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 呂 薇
非連續(xù)文本閱讀:“零散”與“剝離”同行
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 呂 薇
非連續(xù)文本閱讀在《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提出之前,對于眾人而言還是一個陌生的詞眼。自此之后,人們便開始留意、關注、重視這個原本陌生的領域。在弄清它的內涵和意義之后,許多語文老師便開始大膽嘗試。將這一文本體裁攝入課題,更有老師嘗試用這種文本學習的思考方式,去代替、置換、甚至顛覆,原有的文本教學模式。任何一樣新生事物產生,原本就需要用探究、實驗、否定、再實驗這樣的輪回方式,來弄清原委,理清脈絡,收得真知。
而非連續(xù)文本也在這樣的循環(huán)中,也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大開明燈,推波助瀾。而此時,也出現(xiàn)一些老師在探究過程中過度操作,讓這一文本缺陷初露端倪。有時,課堂上的過度介入,讓原本或唯美,或傷感,或幽離,或肅謹?shù)奈恼率忞s化、快餐化、碎片化。使學生對知識體感變得零碎,沒有系統(tǒng),不避邏輯。文本原生的生動形象、嚴謹周密、精辟深刻、無懈可擊被簡單扼要的短、平、快而收復。學生思維的洞察力、組織力、協(xié)調力、思辨力、感染力、號召力被顛覆或舍棄。
現(xiàn)實,出現(xiàn)了這個樣子?。澄惶丶壗處煼侗疽I?。?/p>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片斷:
①師: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看一看凱巴伯森林中鹿和狼各有著怎樣的變化?
生:狼越來越少,而羊也越來越少。
師:你從哪里可以看出羊越來越少了呢?
生:我從20世紀初,40千只到25年后18萬只。
師:那狼的數(shù)量不是增多了嗎?
生:還有10萬只;兩年后,4萬只;1942年,8000只。
師:那你們能體會到這是一個多大的變化嗎?(出示統(tǒng)計圖)誰來說說,你有什么體會!
生:羊的數(shù)量變化可真大呀!
……
②師:你們看,我們表示一種感受不僅可以用文字,也可以有另一種表述方式。有時,這樣的表達更清晰、明快、有震撼力。
這是安排在六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文章旨在通過羅斯福新政后草原帶來的變化,讓人深刻地意識到生態(tài)平衡,弱肉強食也是對社會一種不可或缺的力量。片面的認識,去判定善惡益害,反而會帶來災難。這段文字確是課文重點,它是學生識理的依據(jù)和把手。教者設計了多層次的研究學習,從初讀感悟,到精讀入點,再到圖文釋意,引導學生將長文讀短,將短文讀成一幅圖,引導學生體會文圖之間的轉變與精妙。學生與文本,知識與情感之間,構筑一個更震撼,更顯明的橋梁。但細心留意,我們又不免察覺:
(1)非連續(xù)文本閱讀切入內容單一而無趣。教學是為了理解,理解是為了懂得。而關于數(shù)字的理解,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本就毋庸置疑。片段①又何必多此一舉,化文為圖,又從圖入文呢?再而言之,這里更不存在知識與技能轉換一說,大可不用在此學會畫統(tǒng)計圖,用統(tǒng)計圖去表情達意了吧!更重要的反而是讀懂語言意思,感受語言意境,了解表述方法。
(2)內容引導偏重理解,缺失了內在語言積累、感悟和內化。這些數(shù)字的抽離是為了快速獲取信息,也是為了更快理解文本。但光理解數(shù)字是不夠的,更是為了讀懂這些數(shù)字背后所說明的現(xiàn)象,所闡述的道理。因此,這些數(shù)字還需還原到文本中,了解每一個數(shù)字文化的成因,通過朗讀、品味、解析、整合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
(3)非連續(xù)文本閱讀將文章價值取向剝離,走入“斷章取義”的怪圈。我們學習語文不僅是為了理解,更是為了運用。它有它不可或缺的規(guī)范,有它巧入妙出的謀略,有它獨特對接的意韻。片段②盲目地介入讓學生誤以為可以輕松替代文字,則將學生引入一個斷章取義的怪圈。閱讀不只是為了廣收信息、知情曉意、拓寬視野,更多是歷練語言,達到理解與運用的雙重功效。
①師:用課文事例說一說,羊群經歷了怎樣幾個階段?
