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錢有很多別稱,在古詩和古文中常能見到。
最早的錢是貝類,稱為“朋”,通常是五貝為一朋,也有說五貝一串,兩串為朋?!对娊?jīng)》中說:“既見君子,錫我百朋?!币浴柏悺弊銎缘淖?,基本都與財富有關(guān)。
晉魯褒的《錢神論》里,有“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庇钟小耙娢壹倚?,莫不驚視”等句。后人以“孔方兄”和“家兄”代指錢。
錢在古代還稱“泉”。王莽篡權(quán)后,把“金、戈”組成的錢改稱為“泉”?!叭弊植痖_是“白水”,繁體的“貨”字拆開像“真人”,所以錢又被大家稱為“白水真人”。王莽所鑄幣名為“錯刀”,以黃金錯其文曰:一刀直五千,后引申為錢幣的通稱。
《內(nèi)部新書》記載,唐代的王元寶很有錢,當時的錢上有“元寶”二字,故一般人就把錢叫做“王老”。古代的錢外面的邊叫做“肉”;內(nèi)面的邊叫“好”,故錢也叫作“肉好”。錢外面一轉(zhuǎn)的邊叫“周郭”,所以錢也稱為“周郭”。古錢中有一種背面有“五男二女”的字樣,所以“五男二女”也是錢的別稱。
古人出門在外攜帶的金銀、銅錢一般放在束腰用的腰帶里,然后把腰帶纏繞在腰間,故稱“盤纏”。
宋太宗初年,出現(xiàn)了紙幣,當時稱作“交子”。與宋朝大致相同時期的金朝,發(fā)行了紙幣交鈔,分為大鈔、小鈔?,F(xiàn)在我們把紙幣稱為鈔票或簡稱鈔,就是從那時流傳下來的。
古代錢還稱為“鄧通”“青蚨”“阿堵物”“沒奈何”“不動尊”“銅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