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為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
林成翰畫雞
劉大為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
林成翰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畫學會創(chuàng)會理事、中國畫院原副院長、遼寧省文史館館員、大連市群眾藝術館名譽館長、民盟大連畫院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
上世紀七十年代起在大連市群眾藝術館從事群眾美術輔導工作,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的年畫作者,使大連市年畫創(chuàng)作隊伍在全國異軍突起。當選為遼寧省年畫研究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美展遼寧省評選委員會委員。自1976年至1988年創(chuàng)作年畫、連環(huán)畫、宣傳畫百余幅、其中四十余幅年畫作品在全國出版發(fā)行。1985年作品《叔叔夸我好孩子》榮獲第六屆全國美展優(yōu)秀作品獎、榮獲第三屆全國年畫二等獎、并被編入《中國現代美術全集》。1987年參加全國首屆年畫創(chuàng)作研究班,作品《兒子的心聲》入選第四屆全國年畫展。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專攻中國人物、花鳥畫創(chuàng)作,特別以畫雞著稱于當代中國畫壇。1990年創(chuàng)作的中國第一部《百雞圖》長卷被大連市政府捐贈亞運會組委會。1993年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在晚會上展示作品《百吉迎春》并向國內外觀眾拜年。在1993年和2005年中央電視臺正月十五《全國文學藝術界百花迎春文藝晚會》上現場揮毫。作品在中國美術館、廣東美術館、何香凝美術館、日本現代美術館、臺灣中山紀念堂、韓國以及東南亞地區(qū)舉辦個人畫展。著有《中國當代美術家·林成翰》、《中國近現代名家·林成翰作品精選》、《林成翰的藝術世界》等繪畫理論與技法教材十余部。
《秋云》中國畫
《尊者》中國畫(中國美術館收藏)
在新的世紀,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面臨著新的環(huán)境,如何繼承并宏揚中華民族的繪畫藝術,顯然十分重要,為此,需要我們付出艱辛的努力。大連的林成翰先生多年以來,專于畫雞,享有盛名。他以自己甘于寂寞,肯于奉獻,不斷求新求變的創(chuàng)作實踐,應合了時代的呼喚,是值得我們稱贊的。
最近再次看到他畫的雞,很出色,美術界有如此的收獲,令人感到欣慰。經過數十年的藝術探索,成翰先生在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新上走出了一條成功之路,值此畫冊出版之際,談一談我的看法并表示祝賀,以之為序。
為什么而畫?從來就有不同的回答,由于審美觀念的差異,對于繪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欣賞就會有不同的取向和偏愛,這是很正常的。欣賞成翰的作品,我們在欣賞雄雞的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獲得美的享受之余,還會感受到其間蘊涵的傳統(tǒng)文化,感受到他的藝術個性和他對民族文化精神的表現。這體現出他高尚的審美追求,做人需要這種素養(yǎng)和胸懷,要向高層次高境界追求?!俄n詩外傳》云雞有五德:“首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敵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時,信也?!边@種比喻表明了審美活動過程中,有什么樣的感受?如何表現?會因人而異。畫家的藝術修養(yǎng)實質上是審美修養(yǎng),這是我首先要談的。
其次,縱觀成翰畫雞的變化過程,我注意到:作為表現客體的雞,隨著主體的感受而變化,主客體相融,客體并未異化。創(chuàng)新即是變化,與他人或與自己比照。變化來自于畫家的感受,造型、筆墨、色彩、構圖、款識等外在形式的變化,只是變化的結果而不是根據。變化還與畫家對形神、似與不似等問題的認識有關。由于林成翰先生在審美理想上的變化,使他近期的作品所表現的藝術形象比以往更提煉、更豐滿。他的作品說明形即是神,神即是形;無形之神,誰人曾見?對他而言有兩事不易處理:一是化俗為雅;二是化實為虛。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前者要求對雞這一表現對象有全面的、歷史的、文化的把握,后者要求表現雞的各種神情,不是一般概念化的形象,而是經過藝術加工,升華的藝術形象。我以為藝術表現含蓄而準確并不矛盾。韻味生自動靜之間,活而不呆,便要有夸張、有襯托、有對比,有淡化,這亦是視覺藝術自身的要求,
