成德!
《西游記》中孫悟空被壓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就等著玄奘法師的妙語點化,伴隨其完成了取經(jīng)事業(yè),最終成為斗戰(zhàn)勝佛!
神話傳說和現(xiàn)實故事得到了高度契合,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神奇魅力!
天地萬物,因緣際會,一切就是這樣神秘而又充滿了偶然的機遇!
就像千里馬在等候伯樂,伯樂在苦苦尋覓千里馬一樣,雙方一旦相遇,便會電光石火,激撞出璀璨奪目的火花!
趙成德回憶說,數(shù)年前,當他在洮河岸邊與這塊洮硯巨石相遇時,禁不住怦然心動!人生不過百年!而這塊洮河石,已經(jīng)沉睡在洮河岸邊的山巖中,耐心地等待了億萬年!他就像遇到了久別重逢后的故友一樣,一下子激動不已,心潮澎拜,起伏難平。他摩挲著,撫摸著這塊巨石,心中暗暗發(fā)愿:一定要用這塊洮硯石,刻制成最為精美的作品!這是上蒼對他多年來苦心孤詣,開發(fā)洮硯的最豐厚的回報!
這塊重達400多噸的洮硯原石,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在等待著母親的愛撫!
經(jīng)過漫漫長夜的等待,經(jīng)過母腹長期的愛的孕育,以及艱難痛苦的分娩,才會擁抱黎明的彩霞!
蠟炬成灰 神龍顯形
要把這塊洮硯原石,從原產(chǎn)地運到岷縣的洮硯加工廠進行雕刻,距離要100多公里,而且山路崎嶇,十分難走。最困難的是,沒有那么大的起重機和大型車輛裝載。于是,他們想出了一個辦法,先把這塊巨石一分為二,這樣就形成了兩方石頭,堪稱洮硯“兄弟石”!經(jīng)過鄭重考慮,他們決定先雕刻其中一方,待條件成熟時,再考慮開發(fā)和雕琢另一方!
但是,一分為二后的洮硯石,重量還是達到了200多噸,運載還是非常困難!于是,他們決定,就地雕刻,以減輕總重量!
就這樣,他們就在這塊洮硯巨石的出生地,就地搭起了帳篷,進行雕刻!
經(jīng)過三年多時間,上千個日日夜夜的奮戰(zhàn),這塊“中華騰龍”巨硯初具雛形!這期間,29位工人,付出了極其艱巨的勞動。
2016年11月,這塊“巨龍”,在兩臺起重機和大型運載車輛的“護送”下,被起運到岷縣的洮硯加工廠,進行精雕細刻。
安置完“巨龍”后,趙成德和工人們?nèi)计鹆讼灎T,對這位他生命中的“龍神”進行隆重的祭拜!
在蠟燭燃起的熊熊火光中,趙成德虔誠地跪拜在地,并默默祈禱!
這時,奇跡產(chǎn)生了!幾位工人指著地上大聲喊:“快看!龍出現(xiàn)了!”
果然,蠟燭燃燒后流淌在地上的油脂,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條龍的形狀!但見,龍首昂視,龍身宛轉(zhuǎn),龍尾擺動,栩栩如生!
這真是天意啊!在場的人們都欣喜不已!
在旁的硯雕技師趕緊用手機拍下了這一奇異的圖景!
