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梅
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重慶市 400037
PET/CT對MRI陰性的顳葉癲癇術前定位和療效的價值分析
劉遠梅
第三軍醫(yī)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 重慶市 400037
頭顱MRI是顳葉癲癇的常用術前定位方法,但存在較高的漏診率,故在術前除了MRI檢查外,還往往需要對患者進行腦電圖檢查、18氟-氟代脫氧葡萄糖-FDG PET/CT(后文用18F代替)檢查。研究并探討18F對MRI陰性顳葉癲癇的術前定位和療效預測價值的有效方法。
顳葉癲癇;18F-FDG PET/CT;MRI;腦電圖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MRI檢測結果為陰性的顳葉癲癇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分析,所有患者的術前MRI檢查結果均為陰性,未見明顯異常,均經(jīng)手術證實為顳葉癲癇,病灶分布于單側顳葉59例、雙側顳葉35例、同側半球26例,其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57例,年齡為0.5~45歲,病程為3~10年,均具有至少2年的抗癲癇藥物治療史,但藥物治療效果欠佳,癲癇仍反復發(fā)作,對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影響。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保存完整,包括術前定位資料(18F、腦電圖、MRI)、手術資料、術后隨訪資料均未出現(xiàn)缺失。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接受MRI檢查、18F檢查、腦電圖檢查,頭顱MRI采用美國GE公司的1.5T Horizon LX超導磁共振掃描儀,依次進行頭顱軸位、垂直海馬長軸冠狀位3D FSPGR T1WI序列(TR為9 ms,TE為2 ms,TI為450 ms,翻轉角度為15°,無層間隔,層厚為1 mm)、FLAIR T2WI序列(TR為10002 ms,TE 為126 ms,TI為2000 ms,無層間隔,層厚為2 mm)掃描;腦電圖采用Biologic公司生產(chǎn)的視頻腦電圖,采取參考電極導聯(lián)、鏈式雙極導聯(lián)、蝶骨電極導聯(lián)檢查;采用Philips Gemini TOF 64 PET/CT掃描儀進行18F顯像檢查,于患者清晨空腹狀態(tài)時,將18F-FDG顯像劑經(jīng)靜脈注入,注射劑量為3.70~5.18 MBq/kg,注射后1小時進行頭顱顯像檢查,先進行頭顱CT平掃(管電壓為120kV,管電流為300mA,層厚為3mm,掃描范圍為顱頂-顱底),再啟動三維模式,以每個床位1.5分鐘的速度進行9~10個床位的PET采集,融合CT和PET圖像,得到最終圖像。
1.2.2 手術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顳葉切除手術,對顳葉上回予以保留,將外側顳葉皮層新皮質切除,使側腦室顳角顯露,對基底外側部的杏仁核大部、3/5海馬進行切除。
1.3 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均接受為期1年的術后隨訪,觀察顳葉癲癇患者實施顳葉切除手術治療的療效,比較18F、腦電圖對顳葉癲癇病灶的定位準確性,并比較不同Engel分級患者、是否出現(xiàn)并發(fā)癥患者的術前病灶標準攝取最大值(SUVmax值),計算術前SUVmax值與患者預后的相關性。
1.4 療效評價
采用Engel分級對顳葉癲癇患者的術后療效進行判定[5]:癲癇發(fā)作完全消失即為Engel I級,即治愈;癲癇每年發(fā)作1~2次即為Engel II級,即顯效;癲癇每年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至少75%即為Engel III級,即有效;癲癇每年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不足75%即為Engel IV級,即無效??傆行嗜≈斡±?、顯效病例、有效病例進行計算,顯效率取治愈病例、顯效病例進行計算。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進行X2檢驗,2組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多組計量資料進行F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相關性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以P<0.05表示存在相關性,r為正數(shù)即正相關,反之則為負相關。
2.1 術后療效
術后隨訪1年發(fā)現(xiàn),120例患者手術療效達到Engel I級共有41例,II級、III級、IV級分別有35例、29例、15例,總有效率為87.50%,顯效率為63.33%。
2.2 腦電圖、18F對MRI陰性顳葉癲癇的術前定位準確性比較
18F對MRI陰性顳葉癲癇的術前定位準確性為92.50%,明顯高于腦電圖(P<0.05)。
2.3 不同Engel分級患者的術前SUVmax值比較
不同Engel分級患者的術前SUVmax值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從低至高依次為Engel I級、II級、III級、IV級,見表1。
表1:不同Engel分級患者的術前SUVmax值比較(s)
表1:不同Engel分級患者的術前SUVmax值比較(s)
Engel分級 例數(shù) 術前SUVmax值I級 41 0 II級 35 2.39±0.58 III級 29 4.97±1.86 IV級 15 9.85±3.97 F值 - 12.219 P值 - 0.000
2.4 出現(xiàn)并發(fā)癥患者與未見并發(fā)癥患者的術前SUVmax值比較
手術后,共有23例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97例患者未見并發(fā)癥,出現(xiàn)并發(fā)癥與未見并發(fā)癥患者的術前SUVmax值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2.5 相關性分析
術前SUVmax值與患者預后呈負相關,r=-0.753,P=0.007。
本次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Engel分級患者、出現(xiàn)并發(fā)癥與未見并發(fā)癥患者的術前SUVmax值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且術前SUVmax值與患者預后呈負相關,說明根據(jù)18F-FDG的攝取效果可對患者的療效進行判斷,術前SUVmax值越低,預后效果可能越好,通常在攝取降低或無攝取時,表示患者的預后較好。
綜上所述,18F-FDG PET對MRI陰性顳葉癲癇具有較高的術前定位準確性,還可對手術療效進行有效預測,可作為顳葉癲癇的術前定位、療效預測主要手段。
[1]趙春雷,陳自謙,錢根年等.18F-FDG PET與MRI在難治性顳葉癲癇定側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中國臨床醫(yī)學影像雜志,2016,27(05):305-308.
[2]趙春雷,陳自謙,錢根年等.18F-FDG PET腦顯像在難治性顳葉癲癇定側診斷中的價值研究[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6,35(07):100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