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緒國
觀點具有啟發(fā)性是高考作文“發(fā)展等級”中關于“深刻”的具體要求之一。所謂觀點具有啟發(fā)性,是指觀點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有時代感,有前瞻性,并能引發(fā)別人思考,能讓人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乃至思想境界的升華。一篇在觀點上予人以理性啟迪的作文,或觀點新穎獨到,使人看后豁然開朗;或觀點較為辯證,使人讀后加深了對某個問題認識的深度;或使人讀后衍生出對某個問題其他側面的思考,拓展對這個問題認識的廣度;或觀點引發(fā)了人們的聯(lián)想,從而豐富了這一觀點的內涵,等等??傊?,不是讀完了事,而是“言雖盡而意無窮”,讓人讀后有回味的余地。
[范文例舉]
那一幕,讓我感動
已是夜晚,我枯澀的眼珠轉動著,我干渴的鰓開合著;我的鱗片掉了,我感受到深入骨髓深入靈魂的尖銳痛苦與無盡恐懼——啊,我要死了嗎?
就在幾天前,我還在海中自在地游著,陽光溫暖了水流,水流劃過我的身體,包裹著我,這樣的生活是多么平靜安逸而美好。在發(fā)生那件事以前,我一直都覺得自己很幸運,很幸福。
那一天早晨,太陽似乎沒什么精神,我沒有感受到她以往的熱情。后來我才明白,那不是太陽的過錯,是云太厚了,擋住了她的光;而云層很厚,是因為天要下雨了。
下雨啦,這讓人愉快的天氣。小雨滴在海面上,我還游上去跳了跳,上面空氣好。但雨似乎越來越大了,打得我有點疼。不,不止雨,風刮起來了,雷聲響起來了,閃電亮起來了,波濤翻滾起來了——是的,波濤翻滾起來了!而我和我的同伴們,就這樣被層層波浪狠狠地拍到了岸上!
我們就這樣被甩到岸上的沙坑里了。其實沙坑里有水,在里面游一游是很有趣的,但不安絲毫沒有減少,因為雨還在下著……
不知過了多久,雨勢小了,太陽出來了。她本應帶來和軟的溫暖,不知為何,我卻覺得好熱,不僅如此,水似乎也在減少,情況不太好。更糟的是,岸上忽然出現(xiàn)了很多長腿的奇怪東西,聽說那是人類。就是他們殘暴地打撈、殺害了我的同伴,而這不過是為了吃上一盤魚肉!現(xiàn)在,這些貪婪而討厭的人類,來抓我們了!
看著同伴一條條被抓走,我的內心是多么的惶恐!這樣的惶恐在持續(xù)著,持續(xù)著,接下來不僅是惶恐,還有疼痛,越來越可怕的疼痛……
也許是我太小,人類不太愿意抓走我,但我一點也不慶幸,因為受著如此痛苦,倒不如被一刀了斷痛快。
又一個人類來了,他看上去很小,比其他人類小,當他將手伸過來捧起我時,我都不愿意掙扎了。
當我等著被扔進“漁網(wǎng)”時,我忽然感到周身被一種熟悉的溫暖包裹著,怎么回事?我不敢相信,我被從黑暗的燃著火焰的地獄扔進了天堂!
回望岸上,是那個人類男孩不斷在岸上奔跑、撿起我的伙伴并丟進海里的身影,他似乎在流淚……他似乎在說“對不起”……他為什么沒有抓走我們?他,甚至救了我們?我們分明是不共戴天的關系!
我忽然覺得內心泛起一種壓抑的酸澀,那種感覺,應該是“感動”……
那一幕,那個人類小男孩在沙灘上奔跑的身影,讓我感動!
