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莉
摘要:在《先秦諸子選讀》實際教學中,我們教師都面臨著很多困惑,到底是按照文言文的一般教法精講呢?還是注重研究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呢?筆者嘗試從學習諸子散文的重要意義、語文教學與國學傳承、開設課程方式幾個角度談談如何教《先秦諸子散文》選修課。
關鍵詞:國學 諸子散文 重要意義 語文教學與國學傳承 開設方式
中圖分類號:G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10(c)-0000-00
《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選修課也是基礎教育課程的一部分。設計選修課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讓學生有選擇地學習,為學生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人教版教材設置了一門選修課就是《先秦諸子散文》。重新審視這門選修課,重新審視學生,重新審視當下,更覺得責任在肩。
1學習先秦諸子散文的重要意義
時代發(fā)展至今,國學熱又興起了。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時代需求,二是他國影響。而先秦時期是我國思想文化取得輝煌成就的時期,出現(xiàn)了許多學派,他們的論著承載著中華文化精神,對后世產(chǎn)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而高中時期恰恰是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們需要汲取很多精神營養(yǎng)。然而學生們對諸子百家知之甚少,或許只知孔子老子之名,而對于其為什么成為圣人,為什么得到人們尊崇,他們有什么樣的思想?yún)s一無所知。所以我們總感嘆這一批學生孤陋寡聞、內(nèi)容浮淺、精神匱乏。開設《先秦諸子論著選讀》課程,對繼承和發(fā)揚我國優(yōu)秀文化遺產(chǎn),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積極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好學深思的探究態(tài)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語文教學與國學傳承
如何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問題,確實得引起我們教師的注意。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如何滲透國學教育?方法很多,我們可以利用教材,傳承經(jīng)典;我們可以討論碰撞,體悟思想;我們也可以寫作評論,引領提升。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國學經(jīng)典的滋養(yǎng)中修身養(yǎng)性,涵養(yǎng)思想。
儒家的仁政、道家的無為、墨家的兼愛、韓非子的法制,先秦思想家們從探討治國治民的理論,到探索宇宙人類的起源,對世界、社會和人生都進行了深刻的研究。利用選修課----《先秦諸子散文》,給學生提供一個可以參考的人或事,學生自會反思自己的言行,積淀文化素養(yǎng),提升人生境界。由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會因傳統(tǒng)文化而顯得底蘊深厚,因國學經(jīng)典而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3開設課程方式
利用語文課傳承國學與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很多,課前演講、誦讀經(jīng)典篇目、經(jīng)典研讀、讀書報告會等等。針對《先秦諸子散文》選讀課,我來談談這方面的嘗試。
3.1課程設置基本流程:
1、 認定篇目----每個小組選擇一個派別一個代表人物的一篇文章,不能重復。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從先秦諸子各學派代表人物的著作中,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章或是片段,進行閱讀探究。
2、 閱讀成稿----每個同學閱讀小組選擇篇目,并獨立成稿。稿件包括四個部分:
(1) 原文選段(2)選段解析(3)重點詞語(4)文化內(nèi)含及現(xiàn)實意義。
在這一過程中,老師要給學生提供幫助,推薦參考資料----課后相關鏈接、南懷瑾老先生的《論語別裁》《老子他說》《哲學智慧》等、鮑鵬山寫的《寂寞圣哲》、《〈論語〉導讀》、《諸子百家新讀》、李澤厚、易中天的作品等。
3、 小組研討:小組內(nèi)部交流,選出一個優(yōu)秀代表參加班級匯報活動。
4、 班級匯報:小組代表發(fā)言,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其他學生補充。
