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篩子
作為一個真人,是否真的具有“自由意志”,還是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早已成了按程序行事的“機器人”?
在塵土飛揚的荒蠻小鎮(zhèn)上,到處都是美國西部片角色打扮的人走來走去,這些人里大多是智能機器人,他們所在的“西部世界”,是個供外來者暢游的主題樂園。游客同樣身著馬靴,戴著牛仔帽,他們從現(xiàn)實世界來到這里,為的是體驗一把西部片英雄的感覺。所有的游客和機器人原本都應在樂園管理者的實時監(jiān)控之下,可逐漸地,智能機器人有了覺醒的跡象,游客們面臨危險……
哪怕你沒看過HBO新劇《西部世界》,單憑上述簡介,就能發(fā)現(xiàn)這劇絕非單一類型,至少是西部、科幻兩大元素雜糅。而這一創(chuàng)意的來源,是1973年上映的同名電影,該片的編劇正是創(chuàng)作了《侏羅紀公園》小說的邁克爾·克萊頓——這位學醫(yī)出身,在文學和影視領域都成就非凡的作家,似乎對主題樂園這一事物有著很深的執(zhí)念。而對當今電影界來說,特效技術的進步使游樂項目在銀幕上的呈現(xiàn)更為豐富和逼真,“主題公園”框架又能幫影視作品吸納更多類型和元素。于是,近年來《侏羅紀公園》和《西部世界》的重啟,就都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雖說是改編自1973年的電影,但這部新劇實際上只借用了“西部世界主題樂園”這個概念。當年影片上映時,趕了個西部片熱潮的尾巴,觀眾們得以跟著影片主人公體驗一回普通人當西部英雄的感覺??涩F(xiàn)今觀眾對西部片的熱情已不比當年,這部新劇的靈感來源也轉向年輕人更熟悉的電腦游戲——劇中關鍵人物“黑衣人”,就是個標準的“角色扮演游戲高級玩家”,不但對西部世界里的線路地圖了如指掌,還仗著熟悉攻略、裝備精良,在游戲中抄近路甚至作弊,玩兒得肆無忌憚。此外,編劇還不忘加入許多經(jīng)典文化元素,小說《愛麗絲夢游仙境》、米開朗基羅的畫作《創(chuàng)造亞當》都成為劇情的重要元素,作曲家莫扎特、貝多芬也被多次提及,而引用最多的,當數(shù)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臺詞。
吸納如此多的文化元素作為意象,對本劇的編劇、導演兼制作人喬納森·諾蘭來說并不是第一次,想想他之前參與創(chuàng)作的《星際穿越》《致命魔術》《記憶碎片》等影片,哪個不是捧出一大堆意象,讓觀眾猜得頭疼?這回《西部世界》的觀眾們摸準了創(chuàng)作者的習慣,每周的最新一集一經(jīng)放出,社交網(wǎng)絡上就涌出大量分析討論,劇迷們在核對自己上一集的推測是否準確的同時,又紛紛猜測后面的劇情走向。
觀眾如此深入挖掘、反復思考,給創(chuàng)作者提供了往劇情里塞進更大信息量的可能。比如劇中將智能機器人的覺醒設定為一個漸進的過程,其間你很難一下子分清哪些行為是被驅使的,哪些是自主的;而高級玩家“黑衣人”,劇情也在很長時間里根本沒有交代他的任何背景……要搞清所有行為的深層動機,觀者就必須專注觀察人物的每個行動,這樣一來,創(chuàng)作者的初衷才能被觀眾更全面徹底地吸收。
相比一個多小時的電影,電視劇有更充足的時間架構自身的世界。在現(xiàn)實中,人類雖然在幼年時已逐漸獲得自我意識,但無法準確表達出來,而劇中的智能機器人則恰相反,先能夠表達內心感受,之后漸漸開始自我認知。所以當機器人在“西部世界”中按照設計者的思路——在循環(huán)往復的情節(jié)設定中,反復經(jīng)歷各種不幸,逐漸擁有自我意識,產(chǎn)生改變的渴望,想要成為自由的人——旁觀這一歷程的觀眾,不但更同情劇中的機器人,更重要的是,觀者得以借這樣一個機會來拷問自己:作為一個真人,是否真的具有“自由意志”,還是在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中,早已成了按程序行事的“機器人”?
科技進步帶來太多新鮮事物,而其中那些最優(yōu)秀的,終將引領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