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紅
跟焦慮牽手有技巧
蔡志紅
焦慮;心理咨詢;家校聯(lián)動
三份案例都呈現(xiàn)了中小學生常見的焦慮問題:高二學生小元每到考試必感冒,考完感冒也好了;高三學生小剛隨著高考的臨近,緊張、焦躁、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學習效率明顯下降;9歲的天天說班上的小朋友不和他玩,越來越焦慮,甚至會莫名地哭泣。
情緒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顯著標志。積極的情緒有益于身體健康、智力活動和潛能開發(fā),能提升學生快樂幸福指數(shù)。焦慮情緒是中小學生容易出現(xiàn)的負性情緒,心理健康教師經(jīng)常會接觸到這樣的咨詢案例。中小學生焦慮大多數(shù)是非病理性焦慮,這種焦慮情緒一旦出現(xiàn),主觀意志往往很難立即控制,有時越想排除反而越強烈,自我感覺非常緊張、不安、憂慮、擔心、恐懼,需要學校心理健康教師幫助他們排“心”憂、解“心”難。
三位心理咨詢老師認真分析導致學生焦慮的多種原因,了解他們的心理需求,靈活運用心理療法,多維度、多渠道地開展心理疏導,有效調(diào)節(jié)了學生的焦慮情緒。三則咨詢案例可圈可點的地方很多,如:都能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做到共情、真誠、積極關注等,本文僅從緩解學生焦慮情緒的途徑方法角度做些分析與探討。
根據(jù)埃里克森的心理發(fā)展階段理論,青少年正處于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亂的沖突階段(12~18歲),該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建立一個新的同一感或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防止角色混亂。青少年往往期望從他信賴的人們那里獲得所期待的認可,建立內(nèi)在自信。因此,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建立往往與自我、父母及老師、朋友等重要他人的評價、認可有很密切的關系。在《考試和感冒》案例中,高二學生小元正是因為在家長、老師那里沒有及時得到正向、積極的評價,并且情感支持匱乏,出現(xiàn)了聚焦在考試上的焦慮情緒。心理咨詢老師解讀了小元的內(nèi)心需要,運用她性格開朗的內(nèi)在資源,從兩條線索上幫助小元調(diào)適情緒、緩解焦慮,實施了有效的輔導。第一條線索是積極開展人際互動:鼓勵她主動與姐姐或要好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成績,向父母分享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在彼此的理解中修復關系,重構人際支持系統(tǒng);第二條線索是學習時間管理:鼓勵她記錄自己的時間,探索時間分配的情況,把自己認為貪玩的時間找回來,重新制定一份時間安排。另外,心理咨詢老師還與班主任溝通,希望班主任在學習中適當?shù)乜隙ㄅc鼓勵小元。這樣的支持有效地幫助小元克服考試焦慮,建立良好的自我同一性。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創(chuàng)立了在心理咨詢和治療領域影響極大的理性情緒療法,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并不是外界發(fā)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待事件的態(tài)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nèi)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應該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后來,他將理性情緒療法改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強調(diào)認知、行為、情緒的關聯(lián)性,所使用的技術包含認知、行為和情緒三方面。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是緩解考前焦慮的有效方法,考前焦慮的學生傾向于過多的負性自我認識,如認為考試成績不好,同學會看不起自己,父母和老師會失望,自己一輩子沒有前途……因此,他們對考試過于緊張擔心,導致學習效率下降,非常焦躁無法自拔。心理咨詢老師通過發(fā)現(xiàn)、挖掘這些學生異?;蛲崆乃季S方式,引導學生自我分析、批判,再采用合理的、現(xiàn)實的思維方式,配合使用行為治療、家庭治療,就可以有效緩解學生的焦慮和痛苦,以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考試。
