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京
第一定律:地方越窮人們越想做官
最近幾年,國內(nèi)不斷有買官的事在媒體曝光,也有不少人被罷官判刑。這類案件,都差不多發(fā)生在貧窮省份,或者是發(fā)達省份的貧窮地區(qū)。貧窮地區(qū)何以頻頻出現(xiàn)買官呢?經(jīng)濟學的解釋是:一定局限條件下的經(jīng)濟人本性。
經(jīng)濟學講經(jīng)濟人,有兩層含義:一是說人是理性的;二是指人是自私的。既然人是自私的,必定要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既然人是理性的,就一定會尋求在局限條件下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的辦法。比如貧窮地區(qū),人們收入低,投資沒本錢,做生意沒市場。所以要改善自己,就得與政府扯上關系。因為這些地方,國有經(jīng)濟比重高,而國有經(jīng)濟由政府管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進政府的門,成不了政府的人,政府的餐桌上沒你的飯碗,國家的大鍋飯肯定與你無緣。
不僅吃飯如此,坐車也一樣。老百姓出門,得自己掏錢擠公交車;一般干部,可以讓單位派車,官大一點的,可以有專車??傊?,只要當上官,像吃飯坐車一類的事,都可由公家付費。就沖著這一點,你說貧窮地區(qū)想當官的人能不多嗎?
第二定律:實權(quán)越大通常難做大官
官場確實存在這樣一種現(xiàn)象,就是年輕時實權(quán)大的,往往難當大官。如果從經(jīng)濟學角度看,實權(quán)也是一種稀缺資源,實權(quán)越大,就越稀缺。市場上稀缺的東西,想得到的人就很多。既然是供少求多,比起一般崗位來,競爭自是激烈得多。所以當官有了實權(quán),就會有人惦記,有羨慕的,有嫉妒的,有求你的,也有恨你的,還有不少則是想取而代之的。
所以握有實權(quán)的人,除非你鋼鑄鐵打,滴水不漏,不然稍有不慎,遭人算計,陰溝里也會翻船。要是工作中再有個三長兩短,被人抓了把柄,不僅升官無望,就連現(xiàn)在的職位,也是兇多吉少,去日不多也。
第三定律:好人未必就是好官
這里講的“好人”,有特定的含義,即大家都說他“好”的人。有句俗語形容這種人,叫“好好先生”,也是毛主席曾批評過的那種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人?,F(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好好人,不乏存在。在領導看來,缺點不明顯;在群眾眼里,印象也不壞,所以這些人做起官來,大多春風得意,平步青云。
這樣的“好人”,卻未必是一個好官。因為當官,本身就是一種責任,履行職責就得辦事,可一旦辦起事來,就沒有不得罪人的。辦好事要得罪壞人,辦壞事要得罪好人,只有那些無所事事的人,才什么人也不得罪。像寺廟里的菩薩,不會得罪任何人。我們共產(chǎn)黨的干部,總不能當菩薩吧?假如你要維護公平的競爭環(huán)境,要打擊假冒偽劣,那么那些制假販假的,就會對你恨之入骨,恨不得半夜里去扒你家的祖墳。倘若你辦了壞事,如損公肥私,好人又饒不了你。因此要做“好官”,就要做好事,不得罪好人,但同時要敢于得罪壞人,得罪的壞人越多,說明你當官就越稱職。
可問題也就出在這里,時下做官,要看民意??伞懊褚狻笔且粋€復合概念,人上一百,心態(tài)各異。那些敢做事的好官,只要做事,保不準就會得罪什么人。盡管這些人不一定是壞人,但利益所系,必是如此。俗話說,眾口難調(diào)。同一件事情,由于人們利益不同,有人說好,就有人說壞。若是搞起民主測評來,做事的,就往往比不過那些不做事的。
經(jīng)濟學不反對你做“好人”,但發(fā)展經(jīng)濟,卻需要的是好官。我們的分析證明,好人未必就是好官,所以筆者的建議是:為了國家的強盛,事業(yè)的勃興,最好不要讓“好好人”當官。
(摘自《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