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
從1978年至今,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經(jīng)歷了五次跳躍式增長:1992年從千億到萬億用了13年時間,2003年達到五萬億用了11年,2008年達到十萬億用了5年,2012年達到20萬億用了4年,2015年超越三十萬億用了3年。消費總量的升級,一次比一次能級大,一次比一次時間短,但供給側的品質并沒有同步提升,所以消費者不得不舍近求遠外出購物。
近年來行業(yè)的變化與變革也是很頻繁的,線上線下大家都都忙得像丟了魂似的!不管是有型的還是沒型的,都忙碌在轉型的道上,但似乎被圍困在迷霧中,有點“鬼打墻”的感覺,困惑與困境并存。
其實,零售業(yè)供給側的最基本問題有兩個:第一,消費者對商人的信任指數(shù)在下滑;第二,商人們過多地炒作“概念”,未能深入到生活常態(tài)中去發(fā)現(xiàn)消費需求。第一點是心理需求,后一點是價值需求。這兩點沒有做好,零售就毫無前途可言。商人一旦失去了信任,就喪失了立業(yè)之本;消費一旦失去了信心,就喪失了品牌信仰。
近日微信群在傳播一個有趣的“故事”:有個魚塘開張,釣魚費100元。釣了一整天沒釣到魚,老板說凡是沒釣到的就送一只雞,很多朋友都去了,回來的時候每人拎著一只雞,大家都很高興!覺得老板夠意思!后來釣魚場看門大爺說,老板本來就是個養(yǎng)雞專業(yè)戶,這魚塘就沒魚。
人們把這種“釣魚賣雞”的方法叫做“去庫存”!
供給側改革確實包含“去庫存”的意思,但我覺得:第一,有些“去庫存”的運作是“抽血”行為,對零售是負效應。如最近的北上廣房產(chǎn),在迷霧中瘋漲,且再也沒有任何部門出來叫喊“房價過高”!消費者的“血”被抽干了,還能大膽消費嗎?第二,“釣魚賣雞”是現(xiàn)代版的“掛羊頭賣狗肉”,這樣的伎倆遲早會被越來越精明的消費者看透。
零售的變革,既要滿足需求,又要追求效率,如果不能養(yǎng)成追求效率的習慣,我國零售業(yè)是不可能走出迷霧的。
我國零售業(yè)的最初變革源于城市發(fā)展,唐朝中期市坊融合,便利了居民生活,對千百年來延續(xù)下來的宵禁制度形成了巨大沖擊。近代百貨組織的引進是我國零售業(yè)的第二次變革,這次變革引領了時尚消費。建國以后建立起來的“一、二、三、零”流通體系,是我國零售業(yè)的第三次變革,基本解決了百姓的溫飽問題,其效率不亞于當今的任何一種模式。連鎖模式的廣泛應用是我國零售的第四次變革,解決的是規(guī)?;焖購椭茊栴}。他們理應做得更好,但“因為成功,所以失敗”的現(xiàn)象似乎十分普遍,一旦思維僵化,不能超越自我,企業(yè)就漸漸老化!
失落的消費者,就像“失戀者”,正當他們內心空虛的時候,電商來了,這是第五次變革。電商以技術開導,以溫情安撫,以利益誘惑,這對心靈曾經(jīng)遭受巨大創(chuàng)傷的中國消費者來說,沒有任何抗拒的理由。所以,他們是有效的變革者。
但電商似乎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tǒng)商人的悖論。時代變了,手段更強,尚德守法精神也更為重要。我國消費者實現(xiàn)信息化以后也越來越趨于理性,也越來越追求消費的品質、品味與品格,從這兩點來看,未來的一切變革是否有效,關鍵取決于兩點,一是誠信,二是價值。不同的商人都必須以誠信為本,不同的商人創(chuàng)造不同的價值,讓給消費者的金錢來選舉!
撥開迷霧看我國零售,有效變革才能引領未來。
“三步”+“三刀”:3月12日,步步高集團董事長王填做客湖南衛(wèi)視新聞聯(lián)播,對消費行業(yè)供給側改革提出了“三步走”的建議,即“精準減稅-降低成本-拉動消費”。我以為:這“三步”要加上“三刀”才能落地:第一刀,大刀闊斧減官員,為減稅提供條件,官員不減,稅只會增不會減。這里有很多文章可做,如停止招聘公務員,所有公務員一律自行上班,不管什么級別的官,一律自己解決交通問題。壓縮合并機構,大幅度減少文件尤其是政治宣傳文件等等。第二刀,要砍向無良零售企業(yè)。要改變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營商環(huán)境,多個部門要合并為一個部門。第三刀,要砍向零售企業(yè)內部低效率的組織體系,要加大組織創(chuàng)新力度,老板不能超越自我,就要革自己的命,追求效率應該成為零售人的習慣。少來點不著邊際與不靠譜的所謂“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