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鴨先知。當中國人走出國門看世界的腳步越來越匆匆,最先感受到這樣變化的,是中國的航空公司。
最新統(tǒng)計表明,近3年里,中國民航全部客運量中,國際客運所占的份額,從8%上升到了10.9%,幾乎每年上升一個百分點;近5年里,中國出發(fā)的遠程洲際航線上,中國民航的份額增加了12%,歷史性地第一次超過了50%,國內(nèi)三大航的洲際航線實現(xiàn)了整體盈利。與此同時,三大航國際客運每客千米收入水平,2014年是0.42元、2015年是0.389元、2016年是0.368元,而稍早前的2012年,這個數(shù)字還是0.45元。
這些數(shù)字表明,中國人走出國門的速度增長很快,因為初次出國的國民通常會選擇本國航空公司;同時,出國客流又以旅游為主,因為團隊游客的機票價格是相對最低的,導致三大航每客千米收入水平連年下降。
“他鄉(xiāng)遇故知”,在今天世界的每一個地方,中國人都會有這樣的喜遇。無論是在巴黎的老佛爺?shù)?,還是在倫敦的白金漢宮,無論是在琉森湖畔,還是在落基山下,你都可以聽到親切的鄉(xiāng)音,并且這樣的聲音幾乎是一部中國各地方言大全,有吳儂軟語,有川湘辣味,還有齊魯蔥香。
就像大多數(shù)外國人不解中國鳳爪和豆腐乳真味一樣,許多中國人同樣不喜歡有著濃烈異味的奶酪和榴蓮,特別是那些奶酪還帶著很像點點霉斑的時候。而來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對于初次出國的人來說,不習慣、不理解以至于某些無所適從,也是題中應有之遇。
很多人初去歐美,十分不習慣沒有開水喝。對于龍頭里直接放出來的自來水,總是有著不少狐疑。只是隨著中國人出境旅游的越來越多,一些飯店專門配上了電熱水壺,才有了一個泡茶喝的可能。還有清早聽上去很美的歐陸式早餐,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淡淡的失望,不過就是幾個不同樣式的面包而已,甚至還是冷冰冰的,遠不如自家的早餐熱乎親切。
更多的差異還是在文化習慣上。在世界許多地方,表達“非常好”“非常喜歡”“非常漂亮”,實際感受的很可能和表達出來的,有著一段不小距離。這好比浦西到浦東那樣,看看很近,其實要隔著一條黃浦江還要穿隧道或者過大橋。特別是一些國人習慣了炕上盤腿大碗喝酒的豪爽,去到一個處處不卑不亢的國度,不習慣也是常情。
更何況上千萬出境人流,難免有一些不夠文明行為,特別是境外一些國家,同樣有著不夠文明行為和不上臺面的做法,由此會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會產(chǎn)生文化差異帶來的誤會和誤解。極端的不僅僅是語言和認知上的問題,還會出現(xiàn)法律與肢體的沖突。
想起了格什溫大師的名作《一個美國人在巴黎》。這是一部充滿了濃厚法美情懷的管弦樂交響詩,后拍成同名電影得到了更為廣泛的流傳。
格什溫初識巴黎之際,對法國首都興奮不已,要將他的新鮮感受化成音樂來表達。樂曲以弦樂和雙簧管奏出主題,帶出一片朝氣蓬勃的景象,仿佛一個美國人以輕快的步履穿梭巴黎的大街小巷。曲中有出租車的響聲,首演時更用上了4個巴黎出租車響聲作陪襯。然后單簧管以走路的步伐吹起第二個主題,獨奏小提琴繪影繪聲,描繪出一位年輕巴黎女士??墒敲绹藚s抵不住一絲鄉(xiāng)愁,由弱音小號奏出了藍調(diào)主題,成為曲中最耳熟能詳?shù)男?。樂曲結(jié)尾令人精神一振,帶出的感覺正好表現(xiàn)出緬懷巴黎之情懷。格什溫在巴黎譜寫樂曲,在前往維也納行程的途中進行配器工作,首演于1928年12月31日的紐約。
如同格什溫大師一樣,任何人到了一個新地方,總會有新鮮感,會感到文化的差異。最好的做法就是去感受、去接受這不一樣的差異,把異鄉(xiāng)他國的“新鮮”,化作生命中繽紛的養(yǎng)料。生命的意義在于歷練人間的美好,異鄉(xiāng)的“新鮮”,正是這種美好最好的養(yǎng)分。
當越來越多中國人開始周游世界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在看世界中,豐富人生,感受精彩。像格什溫感受“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一樣,學會感受“一個中國人在世界”的境界。
如果未來有一天,有哪位中國藝術(shù)家,寫出一部類似格什溫的《一個中國人在世界》作品,那一定也是極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