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濤,賈 超,趙宇媚
·安全用藥·
25例頭孢西丁注射劑不良反應的文獻分析
王守濤1,賈 超2,趙宇媚1
目的 探討頭孢西丁注射劑致不良反應的一般規(guī)律和特點,為臨床安全、合理用藥提供參照。方法 以“頭孢西丁”、“不良反應”為檢索詞,檢索中國期刊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和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按納入與排除標準共納入21篇文獻,進行資料的提取與統(tǒng)計分析。結果 累及系統(tǒng)器官主要為全身性損害、皮膚及其附件損害、消化系統(tǒng)損害等,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過敏性休克。結論 應重視頭孢西丁注射劑引起的不良反應,加強藥學監(jiān)護,確保臨床用藥安全。
頭孢西丁注射劑;藥品不良反應;文獻分析
頭孢西丁為頭霉素類抗菌藥物,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毒的抗菌藥物,其抗菌性能與第二代頭孢菌素相似,同時其對厭氧菌有較強的抗菌能力[1],因此在臨床應用廣泛,導致其不良反應也相應增多。為進一步探究頭孢西丁ADR發(fā)生的規(guī)律和特點,本文對有頭孢西丁注射劑不良反應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旨在為安全使用頭孢西丁注射劑提供參考。
1.1 文獻收集方法 以“頭孢西丁”、“不良反應”為關鍵詞,檢索中國期刊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萬方數(shù)據(jù)庫、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查閱2000-2015年國內(nèi)公開發(fā)行的醫(yī)藥期刊中有關頭孢西丁致藥品不良反應(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個案文獻報道并進行分析。
1.2 統(tǒng)計方法 將頭孢西丁注射劑所致不良反應涉及的患者性別、年齡、用藥時間、用法用量、用藥原因、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不良反應表現(xiàn)、不良反應結果等信息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以“頭孢西丁”、“不良反應”等為檢索詞,初檢出文獻24篇,剔除資料不全、重復報告病例的個案報道,共得到頭孢西丁ADR個案報道21篇,病例25例。
2.1 性別與年齡分布 25例頭孢西丁注射劑致不良反應中,男13例,女12例,男女比例為1.08∶1,年齡最小者僅2歲,最大者67歲,其中21~30歲病例最多,為6例,占24.00%;其次為41~50歲成人,占20.00%(表1)。
2.2 藥品用法用量 25例病例全部為靜脈滴注。頭孢西丁可以肌內(nèi)注射、靜注或靜脈滴注。成人常用量為1~2 g/次,每6~8小時1次。病例中有3例用量達到4 g/次,1例為3 g/次,超過說明書規(guī)定用量,其他病例符合說明書要求。
2.3 原患疾病情況 頭孢西丁注射劑所致不良反應原患疾病主要為膽囊炎,占24.00%,其次為上呼吸道感染伴扁桃體炎(12.00%)(表2)。
表1 頭孢西丁注射劑致不良反應的年齡分布(例)
表2 頭孢西丁注射劑致不良反應患者原患疾病情況(例)
2.4 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 25例不良反應多發(fā)生在用藥30 min以內(nèi),最短的在首次用藥2 min后即出現(xiàn),較長的為用藥10 d后(表3)。
表3 頭孢西丁注射劑致不良反應發(fā)生時間(例)
2.5 不良反應結果 頭孢西丁注射劑所致不良反應,經(jīng)過相應對癥治療后,結果均為治愈,未出現(xiàn)死亡報告。
2.6 不良反應累及的系統(tǒng)-器官及臨床表現(xiàn) ADR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涉及皮膚及附件、全身性損害、血液系統(tǒng)、神經(jīng)和精神系統(tǒng)損害、消化系統(tǒng)損害和血液系統(tǒng)損害等。其中全身性損害的患者12例,占48.00%,所占比例最高(表4)。
3.1 性別與年齡 在25例病例中,男13例,女12例,由于本文統(tǒng)計的樣本量有限,目前無法判斷頭孢西丁不良反應是否與性別有關系。25例ADR患者均勻分布在各年齡組,以中青年為主,占68%,與劉曉敏等[2]報道基本一致。
3.2 ADR與用法用量的關系 25例頭孢西丁注射劑引起ADR的患者中,有3例用量達到4 g/次,1例為3 g/次,按照說明書規(guī)定:成人常用量為1~2 g/次,每6~8小時1次,而這4例均超過了說明書規(guī)定的劑量,相關研究表明,藥物使用劑量與ADR的發(fā)生關系密切,如藥物使用劑量過大,會引起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幾率增加[3]。
3.3 ADR與原患疾病、發(fā)生時間的關系 25例頭孢西丁注射劑引起ADR的患者中,診斷主要為膽囊炎,發(fā)生ADR的例數(shù)較多,占24.00%,其他為上呼吸道感染和牙冠周炎伴間隙感染等疾病,發(fā)生ADR的例數(shù)較少。頭孢西丁臨床應用于敏感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所致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統(tǒng)、腹腔、骨和關節(jié)、皮膚和軟組織等部位感染,膽囊炎感染細菌多以革蘭陰性菌和厭氧菌為主[4],因此,臨床上使用較多,導致出現(xiàn)不良反應頻次相應較高。ADR在用藥前10 min內(nèi)發(fā)生不良反應的9例,占36.00%,主要為過敏性休克,這也與頭孢類抗菌藥物易引起過敏反應的特點相關,與范銘等[5]的報道相一致。因此,臨床在使用頭孢西丁開始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反應,30 min內(nèi)進行監(jiān)護,才能避免由于患者對藥物過敏引起ADR的發(fā)生。連續(xù)用藥2~10 d后,發(fā)生ADR的8例,占32.00%,說明患者在連續(xù)用藥后,也很可能發(fā)生ADR,故要求醫(yī)護人員也不能忽視連續(xù)用藥的患者,以保證用藥安全。
表4 頭孢西丁注射劑致不良反應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例)
