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份匠心
江蘇省武進區(qū)前黃高級中學(xué)國際分校高三(7)班 范 奕
一方石料,一把刻刀,不過瞬間挪轉(zhuǎn)旋移,便是一件巧奪天工的雕刻作品。午后的陽光,給他微蹙的眉心鍍上柔和的光暈,一切都是歲月靜好的模樣。
這里是故宮,他不過是一個平凡的文物修復(fù)師,可他端凝著手中的盤龍硯,好似看到了歷史長河緩緩回溯,那制硯之人剛剛制成它的樣子。歲月斑駁了硯臺的文飾,可未曾侵蝕那一顆千年依舊的匠心,守一份匠心,可使時光停留,可使千載永恒。
無獨有偶,茫茫時光長河里,那些嘔心瀝血地在筆尖紙上化出流光溢彩文字的大師們,代代相承的,亦是這樣一般最質(zhì)樸又最不凡的匠心。
匠心,是芹溪和婉凄愴的紅樓一夢,一場夢沉醉了華夏;是子美“語不驚人死不休”的詩篇,一枝筆寫盡了離亂;是小仲馬痛惜哀悼的茶花女,一個人映出了時代的苦難。他們,以及千千萬萬更多的人,秉持著心中最誠摯而熱烈的感情,寫盡愁合悲歡陰晴圓缺,也使自己屹立于文壇千載不到,成為人們心中仰望的豐碑。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匠心悄悄遠去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今日的“坐家”,寫手們,盲目追求“著作等身”的光榮,以效率的提高換取利潤最大化,又安能閉關(guān)自守“十年磨一劍”寫出換回人們心底溫情的字句?當鮮花金錢在這個高速運轉(zhuǎn)的社會里來得太過容易,文字也成為謀生牟利的工具,又怎能奢望傳世之作的誕生?
因而讀者缺失了經(jīng)典文學(xué)的浸淫,喂飽了文化快餐,愈發(fā)丟棄了對文學(xué)的鑒賞力,也遺失了一顆豐盈沉穩(wěn)的靈魂。當一個社會里真正的讀書人越來越少,想必只剩下浮夸與庸俗充斥在每一寸的空氣里了吧。于是,這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huán),一個文學(xué)和匠心失聲的文化怪圈。
所幸文學(xué)的世界里,仍有人“拆了肋骨當火把”,捧著一顆匠心,用筆丈量時空。君不見林清玄清淡似茶回味綿長的散文,悠然入心入魂;君不見余秋雨踏遍山川大河,叩問歷史與時代的心臟,在血與淚的世界里把問良知;君不見梁衡“把欄桿拍遍”,傲然風(fēng)骨,凝于筆尖……縱然崎嶇,他們?nèi)栽诎仙?;縱然艱辛,他們還在修煉,他們只期用他們的生命為我們照亮一方天空。
至于我們這般普羅,平凡如沙,平常如草,更應(yīng)多多徜徉于經(jīng)典文學(xué)的海洋。透過厚重的書本,瑰麗的文字,觸摸那顆深藏于橫撇豎捺的千年匠心。這樣的結(jié)局,于他們,與我們,都是圓滿。
他仍在輕輕擦拭手中光亮如鑒的硯臺,仔細打磨、鏤刻、端詳,縱光陰荏苒,匠心不渝。他的那份虔誠,給了我一份期盼,我期盼在文學(xué)的殿堂里,亦能有千萬個,甚或只有一兩個如此的匠心,那孕育出飽含匠心的經(jīng)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