詩人包柱生即興吟成一聯(lián),來描述此情此景:神龍浴火重生此地,香燭迎風歃血龍基。
當天晚上,2016年的第一場冬雪悄然降臨。
雪花迎著北風漫天飛舞,覆蓋了廣袤的岷州大地,一行行深深的腳印延伸到遠方……
春節(jié)期間,洮硯加工廠的大門上,掛上了這樣一幅春聯(lián):門迎洮水聽龍嘯,戶對岷山聞鳳鳴。
文化自信 中華龍騰
從沿襲多年的傳統(tǒng)觀念看,洮硯的定位僅為文房四寶之一的實用工具,以實用為主、審美為輔。而在當今工藝美術(shù)面臨蛻變和再生的新時期,趙成德敏銳地認識到,洮硯已成為石雕藝術(shù)的一個重要門類,其內(nèi)涵和外延,已從文人雅士研墨濡筆的文具功能中拓展出來,更多地轉(zhuǎn)向藝術(shù)欣賞和收藏。
如何在洮硯的制作中,既能展現(xiàn)悠久深邃的文化傳統(tǒng),煥發(fā)洮河流域獨具特色的人文風尚,又能夠體現(xiàn)創(chuàng)意和時代理念,以豐富的想象力和精美的藝術(shù)性,提升洮硯文化的審美價值呢?從而使古老的洮硯拂去歷史的塵封,擺脫“溫室的花朵”或“復制的古董”的困境,經(jīng)久不衰、華彩愈盛,贏得國內(nèi)市場,吸引世界的目光,這是趙成德苦苦思索而又久久難以破解的難題。
前文說過,善于從風云激蕩的時代強音中捕捉思想的火花,激發(fā)創(chuàng)造的靈感,這是趙成德及其智囊團隊的最大優(yōu)勢。
設計思想一定要體現(xiàn)時代特色,要和中國和平崛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時代主題聯(lián)系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jīng)多次指出,要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p>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的信心,才能獲得堅持堅守的從容,鼓起奮發(fā)進取的勇氣,煥發(fā)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活力。文化立世,文化興邦。
趙成德發(fā)動大家集思廣益,出謀劃策。走出一條文化推動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創(chuàng)業(yè)之路。
設計師和硯雕師們紛紛建言獻策,暢所欲言。
有的說,最近這二三十年來,我們國家搞了許多世界第一的大型工程,這些“超級工程”,沒有我們工匠們?nèi)諒鸵蝗?、年復一年的默默付出和團結(jié)協(xié)作,就難以完成。我們要雕刻的這方硯臺,也是硯雕行業(yè)的“超級工程”,設計一定要體現(xiàn)這個意圖。
有的說,洮硯享有“北方最貴重”之美譽,自唐代以來就被歷朝封為“國寶”、“貢品”,我們今天要雕刻的這塊洮硯石,無論體積還是重量,都超過了以往雕刻過的任何一方硯臺,是前所未有的。今后,大型洮硯石越來越少,說不定我們干的這件事就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大事呢!因此,一定要體現(xiàn)“國之重器”的設計思想!
還有的說,中國高鐵、跨海大橋、載人航天,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令世界矚目,增強了民族自信心,我們一定要在“科技強國”這個主題方面做文章!
……
超級工程、國之重器、科技強國,這些全新的設計思想,富有時代感的設計理念,激蕩著大家的心扉,使大家興奮不已!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先哲荀子在《勸學》篇中就已闡明了這一道理!
最后,綜合各方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只有龍這個中國人喜聞樂見的圖騰,才能涵蓋所有美好的寓意,才能綜合體現(xiàn)大家的想象!
對!就用“中華騰龍”來涵蓋所有的設計理念!
設計思想一確定,“中華騰龍”巨型洮硯的呼之欲出,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工匠精神 雕琢巨硯
“中華騰龍”巨型洮硯的總工程師崔云強來自河北保定,硯雕技師們則來自全國各地。要雕好一方硯臺,設計方案十分關鍵。他們從全國各地征集硯雕方案,以求優(yōu)中選優(yōu)。而在此之前,他們就已經(jīng)有了成功雕刻各種材質(zhì)的硯臺的實踐。但這方洮硯的雕刻制作,其難度和規(guī)模大大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首先,是硯雕技師們整天工作在與世隔絕的地方,這里手機沒有信號,無法和親人聯(lián)通,工作時間長了,竟然不知道今夕何夕!還有,這里海拔高,氣候冷涼潮濕。冬日的嚴寒,更是考驗著這群來自全國各地的漢子們!再有,這里交通閉塞,生活補給十分困難,有時候,蔬菜米糧運不及時,硯雕技師們就以這里出產(chǎn)的洋芋烤熟了來充饑。
崔云強說,當初,技師們聽說要吃“魚”,都非常興奮,好久沒有吃過肉食,這回可以打打“牙祭”了!誰知道吃完一盆烤洋芋,竟然連“魚”的影子都沒有見到!原來他們把洋芋的“芋”,誤以為是“魚”了!
從這則小幽默里,可以大略窺見洮硯藝人生活的艱苦!
硯臺是文房四寶之一,文人墨客以之為工具,揮寫出錦繡文章,繪制出傳世名作,可以青史留名!而制作硯臺的工人們,從古到今,卻幾乎沒有留下一個雕刻大師的名字!這就是中國的“工匠”!這種默默奉獻的精神,就是中國的“工匠精神”!時至今日,我們不僅需要這種“工匠精神”,更需要給予他們榮譽和地位!沒有他們的付出,沒有他們的汗水,一條條中華巨龍,就難以實現(xiàn)騰飛的夢想!
