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新
每一個班級都是由性格特點各不相同的孩子組成的。有些孩子特別善于配合教師的各種教學活動和常規(guī)指令,但有些孩子則反之。他們要不非常內斂,要不就是特別會鬧騰。后面兩種性格特征的孩子,常常讓教師備感壓力。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有效的前提,而“接納”是建立所有關系的根本。作為教師,應該接納孩子本身的性格特點。只有從這樣的接納開始,孩子才能在與教師的來往中更有安全感,才能與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一、接納內向
經常有家長向教師求援:“我們家孩子太內向。老師你想想辦法,幫我家孩子改掉這個毛病?!蔽页3檫@樣的孩子覺得遺憾。內向并不是孩子的缺點,只是孩子的性格特點。但在父母或者大多數人眼里,這樣的特點卻成了需要修正的缺點。
蘇珊·凱恩在《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里說:“內向,同它的‘親戚們——敏感、嚴肅以及靦腆,在當今社會都被看成是一種次等的個人性格,一種介乎失望和病態(tài)之間的狀態(tài)。”奇怪的是,人們忘了很多偉大的思想、藝術還有發(fā)明——從進化論,到名畫《向日葵》,再到個人電腦——都來自安靜而內向的人,他們知道如何與自己靈魂深處的思想交流,并在那個安靜的世界里發(fā)現寶藏。很多人的成就來源于他們的內向性格。
二年級班上有個孩子晨(化名),很明顯屬于內向性格。他基本不跟老師主動對話,也很少主動找小朋友玩,除非小朋友邀請他一起玩。我時常注意到,每次活動一開始,他就會停留在圈外,安靜觀察。有時候他的視線與我對接,我只是對著他微笑,從來不催促他“你去和小朋友們玩啊”,這樣的催促會讓他有壓力。其實他的觀察就是在為醞釀情緒和等待被邀請作準備。我經常會裝作無意地經過他身邊,然后主動跟他聊一句半句,例如:“晨,天氣很暖和,你可以把外套敞開一下。”或者是:“晨,你天天換著穿干凈的外套,你有一個勤勞的媽媽!”順便摸摸他的小腦袋,然后盡快走開。在不是孩子主動想跟教師講話的時候,教師靠近時間太長會給內向性格的孩子帶來壓力,而簡單的聊天反而可以讓孩子感覺輕松愉快。一般在活動課開始后5分鐘左右,他就能夠成功收到小朋友“和我們一起玩吧”的邀請。
教師要接納孩子們的內向。孩子們不需要因為自己的內向而必須向他人道歉。“不影響他人”是孩子們不可違逆的準則,在此前提下,內向、不喜歡主動表達,都不該招致他人的說三道四——會讓孩子接收到潛在的負面評價,如:“你覺得我很內向”“你覺得我不會玩”;更不該招致批評和指摘——任何性格都有優(yōu)勢與劣勢,批評和指摘一個人的性格是件毫無意義、非??尚Φ氖虑?。
二、接納不合群
每學期的學生評語中,經??梢园l(fā)現“團結同學”這樣的褒獎之詞,其言外之意就是指“不團結同學”是一種缺點。事實上,在各個班級中都會有一些孩子非常明確地表現出希望獨立于班集體之外的意愿,他們不愛跟同學抱團。暢銷書《組織人》的作者威廉·懷特提到過:“除了一部分固執(zhí)的家長,大多數家長對于學校樂此不疲地抵制內向和其他不合群的習慣表示感激?!边@種情況真讓人擔憂。
其實,那些曾在思想界開拓了新領域的杰出人物,如達爾文、居里夫人等,他們生命中很長的一段歲月都是在孤獨中度過的。“那些創(chuàng)造力更強的人往往在社交活動中扮演內向者的角色。他們往往具有人際交往的技能,卻沒有足夠社會化或熱衷參與的性格。在青少年時期,他們往往是靦腆而孤獨的?!?/p>
我的二年級班上也有兩個特別不合群的孩子,喜愛獨處。女孩寒(化名)非常喜愛閱讀,每周兩次活動課,我?guī)Ш⒆觽內ゲ賵錾贤?,她總是孤獨地站立一邊,百無聊賴。有一次,我?guī)Я藥讖垺豆锰K晚報》到操場。她看到后跑過來坐到我身邊,抓著幾張報紙整整讀了一節(jié)課。后來的每次活動課,我都特別聲明:“喜歡看書的小朋友可以帶上你的書去操場哦!”她高興得不行。對于她來講,獨自看書的樂趣遠遠勝于和小朋友一起玩,最愉快的事情莫過于天氣晴好的時候,席地而坐,沐浴著溫暖的陽光不被打擾地連續(xù)40分鐘讀書。
美國心理學家米哈里·奇克森米哈伊在1990~1995年做過一項研究,研究對象是91名在藝術、科學、商業(yè)以及政治領域表現出卓越創(chuàng)造力的人,他們當中有很多人都在青春期階段處于社會的邊緣。該研究同時發(fā)現那些在社交中如魚得水的青少年往往不會花太多時間用于獨處,也就很難培養(yǎng)自己的才能。不合群的學生,未來也許更有可能發(fā)展卓越。面對他們的不合群,教師應該加以保護,而不是各種暗示、建議和“幫助”——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的不合群是一個缺點,甚至覺得自己是不被歡迎的。
三、接納“特立獨行”
很多成年人面對兒童的時候會有一種天然的控制欲,經常要求孩子們整齊劃一、循規(guī)蹈矩,如果沒達到,就斥之為“不乖”“不守紀律”或者“不聽話”。很多小小的孩子漸漸在成人的語言魔法中日益麻木,一味揣摩大人的喜好,以求獲得表揚與贊美。但這樣長大的孩子必然日后會招來嗟嘆:“沒有創(chuàng)造力?!?/p>
我始終認為,在不影響他人的前提下,孩子們的不拘一格應該被接納,甚至被鼓勵。他們的不拘一格里,充溢著動人的探索精神與創(chuàng)造力。
每周三我會帶孩子們去圖書館,孩子們非常喜歡去圖書館。圖書館有很多桌椅,可供孩子們隨意落座。可是讓我覺得驚喜的是,孩子們常常出其不意地自創(chuàng)各種坐臥天地。有蜷縮在書柜底層的,有盤踞書柜中央小圓盤的,有趴在條形長沙發(fā)上的,有跪在或躺在地上的……平時越是活躍的孩子,坐姿往往越不拘一格。我從不要求他們“好好坐”或者“坐端正”。
每周兩次的活動課,只要天氣允許,我總是帶孩子們去操場。操場上鋪著柔軟的塑膠草坪。天氣晴好的時候,孩子們喜歡把鞋子脫了在操場上奔跑、追逐。他們非常享受“解放雙腳”的感覺。每次去操場的路上,一定要追問我:“老師,操場上可以脫鞋子嗎?”我總是微笑回答:“只要你不覺得冷就可以啊!”活動課就該讓孩子們完全自由,脫掉鞋子不打擾他人又享受到快樂。我喜歡孩子們這樣的心思與行動。他們的這種不拘一格常常得到我的鼓勵。
有人說過:“不論一個成人多么睿智,只要他還存有‘要孩子乖的想法,就是阻礙孩子獨立思考、發(fā)展自我的劊子手?!蔽覀儜撛谌粘W習、活動中接納孩子的不拘一格,允許他們的“不乖”“不聽話”,這樣才有可能培養(yǎng)他們的自省和思辨能力,孩子才能漸漸確立自己的行為準則和生命的價值觀。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