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群
(無錫市惠山區(qū)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江蘇 無錫 214187)
骨科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分析
殷 群
(無錫市惠山區(qū)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江蘇 無錫 214187)
目的 了解我院骨科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探討其用藥情況,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方法 調(diào)查我院2016年1~8月出院的189例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患者抗菌藥物應用情況,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jié)果 骨科Ⅰ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為74.1%;140例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的患者中,139例術前0.5~2 h給藥,占73.6%;術后用藥時間≤48 h者30例(占15.9%),>48 h者22例(11.6%),>72 h者4例(2.1%);術后平均用藥時間(2.52±0.99)天;抗菌藥物品種的選擇依次為頭孢唑啉117例(83.6%);頭孢曲松20例(14.3%);克林霉素3例(2.1%);抗菌藥物的使用以單一用藥為主,無一例聯(lián)合用藥。結(jié)論 我院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仍存在用藥指征掌握不嚴,部分患者用藥時間過長等問題,應繼續(xù)加強抗菌藥物管理,促進臨床合理用藥。
Ⅰ類切口;抗菌藥物;合理性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可有效降低患者手術部位的感染率,促進患者早日康復,但是相反,如果抗菌藥物使用不當,則可能無法起到最好的療效[1]。本文主要對我院骨科Ⅰ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性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了相關研究,以此來了解我院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希望能夠探討其存在的問題,以此為依據(jù),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8月出院的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患者189例(排除發(fā)熱、白細胞、中性升高及發(fā)生呼吸道、泌尿系及其它部位感染的患者),其中男117例,女72例,年齡9~91歲,平均(47.77±19.71)歲,手術時間15~200 min,平均(45.45±26.17)min,切口均甲級愈合。手術方式:骨折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126例,取內(nèi)固定物53例,全膝、全髖及股骨頭置換6例,外固定及其它手術方式4例;合并高血壓17例,糖尿病8例,心臟病5例,腦梗塞2例,肺癌1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顧性調(diào)查方法,收集整理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住院號、姓名、年齡、性別及既往病史)、手術名稱、手術時間和使用抗菌藥物的名稱、劑量、途徑、時間、聯(lián)合使用等情況;統(tǒng)計Ⅰ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分析抗菌藥物使用的合理性。
2.1 預防性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參與研究的189例患者中,有140例使用了預防性抗菌藥物,抗菌藥物使用率為74.1%,其中術前使用者139例;術前未用術后使用者1例,術前術后都使用者55例;53例取內(nèi)固定物者中,28例未使用抗菌藥物,25例使用了抗菌藥物。
2.2 預防性用藥時機和療程
術前0.5~2 h給藥者139例(73.6%);術后用藥時間≤48 h者30例(15.9%),>48 h者22例(11.6%),>72 h者4例(2.1%);術后平均用藥時間(2.52±0.99)天。
2.3 抗菌藥物品種和聯(lián)合使用情況
140例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中使用頭孢唑啉117例(83.6%);頭孢曲松20例(14.3%);克林霉素3例(2.1%),其中2例有頭孢菌素和青霉素過敏史;無一例聯(lián)合使用抗菌藥物。
3.1 抗菌藥物預防使用指征
抗菌藥物預防的使用應該按照相應的原則,不能濫用,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指出,Ⅰ類切口手術為清潔手術,如果手術的局部沒有損傷和炎癥時,一般不需要預防用抗菌藥物。在骨科手術中,只有內(nèi)固定或者關節(jié)置換這種高危的手術需要使用預防性抗菌藥物之外,一般的沒有高危因素的手術的Ⅰ類切口都不需要使用預防用藥[2]。本次調(diào)查顯示骨科Ⅰ類切口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為74.1%。53例取內(nèi)固定物的患者中有25例使用了抗菌藥物,說明我院骨科醫(yī)生對預防用藥指征掌握不嚴。
