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巧瑩+覃素香
【摘要】開展大學生校園二手貨交易市場調查研究,目的在于解決大學生們閑置物品的處理,減少資源的浪費,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約意識,促進人類社會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平共處。本文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為研究對象,從閑置物品的數量、閑置物品的處理方法、閑置物品的種類等七個方面調查分析了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現(xiàn)狀和前景,提出了開發(fā)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銷售模式主要有實體店陳列銷售、建立網絡銷售平臺、二次加工處理使用等。
【關鍵詞】校園二手市場;可行性;構建思路
本次調查采用文案調查法、實地調查法(訪問法、觀察法)、網絡調查法(在線問卷)等方法對校園二手市場進行調查。此次調查共發(fā)放調查問卷328份,其中紙質版問卷有216份,網上問卷有112份。其中收回有效問卷318份,占總份額的96.9%。問卷發(fā)放時間為2016年5月9日至20日,在這收回的問卷中大一學生為134人,大二學生為157人,大三學生為23,大四學生為6人。其中男女比例為4:6。
一、關于大學校園閑置物品及建立二手市場的相關情況調查
1、閑置物品的數量
據調查數據顯示,民師院有31%的學生月消費達500—800元,有38%的學生月消費達800—1000元,有22%的學生月消費高達1000以上,僅有9%的學生月消費是500元以下,這說明民師院學生消費水品普遍較高。在較高的消費水品下,避免不了有閑置的物品。在這些同學之間,有76%的同學都表示自己有閑置物品但不是很多,有16%的同學表示自己有較多的閑置物品,僅有8%的同學表示自己沒有閑置物品。我們民師院有七到八千的在校生,這一比例說明了閑置物品的數量還是挺多的。同時,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高消費水平的環(huán)境下,人們容易出現(xiàn)攀比的現(xiàn)象。特別是在青年學生這一類群體,他們思想不是特別成熟,對金錢的觀念也不會特別明確,所以他們在購買東西時考慮不會很周全,導致買回來的一些東西不適用,這就容易導致閑置物品的增多。從這種現(xiàn)象可以說明在我們學生中閑置物品會越來越多,需要尋找更多的處理途徑,這也為我們提供了商機或者市場。
2、閑置物品種類
對于閑置的物品種類,從調查結果可知,衣物所占比例最大,達到62%的比例,鞋類達到55%的比例。在這物聯(lián)網的時代,網購已經成為我們大學生非常普遍的一種購物方式。我們學校男女比例為3:7,女生最大的愛好就是買衣服,對自己的外在面貌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個性服裝的涌現(xiàn),加大了同學們對服裝和鞋類的購買力。網購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親自試后再買,因此,絕大部分女生都有尺寸不合自己但質量還不錯的閑置衣物和鞋類閑置著。學生生活用品占55%,其占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經實地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閑置的生活用品主要有收納盒、小型衣柜、蚊帳,而在這些同學中,擁有閑置的生活用品最多的是大四的學生,其次是大三、大二、大一的學生。書籍所占的比例也不低,達到37%(見圖1)。
3、閑置物品的處理方法
調查選項關于二手物品的處理方法,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有43%學生是直接把閑置的物品丟掉,并沒有考慮二手物品是否仍有使用價值。有58%的學生選擇繼續(xù)閑置,造成宿舍東西擁擠,成了一個“小倉庫”。有48%的同學選擇網上交易,僅有19%的同學選擇校園二手交易平臺,47%的同學選擇送與他人(見圖2)。由此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閑置物品的學生中,很多人并未能找到一條合適的二手物品處理途徑。
4、二手物品新舊程度及最佳交易途徑