在《驅(qū)散陰霾重獲陽光》案例報告中,心理咨詢老師的做法是:首先深入共情,建立關系;接著澄清認知,尋找不合理信念。心理咨詢老師認真傾聽小剛的“弦外之音”,發(fā)現(xiàn)絕對概括化、糟糕至極等不合理信念充斥小剛的內(nèi)心,小剛焦慮的最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結果與自我評價、社會評價、自己的前途及命運過于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考不好,一切都完了,我真是沒用”等不合理認知讓小剛陷入焦躁,無法靜下心來復習應考。心理咨詢老師引導小剛建立合理信念和認知:既然努力不一定能成功,那就關注備考應考過程,這是考生能夠掌控的部分,考生焦躁的心情就能緩解下來。然后輔之以行為矯正法——系統(tǒng)脫敏技術和放松練習,并布置家庭作業(yè),如觀察身邊的同學面對高考是什么表現(xiàn)、合理自我分析、回憶與體驗以往學習和考試的最佳狀態(tài)、主動找同學交流分享學習經(jīng)驗、鍛煉身體等,加上父母改變對小剛的教育方式,小剛的考試焦慮情緒得到了有效緩解。
中小學生的焦慮情緒往往由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共同引起,因此,中小學生焦慮情緒的緩解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心理咨詢老師眼中除了要有焦慮的學生,還要考慮到他的家長、老師,必須讓來訪者、家庭、學校三方聯(lián)動,才能克服學生的焦慮情緒。
在《一個被拒絕的孩子》案例中,9歲的天天不能適應小學課堂要求高、自由活動時間少、同學之間相處時間多、缺少父母陪伴等特點,覺得班上的小朋友不和他玩,想回家,甚至會莫名地哭泣,出現(xiàn)了社交焦慮癥狀。心理咨詢老師首先關注到天天父親的焦慮情緒,引導天天父親做一些有具體情境的交際練習,不把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心理咨詢老師針對天天開展了多次咨詢:采用社會測量學分類方法——同伴提名法,對天天的同伴交往狀況進行調(diào)查和分析,了解到天天的同伴關系類型以及被拒絕的理由,用帶刺的花作導入,讓天天認識到只要花是美好的就可以接受它的刺(小缺點),暗示他可以被大家接納。心理咨詢老師讓天天寫下他的優(yōu)點、缺點,非常具體地和他討論如何發(fā)展優(yōu)點、改正缺點,并使用思維導圖來幫助他澄清能做的努力,教給他情緒調(diào)控的方法及放松方法。天天的父親也找到了班主任,從班主任的角度給予班級正面的引導。來訪者、家庭、學校共同努力,使天天的狀態(tài)有了較大的改變。
此外,三份案例提示心理咨詢老師:面對學生的焦慮情緒還要引導他們有接納的心態(tài),讓學生學會跟焦慮牽手同行,和它共處,然后一起分析可以為緩解焦慮做些什么努力。心態(tài)平和了,學生就有力量面對焦慮情緒了。
“案例評析”欄目征稿說明
“案例評析”欄目長期征集咨詢個案,個案報告字數(shù)2300~2500。個案報告需要有四個大的結構部件:故事情境(來訪者的基本資料)+咨詢視角的分析(個案概念化)+咨詢過程(主要流程、運用的技術和方法)+咨詢師的反思。請?zhí)貏e注意保密倫理問題,不要出現(xiàn)任何真實的來訪者的背景資料,有可能導致泄密的特殊事件也不要寫出來,最好是通過個案分析既能展現(xiàn)學生發(fā)展中常見的心理問題,又能體現(xiàn)咨詢的創(chuàng)新性。特別提醒:國家二級心理師的個案報告格式不是未成年人心理案例輔導的格式,請不要使用這類格式。請將作者基本信息和咨詢資格附于文后。
欄目主持人:王天文,QQ:463376218。
G448
D<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編號】1
1005-6009(2017)40-0072-02
蔡志紅,江蘇省通州高級中學(江蘇南通,226300)心理健康教師,高級講師,南通市心理學科帶頭人,南通大學特聘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