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釔榕
一提到兒童劇,人們的印象中就是《白雪公主》《美人魚》《三只小豬》《綠野仙蹤》之類改編自童話的劇目,當然也有《馬蘭花》這樣的經典劇目,但反映當下兒童生活的兒童劇屈指可數,佳作更是奇缺。同時,目前大多數兒童劇創(chuàng)作存在千篇一律、說教嚴重、過分低齡化等問題。因此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出品的《藍蝴蝶》(原名《大順子吼歌》)讓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不僅反映了當下兒童的生活,更是把視角放在了留守兒童獨特的內心世界上。
兒童劇《藍蝴蝶》由國家一級編劇、原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院長、文化部戲劇顧問歐陽逸冰編劇,由多次獲得文華導演獎、中國戲劇節(jié)優(yōu)秀導演獎的著名導演胡宗琪執(zhí)導。歐陽逸冰是兒童劇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將,多年不創(chuàng)作兒童劇的他此次重新“殺”回兒童劇界;胡宗琪導演在話劇、歌劇等領域有很多頗有影響力的力作,這是他第一次帶領團隊“殺”進兒童劇界。此次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邀請這兩位老將一起打造了一部既夢幻又現實、既有趣又有深度的兒童劇,無疑是在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兒童劇市場開辟了一塊綠地,探索著屬于兒童劇的新的深度與高度。此劇作為上海文化發(fā)展基金會重大文藝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上海舞臺百部精品之一,也備受各界關注。演出結束后,京滬兩地專家就此劇進行了熱烈的研討。這也是今年上海市委宣傳部舞臺藝術精品創(chuàng)作第一場重點作品研討會,唱響了大力推進重點作品創(chuàng)作的號角。
一部洋溢著人文關懷和思想鋒芒的兒童劇
一年多前,發(fā)在光明網上的一組照片震撼了歐陽逸冰:一個皮膚黝黑的小男孩在一片臟亂差的工地上把一根鋼筋當作“立柱話筒”,陶醉、忘我地吼歌……這組照片讓歐陽逸冰展開了一系列聯(lián)想:他在唱什么?為什么唱得如此專注,激揚,豪放?或許他是從留守兒童變成隨從父母的打工子弟的,那么,他是從哪里來的?或許他還要回老家,繼續(xù)當他的留守兒童,那么,他將要到哪里去?……這一幕也讓他想起了十余年前曾采訪過的北京四季青橋西一所打工子弟學校的孩子們,其中有一個男生跟他說,他是自個兒找到在北京打工的媽媽的:車票錢是自己攢的,地址是從匯款單上抄下來的。一組照片勾起了歐陽逸冰內心貯存多時的感覺,并呼啦啦地燃燒起來,于是他寫了一個兒童劇《大順子吼歌》,后改名為《藍蝴蝶》。這個兒童劇主要講的是有個叫大順子的農村男孩兒,實在是太想念自己外出打工的爸爸,就做了一個夢,夢見爸爸送給他的藍蝴蝶標本活了,指引著他進城找爸爸。在大城市,他碰到了爸爸所在公司董事長的千金藍妮,碰到了父母離異、跟著聾啞外婆長大的男孩面條,他們一起經歷了煎熬和磨練,最后大順子終于等到了爸爸回家……
歐陽逸冰表示:“‘留守兒童在中國社會轉型時期出現,或許是難以避免的。但必須面對,無法躲避。兒童戲劇舞臺更不應該躲避這個生活提供的嚴峻的現實題材,因為,據可靠而不精確的報道,我國約有6千萬留守兒童。”
研討會上,《藍蝴蝶》的立意獲得了京滬專家的一致肯定。率先發(fā)言的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毛時安指出,在我們兒童劇當中,這樣充滿現實關懷的兒童劇并不多見?!斑@是一部洋溢著人文關懷和思想鋒芒的兒童劇,在整個舞臺演出過程當中,那種對留守兒童的關懷、那種內心的焦慮,那種熱血的涌動,都讓我們非常感動,而且內容很犀利,把我們今天生活當中比較嚴峻的現實呈現在舞臺上,這是以前兒童劇中比較少見的,也是經?;乇艿??!?/p>
“歐陽逸冰的性格不僅僅表現在日常的發(fā)言、與同事相處的過程中,也表現在他對社會的一種關注,一種想發(fā)言、想發(fā)聲的熱情上。他那種思想鋒芒,那種直面社會的勇氣,都在這一部戲中得到了展現?!睉騽≡u論家劉彥君說道,“像農民工、留守兒童的問題,這已成為一個全社會的大問題、熱門話題,大家都在關注。但是有誰能夠通過藝術形式,對社會發(fā)言、發(fā)聲,來觸碰這樣的一個群體,來寫出他們心中的那種渴望、那種喜怒哀樂?歐陽老師走在了前面。盡管《藍蝴蝶》這出戲是一種童話的形式,但是在童話的包裹之下,它的內容實際上是非常沉重的。歐陽老師以及整個主創(chuàng)團隊、兒童劇院的社會責任感、擔當精神,在這出戲中表示得非常淋漓盡致。”
