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蓉
(福建省龍海市港尾中學)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實行,我國高中語文新課程也已經得到了全面的落實和發(fā)展,雖然現在廣大教學工作者都在實踐過程中嚴格執(zhí)行著教育改革的理念,但是通過對高中閱讀教學的研究,發(fā)現其中仍舊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為了將現階段的情況進行改進,更好地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進而對教學質量起到更大的幫助和提升作用,廣大教學工作者就要強化教學標準,對語文學習的相關規(guī)律進行充分研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優(yōu)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相應策略?;诖耍瑢Ω咧姓Z文展開相應的研究,全面分析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以期對高中語文閱讀質量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在新課改的背景條件下,為了更好地體現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征,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原因不僅是要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進行提升,同時也是為了進一步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強化,這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思維養(yǎng)成有著十分重要的幫助意義。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和學生的人格發(fā)展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必須要對這項工作引起重視。接下來,本文就將對新課改以來的語文教學現狀進行研究,從而探索更為適當的閱讀教學策略。
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
雖然教育改革實行多年,但是就現階段的閱讀現狀來說,閱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其問題主要體現在:(1)高中生閱讀量逐漸減少。高中教學過程中,學生面臨高考,因此,其學習壓力相對較大,在這個背景下,學生想要得到全面的發(fā)展,通常會選擇放棄一些閱讀時間,造成學生的閱讀量逐漸降低。(2)閱讀興趣和品味下降,閱讀興趣開始向著感性化的方向發(fā)展。由于這個階段學生的思想趨于成熟,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品味也將發(fā)生極大的轉變,這對學生閱讀水平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制約作用。
二、提高高中語文閱讀興趣的策略
在現階段實行課程改革的前提下,想要全面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筆者建議在今后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以下策略:
1.強化學生興趣意識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生活的過程中,學生只有對一件事情有興趣,他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過程中,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是這個原因。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得不承認,其具有一定的枯燥感,所以想要提升閱讀質量,就應該對其閱讀興趣進行培養(yǎng),加強其對語文閱讀的興趣意識,從而幫助其對語文閱讀教學投入更多的熱情和積極性。比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入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通過這種方式,勾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閱讀興趣。
2.加強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掌握,提升閱讀效率
在對高中生進行閱讀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學生的內心需求和知識掌握,通過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的了解和觀察,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性格特征,通過這種方式,能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對進一步開展閱讀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時教師還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觀察,了解學生對閱讀內容的掌握情況。在閱讀能力提升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展開相應的引導,讓學生對文章的表達情感和整體思維方向進行把握,從而獲得更為真實的情感體驗。因此,這也要求在課堂上,教師需要多給學生一些閱讀時間,通過對其指導工作的加強,對學生語文能力進行有效提升。
3.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
在閱讀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并且在開展閱讀教育的過程中,不斷滲透其主體地位的思想和意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其在語文課堂中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個性化的尊重,在閱讀開展以后,充分表達自身觀念和想法,對閱讀中不理解的地方和環(huán)節(jié)也要及時指出,通過這種方式,師生之間的溝通也將得到有效強化,從而對閱讀教學的開展提供更大的幫助,為其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穩(wěn)定的基礎。
為了改進現階段的情況,更好地提升閱讀教學效率,進而對教學質量起到更大的幫助和提升作用,廣大教學工作者就要強化教學的標準,充分研究語文學習的相關規(guī)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和學生的人格發(fā)展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必須要對這項工作引起重視。雖然教育改革實行多年,但是就現階段的閱讀現狀來說,閱讀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本文的研究,希望在今后的閱讀教育中起到更大的幫助作用,進一步提升我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為實現素質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容.新課程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381(6):110.
[2]楊閱同.新課程下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語文學刊,2013,25(21):138-140.
[3]孫緬.新課程下高中語文自能閱讀教學實踐研究[J].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4,57(14):166.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