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甘肅詩詞學會理事、軍旅詩人孫建軍先生欣然命筆,為“中華騰龍”巨型洮硯賦詩一首:
藏王故里鴨頭綠
發(fā)乎金鐵潤如玉
天地靈氣勤吸納,
日月精華經(jīng)年蓄
行云致雨佑桑田
實干興邦越往賢
積善成德追夢處
神州騰龍震大千
艱難困苦 玉汝于成
在“中華騰龍”巨型洮硯的雕刻制作過程中,趙成德所經(jīng)歷的艱難困苦,真是常人難以想象。
在洮硯原石的發(fā)現(xiàn)地,由于石頭巨大,難以運輸,只好就地加工。但這里處于大山深處,遠離人煙,生活極為不便。岷縣縣委一位好心的領導看到他們住的帳篷非常破爛,難以遮風擋雨,就從當?shù)剜l(xiāng)政府找了兩頂新帳篷,給他們使用,當?shù)乩习傩者€熱心地幫助他們搭起了活動板房。看到他們的生活這么艱苦,有的老百姓還給他們送來了雞蛋、蔬菜、洋芋和貼鍋餅子。
騰龍巨硯初具雛形后,趙成德他們要在縣城附近尋找一個合適的地方,進行精細加工。岷縣縣城郊區(qū)洮河岸邊的清水鄉(xiāng)崖王村(此地處在洮河水最湍急的地方,傳說以前龍王出現(xiàn)過,舊地名叫龍王崖,后來叫崖王村)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龍骨”化石。時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王志明和幾十戶老百姓,主動騰出近百畝土地,要求趙成德在這里再加工巨硯。因為在老百姓的心中有一個樸素的愿望,最近幾年來,岷縣當?shù)啬嗍?、地震災害相繼發(fā)生,2016年還遭受了三十年不遇的大旱,他們相信騰龍巨硯的加工,會給他們帶來好運。父老鄉(xiāng)親們的誠意感動了趙成德,他和幾十戶農(nóng)戶成立了農(nóng)民合作社,決心帶領他們共同致富。
神奇的是,騰龍巨硯在二月二龍?zhí)ь^的那一天現(xiàn)身后,正值全國“兩會”召開之時,岷縣接連下了三場大雪,尤其是3月11日降下的那一場雪,深約一尺多厚,也是幾十年罕見!大家都說,是騰龍巨硯給岷縣帶來了漫天瑞雪和吉祥如意!
在三年來的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里,他和技師們同住一個帳篷,同睡一個被窩,啃冷饅頭,吃烤洋芋,真正是同甘共苦!技師們私下里都暗地嘀咕:這趙總還是個老板嘛?哪有老板和員工們打成一片的?
長年把全部心思放在了洮硯的雕刻上,趙成德難得洗一次澡,理一次發(fā)。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趙成德個子高挑,經(jīng)常西裝革履,出入于京城和省城的各種重要場合,風度翩翩,有著西北漢子特有的魅力。但是,這幾年來,他經(jīng)常留著的小平頭由于長期不理,變成長發(fā)了;褲腳上沾滿了洮硯石的泥灰;皮鞋也變成了灰色的“泥鞋”……
更加令他難受的是,他有將近兩年沒有回家,孩子們都不知道他干嘛去了,對他的作為都有些很不理解:當年制造“兩彈一星”的科學家,隱姓埋名,與世隔絕,與家人斷絕音信,人家是造出了原子彈,為國爭光,你難道也要造出一顆“原子彈”?妻子李玉萍對他的杳無音信更加不滿,夫妻感情生活也出現(xiàn)了危機。但趙成德對這些不聞不問,就是一副不管不顧的樣子,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雕刻巨型洮硯的事業(yè)上來了。對他來說,完成“中華騰龍”巨型洮硯的雕刻就是他的神圣使命!
直到巨型洮硯接近完工時,妻子從蘭州來到岷縣,他特意為妻子安排了一場接風宴。席間,岷縣德高望重、已屆耄耋之年的的李璘先生當著趙成德的面對他的妻子說:“你放心,成德是個有責任、有擔當?shù)暮媚袃?!他一直在做著很重要的事,你一定要支持他!?/p>
隱姓埋名,臥薪嘗膽,這是幾年來趙成德在雕刻巨型洮硯過程中的生活寫照!
