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博宇
豆類蔬菜蟲害的綜合防治技術
□文/任博宇
10.16627 /j.cnki.cn22-1215/s.2017.08.013
1.1 危害癥狀:成蟲、幼蟲均可危害,以幼蟲為主。雌成蟲刺傷葉片,產(chǎn)卵和取食。幼蟲潛入葉片、葉柄蛀食,形成不規(guī)則的曲曲彎彎的白色隧道,終端明顯變寬。嚴重受害葉片失去光合作用能力,過早脫落或枯死,從而造成減產(chǎn),降低商品價值。
1.2 發(fā)生規(guī)律:在北方露地條件下不能過冬,冬春季可在溫室內繁殖危害。以老熟幼蟲在葉片表皮或土壤表層化蛹,卵和幼蟲在葉內生活,世代短,存活率高,種群增長速度快,成蟲對黃色有較強趨性。
1.3 防治措施:種植前深翻菜地,活埋地面上的蛹。發(fā)生盛期,中耕松土使土壤表層蛹不能羽化。收獲后徹底清除殘株落葉、深埋或燒毀,消滅蟲源;深翻土壤;與非寄主蔬菜如蔥、蒜類套種或輪作;合理確定種植密度,增強田間通透性,促進植株生長,增強抗蟲性。利用成蟲趨黃性,用黃板誘殺成蟲,只要在定植時及時用,效果很好。一般用1.8%阿維菌素3000倍液。為了提高藥效,在配制藥液時,需加入500倍液的消抗液增效劑,還可加入適量白酒。此外,還可選用20%好年冬乳油1000倍液,或48%樂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間隔4~6天1次,連續(xù)防治2~4次。防治成蟲以上午8時施藥最好。
豆野螟別名豇豆菜莢螟、豇豆螟,屬鱗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豇豆、菜豆、扁豆等豆科蔬菜。
2.1 危害癥狀:幼蟲可蛀入花蕾及豆莢,致使花蕾或幼莢脫落或枯梢,少數(shù)還可卷葉取食葉肉。蛀食后期豆莢產(chǎn)生蛀孔,蛀孔內外堆積糞便,雨后引起腐爛,嚴重降低產(chǎn)量和品質。
2.2 發(fā)生規(guī)律:每年發(fā)生的世代數(shù)因地而異。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喜歡在花瓣、花托、花蕾上產(chǎn)卵,卵散產(chǎn),產(chǎn)卵期與寄主的開花期吻合時發(fā)生嚴重。
2.3 防治措施:及時清除田間落花、落莢,摘除被蛀豆莢或被害卷葉,集中燒毀。利用成蟲的趨光性在田間架設黑光燈或其它殺蟲燈,進行燈光誘殺,燈的位置稍高于豆架。藥劑防治應以治花為主。始花期噴一次藥,盛花期第二次用藥,用藥間隔期7~8天。噴藥的最佳時間在早上6~9點花盛開時,重點噴植株花蕾與落地謝花。藥劑可選用5%銳勁特1500~2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4%美滿2500~3000倍液、5%抑太保1000~1500倍液等。
又稱豆莢斑螟、豇豆莢螟、豆蛀蟲,屬鱗翅目、螟蛾科,是豆科蔬菜的重要害蟲。
3.1 危害癥狀:主要以幼蟲蛀食莢、花蕾和種子,造成癟莢、空莢,三齡幼蟲還可以轉莢危害,入蛀孔大,有糞便堆積,里面有吐絲分泌,嚴重影響產(chǎn)量和品質。
3.2 發(fā)生規(guī)律:每年發(fā)生的世代數(shù)因地而異。主要以老熟幼蟲在寄主植物附近5~6厘米深的表土中結繭越冬。成蟲夜出,有趨光性,在豆莢、葉柄、嫩芽上產(chǎn)卵,卵散產(chǎn)或幾粒在一起。喜溫怕濕,高溫干旱環(huán)境下危害嚴重,低溫多雨危害輕。另外,水澆地受害明顯輕于旱地。幼莢期與成蟲產(chǎn)卵期相吻合發(fā)生重。
3.3 防治措施:藥劑可選用5%銳勁特1500~2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24%美滿2500~3000倍液、5%抑太保1000~1500倍液等。
4.1 危害癥狀:溫室白粉虱是棚室栽培中的一種極為普遍的害蟲,是豆類蔬菜的主要害蟲。溫室白粉虱成蟲或若蟲吸食植物汁液,一般多集中棲息在豆秧上部嫩葉,被害葉片褪綠、變黃、萎蔫,甚至全株死亡。此外,還能分泌大量蜜露,污染葉片和果實,導致煤污病的發(fā)生,造成減產(chǎn)并降低蔬菜商品價值。白粉虱亦可傳播病毒病。
4.2 發(fā)生規(guī)律:在北方溫室一年發(fā)生10余代,冬天不能露地越冬。成蟲羽化后1~3天可交配產(chǎn)卵。若蟲孵化后3天內在葉背做短距離行走,當口器插入葉組織后開始營固著生活,失去了爬行的能力。白粉虱繁殖適溫為18~21℃。春季隨秧苗移植或溫室通風移至露地。
4.3 防治措施:提倡棚室第一茬種植白粉虱不喜食的芹菜等較耐低溫的蔬菜,育苗前徹底熏殺殘余的白粉虱,清理雜草和殘株。在發(fā)生較重的棚室,可用10%撲虱靈乳油1000倍液,或25%滅螨猛乳油1000倍液,或溴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4%威力特微乳劑1500~2000倍液,或10%蚜虱凈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可15%噠螨靈乳油2500~3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3000~5000倍液噴霧防治。在清晨成蟲停歇活動力不強時進行噴藥,可提高殺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