在人們日益追求完美,時間就是金錢的社會觀念下。購買二手物品,對于消費者來說其新舊程度和交易途徑是否便利是非常重要的。經過問卷調查后,在接受調查的同學們中我們了解到有34%的同學表示愿意接受9成新以上的二手物品,有34%的同學愿意接受7—8成新的二手物品,有28%的同學視情況而定,僅有4%的同學愿意接受5—6成新的二手物品。這說明了大部分同學們的購買心里都是趨向于物品的新舊程度(即二手物品的質量),都希望能買到物美價廉的物品。雖然是二手物品,但其交易途徑也比較多,選擇一個對自己比較方便的交易途徑是一件省時又省力的事。問卷調查時發(fā)現(xiàn),有52%的同學選擇在校園平臺上進行交易,有49%的同學選擇在網上交易,有48%的同學選擇私底下交易,有32%的同學選擇在跳蚤市場上進行交易。從以上比例可知,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二手物品的價格已經不是學生們主要的關注點,同學們更在乎的是物品的質量和交易途徑。這也體現(xiàn)了大學生消費意識和時間觀念的一個提升。
二、開發(fā)大學校園二手市場的前景分析
1、購買閑置物品的意愿分析
對本次問卷調查的選項“是否愿意進行二手物品交易”進行統(tǒng)計,有41%的同學愿意將自己的閑置品換成現(xiàn)金,有62%的同學愿意購買二手物品,為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同學們站在賣出閑置物品的角度上考慮價格時,有39%的同學愿意以原價的70%—80%的價格出售,也有39%同學愿意以原價的40%—60%的價格出售,有14%的同學想以原價的80%的價格出售,僅有8%的同學愿意以原價的10%—30%出售,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大部分學生們出售自己的閑置物最注重的不是金錢,不是個人利用,而是物品的循環(huán)利用,提倡低碳環(huán)保的生活。同學們站在買閑置物品的角度上考慮價格時,有21%的同學愿意以原價的80%的價格購買二手物品,有29%同學愿意以原價的60%的價格購買,有38%的同學想以原價的50%的價格購買,僅有12%的同學愿意以原價的30%購買。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愿意購買二手物品的消費者心里能接受的價格與原價之間的差距并不是能大。結合這兩個圖來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二手物品的買方和賣方愿意接受的價格基本一致,再經過買方雙方在價格上進行一些協(xié)商,在這種情況下,買賣雙方最容易達成協(xié)議。
2、對校園二手交易平臺的建立意愿
從以上的問卷調查來看,有82%的同學希望本校能有一個成熟、完善的二手交易平臺,為可持續(xù)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早日實現(xiàn)中國夢。這說明校內二手市場的供應雙方都是一個龐大的群體,對二手市場的需求非常強烈,他們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使用價值但自己已經不再需要的物品,他們之中也有無法消費新產品但看中短暫使用價值的需求者。并且很多畢業(yè)生在臨近畢業(yè)前都會以宿舍為單位在qq群等地方發(fā)布低價出售自己的物品,也有低年級的同學積極響應購買。故建立一個大學校內二手交易平臺是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及商業(yè)潛力的。大學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發(fā)展前路是寬曠的,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校園二手交易市場將慢慢成為校園市場的一個重要部分。
三、大學校園二手交易市場的構建設想
1、實體店陳列銷售
校園外有著各種各樣的店鋪,大學校園里自然也不缺。隨著產品不斷地更新?lián)Q代,二手市場的發(fā)展空間也不斷擴大,為使二手商品得到有效的循環(huán)利用,針對在校大學生這個群體,我們將向學校申請在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中心構建一個交易的平臺。這樣不僅達到學校對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還可以較好地處理二手商品,達到互利共贏的效益。通過走進畢業(yè)生宿舍收購各種二手商品,主要是考研書籍、考證書籍、體育器材為主,生活用品、服飾為輔,與提供者協(xié)商價格后將二手商品清理整理后放在大創(chuàng)中心商鋪中陳列銷售,從中賺取一些微薄的利潤捐給山區(qū)的孩子。也可以為大一、大二的同學進行等價商品的物物交換,或者以捐贈的名義向其收集不需要但還有價值的物品進行加工或捐贈。
2、建立網絡銷售平臺
在這互聯(lián)網的時代,對于校園二手市場來說,發(fā)揮網絡連接的作用非常重要。校園二手市場應構建自己的網絡應用平臺,實現(xiàn)二手市場交易內外的溝通交流。構建網絡二手交易平臺不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節(jié)省時間,還可以為賣家節(jié)約成本。運用網絡的推廣,不僅可以減少宣傳費用,還可以擴大宣傳面積。