生答,師板書!
20世紀初 25年后 兩年后 1942年
4千只 十萬只 四萬只 八千只
師:那你從這些數(shù)學體會到什么呢?
生:體會到羊群數(shù)量離奇的變化!
師:那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狼群缺少,導致羊猛增,而羊猛增導致植被缺少,羊也走向滅亡。
師:那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呢?
生:生態(tài)平衡!
生:勿以自己善惡斷之!
②師:那這些數(shù)字可以直接羅列介紹嗎?這不更不簡潔!
生:不可以,這樣讓人聽不明白這個故事,缺少真實性。
生:這樣,沒有意思,也不夠震撼!
……
(1)學習必須體現(xiàn)整合性。老師在文章學習中,有意識的引領學生把文章中的數(shù)字、內容、線索通過自我的朗讀感悟,經過分析進行表述。老師在此基礎上進行合理引導,學法總結,從而內化為學生自我體驗。不能單純脫離文字,將文字由圖表、列圖等形式羅列出現(xiàn)。這樣單純的快餐式思維反而將學生領進誤區(qū)。只有自身的內化、整合,才能實現(xiàn)“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態(tài)度價值觀”地有機融合,高度統(tǒng)一。不僅要抓住數(shù)字讓學生讀懂內容,更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歷練聽說,習得能力,積累語言,發(fā)展思維,陶冶情操,展現(xiàn)個性。
(2)文本介入務必以情境為支撐。此情境要適合這樣的文本,讓學生用足夠的時間,不同的思維方式,相異的學科融合中去習得,去成長。此情境要有吸引力、誘惑力、組織力和感染力。讓學生能在這樣的習得中找到方向、體驗快樂、感受成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新鮮的思維方式對學習、對生活的新魅力。如這樣的文本介入,可以放至于口語交際中的《學會指路》,可以放至語文綜合實踐中的《玩轉導游圖》等等。用不同的文體特色,去打通學生非連續(xù)文本閱讀的脈絡。要跳出課文教課文,找準此類文本訓練的生發(fā)點、積累運用的釋放點,縱橫捭闔的生長點。
(3)學習要體現(xiàn)整體性。我們在引導學生經歷了將文字轉化為形象,這一心理領悟過程后。學生對于非連續(xù)文本有了一個看似系統(tǒng),實則懵懂的認識。為了杜絕出現(xiàn)學生簡化思維中產生文字次于圖表,文字次于線段,文字次于表格的認識。我們有責任和義務為學生構筑新的平臺,讓學生意識到尋找為理解服務,理解為體悟服務,而體悟還要為運用服務。從而要讓學生在文本中走一個來回,找一個平衡,解一個疑惑,不僅要讓學生體會文字使用精妙,更要讓學生體會如何用文字組織這份精妙。從而能舉一反三,拓展延伸。在閱讀大視野中,更多地習得語言智慧。
(4)學習內容要切合學生實際。學習內容既要多樣化,也要符合學生實際。既要用好教材中的各種資源,也要關注課外、關注生活中各種資源。各種即時新聞報道,有廣告類的如藥品、產品的說明書、商業(yè)圖標,有各種理財類圖表如標注電費、水費、電話費的存折、表格、單據(jù)等,都可成為學習對象。同時,學會整合學校各種資源,加強與其它學科中的合作與滲透,同時充分利用班級的管理工具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運用這些習得的知識。同時,也能將這些文本用語文、用語言的形式表述出來。互相轉化、互相服務,這才是文本與非連續(xù)文本的終極目標。
今天,回眸各位名師的課堂,解剖這些體現(xiàn)新理念的教學方式,雖說只是一孔之見,但依舊惶恐言之。因為我們知道、懂得、相信——語文課改中教師們任重道遠。
【1】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高林生編著.小學語文教學新思維新策略.海南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