為了避免打擾,他把蘭州的手機號暫時停機了,蘭州的朋友們找不到他,就紛紛猜測,這家伙又在搞什么名堂?說不定過一段時間,又要放一顆“原子彈”呢?而有的不明真相的人,還以為趙成德“爛包”了、趴下了,等等,總之,是流言蜚語滿天飛,但他卻不以為然。
這幾年,受大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影響,許多企業(yè)的經(jīng)營舉步維艱,趙成德的公司也不例外,資金一度非常緊張,經(jīng)常出現(xiàn)捉襟見肘的困境。
在蘭州的公司,一度被銀行封了門;有的討債者,還把他拉到黃河邊,要把他扔到河里去;還有的要把他從樓上扔下去;有的還把他圍困在賓館里,限制他的人身自由;很多朋友們也都不來往了,盡管他有龐大的資產(chǎn),但就連500元都借不出來……
有的說,你趙成德做成的幾個大硯臺,都送到外地了,給人家?guī)砹撕眠\,把岷縣的風水和龍脈都破壞了,怪不得岷縣這幾年泥石流、地震和旱災不斷。一些愚昧的人還果真相信了這些不實之詞,沖進他的加工廠,趕走了正在加班加點干活的工人,還要把巨硯砸毀……
在此期間,趙成德還用洮硯石雕刻出了偉人孫中山、宋慶齡,十大元帥、十大將軍的雕像,以及紅色革命紀念硯!有的人還拿出“法律”威脅他說,你這是侵犯了肖像權(quán)!還揚言要把他告到法院去…
正在這樣艱難的時刻,岷縣縣委、政府的相關領導出面,給了他大力支持!讓他繼續(xù)把這項偉大的工程干下去!洮硯產(chǎn)業(yè)是岷縣的支柱產(chǎn)業(yè),能夠帶領一方百姓致富,實現(xiàn)精準扶貧!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越是在艱難的時刻,就越能磨礪一個人堅毅的志向,就越能夠顯出真正的情誼。多年來交往的朋友們,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有的把錢主動打到他的卡上,5萬、6萬,10萬!有的把錢拿到他的房子里,有的把錢塞到他的車上,有的人甚至還不知道姓名!還有的主動拿出上百萬的大筆資金借給他,還說你先用去,利息都不要!
甚至有的員工,也拿出不多的錢,幫助他度過難關。有的父老鄉(xiāng)親,還拿出100元、200元!有的拿來酒,有的拿來肉……支持他把洮硯事業(yè)繼續(xù)做下去!他被朋友們的深情厚誼感動著,在心里暗暗發(fā)誓,一定要咬牙堅持,跑完最后一公里,給大家一個滿意的交代!
騰龍巨硯在雕刻的過程當中,就有企業(yè)家想拿出幾千萬元購買!但是,趙成德卻說,給再多的錢也不賣!我要把這方巨硯作為一份禮物,獻給即將召開的黨的十九大!給全國人民帶來幸福吉祥!讓偉大的祖國國運昌盛!
位卑憂國 赤子情懷
趙成德出身于書香門第。
從清朝光緒年間其曾祖父貢生趙金鑒起,以“金鑒高懸”、“一門五鳳”享譽鄉(xiāng)里。趙金鑒的兒子趙汝珍是歲貢生,朝廷特賜“明經(jīng)進士”匾額;兒子趙汝琦,匾贈“外翰林”待以拔貢。祖上的一座清代建筑,雕梁畫棟,古香古色,至今保存完好,“五鳳齊鳴”等巨匾仍懸掛在主樓正廳的門楣上。
趙成德的父親趙義福解放前在愛國將領董其武部隊當過兵,負傷退役后被安置在岷縣縣政府工作。在那個極左年代,因為所謂的“歷史問題”,他被列為專政對象,常常遭受毒打批斗,家里屢遭查抄…
童年的趙成德被扣上“家庭出身不好”的帽子,成了被人欺負的對象。最讓他刻骨銘心的事是,有個老師曾揪著他的耳朵說:“當年趙老爺,一門五鳳,大斗進,小斗出,欺壓人民,不準他的后人再上學!”此后,一塊玩耍的小同學,一不高興就大聲重復這些話,小成德一聽,頓時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下去。無奈之下只能遠走他鄉(xiāng)去求學。
趙成德上小學期間,正逢“文化大革命”,家里窮困,生活饑饉。
為了生存,少年時,他就過早地肩負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他揮動長鞭,在元山坪的草地上擋牛放羊;稚嫩的肩頭背過石頭,凍腫的雙手撿過牛糞;光著腳板進山采野藥;在崎嶇的山道上盤桓跋涉;他曾挑著貨郎擔,單薄的身影穿梭在偏遠村寨、大山深處;隆冬的清晨,他頭上掛滿霜花……
