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玲,王 芳,呂 燕
(武警浙江總隊醫(yī)院嘉興醫(yī)院 兒科,浙江 嘉興 314000)
經驗交流
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護理體會
李曉玲,王 芳,呂 燕
(武警浙江總隊醫(yī)院嘉興醫(yī)院 兒科,浙江 嘉興 314000)
文章在55例過敏性紫癜患兒對癥治療過程中加強護理,探討小兒過敏性紫癜的主要臨床特征及護理體會。護理過程中通過早期識別相關癥狀,加強皮膚、腹痛、關節(jié)腫痛等的護理,避免接觸過敏原等措施,可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兒康復。
小兒;過敏性紫癜;護理;體會
過敏性紫癜為兒科臨床常見的過敏性疾病之一,易反復發(fā)作,可對腎臟造成損害,嚴重者導致死亡[1]。細心的護理、認真觀察患兒的病情,并對患兒家長說明注意事項,可有效控制和治療疾病,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兒康復[2]。本研究對過敏性紫癜患兒進行精心護理,取得滿意效果。
1.1 一般資料 2014年6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55例過敏性紫癜患兒,均符合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過敏性紫癜的診斷標準[3],排除先天性血液病等遺傳性疾病。其中男32例,女23例,年齡2~13歲,平均6.3±1.2歲;病程4~10d,平均 6.1±1.4 d;過敏原或誘因:花粉及食物14例、藥物17例、病毒感染13例、尚未確定11例,臨床分型:單純皮疹紫癜型18例、消化道癥狀型11例、關節(jié)腫痛型12例、腎損害型6例、混合型8例。所有患者均給予解痙、抗過敏、止血、鎮(zhèn)痛、抗炎、糖皮質激素等常規(guī)對癥治療。
1.2 預后 經住院治療,患兒預后良好,55例患兒42例治愈出院,13例患兒好轉出院。
2.1 護理過程中早期識別癥狀 注意觀察患兒皮疹的形態(tài)、部位、顏色及數量,嚴重者可出現血管性水腫;嚴密觀察患兒腹痛的部位、性質及關節(jié)疼痛腫脹程度,進行有必要的檢查,以便及時處理;注意觀察患兒尿量的改變、皮膚有無出現水腫,進行尿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病情及時報告和治療。
2.2 尋找并避免接觸過敏原 對過敏原進行尋找并避免接觸,過敏原可包括病原體、食物、藥物及其他致敏因素,對可疑物品停止使用。2.3 一般護理 保持病房安靜,病房內空氣新鮮,定時通風,定期消毒,溫度適宜,使空氣中的細菌減少,預防交叉感染[4]。做好護患溝通,減輕其心理負擔,使其積極配合治療。為避免毛細血管壓力的增高,在發(fā)病初期應臥床休息,避免過早或過多行走。2.4 皮膚護理 保持病床的整潔、干燥、舒適,穿寬松棉質衣物,督促患兒勤洗澡,保持皮膚清潔,勤剪指甲,防止抓傷感染,如發(fā)現破潰應迅速處理。每天檢查患兒皮膚,觀察皮疹部位、形態(tài)、數量、顏色,是否有復發(fā)或是否消退,皮膚破損者給予外用抗生素涂抹。
2.5 腹痛護理 患兒發(fā)生腹痛時應臥床休息,禁止使用腹部熱敷和止痛藥,以免加重胃腸粘膜出血和將病情掩蓋。同時還需警惕并發(fā)腸套疊、腸梗阻、腸穿孔等并發(fā)癥。腹痛多發(fā)生在下腹部或臍周,主要為陣發(fā)性劇烈性絞痛或鈍痛,有壓痛,無腹肌緊張,少數患兒還伴有嘔吐。密切觀察患兒腹痛的情況及大便性狀,及時送檢大便標本,大便潛血試驗陽性者給予少渣半流食,并少量多餐,消化道出血者或嘔吐嚴重者應禁食。腹型紫癜患兒應給予無渣流質、無動物蛋白飲食,嚴重者需禁食,并經靜脈供給營養(yǎng)。
2.6 關節(jié)腫痛的護理 患兒關節(jié)腫痛的位置主要在膝、踝關節(jié),對其疼痛、腫脹的位置應加強觀察。使患兒保持患肢功能位置,避免患肢活動,選用舒適體位,使關節(jié)放松,在晚上可將下肢墊高來減輕腫脹。使用糖皮質激素可有效緩解關節(jié)疼痛。
2.7 腎臟損害的護理 在發(fā)病后的1~2周患兒多出現腎臟損害,其受損的嚴重程度對本病的預后起著決定性的作用[5]。因此,應密切觀察患兒的尿色、尿量,及時留尿送檢,并準確記錄24h尿量。觀察患兒血壓、體重的變化及水腫、頭暈、頭痛等情況。觀察所使用藥物的不良反應,督促患兒服藥,不得隨意停藥或減藥,避免病情加重,藥物在飯后半小時服用,可減少不良反應。
2.8 發(fā)熱的護理 發(fā)熱者給予冰袋敷前額等物理降溫,不得酒精擦浴。退熱藥物的使用和補液應遵醫(yī)囑,并要攝取足夠的水分。密切觀察患兒體溫的變化情況,防止患兒降溫后虛脫。出汗后及時更換衣物,以免受涼感冒。2.9 出院指導 過敏性紫癜屬于變態(tài)反應性疾病,飲食上應以清淡易消化為主,盡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禁止食用高蛋白食物。居住環(huán)境應保持清潔、通風,避免接觸容易引起過敏的物品,慎用易過敏藥物。出院后仍需用藥的患兒應遵醫(yī)囑,藥量不可隨意改變,更不可擅自停藥,定期來院復診。
過敏性紫癜為學齡前兒童常見的疾病,根據臨床表現可分為單純皮疹紫癜型、消化道癥狀型、關節(jié)腫痛型、腎損害型及混合型,其病理基礎為小血管炎癥,主要由小血管壁沉著免疫復合物引起[6]。過敏性紫癜多發(fā)于秋冬季節(jié),其發(fā)病率近年來有增高的趨勢,常見的誘因為前驅呼吸道感染。過敏性紫癜常見的首發(fā)癥狀為紫癜,因此其有著較高的診斷正確率,但有少數患者首發(fā)癥狀為腹痛,易出現誤診或漏診,本研究有1例患兒診斷為闌尾炎,3天后才出現紫癜,后確診為過敏性紫癜。
本研究患兒病情輕重不一,但通過及時有效的對癥治療和精心護理,過敏性紫癜預后良好,在3~5周均痊愈。其中,有2例患兒病情較重反復發(fā)作,在對癥治療的基礎上給予200~300 mg/kg高效丙種球蛋白靜脈滴注后病情得到控制,經治療5周痊愈出院。預后的好壞的關鍵在于有無腎臟受累或腎臟受累的嚴重程度,因此防止病情的反復及預防感染可減少對腎臟的損害,控制預后良好。
[1]薛麗琴.過敏性紫癜患兒39例護理體會[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0,14(18):509-510.
[2]韋慧琴.小兒過敏性紫癜42例護理體會[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26):3240.
[3]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
[4]李晶,葉倩,劉華林,等.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過敏性紫癜的效果[J].青島大學醫(yī)學院學報,2008,44(3):265-266.
[5]沈華琴.小兒過敏性紫癜的觀察和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8):1718-1719.
[6]樸香蘭,姜英今.小兒過敏性紫癜24例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yī)學,2009,30(12):1143.
2016-03-01
李曉玲(1973-),女,陜西洛南人,大專,主管護師。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1.037
R473.72
B
1674-6449(2017)01-0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