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027-01
綠色是大自然的本色,它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綠色賦予了人們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情感,體現(xiàn)了漢民族對事物不同感受的流露。含蓄的漢民族常常借用綠色顏色詞來表露自己的豐富情感和思想。因受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在傳統(tǒng)的色彩觀念中,綠色因是間色地位極其卑微。因此,綠色指代某一類人時,在古代也是多貶義,少褒義。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綠色逐漸褪去了其貶義的色彩,賦予了越來越多的褒義色彩。
1 指代官職卑微的低級官吏
漢民族的五色文化,賦予顏色詞特有的文化內(nèi)涵,人們用顏色來區(qū)別人的社會地位,成了官場之人政治身份的外在標志。像紅色用于服色制度,多表示身份的尊貴和正統(tǒng)地位。而綠色的社會地位卻和紅色相差甚遠,綠色曾用來表示地位和身份的卑微。我國古代的低級官吏多穿著綠色的服飾,唐代曾明文規(guī)定,“六品深綠,七品淺綠”的官吏穿綠色的官服。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折腰俱老綠衫中”(《憶微之》)和“江州司馬青衫濕”(《琵笆行》)這兩句詩中都表達了人到老年官位仍然卑微的無奈和辛酸。后人常用“青衫綠袍”、“綠衣郎”和“綠衫”指代官職卑微的小官。
2 指代娼家男子
我國娼妓之起源,大概胚胎于周襄王時代,齊國管仲之設女閭,即其始作俑者。古代娼妓又稱青樓女子、風塵女子,綠服和綠頭巾是樂人和青樓女子的職業(yè)裝。元明時期規(guī)定娼家男子頭戴綠頭巾,“[娼妓]隸于官者為樂戶,又為水戶,國初之制,綠其巾以示辱?!保ā峨s俎》)明代延續(xù)這種叫法并從制度上加以規(guī)定。明朝規(guī)定伶人不僅要裹綠頭巾,還要兼穿綠衣?!埃ㄔ院螅┤艘札旑^為綠色,遂目著綠頭巾為龜頭,后人又呼妻女賣淫的人為戴綠頭巾,或叫戴綠帽子?!保ā吨袊郊耸贰罚?/p>
3 指代妻子有外遇的男子
人們由娼家男子的“綠帽子”逐漸引申到妻子有外遇的男子。在中國人看來,如果一個男人的妻子紅杏出墻,這個男人就會被稱做是被戴了“綠帽子“。被戴“綠帽子”是一件是很不光彩的事情,就會成為他人談資和嘲笑的對象,對當事人來說,自身也會覺得臉上無光,低人一等。“不像你……作成老公帶了綠帽兒,羞也不羞!”(《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早奇冤》)
現(xiàn)代社會中,“綠帽子”不僅用在男子身上,女性如被背叛也可以用“綠帽子”來形容。像電影《潛伏》中謝若林遭到丈夫背叛時,她憤怒地說:“愛去哪里去哪?反正我這綠帽子,早就已經(jīng)讓人帶上了?!?/p>
4 指代地位低賤之人
綠色是間色,也是間色。由物及人,綠色的卑賤的象征意義也寓意著著綠色服飾的人地位的低賤。早在《詩經(jīng)·邶風·綠衣》:“綠兮衣兮,綠衣黃里”寓意地位卑微的妾室得寵?!跋翊猴L卻韶顏,做綠衣微賤?!保魍踱彙洞菏徲洝て骋姟罚┲械摹熬G衣”指代婢妾。
西漢時期,青衣成為地位低下者的服色。顏師古說:“綠幘,賤人之所服也。”宮廷廚師戴綠帽以明其卑賤的身份。漢武帝的姑母館陶公主將自己的面首董偃引薦給漢武帝時,董偃著“綠幘傅韝,隨主前,伏殿下?!保ā稘h書·東方朔傳》)唐代為了羞辱犯罪之人,責令犯罪之人頭裹綠色頭巾。元明時期,從事“賤業(yè)”的樂人樂工及伶人著綠青色衣服。清王朝建立后,地位低賤的漢族兵舉綠色旗子,被稱為綠營兵或綠旗兵,和八旗子弟相差甚遠。
5 指代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英雄
