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鳳萍
秋冬時節(jié),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天氣干燥,同時由于天氣轉(zhuǎn)涼,許多人的飲食也發(fā)生了一些變化,經(jīng)常吃一些油膩或者刺激性食物,故而很容易上火。有人嘴角易起皮或起泡等,有人因為上火而嗓子干啞、疼痛,也有人因為上火而導(dǎo)致流鼻血,等。其實,對于“愛上火”,我們除了多吃一些去火、消火的食物之外,還可以多按摩按摩腳底的一些“去火”的穴位,通過穴位按摩達到“去火”的目的。
一般來說,我們身體上的“去火穴”主要包括內(nèi)庭穴和太沖穴。
內(nèi)庭穴位于人的第二足趾和第三足趾之間的縫隙交叉處,其主要作用是清胃熱、去胃火、化積滯。經(jīng)常按摩這一穴位,可以有效緩解因胃火大而引起的一些疾病,如常見的牙痛、陽明經(jīng)頭痛、口臭、便秘、咽喉腫痛、腹脹、吐酸水等。一般來說,只需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內(nèi)庭穴100次即可。由于內(nèi)庭穴位置非常隱蔽,在趾縫當中,如果拿一個小圓鈍頭的東西來按摩,刺激可以更到位一些,按摩效果會更好。
太沖穴位于人的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屬于足厥陰肝經(jīng)。按照中醫(yī)理論,太沖穴具有舒肝理氣、活血、通調(diào)三焦氣機等功效,按壓此穴能幫助人疏泄、消氣,緩解因肝火引起的一些疾病。同時,通過這一穴位我們還能判斷自己肝火是否旺盛。如果把手放在太沖穴上,稍用力就會感覺非常痛,說明肝火比較旺盛,那更需要多按摩這一穴位。
一般來說,按壓太沖穴之前,最好先用溫水浸泡雙腳10~15分鐘,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按右太沖穴,3分鐘后換右手拇指指腹揉按左太沖穴3分鐘。反復(fù)2~3次,共計10~15分鐘。揉按時最好用一些力度,以產(chǎn)生酸脹甚至脹痛感為宜。但需要注意的是,通過按壓太沖穴這一方式去火,凝血障礙者應(yīng)慎用,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