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征
摘 要 移動媒體發(fā)展與新聞業(yè)務教學范疇具有重要聯(lián)系。在新聞業(yè)務課程教學中,應該積極補充與移動媒體相關知識版塊,積極探索案例教學方式。而在課程實踐中,可以嘗試開辦移動媒體平臺,鼓勵參與校園移動媒體及競賽活動。
關鍵詞 新聞業(yè)務教學 移動媒體 新聞載體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media has an important relation with the teaching category of journalism. In the teaching of news business, we should actively supplement the mobile media related knowledge, actively explore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s.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e, you can try to set up a mobile media platform to encourage participation in campus mobile media and competition.
Keywords news service teaching; mobile media news; news carrier
當前,新聞業(yè)務工作的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一方面,新媒體在更大程度上成為新聞的傳播渠道,而另一方面,“把事實變成新聞”的工作——即人們通常認為的新聞業(yè)務,集中在一些主流的傳統(tǒng)媒體和部分新聞網站。在把“事實變成新聞”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媒體開始意識到,社交媒體、移動媒體環(huán)境下的新聞采編與傳統(tǒng)環(huán)境下相比,有了更多的新元素。因而,注重在采編流程中對移動媒體的使用,成為在一些主流傳統(tǒng)媒體和部分新聞類的網站中,都予以重視的問題。
這一現(xiàn)象給新聞業(yè)務教學提出了新要求。盡管新聞業(yè)務教學仍然必須建立在傳統(tǒng)的教學基礎和版塊結構上——因為業(yè)務技能的核心并沒有變化,都是以把“事實變成新聞”作為教學基礎,但是,在教學工作中,應該積極適應業(yè)界的新變化,把移動媒體使用技能的教學納入教學單元,并從理論教學和開展相關實踐技能等多方面,開展適應業(yè)界變化的教學工作。
1 移動媒體與新聞業(yè)務關聯(lián)的教學范疇
移動媒體是今天人們接觸較多的媒體形式,如手機、平板電腦、其他移動電子終端都歸于移動媒體的范疇。這些終端存在,帶來了兩方面變化。一是越來越多的機構在移動媒體上展示新聞,很多新聞終端本身就借助于移動媒體,例如網易新聞、今日頭條等;同時,這也成為了較多的傳統(tǒng)媒體機構開始在進行的工作,例如不少的報社、廣播電臺、電視臺,都開辟了基于移動終端的微博、微信、客戶端,成為傳統(tǒng)媒體傳播渠道之外的另一條到達受眾渠道。另一方面,移動媒體本身又成為一種新聞采集手段,成為記者或者編輯在生產、加工新聞的過程中,必然使用到的一種工具。比如,很多的報社、新聞網站會在記者入職的時候,為記者配備最先進的智能手機,記者在得到智能手機后,就可以作為其采集新聞的一種工具,例如拍照、攝像,鏈接到媒體機構的采編系統(tǒng)上傳相關信息,從而以最快的速度發(fā)回新聞報道;或者直接在新聞現(xiàn)場開展直播、發(fā)布官方微信、微博等等。
可以說,這兩方面的情況,都應該與新聞業(yè)務的教學范疇予以關聯(lián)。一方面,應該在教學當中,讓學生充分了解到移動媒體中的新聞載體——例如微博、微信、客戶端的相關知識,了解微博、微信、客戶端在生成過程中的基本原理、技能、方法,以及如何在這些載體上獲得較好傳播效果的基本路徑。通過對于基本面上的情況介紹,來使學生明晰,這些移動媒體手段在今天新聞環(huán)境下的重要意義。通過相關的操作流程介紹,讓學生了解,如何利用這些新載體來發(fā)布新聞。通過相關的案例分析,來讓學生更好地體察,在這些終端上,如何把新聞做得更好。另一方面,應該在教學當中,傳授一定的利用移動媒體采集新聞的基本技巧。例如,文字記者外出采訪很可能沒能配備攝影、攝像裝備,但現(xiàn)在的全媒體傳播,要求記者能夠帶回各種不同類型的素材,因此在不少以文字記者為主體的媒體——例如報社、新聞網站,都在開展利用手機采制高質量多媒體內容的培訓。這樣的內容,實際上也可以在教學當中適當傳授,如利用手機拍攝質量較高視頻的技巧等等。從而讓學生能夠掌握在智能終端上,采集可供正規(guī)媒體正式使用的素材的有關方法。
2 應該補充的相關知識單元
為了讓學生掌握相關技能和方法,首先應該做的,是在理論教學工作中,補充相關的知識單元。在今天的教學體系中,已經有不少學校開設相關的教學課程,例如媒體融合課程、社交媒體課程、數(shù)據(jù)新聞課程,這些適應當前環(huán)境開設的新課程,筆者認為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這些課程從目前情況來看,多數(shù)是適應某一個理論領域創(chuàng)新而開設的理論課。因此,具體到新聞業(yè)務的教學領域而言,還可以嘗試做一些工作。