王莽代漢建新后,天鳳四年(17年)荊州一帶發(fā)生饑荒,新市人王匡、王鳳、馬武、王常、成丹嘯聚綠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人數(shù)達到8000多人,打出了恢復漢室的旗幟,反抗王莽政權?!熬G林好漢”原指聚集反抗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人們。后又稱除暴安良、殺富濟貧的英雄為“綠林好漢”,如水泊梁山仲的108個英雄好漢,皆具有見義勇為、除暴安良的鮮明個性,被人們親切的成為《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
6 年輕貌美的女子
綠色讓大自然充滿了活力和生機,推物及人,古人由此聯(lián)想到青春貌美的女子。“綠云擾擾“(唐·杜牧《阿房宮賦》)中的“綠云”本指女子烏黑而有光澤的秀發(fā),后成為年輕貌美的女子?!熬G媛”和“綠鬢”也指發(fā)色烏黑的美女?!凹t男綠女”一詞中的“綠女”同樣指代煥發(fā)青春活力的女子。
7 指代郵遞員
近現(xiàn)代以來,世界各國是選用不同顏色做郵政標志,例如美國用灰色,英國用紅色,法國用黃色……新中國建國初期,面對國內(nèi)外復雜的形勢,在第一次全國郵政會議上,以軍管方式運轉的郵政特殊行業(yè)決定用綠色做為郵政的專用標志。綠色象征和平、青春、茂盛和繁榮。由于有了這個規(guī)定,所以中國的郵筒、郵遞員的衣服以及郵包、郵政車都采用綠色標識。在郵政部門,綠色是郵遞員的職業(yè)顏色,身著綠色職業(yè)裝的郵遞員被人們尊稱為“綠色使者”,他們給渴望信息的人們帶來希望。
8 指代軍人
世界上的軍裝大多數(shù)是綠色,如草綠、深綠或黃中偏綠。軍服之所以不約而同地朝綠色發(fā)展,是因為戰(zhàn)爭中保護自身的需要。19世紀末,英帝國主義發(fā)動了對南非的侵略戰(zhàn)爭。當時,南非的布爾族紛紛組織起來進行武裝反抗外來侵略者的入侵。由于初期雙方兵力相差甚遠,布爾人在戰(zhàn)爭初期失利。后來,布爾人發(fā)現(xiàn)英軍穿紅色軍裝,在南非森林的綠色背景中行動極易暴露,便把自己的服裝改為草綠色,槍炮也涂成綠色。布爾人便利用密草叢林的綠色背景作掩護,常常神不知鬼不覺打得英軍措手不及。
英國人的教訓,很快被許多國家的軍隊所汲取。他們從服裝上著手,不斷改進軍裝的顏色,盡量使之與自然背景的顏色接近。這樣,世界上的軍隊雖然服裝形式差別很大,但在顏色上卻逐漸在綠色基調(diào)上統(tǒng)一起來。新中國成立后,軍人的軍服主要是象征和平和安定的綠色,身著“軍綠色”的人民子弟兵受到國人的尊重。
從以上論述中我們發(fā)現(xiàn),綠色系詞族在喻指人時,具有雙重語義、雙重性格:既指令人尊敬敬仰的一類人,又有讓人鄙視、不齒的一類人。由于古今文化背景的變遷,綠色的貶義指代義在現(xiàn)代社會逐漸淡化甚至消失?,F(xiàn)代社會人們拓展了“綠”色的象征意義的內(nèi)涵,增加了很多的褒義色彩,把它看成是郵遞員的象征,是軍人的象征,綠色成了希望之色、和平之色。
參考文獻:
[1] 王書奴.中國娼妓史[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8.
[2] 周云.英漢語言中紅和綠兩種顏色的文化比較[J].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2006,(1).
[3] 尹曉紅.漢語表綠色詞及其文化含義[J].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02).
作者簡介:馬蘭(1981-),女,漢族,安徽濉溪人,文學碩士,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管理系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及元明清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