所謂“稱謂語”,指的就是人與人之間對彼此的稱呼用語。對于這一術語更詳細的理解可以解釋為人們因親屬或其他關系而建立起來的稱呼、名稱。稱謂語可以根據場合的不同被劃分為很多種,其主要功能在于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所以稱謂語也是社會用語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社會交流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有關稱謂語的使用會因其傳統(tǒng)的倫理思想、生活方式、價值觀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從而引起兩種語言中稱謂語的不同。
藝術形象因此而高于生活。我欣賞成翰的作品的地方是他對藝術執(zhí)著的追求和嚴謹而又大膽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漸達到了心手相應,物我合一的境界,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的藝術風格。我們知道,畫得多,想得多,熟能生巧,先能而后神。這個道理雖然是老生常談,實踐起來并不容易,沒有鍥而不舍的精神,很難成事。對藝術家而言,天人合一不是玄談,畫雞可能就是成翰達到天人合一藝術境界的中介,在他塑造的金雞藝術形象中包含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和豐富的情感,從而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活力,令人感受到強烈的時代氣息。
我以為書法用筆是成翰在表現技法上的一個特色,他用得活,自然而不露痕跡。不是玩弄筆墨技巧,而是為了塑造生動的藝術形象,為了表達自己的感受,為了讓大家可以欣賞,符合了民族的審美趣味和習慣。他在畫雞過程中所展現的精湛技巧,得力于對傳統(tǒng)技法的繼承,更得力于寫生,是在生活的滋養(yǎng)下,在反復磨煉中日益完善起來的。藝術創(chuàng)新的成功經驗,往往會促進理論研究的深入和某種突破并給予我們啟發(fā)。我想:大家看了這本畫冊定會各有體會。
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劉大為在《林成翰國畫作品展》接受電視臺采訪
林成翰先生陪同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劉大為、中國國家畫院院長楊曉陽參觀《林成翰國畫作品展》
成翰先生塑造的金雞的藝術形象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具有雅俗共賞的魅力。他筆下的金雞形象漸漸形成有個性的“藝術符號”,為人們接受并認可。我愿他畫得更好,為人們帶來吉祥和祝福,帶來更豐厚的美的享受。同時,希望他更多參予中外文化交流,為繼承并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繪畫藝術而展示自己的藝術才華。
《眺》中國畫(中國美術館收藏)
《瑞雪》中國畫
《一唱雄雞天下白》中國畫
《鳴春》中國畫
上世紀80年代,著名畫家林成翰開始主攻花鳥創(chuàng)作,尤以畫雞聞名。1990年林成翰創(chuàng)作的一部《百雞圖》國畫長卷蜚聲畫壇,得“雞王”雅號,受藏家追捧至今。
1993年,中國農歷癸酉年,雞年,著名畫家林成翰先生憑借巨幅《百雞圖》國畫長卷榮登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林成翰與著名畫家盧光照、侯一民、韓美林一起,代表中國書畫家向海內外炎黃子孫送上新春祝福。林成翰——“愿我的百雞圖為廣大電視觀眾朋友們驅邪惡,送安康!”
2005年,再逢農歷雞年,著名畫家林成翰先生受邀參加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辦的《百花迎春——中國文學藝術界2005春節(jié)大聯(lián)歡》晚會,同著名畫家劉大為、馮遠、王明明、楊力舟、王培東等同臺即興創(chuàng)作。著名畫家林成翰創(chuàng)作一幅國畫《五德圖》呈現在舞臺上,并向廣大電視觀眾拜年!
2017年著名畫家林成翰先生受邀參加由中華文化促進會、中國國家畫院、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聯(lián)合主辦,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的“2017大美之春”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著名畫家林成翰同全國著名畫家劉大為、楊曉陽、李寶林、謝志高、盧禹舜、張江舟、苗重安、趙奇等畫家同臺創(chuàng)作。著名畫家林成翰創(chuàng)作一幅國畫《一唱雄雞天下白》并向全國各族人民,海外同胞拜年!
