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道貴
科學與藝術是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尤其是在大融合時代,科學與藝術已然不分彼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科學與藝術融合的重要意義,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聽覺、視覺、觸覺三個視角出發(fā),探析小學科學教學與藝術教學融合的實現途徑。期望本文研究能為相關同行提供可操作性建議。
“縱觀世界,經濟全球化正在深入發(fā)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茖W技術的重要性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突出?!笨茖W教育已走向各國教育視野,其強大的生命力無可比擬。小學科學教育與藝術的融合,是一種連接現實與發(fā)展的思維觀念,教育者應該更改自己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過挖掘優(yōu)秀的教育途徑,培養(yǎng)學生科學觀、藝術觀。
科學與藝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隨著現代生活的不斷進步,人們具有更高精神層面的美感需求,在科學中探求美,在美中尋求科學,這是普遍性真理,已得到大眾認可。通過藝術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接受科學教育,通過科學教育也可以給予受教育者美的感受,對于學生的成長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學科學與藝術相互融合的重要意義
英國知名博物學家赫胥黎曾在其創(chuàng)作的《科學與藝術》中提出,“藝術與科學是自然這塊獎章的正面和反面。”我國當代畫家吳冠中先生也一度強調,“科學揭示宇宙的奧秘,藝術揭示情感的奧秘”,科學與藝術是密不可分的統(tǒng)一體。特別是在大融合時代,藝術已以“潤物細無聲”的姿態(tài)融入到了科學中,科學被不知不覺地披上了一層藝術盛裝。換言之,科學與藝術,已然不分彼此。這就要求,小學科學教育應注重與藝術融合,使小學生能夠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了解藝術、熟知藝術,甚至是熱愛藝術。唯有如此,小學生才能真正培養(yǎng)起良好的習慣和素養(yǎng),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科學藝術的發(fā)展。
小學是學生成長的重要時期,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世界觀極為重要。小學科學與藝術的互融是真、善、美統(tǒng)一的教育,科學是真實的,藝術是唯美的,教育是善良的,三者的巧妙結合即是教育的終極目標。小學科學教師要具有正確的認知和才能,通過科學與藝術融合的教育途徑來實現這一崇高的教育目的。
二、小學科學與藝術融合的途徑分析
小學科學與藝術相互融合的最好方式是調動感官感覺,使小學生在了解科學知識的同時感知藝術。
(一)調動聽覺,創(chuàng)造悅耳的音樂
小學生的聽覺非常靈敏,好奇心也非常強。若小學科學老師能夠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調動小學生的聽覺,將會增加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感知藝術的熱情。如筆者在教授《聲音》單元時,就先向學生普及聲音的特點、產生方式、音高變化與傳播途徑,使學生充分了解聲音是如何產生及被聽到的。而后,為了增強學生對聲音的感知,筆者進行了如下操作:在講臺上擺設多個空“音樂玻璃瓶”,并要求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在音樂瓶中裝入分量不同的水,用小木棒依次對音樂瓶進行敲擊,使之產生不同聲音,形成一首歡快的“歡樂頌”。由此一來,小學生能清晰地感受到:聲音是通過振動產生,可通過空氣傳播。而且,振動頻率不同,其聲音也不同。如水量較多時,音樂瓶的振動較緩慢,音調相對較低;水量較少時,振動頻率較快,音調相對較高。
課程實踐證明,在《聲音》知識教學中巧妙地融合音樂藝術,可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聽覺感官,有利于提高小學生的科學藝術學習熱情,如不少小學生在課后都強烈要求筆者教其如何用“音樂瓶”創(chuàng)造悅耳的音樂,據一些家長反饋,小學生回到家中后,也用玻璃杯自制了“音樂瓶”,并創(chuàng)設了自己的音樂。
(二)調動視覺,打造美麗的畫面
人對具象事物的感知,依靠視覺感官來完成。通常情況下,視覺感官攝入物象后,物象即成為一副美麗的畫面。人若進一步發(fā)揮想象,將美麗畫面進行重組,則將形成另一組更具特色的魅力圖畫。這一點,在教授《植物的葉》時,筆者深有感悟。
在向學生講解《植物》單元時,筆者首先給學生介紹了校園大樹與小草的差異、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的區(qū)別,使學生形成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也不一定相同的概念。然后在此基礎上,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普通樹葉、吊蘭葉、蘆薈葉、楓樹葉、新出嫩葉與枯葉,并詳細解釋每種葉子形狀、顏色差異的原因,使學生充分了解植物的同一部位,也可能存在完全不一致的情況。由于每種葉子都各具特色,所以,學生的視覺感官得到了極大程度地調動和滿足。換言之,每種特殊形狀的葉子在學生腦海中都形成了一幅特殊畫面?;诖耍P者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每種葉子的形狀與顏色,充分發(fā)揮想象力,用這些葉子設計一幅畫,以實現科學與美術的融合。
不可否認,學生用葉子自行設計的畫面是非常美麗的。如部分學生用普通橢形樹葉設計了一只自由翱翔的“蝴蝶”,用蘆薈葉子設計出一個可愛的“海星”,還有部分學生用楓樹葉做了一條美麗的“蓬蓬裙”。最讓筆者意外的是,一些熱愛手工藝的學生,在大樹葉內部剪出了一副副精致的卡通人物畫??梢姡{動小學生視覺,實現小學科學與藝術的融合,是一種有趣且可靠的途徑。
(三)調動觸覺,感知造物的美妙
小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理解通常是淺顯的,如他們在感知周圍的材料時,只能簡單地感知材料的軟硬度與柔韌性,抑或是吸水性,而無法深入掌握材料內含的成分。因此,若要讓小學生在學習《周圍的材料》時,可以順勢將科學知識與藝術知識相互融合起來,恰如其分地調動小學生的觸覺,使之感知造物之美妙。如筆者向學生講解周圍材料的軟硬度、柔韌性、吸水性等特性后,便組織學生于周日到陶瓷坊,學習并親手制作陶瓷器皿,使學生充分體驗泥土材料變成自己制作的器具的過程,進而深刻記憶泥土等日常材料的特性與作用。
實踐證明,調動小學生的觸覺,使之在感知日常材料特性的同時進一步掌握材料的藝術性,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藝術學習興趣。如部分家長反饋,自筆者帶學生到陶瓷坊學習制作陶瓷器皿后,每個周末,凡遇家長有空,孩子都會要求家長帶其到陶瓷坊學做自己喜歡的小人兒或器皿。期末民意調查結果也顯示,小學生非常歡迎這種先普及基本科學知識,再調動觸覺感官,學做藝術品的教學方式。由此可知,調動學生觸覺,感知造物美妙,是實現小學科學與藝術融合的良好途徑。
三、結語
在小學科學教育中滲透藝術教育,實現科學教學與藝術教學相互融合,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探索能力,還有利于增強小學生的藝術學習熱情,提高其藝術素養(yǎng),促進小學生全面發(fā)展。因此,小學教師應注重在科學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視覺、觸覺,引導學生將科學與藝術融合起來,充分感知科學與藝術的密切關系。
(高郵市甘垛鎮(zhèn)甘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