由于遭逢了特殊的年代,趙成德被剝奪了接受更多教育的機會,他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的文化情結(jié)卻十分濃厚,這與其書香門第的家世和家風應該有著很大的關系。
在洮硯事業(yè)剛剛有了一些發(fā)展之時,他便投入500多萬元,在家鄉(xiāng)建成了“岷縣成德中學”,解決了眾多貧困山區(qū)孩子無學可上的困難。他設立“成德獎學金”,重獎師德高尚和品學兼優(yōu)的教師和學生,還把數(shù)千幅名人字畫無償饋贈給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和支持洮硯事業(yè)的各界有識之士。
岷縣地處偏僻之地,多年來,教育事業(yè)相對落后。
趙成德深知學校教育對于塑造一個人的重要性。
一位哲人說得好,多建一所學校,等于少建一座監(jiān)獄。
基于這種樸素而執(zhí)著的信念,“岷縣成德中學”一度教育教學業(yè)績突出,在短時間內(nèi)取得了良好的辦學效果,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這所并不起眼的學校已經(jīng)成為岷縣莘莘學子成才的搖籃,成為眾多鄉(xiāng)村孩子起飛的平臺,從成德中學走出去的學生里一部分已經(jīng)成為縣各級各類行政事業(yè)單位的中堅力量,為岷縣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多年來,趙成德默默地將更多的心力投入到慈善事業(yè)中。
在資金并不寬裕的情況下,他更是慷慨解囊,回報社會,支出達1億多元,用于修路助學、扶貧助困和公益事業(yè)。在岷縣2012年“5·10”特大暴洪和2013年“7·22”大地震發(fā)生后,趙成德組織公司員工,捐款捐物,累計近百萬元。同時,公司還給全國政協(xié)、中央黨校、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共青團中央、中央電視臺、中國航天城、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佛教圣地等社會各界捐贈洮硯達8000余方。
近幾年來,為了使公司走出困境,在堅持洮硯開發(fā)主營業(yè)務的同時,趙成德帶領員工,開辟了另一條生產(chǎn)經(jīng)營的路子,那就是養(yǎng)蜂!釀造甜蜜的事業(yè)!
結(jié)合精準扶貧的政策背景,他給父老鄉(xiāng)親們傳授養(yǎng)蜂技術(shù),建立基地、培訓人員、找準市場、打開銷路,這項“空中的農(nóng)業(yè)”,為鄉(xiāng)親們脫貧致富,找到了一條新的路子!釀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正是趙成德造福于人精神的真實寫照。
積善成德 神明自得
多年來,他把洮硯事業(yè)做得風生水起,帶動了一方父老鄉(xiāng)親們共同脫貧致富。
趙成德的家鄉(xiāng)岷縣維新鄉(xiāng),與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的陳旗鄉(xiāng)毗鄰,維新鄉(xiāng)在上游,陳旗鄉(xiāng)在下游;維新鄉(xiāng)還與甘南州的卓尼縣洮硯鄉(xiāng)隔著洮河相望,三個鄉(xiāng)鎮(zhèn)的直線距離也就是十來里路程,呈品字形狀,分布在洮河的東西兩岸。自古以來,漢藏雜居,互相往來,結(jié)成了十分深厚的兄弟般的民族情誼。
2017年2月28日,趙成德來到卓尼縣洮硯鄉(xiāng)納兒村。
正在采石的原村支部書記楊洛藏立即停下手里的活,招呼大家喝茶,并告訴我們一行人:“多虧了趙經(jīng)理!他把我們這個窮鄉(xiāng)僻壤地方的石頭都變成了錢,帶領大家脫了貧,致了富!”
這是一個以“洮硯”命名的鄉(xiāng)鎮(zhèn),在全國恐怕都絕無僅有。漫步在該鄉(xiāng)政府所在地并不寬闊的街道上,一個個洮硯的加工和經(jīng)銷店鋪,鱗次櫛比,難以盡數(shù)。洮硯,成了這一方百姓致富的重要支柱產(chǎn)業(yè)。
在洮硯鄉(xiāng)峽地村,藏族同胞馬順天聽說趙成德回來了,趕緊叫妻子煮上羊肉和洋芋,非要拉著趙成德等人去他家吃飯呢!的藏族同袍樸質(zhì)憨厚,不去就不是朋友,不給面子!