5、 讀書論文:在所有小組結束后,做專題論文,學生在幾個論題中任選,論題(1)論孔子與孟子比較(2)論老子的管理思想(3)荀子的禮學思想及其歷史影響(4)墨子—中國最偉大的民生思想家(5)韓非子的法治思想及其歷史影響。
3.2流程設置基本思想
1、大膽放手,讓學生講習。選修課就要大膽放開,讓學生自己去開創(chuàng)道路?!断惹刂T子散文》在字面上是文言文,相對其他的選修內(nèi)容來說是比較難的。但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去解讀還是可以做到的,即使有比較難的句子,課文下面也有注釋。
2、拓展閱讀,推薦課外名文。我們可以向學生推薦“百家講壇”欄目,還可以適當?shù)匮a充一些閱讀書目,就像有關《論語》解讀就有不同的版本,比如李澤厚先生的《論語今讀》側重從美學角度解讀孔子的觀點,南懷瑾的《論語別裁》是從道、佛的角度闡發(fā)《論語》的內(nèi)涵等。對選修課的內(nèi)容進行拓展,從而豐富課堂內(nèi)容,也大大提高學生閱讀、比較、權衡的能力。
3、小組為主,交流思想火花。小組內(nèi)部交流,學生之間可以有補充,有質疑,有碰撞。就像對于孔子和孟子,在現(xiàn)代的背景之下,我們是應該有孔子那樣“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擔當責任的精神,還是像孟子提出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以說這兩種觀點都不錯,就看你從哪個角度來闡述了。這樣一來就可以大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匯報中思想得以交流,智慧得以碰撞。
4、議論成文,提升思想境界。首先,每個同學都要先寫一篇小文章,對所在小組負責篇目之諸子思想現(xiàn)實意義進行闡述,字數(shù)不限;然后,在各個小組都匯報完畢之后,在基本了解儒家、道家、法家、墨家思想的基礎上,寫一篇論文。目的是提高寫作水平,提升思想境界。
經(jīng)過實踐,《先秦諸子散文》選修課的學習獲得了成功,學生獲益匪淺,并由此打開了“心向諸子”之路。感之,樂之,慰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吾將為國學的復興之路奉上自己的赤子之心。
附:學生作品(《墨子·兼愛》選段練筆)
墨子認為世亂的根源是什么呢?他認為是一種自私的愛,即自愛而不相愛。如果每個人都只是愛自己而不去愛別人的話,那么強大的就必然控制弱小的,富足的就必然欺侮貧困的,尊貴的就必然傲視卑賤的,狡猾的就必然欺騙愚笨的。因此,人人都應當做到“兼相愛”,如此才能“交相利”。
在現(xiàn)在這個社會環(huán)境下,為何像小悅悅這樣的事件會發(fā)生呢?我想正是由于現(xiàn)今的人更多都是自愛而非兼愛。匆匆經(jīng)過裝作沒看到的人,都是害怕惹上麻煩,但如果他們懂得兼愛,這個世界就不是一個看上去如此冷漠的世界。這恰恰就是兼愛對當今這個社會的含義。所以,我想推行墨子兼愛的思想是應該的,必不可少的;墨子的兼愛,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溫暖。人人都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互相關心,互相愛護,豈不美哉妙哉?
兼愛在日常生活中的意義又是什么呢?我想與生活貼的最近的就是日常與他人的交往了。現(xiàn)在我們還是學生,生活在一個集體里,每個人作為一個個體,有著愛與不愛他人的權利。(這里的愛指的是正常的關心與愛護)我希望大家設想一下,如果每個人都選擇只愛著自己,就從簡單的方面來說,這個教室,是不是就會一片狼藉?每個人都只想著自己腳下的地方干凈,那么那些公共地方是不是就會無人清掃了?
竊以為:兼愛這件事情要做到并不難,只要每個人都改變自己的想法,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嘗試著去愛別人,心里要裝著別人而不都是自己。久而久之,這個集體,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都將變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總而言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續(xù)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古代讀書人的追求。今天我們沒有必要苛求學生這樣去做,畢竟時代早已發(fā)生了巨變。但學習先秦諸子散文還是必要的,它承載的為人立身之道,它蘊育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它涵育的民族精神與品格。
經(jīng)過實踐,《先秦諸子散文》選修課的學習獲得了成功,學生獲益匪淺,并由此打開了“心向諸子”之路。感之,樂之,慰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吾將為國學的復興之路奉上自己的赤子之心。
參考文獻:
【1】王貴云《在閱讀中傳承民族文化的教學策略》(《語文教學之友》2016第3期)
【2】張勇《坐而論道,不如勤勉躬行》(《中學語文教學》2016第5期)
【3】西安市航天中學( 高中語文選修《先秦諸子散文》教學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