(武鋼三中 魯逸彬)
[范文解析]
這篇文章是受了一則材料的啟發(fā):一個男孩在沙灘上奔跑,不斷地將沖到岸邊的小魚扔進大海。有人說,這么多魚,你救得完嗎?這樣做有用嗎?小孩說,被我救的魚有用。但作者將這則材料寫出了新意,給人很多啟示。
一、角度較新,寫出新意。這篇文章是從小魚的角度來寫的,以第一人稱來敘述,寫自己的遭遇、不解、感動,重點寫自己在大海中的自由自在、被抓時的惶恐、被放時的解脫,對小男孩寫得很少,但“我”的心理又襯托出孩子行為的偉大,寫出了孩子的悲憫情懷。
二、想象豐富,引人聯(lián)想。文章以人的視角寫魚的生活,運用豐富的想象,讀起來亦真亦幻,如第一段和倒數(shù)第二段,能引發(fā)人豐富的聯(lián)想,對動物的關懷,對弱小的關愛,有時是一種最高貴的情感!
三、畫面感強,回味無窮。文章沒有機械的議論與抒情,而是描寫了一個個畫面,如第四段和第六段,作者的情感就蘊含在這些畫面的描寫中,讀起來言有味而意無窮!
[類文生成]
另辟蹊徑,眼光獨到
觀點具有啟發(fā)性,首先要打破傳統(tǒng)思維對我們思想的禁錮,“見人之所未見,發(fā)人之所未發(fā)”。如“清泉自愛江湖去,流出紅墻便不還”(清·查慎行《玉泉山》)就給人以新奇之感。“清泉”會使人聯(lián)想到受封建禮法束縛的純潔少女,她們?yōu)樽非笞杂傻膼矍?,便沖開“紅墻”的禁錮,義無反顧地奔向自己所愛的人。所以,這兩句詩可用來描寫清泉,也可用來形容勇于沖破束縛去追求理想和自由的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陳詞濫調,或空談泛論。
一葉知秋,前瞻思考
見一葉而知秋至。對事物發(fā)展趨向和結果的正確估計,往往反映著一個人思維的睿智。如果能夠弄清一個事物產(chǎn)生的遼遠而廣闊的背景,就不難預見這一事物發(fā)展的趨向和結果;若能理清與之聯(lián)系著的事物,則透視這個事物也不會是什么難事了。知識經(jīng)濟時代,我們的社會正在發(fā)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對“雨后春筍”般出現(xiàn)的新生事物,我們應有前瞻性的思考。文章如具有這樣哲思,觀點的啟發(fā)性就不言而喻了。
入木三分,意蘊深厚
要做到“觀點具有啟發(fā)作用”,就要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問題的癥結,抓住事物之間最關鍵最本質的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能把一般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才能將道理講透,講深刻!
[有感寫作]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中學推出“無聲食堂”,倡導在就餐過程中,學生安靜就餐,以微笑、眼神以及統(tǒng)一的手勢語進行溝通,從而達到集體安靜、有序就餐的目的;飯后,同學們有序地整理餐桌,將餐盤放到指定位置,分類擺放。老師介紹,學生們如需要加菜添飯,可以通過眼神和手勢進行交流。比如,手勢1代表飯,2代表菜,3代表湯……不需要發(fā)出叫喊聲??傊?,學生從進門到用餐結束基本都在無聲中進行。校方表示,倡導“無聲食堂”,不是說絕對不講話,如確需溝通,要盡量做到輕聲細語,不對周圍人造成干擾。對學校的這一做法,有人贊成,有人質疑。
針對以上材料,你怎么看?請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作文,體現(xiàn)你的思考與權衡。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題目解讀]
這是一道時評類的作文題目,材料中人們對學校的“無聲食堂”發(fā)表不同看法,有人質疑,有人贊同,所以常規(guī)立意是贊同或反對。如贊同,可談“無聲食堂”的好處,如無聲體現(xiàn)了用餐文明,同時也不會對周圍人造成干擾;實現(xiàn)提升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校園文明度。如反對,則可從這種做法扼殺學生的活力、創(chuàng)造精神的角度分析,如學生的活力豈能被“無聲”禁錮。
如能辯證看待這一做法,則可既指出“無聲食堂”的積極意義,又指出其消極意義,如客觀看待“無聲食堂”(不要過分解讀“無聲食堂”),這樣的立意也就更客觀,更全面,更深刻,對讀者的啟發(fā)性也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