走進馬順天的家,平頂土棚房里架著煤爐子,炕上熱乎乎的。他把尊貴的客人讓在炕上盤腿而坐,并敬獻上了一條潔白的哈達!來表示對最尊貴的客人的情誼。說話間,熱氣騰騰的羊排和煮開了花的洋芋,黃澄澄的烤饃就端上了桌。馬順天還特意抱來兩瓶“三星世紀金徽”酒,祝愿趙成德的事業(yè)“三星高照”!
說話間,馬順天把他的堂岳父——李茂棣老人請了過來。李茂棣今年73歲,家就住在洮硯鄉(xiāng)峽地村。2006年,他被命名為洮硯雕刻全國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人。
李茂棣一家和趙成德一家,是幾代人的世交,有著非常深厚的交情。
硯雕這門手藝,多通過口授心傳,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來傳承。新中國成立前,洮硯鄉(xiāng)峽地村就有幾位硯雕技藝非常高超的藝人,趙成德的堂爺爺,就是從他們手里學到了洮硯雕刻的技藝。此后的多年里,文房四寶行業(yè)的生意極為蕭條,這門手藝也就被打進了冷宮。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發(fā)家致富的希望在李茂棣心里燃起。他聽說趙成德的堂爺爺硯雕手藝極為精湛,是當年村里所有的學徒中最高明的,于是,他就輾轉(zhuǎn)找到老人,拜他為師,學習硯雕手藝。老人看到李茂棣虔誠的態(tài)度,也毫不保留,悉心傳授,使他很快就學到了洮硯雕刻技藝的精髓。當時,老人家已經(jīng)70多歲,眼睛已不好使了,李茂棣特地為老人買了一副400多度的老花鏡。
學成后,李茂棣老人曾經(jīng)在卓尼縣辦過洮硯雕刻廠,前后經(jīng)過四五年的時間,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趙成德知道了他的情況后,就把他請過來,共同把洮硯開發(fā)的事業(yè)做起來。
就這樣,趙、李兩家的世交,又在他們二人之間延續(xù)起來。
“從趙總開發(fā)‘九九歸一硯,直到‘東方醒獅硯,前前后后,我都參與過。特別是‘九九歸一硯,送到香港后,當時,附近的岷縣、卓尼和臨潭等地,都轟動了!”李茂棣這樣說。
“趙總是個失敗了十次,還能爬起來十一次的人!”李茂棣說,“我一定要支持他!我這樣做,一方面是感恩,另一方面,也是想把這硯雕的手藝傳下去,不至于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失傳!”
家住岷縣維新鄉(xiāng)武旗村的馬勝強,從小就跟著趙成德雕刻和銷售洮硯,在蘭州買了房子和汽車,小日子過得很滋潤。他說:“沒有趙總就沒有我的今天!”
像馬勝強這樣的以洮硯雕刻和銷售為業(yè)者,在蘭州還有幾百號人。
岷縣的文化人感慨地說,趙硯娃(岷縣人對趙成德的愛稱)成就了洮硯產(chǎn)業(yè)!岷縣的洮硯產(chǎn)業(yè)是趙硯娃背出來的!
正如荀子《勸學》中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p>
位卑未敢忘憂國,赤子情懷總是真??!
趙成德說,在黨的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刻制這方巨型“中華騰龍”硯,也是為十九大敬獻的一份重禮!
這真是:廣種福田,文化送餐?;?;弘揚國粹,中華圓夢總騰龍。
至此,引用詩人王雪勤先生為中華騰龍巨型洮硯所題的一首《沁園春》詞為本文作結(jié):
蕩蕩洮波,茫茫岷山,渺渺蒼穹。有溝沿河域,藏金蘊玉。云璈水瑟,競秀奇峰。五鳳齊鳴,明經(jīng)進士,畫閣雕樓遺舊容。揚風雅,喜文人墨客,筆健毫豐。
人間瑰寶傳神,賴紫氣氤氳品正宗。贊東方醒獅,九九歸一,百龍戲海,技藝精工。圓夢中華,橫空出世,巨硯包羅萬象雄。扶云漢,共同輝日月,崛起群龍。
責任編輯/魏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