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滿攔江
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登基之前在周世宗手下干活。他每次出征回來,都會帶許多輛載滿貨物的車。許多嫉恨趙匡胤的人看到這情形,就立即密告周世宗,稱趙匡胤搶劫了無數(shù)財物。
周世宗聽了之后,雖沒有當即要處理趙匡胤的意思,但等到趙匡胤再次出征,又帶著滿載貨物的車回來時,周世宗的御林軍突然出動了。然而,當周世宗命人將所有貨物全部倒出時,大家都驚呆了:車上全是書。周世宗不解:“你一個武將,讀這么多書干什么?”趙匡胤解釋道:“陛下,臣雖是武將,但怕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務,所以一直把書帶在身邊,隨時學習,提高自己。”所以,當趙匡胤奪取周氏天下之后就規(guī)定,禁殺士大夫及諫言者。
人口紅利的低薪優(yōu)勢
北宋不可以擅殺讀書人,這就導致了一個必然的結果——大臣可以與皇帝分庭抗禮,可以隔三岔五提出加薪的要求,皇帝還無法拒絕,因為你不能殺掉要求加薪的官員。不拒絕,他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要求,因為加薪符合所有官員的利益。于是,北宋官員的薪資就呈現(xiàn)一個驚人的增長態(tài)勢——其薪資是漢代的10倍,清代的6倍。
有現(xiàn)代學者將這些數(shù)字按購買力折算成現(xiàn)代貨幣。據(jù)估算,當朝一品的文武首席官員(宰相和樞密使)的月收入有128萬元之巨,年收入超過1500萬元;位居二品的官員月收入也有25萬元。據(jù)說,宋代以清廉名垂青史的包青天,其年收入在千萬元以上。從道理上來講,薪資如此之高,所有在職人員都應該愛惜這個體制才對。但從管理學的角度來分析,情況卻完全相反——越低薪,越忠誠;越高薪,越有砸鍋的沖動。
近年來有一個詞語特別流行——人口紅利。這個詞實際上就是低薪優(yōu)勢。對資方來說,若一個職位,有10個人在爭奪,這就叫人口紅利。你可以盡可能地把這個職位的薪水壓到最低,因為人多職位少,再低的薪水也會有人搶著干。
北宋之所以在歷史上獲得美譽,就是因為它不玩弄人口紅利,而促成了勞動者的賣方市場。北宋不僅公務員的薪資水平過高,還有很多冗員。一個人的工作,10個人來做,而且人人都還拿著高薪。
一個人收入越低,心理預期就越大。越是低收入的人,就越容易陷入生活困境,對高薪有著焦灼的期望,而且對拿到手的那點小錢也越珍惜。
所以,低收入人士往往才是最忠誠的族群。他們害怕失去眼前這賴以為生的低薪崗位,而這個崗位甚至有可能構成他生命的一部分。相反,高薪人士對自己的職位反倒不當回事。因為高薪人士在拿到第一筆高薪時,是感激的,但接連不斷地拿下去,經濟學的邊際效用法則就起了作用,感激之心越來越淡。尤其是當他身邊的同事都拿著高薪時,他就會視此為自己的正當權利。非但不會再有感激之心,反而還會橫生出許多怨懟之言。另一方面,高薪人士很容易獲得經濟自由,積攢下足夠的家底后,縱然是失去這個崗位,他們也會衣食無憂。
現(xiàn)代化公司管理中,許多企業(yè)也陷入了北宋的困境:拿高薪的員工缺乏忠誠,低薪員工不過是期待以忠誠換取高薪。當企業(yè)走到這一步,往往就會考慮,是不是應該采取激勵機制,提升一下大家的積極性呢?但這個美好的期望,再次遭到了管理學的無情否決。
配套的激勵制度
假設有一家企業(yè),普通員工的月收入為10萬元。那么我們就知道,這個薪水已經足夠讓他喪失對企業(yè)的忠誠,轉而追求個人的幸福與自由。這時候,該員工可能就會不思進取,缺乏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如果老板想采取激勵制度,鼓勵該員工努力工作,那么,這個制度很快就會在該員工的“性價比”計算中敗下陣來。
為了鼓勵該員工好好干,老板決定拿出l萬元作為獎金,如果該員工這個月業(yè)務翻番,就可以拿到全額獎金。這時候,該員工心里會怎么想?他會想:“我每天一點事兒不做,就能收入10萬元,現(xiàn)在要我花費全部精力,才增收10%?!边@虧本的買賣,換成是你,你愿意嗎?
于是,當員工無所事事就足以養(yǎng)家糊口時,激勵制度就已經失效了。所以,激勵制度只有在低薪員工族群中,才會起到作用。但企業(yè)管理是殘忍的,極少會出現(xiàn)對低薪員工采取激勵制度的情況。因為做決策的往往是高收入人群,他們永遠只會獎勵自己。
南宋時期,朱熹開創(chuàng)理學,因為政爭而遭到朝廷的滅殺,被視為偽學。理學士子遭受流放,永遠不許入仕做官。當宋金之戰(zhàn)拉開大幕時,打壓理學士子的官員,或棄城逃亡,或投降金兵。反倒是許多理學士子殊死血戰(zhàn),最終戰(zhàn)死沙場。
到了南宋滅國時,這個規(guī)律再次起作用。當時的宰相是陳宜中,平日里享受著高官厚祿,但當聽聞元兵到來之后,他立即建議投降。反倒是屢遭排擠的文天祥,為召集義兵與元兵對抗,賣掉了自己的家產。當南宋皇族逃至海邊,再建小朝廷時,卻仍以忠誠度極低的陳宜中為宰相,而文天祥連個官職都沒有。
北宋立國,愛惜讀書人,這沒錯。但由于當時的人不理解管理學的概念,結果把帝國拖入管理黑洞之中,陷入了越高薪越缺乏忠誠的怪圈。同樣的模式,在西方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摸索,但無論如何做,也無法解開勞資博弈的死結。因為資方所獲,必是勞方所失。無論是高薪還是低薪,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直到股權激勵制度出現(xiàn)。
只要有股權激勵制度,無論是高薪還是低薪,每個人都會干得眉開眼笑。相反,如北宋、南宋這般,股份由皇家全部持有,大臣清一色都是打工仔,低薪勞動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高薪又無以保證大臣們的工作積極性,那么無論這個國家多么美好,滅亡都是不可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