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 鮮為人知的美食家
著名愛國詩人、書法家于右任,長髯飄飄一輩子,所以又叫于胡子。他是晚清舉人出身,也是著名的記者、報人,當(dāng)然,還是美食家。1927年秋天,于右任攜夫人到蘇州太湖賞花游玩。船到靈巖山下的木瀆古鎮(zhèn),見岸上有家餐館“敘順樓”,時近中午,大家饑腸轆轆,于是登岸就餐。當(dāng)時老板以招牌菜斑肺湯、三蝦豆腐、白湯鯽魚等招待于右任一行。這道斑肺湯是由斑魚的肝制成的,斑魚光滑無鱗,狀如河豚,但只有兩三寸大,又叫小河豚,是太湖特產(chǎn)。于右任先生嘗了斑肺湯之后,大為贊賞。忙向店家打聽菜名,由于對方說的是吳語,他將斑肺誤聽為“肺”,當(dāng)即索來紙筆,賦詩一首“:老桂花開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歸舟木瀆尤堪記,多謝石家肺湯?!睆拇耍@道菜也就真的改名叫肺湯了?,F(xiàn)在這道菜依舊是蘇州名菜。于右任的家鄉(xiāng)在陜西三原縣,他每次回家省親,必吃家鄉(xiāng)的特色菜。一次回老家,他聽得有一家叫“明德亭”的餐館,辣子煨魷魚遠近聞名,于是專門去吃這道菜。他一身便裝,和大家一起在門口等位,恰好被來此用餐的三原縣長認了出來,忙請進飯館。廚子張榮見于右任親臨,自然不敢怠慢,使出渾身解數(shù)燒制了一道辣子煨魷魚。嘗罷,頓覺肉質(zhì)綿潤、香辣爽口、滋味醇厚、回味無窮,當(dāng)下贊不絕口。用餐后,于右任掏出大洋錢買單,張榮哪里肯收。于右任叫人拿來紙墨,揮毫題下“明德亭”三個大字,并落款“三原于右任”,此事也是一段佳話。此后,于右任每次回鄉(xiāng),必去“明德亭”,品嘗辣子煨魷魚,辣子煨魷魚至今仍是陜西名菜。
于右任講究美食,十幾年里,他吃遍了南京的京蘇風(fēng)味菜館。如夫子廟秦淮河畔“老萬全”的京蘇大菜,頭菜是“素魚翅”,用上等龍口粉絲、蝦蓉、雞脯、蛋清等原料精制,使于右任贊不絕口。其他如“燉菜核”“蘆姜雞脯”“燉生敲”“熏白魚”等名菜,也深受于右任喜愛。此外,“綠柳居”“馬祥興”“邵復(fù)興菜館”等菜館的看家名菜,如“貴妃雞”“一棵松”“金腿里梅燉腰酥”“貢蛋燉海參”等,于右任都多次品嘗過,還曾應(yīng)店老板之請為其京蘇名菜題聯(lián)、賦詩。
于右任一生為無數(shù)餐館飯店題寫過牌匾,也結(jié)交了無數(shù)名廚朋友。這里面最有名的餐館要數(shù)南京“馬祥興”菜館。這個餐館開業(yè)于清道光二十年,原設(shè)于南京雨花臺中華門外米行大街。上世紀(jì)20年代,餐廳以經(jīng)營熘八樣清真菜為特色,主要菜品有美人肝、松鼠魚、鳳尾蝦、蛋燒賣等。于右任為其題寫“馬祥興”匾額,使這里成為政府要員經(jīng)常聚會的地方。
邢大軍據(jù)《河北日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