《報春》中國畫
《第三者》中國畫
《賞梅》中國畫
關山月:(著名畫家)
這幅《百雞圖》很生動。四十多米的長卷刻畫了一百零八只栩栩如生、各具神態(tài)的雞,并把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生息規(guī)律貫穿在一張紙上,疏密關系上處理得當,動靜布局處理合理,墨色深淺搭配很到位,所以看過后全卷畫面動感很強,雖然每只雞畫的都很生動,但整體上是統(tǒng)一的,畫到這樣實在不容易。讓我在上面題字,實在不敢動筆。
陳大羽:(著名畫家)
好??!雞是被你畫活啦,很多動作是不容易捕捉到的,很生動。筆墨功夫也很好,公雞、母雞的神態(tài)、性格刻畫得都不錯,可以作為繪畫教材,值得畫家來研究、臨摹學習,不少畫家花草畫得挺好,可畫面上的雞就很俗氣、呆板,你能把雞畫到這一步,很不容易。
婁師白:(北京畫院著名畫家,齊白石先生的入室弟子)
林成翰先生的雞畫得很好,很有特色,我很喜歡。他筆底下的雞畫的非常有個性。雖然有的“雞”有些抽象,但創(chuàng)作精神是很突出的,主題是明確的,有自己的風格。一幅畫要做到既能讓人看明白,又不失藝術格調,這就難能可貴,林先生對雞的個性以及雞的各種姿態(tài),各種瞬間都能把握得恰到好處、表現得淋漓盡致,非常難得。
黃胄:(著名畫家)
專門畫雞的畫家在中國繪畫史上還沒有,能專門研究畫雞很可貴,雞很平常,老少皆知,又非常熟悉,能把雞畫好很不容易,多數畫得很俗氣,具我所知《百雞圖》可算你是畫了第一部,填補了古今畫壇上的空白?!栋匐u圖》中的一百只雞畫的結構好、筆墨活、造型準。我看不一定非畫一百只,也可以畫成一百單八將嘛。
沈鵬:(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名譽主席)
齋名報曉,君起獨早,五德尚信,爭分計秒,宮廷珍禽,宋人盡巧,今之畫師,家雞為寶,飛鳴啄食,與人相好,莫厭雞蟲,但求食飽,人性固然,襲擊騷擾,林君畫雞,雞也有道,闊筆寫意,不務夭矯,相呼可喜,斗亦易了,生態(tài)平衡,應及蟲鳥,新二千年,放眼環(huán)保。詩題林成翰畫雞。
劉曦林:(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館研究員、理論研究部主任)
林成翰先生是一位很執(zhí)著的藝術家。對他的作品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我最喜歡的是《晨煙小霧》,用淡墨來表現整個畫面,他不僅表達了晨霧時群雞初醒的狀態(tài),同時這幅畫還含有禪機,有“南宗”的頓悟,是靈感的火花。這種作品也并非完全偶然,也是林成翰先生長期積累、偶然得之的必然結果,我之所以特別喜歡這幅畫,因為它有一種靈動的氣息和獨特的思維,如果一個藝術家能有幾件這樣的作品,那是非常令人贊嘆的!
李松:(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編審、著名美術評論家)
現在畫雞的人真是不少,能達到一種比較高的文化品位者,還真不多,林成翰先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林成翰先生的作品,筆墨運用得很靈動、很到位、很輕松、很瀟灑、很成功,并達到一種自由的境界,這是很不容易的,這也跟他的文化修養(yǎng)有著至關重要的關系。
此外,林成翰先生對所表現對象——“雞”的觀察與理解,也與眾不同。古代賢哲曾講:雞有“五德”,林成翰先生在深切體會這“五德”的基礎上,把“雞”不是當成一般的家禽來看待,而是將它作為一個藝術形象來表現,并在畫中寄托了畫家個人的思想情感,賦予了“雞”的人性品格。
《觀梅圖》中國畫
《大吉富貴》中國畫
《踏雪報春》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