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衛(wèi)紅
換屆過后,一批政治堅定、經(jīng)驗豐富、年富力強的同志,走上新的領導崗位。新官想盡快打開工作局面,早出政績,這是好事。但脫離實際,不講科學,為了制造政績、營造新氣象而急功近利的行為,則演變成了“政績焦慮癥”,此乃新官之大忌。
“政績焦慮癥”主要表現(xiàn)為:貪大、圖快、求全,獨斷專行,大搞一言堂。遇事不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研,集體討論,腦袋一熱就倉促決策,盲目制定各種新方案、采取各種新措施、落實各種新辦法、上馬各種新項目,結(jié)果弄得虎頭蛇尾,甚至有始無終,既大量地浪費了人力、物力和財力,又嚴重損毀了黨和政府的形象,最終得不償失,給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特別是各級班子的主要領導,更應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認真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嚴于律己,防微杜漸。
云南省委原副書記仇和曾說過,“我是一路被舉報,但我的仕途卻是一路驚喜……”其實仇和所說的“一路驚喜”,沒有絲毫夸張的成分。他有權就任性,追求“大手筆”,“政績焦慮癥”尤為明顯。在江蘇任職期間,群眾對他的舉報就不間斷,在執(zhí)政宿遷的過程中也是“大手筆”不斷。2007年12月,他調(diào)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重權在握,“大展宏圖”,激起一波又一波的波瀾。
為了盡早把自己的思路轉(zhuǎn)化為“成果”,來個開門紅,以便一鳴驚人,有些領導干部一上任就急不可耐,幾近瘋狂,但那種“情況不明決心大”的照搬照抄模式,注定沒有前途。2004年10月,王珉由江蘇調(diào)吉林工作,被媒體稱為“王大膽”,但最終的結(jié)果也不是他所吹噓得那樣美好。在遼寧省委書記任上,王珉工作重點之一就是“國企國資改革”,終因夾帶自己的“私貨”過多,搞得老百姓怨聲載道,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diào)查,成為十八大之后落馬的第八個中央委員。
為了彰顯工作的高標準,有些新官上任后容易求全責備,陷入了不切實際、唯我獨尊、就我正確的怪圈。下屬的工作再盡心也難以讓他滿意,團隊的工作再努力也都是問題,最后不但把自己孤立起來,更嚴重地挫傷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以至于不是領導在與不在一個樣,而是推一推就動一動,甚至是推得輕了都推不動。目前在一些單位和部門,主人翁意識喪失,“干的不如看的、看的不如評判的”這種情況屢見不鮮,長此以往,一些行業(yè)、部門,慢慢淪落為一些領導的“私人領地”,嚴重背離了成就一番事業(yè)的初心。
新官上任要想有效克服“政績焦慮癥”,須從以下三個方面抓好落實。
一是認真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不論組織把我們放在什么崗位上,都是最好的培養(yǎng)和最大的信任,都要講政治,守規(guī)矩。我們一定要強化活到老、學到老的思想,主動來一場“學習的革命”,切實把外在的要求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自覺,成為自己的一種興趣、一種習慣、一種精神需要、一種生活方式,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學懂學好。對黨要忠誠老實,表里如一,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像習近平總書記早就教導我們的那樣,做人要有人品,當官要有官德。當干部的,不能老是想著自己的升遷。一個干部,無論處在什么崗位,只要心系群眾,都可以干出一番事業(yè)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當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無愧于民。
要不忘初心,真正在思想上解決“入黨為什么,當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的問題。牢記“兩個務必”,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把個人的利益看得過重了,黨的事業(yè)和群眾的利益就會受到損害。黨員領導干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作為人民的公仆,必須自覺接受監(jiān)督。把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當作衡量自己工作的一把尺子。
要廉潔自律,甘于清貧,樂于奉獻,率先垂范。自覺抵制腐朽思想侵蝕,工作上向高標準看齊,生活中向低標準看齊,敢于同不正之風進行斗爭。堅持底線思維,敬畏紀律,守住底線,防微杜漸,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高舉旗幟,絕對忠誠,不辱使命。
二是深入調(diào)查研究,尊重科學,尊重規(guī)律,尊重前人的勞動,扎實打牢基礎。新官上任,不論是在本單位晉升、崗位互換,還是異地交流,自己的位置變了、環(huán)境變了,看問題的角度也就變了。要及時轉(zhuǎn)變角色,進入情況,認真調(diào)查研究,摸清情況,尊重科學,尊重規(guī)律,尊重前人的勞動,善于借力,乘勢而上,扎實打牢全面建設的基礎。每項工作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連續(xù)性,要自覺尊重客觀規(guī)律,做到實事求是,量力而為。要善于接過前人的“接力棒”,承前啟后,把好事辦實辦好,這既是成人之美和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延續(xù),更是對歷史、對人民事業(yè)的高度負責。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尊重前人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勞動果實,才能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究竟是胸懷大局,還是在打自己的小算盤,歷史終將給予一個公正的評判。
三是建立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的真摯感情,發(fā)揚民主,堅定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充分發(fā)揮廣大群眾的聰明才智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新官上任開展各種工作,務必經(jīng)過充分討論,集體醞釀,民主決策,才能拍板,不能搞“一言堂”,要堅定地相信群眾,依靠群眾,發(fā)揮廣大群眾的聰明才智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眾心齊,泰山移,不刮“一陣風”,不搞“見光鮮”,杜絕各種形式主義、花拳繡腿的面子工程,多干一些暖民心、解民急、化民難、利民生的實事,努力實現(xiàn)經(jīng)濟社會的科學發(fā)展。
要始終將人民群眾擺在第一位。在新官所有的情感生活中,對人民群眾的感情也要放在第一位。在《樹立五種崇高情感》一文中,習近平同志開宗明義指出:“情為民所系是基礎,不能做到情為民所系,手中的權就難以真正為民所用,也就難以真正做到利為民所謀?!边@句話有著很強的現(xiàn)實針對性。時下一些干部之所以喪失原則、以權謀私,就在于他們對親友的感情、對自我的感情,超越了對人民群眾的感情。每名干部都要有這樣一種忠誠意識,嚴格防止在對待群眾感情的問題上“心猿意馬”,甚至出軌、翻車。同時,我們?yōu)槿罕姺詹皇且魂囎?,而是一輩子,要不忘初心,對群眾的感情永不褪色、歷久彌堅。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們一些干部之所以不招群眾待見,工作難落實,干群關系緊張,甚至出現(xiàn)群體性事件,就在于領導干部作風漂浮,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沒把群眾當親人,缺少那種與人民群眾的魚水深情,難以讓群眾感受到誠意。
(責編 / 劉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