一是把上述兩方面內容——即利用移動媒體的新聞發(fā)布和利用移動媒體的新聞采集,作為一個教學單元,納入理論教學當中。這實際上是可以在業(yè)務課理論教學中開展的工作,在主干新聞業(yè)務課理論教學中,適度的加入這些內容,應該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如利用一到兩次課時,開辟一個新的章、節(jié),來給學生講授移動媒體在本主干課程范疇中的應用,可行性較高。以“新聞采訪”課程為例,該課程主要講授采訪線性過程、采訪的技能技巧、不同類型的采訪、以及與新聞記者有關的知識。那么,在講授不同類型的采訪和采訪技能技巧時,可以把移動媒體環(huán)境下的采訪,作為專門的知識章節(jié),補充講授。講授的內容可以涉及移動媒體環(huán)境下采訪借助的載體特征、移動媒體環(huán)境新聞采集可能用到的手段、移動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采集做得更好的路徑。通過這些講述,一方面要使學生樹立移動媒體和新聞采訪聯(lián)系緊密的意識,認識到新變化對于采訪業(yè)務帶來的影響;另一方面,通過理論講述,要使學生對于這一領域的基本情況有大致了解,和面上掌握。
第二是重視案例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學是業(yè)務課程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如何讓學生形成對業(yè)務的感性認識,如何讓學生建立對業(yè)務好壞的基本判斷,如何讓學生對業(yè)務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案例教學是最好的方法。這一方法在從前的業(yè)務教學中已經廣為采用,如在新聞采訪教學中講授的名記者采訪案例,或者采訪成功與采訪失敗的案例,都可以讓學生建立這方面意識。在補充移動媒體知識單元的前提下,授課老師可以自身注意搜集一些與移動媒體業(yè)務有關的案例,來給學生講述。這些案例很可能沒有成文,在網絡和數(shù)據(jù)庫中不易找到,但通過相關記者的講述,可以獲得。教師可以搜集并積累一些相關案例。以新聞采訪為例,筆者的課堂會穿插一些在報社、網站學習進修時,相關記者利用移動媒體手段進行采訪的案例,這些案例往往能夠受到學生歡迎。
3 積極開展相關技能實踐
其一是可以嘗試讓學生開辦一些移動媒體平臺,這種平臺的開辦,可以采用課外作業(yè)的形式進行,成為一門業(yè)務課程中的具體業(yè)務作業(yè),也可以讓學生采取課外實踐的形式,開辦一些平臺。事實上,在傳統(tǒng)業(yè)務教學中,一些高校就已經開設類似平臺,例如人大新聞學院的《新聞周報》,而在移動媒體普及后,這樣的平臺則更多,例如人大新聞學院的“新聞一家人”等。而嘗試為一門課程或幾門課程建立一些移動媒體平臺,也可以是探索方向。例如開辦微信公眾號,操作簡單、運行方便,通過課程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公眾號的相關操作,實踐證明可行。
其二是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媒體中的新媒體實踐。在筆者教授“新聞采訪”課程期間,要求學生積極參與校園媒體,并把學生成為校園新媒體記者、在新媒體中發(fā)表新聞作品,作為考評的重要參考。學生在課余時間在校園新媒體上參與了不少新聞活動,在校園官方微信、微博、客戶端;學生社團微信等平臺上活躍度較高。通過這種實踐,不僅是單單了解移動媒體的新聞生產運作流程,而是從一個“辦媒體”的角度,對于新聞業(yè)務流程有所體察。
其三是要求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有關比賽,可以拿出成績的,相關比賽成績也成為考評參考。
通過開展上述有關方面的工作,可以將與新聞業(yè)務相關的移動媒體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更多教授給學生,從而使學生更好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提高應用能力。
€L芎俠砉ぱг航談目翁猓?014B05)
參考文獻
[1] 彭蘭.社會化媒體[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2] 張征.新聞采訪教程[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3] 王瑜.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chuàng)新探討[J]新媒體研究,2016.4.
[4] 潘嫻.高校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實踐教學探析——以三亞學院為例[J].中國報業(yè),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