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
小學數(shù)學中“圖形與幾何”領(lǐng)域測量的教學,是從長度開始的。長度是線段的屬性,線段的長度可以測量。日常生活中測量物體的長度,要把物體有關(guān)的邊看成線段,通過測量線段的長度,得到物體的長度。所以“認識線段”作為“厘米和米”單元的起始課,要從現(xiàn)實中抽象出概念,是整個單元學習的知識基礎(chǔ)。
【教學內(nèi)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59~60頁例1和“想想做做”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線段的過程,認識線段的特征,了解線段是有長短的,學會正確地畫線段,體會兩點間只能畫一條線段。
2.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操作等活動,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征,培養(yǎng)比較、抽象簡單幾何圖形的初步能力,發(fā)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3.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數(shù)學學習活動,感受數(shù)學來自生活實際;能積極參與觀察、交流等活動。
【教學重點】
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建立線段的表象。
【教學準備】
學生每人一根毛線,兩張長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猜謎語:一根根,一條條,編織衣物少不了,有時直來有時彎,縫縫補補要用到。(謎底:線。)
在線的王國里有許多不同的成員,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其中的一位——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二、新授
(一)認識線段
1.線放在桌上,觀察一下,看看它是什么樣的?
如果要比一比同桌兩人誰的線長,怎么比?
拉直你的線,舉給老師看看。現(xiàn)在這根線變成什么樣了?
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可以看成今天我們要學的線段。
拉直自己的線,和同桌的比一比長短。
2.我們把線畫到屏幕上,請看大屏幕。我們剛才把兩根線拉直,變成什么樣了?
剛才你和同桌兩人怎樣比的呢?誰來指一指。
線的兩頭叫兩端,兩端的點叫端點。(課件出示)
為了表示端點,我們可以標出兩個小圓點,也可以畫兩條小短豎來表示端點。
(課件出示)這條線段有幾個端點?
像這樣直的、有兩個端點的線就是線段。
現(xiàn)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線段是什么樣的圖形嗎?(完成板書: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3.我把它斜著,還是線段嗎?為什么?我把它豎著,是線段嗎?說說你的理由。
4.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線段,現(xiàn)在請你輕輕閉上眼睛,在腦袋里想一想線段是什么樣的?記住了嗎?睜開眼,我們來看看,這些是不是線段,為什么?
5.判斷(課本第60頁“想想做做”第1題)
它是不是線段?為什么?
(二)找線段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線段,它卻跟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你想找到它們嗎?
(拿著三角尺)線段就在我們身邊。三角尺哪里可以看成線段?誰來邊指邊說。端點在哪?
三角尺的這條邊可以看成線段,這是線段的兩個端點。還有嗎?
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呢?
你能指一指說一說嗎?
老師這里有一個文具盒,你能上來指一指,哪里可以看成線段嗎?
提問:為什么這些物體的邊都可以看成線段呢?
2.折線段
小朋友喜歡玩折紙游戲嗎?我們來一起玩一玩吧。
能折出這樣一條線段嗎?誰能折出短一點的線段?誰能折出長一點的線段?能折出比他長一點的線段嗎?誰能折出一條最長的線段呢?
3.數(shù)線段(課本第60頁“想想做做”第2題。)
下面的圖形各由幾條線段圍成?
這里沒有六邊形,那你能告訴我六邊形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七邊形呢?誰來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小結(jié):幾邊形就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三、欣賞
學到這里,我們來放松一下,欣賞一下由線段繪畫的美麗圖案。
四、課堂總結(jié)
美嗎?孩子們今天學得開心嗎?我們和喜羊羊由一根線認識了什么?(線段)線段是什么樣的?你還學會了什么?你還有什么收獲?小朋友們,只要擁有一雙會觀察的小眼睛,相信你們走出課堂之后還會有更奇妙的發(fā)現(xiàn)!
【課后反思】
圖形與幾何內(nèi)容在現(xiàn)實世界中有著極其廣泛的應用。教學中應注重將現(xiàn)實世界中圖形與幾何的問題作為學習素材。雖然數(shù)學圖形是抽象的,但學生的理解是需要生活背景的,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它的影子,因此,教學中應用豐富的實例在具體生活背景中理解基本的元素,了解它們的廣泛應用。
猜謎語中形象揭示了生活中常見的線。新課的教學源此展開。隨后在經(jīng)歷比毛線長短的情境中自然地拉直毛線,把其中一端對齊再比的方法,這樣線段的本質(zhì)屬性:直的和兩個端點很自然地被學生所感悟理解。在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巧妙地呈現(xiàn)孩子們身邊常見的三角板、大門、文具盒等圖形,讓學生去找、去指,形象貼切、合理自然,使學生從生活空間中發(fā)現(xiàn)這些圖形,經(jīng)歷從現(xiàn)實源泉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體驗圖形與世界的密切聯(lián)系。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