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
如果一個巨大的野戰(zhàn)戰(zhàn)場構成的對決氣勢,雙方投入的不僅是上百萬士兵,還有成千輛坦克,再加上成千架飛機,這確實 是人類軍事史上極為罕見的宏大的作戰(zhàn)景觀。這就是納粹德國在蘇德戰(zhàn)場上最后一次向蘇聯紅軍發(fā)動的戰(zhàn)略攻勢——被稱為坦克大決戰(zhàn)的“庫爾斯克會戰(zhàn)”。在這個突出部上,雙方一共投入250萬士兵、6000輛坦克、2000架戰(zhàn)機,將二戰(zhàn)的廝殺導入最高峰。
德國中央集團軍群的精銳之師——莫德爾上將所轄第9集團軍,于庫爾斯克突出部擺好陣勢,該集團軍共有21個德國師和3個匈牙利師,33.5萬人,其中有6個坦克師,共有590輛坦克,424門火炮,將負責對突出部中的蘇軍主力實施主攻。配合莫德爾9集的是盤踞在突出部中部的德中央集團軍群第2集團軍,該部近10萬人,在這個攻勢中,將起輔助作用,主要任務是保證突出部南北德軍之間的聯系。在突出部南部虎視眈眈的是曼斯坦因的南方集團軍群,包括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和肯普夫集群,霍特的裝甲4集下轄第52步兵軍、第48裝甲軍和第2黨衛(wèi)裝甲軍共22.4萬人,925輛坦克,704門火炮;右翼的肯普夫集群,擁有10個師,12.6萬人,344輛坦克和25門火炮。
面對德軍的重兵集結,蘇軍嚴陣以待。在庫爾斯克突出部以北,正對莫德爾第9集團軍的是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面軍,包括第13、第48、第60、第65、第70集團軍以及第2坦克集團軍,總兵力達71.1萬人,1.1萬門大炮和迫擊炮,1785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蘇軍認為莫德爾所率德中央集團軍群之精銳,將會擔當此次會戰(zhàn)的主攻,所以蘇軍在這個方向準備的兵力也是最雄厚的,朱可夫元帥親自坐鎮(zhèn)指揮。而在突出部之南,面對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群的是瓦圖京的沃羅涅日方面軍,下轄第6、第7近衛(wèi)集團軍、第38、第40、第69集團軍、第1坦克集團軍以及步兵第35軍,總兵力62.5萬人,8718門大炮和迫擊炮,1704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身居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后方的是科涅夫的草原方面軍,它的任務是當前方兩個方面軍形勢吃緊時,迅速向它們提供增援,而一旦庫爾斯克防線被德軍突破,它將成為最后一道防線,而當蘇軍轉入反攻時,它將提供新鮮的兵力。該方面軍轄第4、第5近衛(wèi)集團軍、第27、第47、第53集團軍、第5近衛(wèi)坦克集團軍、第3、第5、第7近衛(wèi)騎兵軍、第4近衛(wèi)坦克軍、第1、第3近衛(wèi)機械化軍??偙?7.3萬人,8510門大炮和迫擊炮,1639輛坦克和自行火炮。
這樣,在庫爾斯克會戰(zhàn)前夕雙方力量的對比上,蘇軍已占優(yōu)勢——步兵2.4比1、坦克1.9比1。
1943年7月5日凌晨,在突出部北部的蘇第13集團軍俘虜了一個德軍第6步兵師的中士,他透露德軍將在幾小時之后發(fā)動進攻。為了打亂德軍進攻步驟,蘇軍于5日凌晨率先向德軍陣地實施了炮擊,庫爾斯克會戰(zhàn)的序幕由此拉開。
7月11日是庫爾斯克會戰(zhàn)的關鍵一天,德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霍特見無法從正面突破奧博揚,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黨衛(wèi)裝甲軍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并順利攻到了普羅霍羅夫卡城下,庫爾斯克會戰(zhàn)的最高潮——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zhàn)駭人地上演了。
而莫德爾為了把蘇軍的注意力從德軍的主攻方向上引開,先在左翼以3個步兵師實施佯攻,但被蘇軍阻止住了。在主攻方向,德軍集中了4個裝甲師和3個步兵師的兵力,經過激烈的戰(zhàn)斗,'他們突破了蘇第13集團軍的第一道防線,艱難地向前推進了5公里。但在兩翼,蘇軍頑強地守住了陣地。
庫爾斯克會戰(zhàn)進入到節(jié)骨眼上時,盟軍在意大利西西里島實施登陸。據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精神,英美聯軍將于1943年夏由哈羅德·亞歷山大將軍指揮執(zhí)行代號為“愛斯基摩人”的西西里島登陸戰(zhàn)役。1943年7月10日,蒙哥馬利指揮英第8集團軍、巴頓指揮美軍第7集團軍同時在西西里島東西兩地實施登陸作戰(zhàn),迫使墨索里尼于7月25日下臺。
由于意大利的局勢突然惡化,德軍在該地區(qū)的兵力無法抵御盟軍進攻,同時,庫爾斯克會戰(zhàn)不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而且在奧廖爾突出部的德第9集團軍有被切斷后路,重蹈斯大林格勒德第6集團軍覆滅的危險。希特勒決意終止“堡壘”計劃,打算撤出庫爾斯克會戰(zhàn),抽調東線兵力去增援意大利。7月13日他召集克魯格、曼斯坦因在“狼穴”總部開會,宣布這一決定。 庫爾斯克會戰(zhàn)后期,蘇軍策動一連串巨型攻勢,相繼攻占奧廖爾、別爾哥羅德及哈爾科夫,德軍向第聶伯河方向全面撤退。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