3.2 預防用藥時機的選擇和療程
預防用抗菌藥物的目的是為了減少手術過程中被細菌感染的幾率,從而降低術后感染的發(fā)生幾率,因此,最佳預防給藥時機是術前0.5~2 h或在麻醉誘導開始時給藥,這樣抗菌藥物才能在手術開始后發(fā)生作用,達到相應的抗菌濃度,起到保護患者切口在手術中被細菌感染的幾率。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140例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中術前0.5~2 h給藥者139例,僅1例術前未用術后使用。有資料顯示,如果在手術后延長抗菌藥物的使用時間,對患者的傷口愈合并沒有好處,相反,還可能增加患者醫(yī)院感染的幾率[3]。本組術后用藥的56例患者中,用藥時間≤48h者30例,>48 h者22例,>72 h者4例,平均用藥時間(2.52±0.99)天,本組資料顯示我院骨科醫(yī)師在用藥時機的選擇上,趨于合理、規(guī)范。但38號文件有規(guī)定:對Ⅰ類切口手術在使用預防性抗菌藥物時,一般不用,如果必須要用,應嚴格按照相關原則來使用,掌握相應的適應證、藥物選擇、用藥起始與持續(xù)時間,總預防用藥時間一般不超過24 h,個別情況可延長至48 h。而本組病例仍有26例患者用藥時間超過48 h,最長的達7天之久,這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經(jīng)濟負擔,同時易使細菌產(chǎn)生耐藥性,導致抗菌藥物作用減弱。
3.3 抗菌藥物品種的選擇及聯(lián)合用藥情況
臨床上常見的抗菌藥物品的種類很多,臨床使用時,必須根據(jù)患者的病情合理選擇。一般情況下,頭孢唑啉或頭孢拉定為Ⅰ類切口手術常用預防抗菌藥物,特殊情況或有植入物的骨科手術可選用頭孢曲松作為預防用藥。同時,對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單一藥物就可預防感染,無需二聯(lián)、三聯(lián)用藥[4]。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我院一代頭孢使用率為83.6%,頭孢曲松為14.3%,而克林霉素則為2.1%,(其中2例有青霉素、頭孢菌素過敏史),140例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的患者中無一例聯(lián)合用藥,表明我院骨科在抗菌藥物品種的選擇及聯(lián)合用藥的指征掌握上基本符合用藥原則,比較規(guī)范、合理。
本院骨科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在品種的選擇和聯(lián)合用藥方面及用藥時機的選擇上較整治前規(guī)范、合理,但仍存在用藥指征掌握不嚴,部分患者用藥時間過長等問題。因此,針對存在的問題,院感科應聯(lián)合醫(yī)務科、藥劑科定期組織臨床醫(yī)生進行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相關知識的培訓,同時,加大監(jiān)管力度,使臨床醫(yī)生自覺嚴格掌握用藥指征,選擇合理的用藥時機,減少術后用藥的天數(shù),從而防止抗菌藥物濫用,發(fā)揮抗菌藥物的最大藥效,從而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另外,建議臨床醫(yī)生術前對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危險因素及手術感染的危險程度進行充分評估;術中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原則,規(guī)范操作流程,提高手術熟練程度,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等措施。同時護理人員術前做好物品的充分準備,手術時盡可能減少人員進出的次數(shù),并做好手術環(huán)境和物品的消毒隔離工作,是減少手術時污染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
[1] 杜小莉,徐小薇,李美英,等.我院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調(diào)查分析[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06,26(10):1266.
[2] HarryB.SK Inner.現(xiàn)代骨科疾病診斷與治療[M].王滿宜,譯.第三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5-250.
[3] 徐艷艷,郭小紅,馮 平,等.腫瘤??漆t(yī)院Ⅰ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22):5516-5518.
[4] 張鎮(zhèn)源,張 琴,王亞菲,等.我院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干預研究[J].中國藥房,2011,22(30):2806-2808.
本文編輯:蘇日力嘎
R969.3
B
ISSN.2096-2479.2017.30.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