3.4 ADR累及器官及臨床表現(xiàn) 從表4可以看出,頭孢西丁注射劑的不良反應以全身性損害和皮膚及附件損害為主,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全身性損害,其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過敏反應、低體溫。除患者自身體質(zhì)差異外,還可能與藥物有關。如果藥物在生產(chǎn)過程中混入其他雜質(zhì)或其代謝產(chǎn)物與體內(nèi)蛋白等大分子載體發(fā)生不可逆的結合,引起抗原-抗體反應,也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過敏反應癥狀[6]。因此,在應用頭霉素類抗菌藥物時,要對患者生理、病理及病情多方面因素加以考慮,以避免ADR的發(fā)生。臨床使用過程中,頭孢西丁最常見的不良反應為靜注或肌肉注射后局部反應,靜注后可發(fā)生血栓性靜脈炎,肌注局部疼痛、硬結。偶可出現(xiàn)過敏反應如皮疹等,但引起血液系統(tǒng)損害的病例報道罕見,從機制上分析原因有以下3點:①對凝血功能的影響。頭孢菌素類抗生素可以抑制腸道內(nèi)產(chǎn)生維生素K的細菌,導致維生素K合成障礙,從而導致維生素K生成減少,引起維生素K依賴性凝血因子功能障礙[7];還可能由于呈劑量依賴的對骨髓抑制而誘導血小板產(chǎn)生減少,甚至引起血小板功能障礙。②對腎臟的影響。研究表明,頭孢西丁主要經(jīng)腎小管周圍毛細血管進入近端小管上皮細胞,再進入小管液[8]。在這一過程中,該藥進入小管上皮細胞后,選擇性地與線粒體膜結合,引起能量代謝障礙,使線粒體呼吸窘迫以致細胞壞死。由于頭孢西丁大部分以原型從尿液中排泄,可能對腎臟產(chǎn)生損害。③頭孢西丁含有N-甲基硫化四氮唑(N-MTZ)類似結構側鏈,能抑制微粒體的羧化活性或維生素K氧化還原酶,進而使凝血酶原合成減少和依賴維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Ⅳ、Ⅹ等的水平降低[9]。因此,對于臨床少見不良反應,醫(yī)護人員更應該給予關注,并采取積極的措施,減少不良反應帶來的傷害。
4.1 嚴格按照適應證和用法用量使用藥物 臨床醫(yī)務工作者應嚴格遵守藥品說明書,根據(jù)臨床診斷及適應證合理選擇藥物。同時嚴格掌握用法用量,按照藥品說明書推薦劑量用藥,避免超劑量用藥帶來的不良反應。
4.2 加強用藥監(jiān)護,充分發(fā)揮臨床藥師的作用 ADR報告與監(jiān)測是藥品風險管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臨床藥師應堅持開展藥品不良反應監(jiān)測,并以此為切入點,深入到臨床一線,開展藥學查房和個體化用藥指導,幫助醫(yī)務人員正確認識ADR,對醫(yī)護人員和患者開展合理用藥教育和指導,定期對醫(yī)務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培訓,提高臨床合理用藥水平,最大限度降低藥品不良反應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用藥安全。
[1] 石麗君.頭霉素類抗菌藥物致藥品不良反應文獻分析[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4,14(3):254-256.
[2] 劉曉敏,劉廣洲.頭孢西丁1990-2013年致不良反應的文獻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8):143-144.
[3] 王勝男,郭斌.我院2010年抗菌藥物應用合理性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27):3138-3140.
[4] 顏偉筆,徐小豐,周龍飛.急、慢性膽囊炎膽汁細菌培養(yǎng)及抗生素敏感性188例比較分析[J].現(xiàn)代診斷與治療,2013,(17):3857-3858.
[5] 范銘,汪昊瑜,梅華.頭孢菌素致過敏性休克文獻分析[J].藥物流行病學雜志,2013,22(3),144-146.
[6] 屈偉紅.頭孢菌素類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原因的臨床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1,24(9):1047-1048.
[7] 楊輝,徐晨,馬卓,等.靜脈注射頭孢西丁致凝血功能障礙1例[J].藥學與臨床研究,2016,24(3):263-263.
[8] 任洪蘭,張青,崔志敏.防范頭孢菌素致腎臟損害的措施[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4,17(10):1217.
[9] 胡鍵敏,藍宇頻.1例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致意識障礙與凝血障礙病例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2):183-185.
Literature review of 25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cefoxitin injection
WANG Shou-tao1,JIA Chao2,ZHAO Yu-mei1
(1.Benxi City Central Hospital of Liaoning Province,Benxi 117000,China;2.Liaoning Province Benxi City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Benxi 117000,China)
Objective To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safe and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clinic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adverse reactions induced by cefoxitin injection.Methods Use “cefoxitin” and “adverse reaction” as key words to search and retrieve articles in the CNKI,Wanfang and VIP database.Twenty-one references which met the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were extracted and analyzed.Results Systems and organs mainly involved in adverse reactions were systemic damage,damage to skin and its appendages and digestive system damage,etc.Anaphylactic shock was the most common reported adverse reaction.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adverse reactions caused by cefoxitin injection and strengthen pharmaceutical care,in order to ensure the safe drug use in clinic.
Cefoxitin injection;Adverse drug reactions;Literature review
2016-09-12
1.本溪市中心醫(yī)院藥學部,遼寧 本溪 117000;
2.本溪市藥品檢驗所,遼寧 本溪 117000
10.14053/j.cnki.ppcr.201703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