我們后期將會在學校官網上建立一個大學生二手物品交易平臺,將二手物品交易APP通過校園貼吧、QQ群、微信群等方式對崇左各高校在校大學生進行推廣。向崇左各高校的畢業(yè)生收集二手商品,上傳照片、標出價格后放在網絡上給在校師生瀏覽,通過一對一的營銷方式與消費者交流溝通,以送貨上門的優(yōu)質服務達成更多的交易。二手交易平臺不僅使商品得到再次利用,而且還可以為國家構建節(jié)約型社會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3、二次加工處理使用
我國一直追求著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這個目標,90后的我們是祖國冉冉升起的太陽,是美好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者。因此我們應不隨意扔棄物品,杜絕浪費,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環(huán)保的角度出發(fā),我們將每個季度組織一次丟棄衣物回收活動,從回收得來的衣物中把比較干凈完整的舊衣服消毒整理后寄給貧困地區(qū)的居民,這樣既可以幫助他人,又達到環(huán)保的效果。我們還可以將舊衣服加工處理做成抹布、拖把、門墊、制作成手工藝品等,將礦泉水瓶的瓶蓋制作成手工飾品用來裝飾宿舍教室環(huán)境,也可以把加工后的手工飾品放在二手平臺上銷售,以實現(xiàn)價值最大化。
4、交易物品及活動必須注重衛(wèi)生和質量
經營初期,以實體店購物方式為主。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學生普遍具有十分關注質量的心理特征,所以在收購時,要優(yōu)先考慮貨源的衛(wèi)生與質量。在購買方式和習慣上,大多數學生更愿意在實體店購買二手物品,而且,如果在學校申報這個項目成功的話,我們將可以在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中心那里有一家自己的店鋪,無需交任何租金。因此,我們在經營初期運營資金不充足的環(huán)境下,優(yōu)先選擇實體店作為主要的交易途徑,并慢慢地發(fā)展微店、淘寶店等等。在銷售模式上,以專賣為主,代賣為輔。對于買賣意向交平衡,并且日常也有人購買的物品,主要采取先收購再進行轉賣的方式,如學習資料、課外書、學習用具等。對于如衣物、鞋子等考慮購買人數較少的二手物品,則應該采取收取代理費的代賣模式,但到學年末時,也可進行一定數量的收購再專賣。
總而言之,建立大學生校園二手貨交易市場既能滿足學生的需求,減少環(huán)境的負擔,使商品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又是高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一項方案,更是響應習近平主席萬眾創(chuàng)新,全民創(chuàng)業(yè)的號召。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展開,向實現(xiàn)中國夢的目標前進,大學生校園二手交易市場最終會得到認可,更逐步走向成功。
5、實現(xiàn)線下和線上交易平臺信息的同步化
建立網絡交易平臺和線下閑置物品交易平臺后,應將兩者相互結合起來,把線下的商品信息置于網絡平臺上,將網絡交易平臺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實現(xiàn)利益的最大化。這樣,我們不僅可以在本校出售也可以走出校園,實現(xiàn)線下和線上信息同步,使用者可以通過網絡交易平臺對商品進行瀏覽、下單,以及發(fā)布出售信息,到實體店中領取物品,同時閑置物品也可以在實體店內出售。
【參考文獻】
[1] 馬謙青, 史學海. 大學校園二手物品市場建立發(fā)展的思考——基于校園調查問卷的分析[J]. 南方論刊, 2015(12).
[2] 段麗慧. 微信二手交易平臺在高校中的發(fā)展趨勢分析[G]. 決策論壇——政用產學研一體化協(xié)同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上, 2015.
【作者簡介】
韋巧瑩(1994—),女,壯族,廣西河池人,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14級市場營銷專業(yè)本科生。
覃素香(1980—),女,壯族,廣西柳江人,碩士研究生學歷,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副教授、經濟師,主要研究方向:營銷管理,民族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