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于聰
湖光微波
◎程于聰
一人一片湖,湖波蕩漾一首首自由之歌。
無論是幽暗深邃的未名湖,還是繁華妖嬈的西子湖,在作家的生花妙筆之下都顯示著異樣的美。
一
在掙扎的黑暗里/有一絲/即將被吞噬的光/我借著它摸索/渴望能走到/一直向往的光明/黑夜/暗涌如潮/無力地/我跪伏在地/嘶啞——但喉唇干裂/看不見自己/聽不到自我/在絕望里迸發(fā)/覆滅、燃燒、綻放——成煙火/璀璨整個(gè)漫長的靜夜——
黑夜,花園的湖畔,幾聲撕心裂肺的呼喚,一次悲壯慘烈的投湖,卻在時(shí)空里波紋不起。
著實(shí)可嘆巴金先生的構(gòu)思,以平實(shí)的語言吊唁一場青春真愛的殞亡,謳歌一場蕩氣回腸的殉情。純凈的湖吞噬純潔的心,在遙遠(yuǎn)的黑暗里空谷余音,如隕石劃破夜的寂靜,而擁有孤獨(dú)的光亮。
鳴鳳,巴金《激流三部曲》中高家的婢女,忍耐順從又剛強(qiáng)激烈。在天真爛漫的青春里,她無望過,也渴望過,卻在絕望里走向毀滅。雖然她身份卑微,但每一處,作者對其著墨極盡豐富與悲壯,自怨黑夜,告白梅園,定情荷心,只千余字便刻畫出她卑微的順從與噴張的反抗。誠然,處于一個(gè)制度、思想變革的大時(shí)代里,她沒有太強(qiáng)的能力抓住命運(yùn),但她努力過也反抗過,正如魯迅所言:“在絕望里反抗比在希望里奮斗更加偉大”。她用熱烈單純的愛情為自己的世界升起一顆明星,并盡力縮短與他的距離,享受奢侈的幸福,可終被激流沖散,失去了渺小的全部——既然不愿意茍且,那只能走向生命的覆滅。
演繹無望的希望,將生命交給自由——這就是鳴鳳與她的心湖。
二
如夢令·讀《西湖夢尋》
明滅重疊山遠(yuǎn)
亭榭柳鶯聲近
白首憶總角
迷散繁華煙雨
休言
休言
余生昏燈酒冷
淡妝濃抹,四季風(fēng)情。西湖,鐫刻下風(fēng)流文才,挽留住錚錚傲骨。
起先的寫意人生,張岱看似富貴清閑,但明亡后,他卻把握住骨子里的追求。不為清仕,轉(zhuǎn)而隱居山蔭,在豆燈昏昏琴音絕時(shí),立言著述、考據(jù)修編。逐漸地,張岱展現(xiàn)著中國傳統(tǒng)文人退出政壇又關(guān)心家國、存于人世卻又渴望天人合一的人生狀態(tài)。
白雪湖心亭的金陵對酌,中元湖邊月的流光溢彩,鐘鳴古寺廟的梵心澄凈,“晝行不厭湖上山,夜坐不厭湖上月”,好山好水,好逍遙。又常引徐文長、袁宏道、蘇東坡等先輩同年的詩詞歌賦,兼整理自己的在杭舊文,不免喟嘆咨嗟——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能不夢西湖?
在《西湖夢尋》的字里行間,更流露著“忠烈千秋”的內(nèi)核,“青山魂魄分夷夏,白日須眉見太平”。仕宦名家出身的他,性自清貞,隱約間還仰慕著湖邊忠義之士的風(fēng)骨,“涕割西湖水,于墳望岳墳”,于謙、岳飛、關(guān)羽、伍員等人的舊廟,也在亡國后成了夢的一部分。張岱在《于墳》一文中寫道:“大抵忠臣為國,不惜死,亦不惜名。不惜死,然后有豪杰之敢,不惜名,然后有圣賢之悶?!睆堘返囊簧m功名不取,但從一而終,也可以說是消極里的積極。
質(zhì)本潔來潔還去,將高貴留給自由——這就是張岱和他的心湖。
脈脈盈盈,自由放歌,美哉?壯哉?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xué)貢院校區(qū))
(責(zé)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