劇作家李寶群表示,歐陽老師是一個標桿性的人物,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寫當下的中國孩子?!敖裉熘袊鴥和瘎⌒枰⒀?、神話傳說等,同樣需要關懷當下的孩子:他們面臨什么樣的問題。歐陽老師已經功成名就了,現在反過來寫兒童劇本,又是寫了當下的現實兒童,生活當中的兒童,而且懷有一顆關懷孩子的心靈。這部兒童劇的特點那么鮮明,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非??紤]到孩子們看戲的特點,而且有很多時代的氣息。他寫了中國當下社會好幾個熱點的問題——農民工問題、欠薪問題等等。我們很多成人說兒童劇是‘小兒科‘小東西,但是歐陽老師在《藍蝴蝶》里做了一篇‘大文章,這里面蘊含著作家的情懷和責任?!?/p>
中國劇協(xié)副主席、劇作家孟冰表示,作為編劇非常喜歡這個戲的現實性、獨特性?!斑@個戲主題的回歸在于親情,雖然有道德批判,有對社會責任感的一個呼喚,但是最后打動點還是在親情的呼喚上,這是這個作品的內在感情力量的基礎?!?/p>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仲呈祥說道,這個戲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一點,就是寫了留守兒童,而且又牽扯出了獨生子女?!斑@兩類具有藝術價值、現實價值的形象,本身就是我們兒童一代風貌的展現,把他們搬上舞臺,一方面引領我們的兒童一代,正確地對待自己的生存狀態(tài),像我們的主人公大順子一樣充滿了希望、夢想、追求。另一方面,引起全社會的警覺,關注潛在著危機的教育現象。所以這個戲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應該把它看成老藝術家以及兒童劇領域一次具有新的意義、新的價值、新的追求的藝術實踐活動?!?/p>
在兒童劇里另類地展現沉重
在《藍蝴蝶》里,大順子和藍妮、面條遇到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保鏢告訴他們:大順子的爸爸顧天發(fā)綁架了藍妮的爸爸。這樣的情節(jié)讓專家們大吃一驚。
“整個故事是出乎意料的大開大合,我第一次看劇的時候看得心驚肉跳,看到大順子到了城里面,到了工地上,然后砸下東西了,嚇一跳。里面一說 ‘綁架,我嚇死了,心想,歐陽老師居然敢寫綁架。綁架還不算,綁架的主兇可能是大順子的爹。我不敢想象歐陽老師怎么把這些內容寫到兒童劇里面去??吹胶竺妫艺娴膹男牡桌锞磁?,這是一個作家巨大的勇氣。我不知道我們成年人對于這些民工給予了多少關注。這方面的兒童劇,我覺得很難下手,但是歐陽老師就這樣去涉獵了。當時我在想,歐陽老師,我看你怎樣轉身,怎樣變化,因為這個故事太真實了,想不出再怎么說回來,結果看到后來發(fā)現,大順子爹和藍妮的爹都是好人,是保鏢這個小人在作惡。這樣的處理真是好聰明啊?!?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劇作家馮俐說道,“這么大膽的故事設置,在兒童劇里面又能圓滿地完成,那么充滿童趣地去完成,我覺得特別特別匪夷所思,這是非常難的。”
李寶群指出,之前也有過寫留守兒童的戲,還有寫鄉(xiāng)村老師的戲,但現在開始程序化了,有了套路。“我覺得《藍蝴蝶》在現實主義題材里面是一個新的收獲。同樣寫留守兒童,歐陽老師的寫法、切入角度是不一樣的。一般我們想到的是:在鄉(xiāng)村,留守兒童有多少苦,他們怎么盼望父母,需要社會多少的關愛。但《藍蝴蝶》中,‘進城尋父變成了這個戲最重要的一條線,這樣的寫法是很絕的。這個‘進城尋父是兒童文藝界經典的框架,像《湯姆·索亞歷險記》,然后他的主題在這里完成。歐陽老師選擇這樣的一個切入視角,本來就帶來很多有意思的因素。他營造了夢境、心理空間,在生存的嚴峻之中融入飄逸、浪漫,詩情畫意?!?/p>
《藍蝴蝶》中,大順子是留守兒童,兩年沒見爸爸的他有很大的情感缺失,但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藍妮和面條也有著類似的苦惱,作為獨生子女,父母的忽視,讓他倆也對親情充滿渴望。對此,歐陽逸冰表示:“留守兒童最大的痛苦是情感的饑渴。這是孩子們情感教育的‘先天缺失。但,非留守兒童也會有類似的痛苦。愛孩子就是要給他們愛的情感,這是不分‘留守與‘非留守的。寫非留守兒童的類似遭遇,也是為了易于設身處地理解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p>
除了劇情波瀾起伏、出人意料外,《藍蝴蝶》中的主人公大順子也迥異于我們以往印象中悲戚的留守兒童形象。大順子是非常樂觀、陽光的。《劇本》雜志副主編武丹丹就表示,喜歡這個戲是因為這個戲塑造了一個珍貴的兒童形象?!翱萍荚陲w速發(fā)展、時代在飛速前進,城鄉(xiāng)的差異從外在變得更內在。我們的發(fā)展不應該讓孩子來買單,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恐怕最先買單的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留守孩子的命運有沒有被改變?面對時光的流逝,他們在留守,在期待自己父母的時候,我們?yōu)檫@些孩子做了些什么?這都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這也是歐陽老師這個劇本非常打動我的地方。歐陽老師劇本里面塑造了一個干凈、通透、陽光、健康、明朗的孩子,對所有事物有著生機勃勃的向往,這是很珍貴的。當然還涉及到在城市里生活,只能通過手機見到父親的藍妮,父母雙雙健在卻只能和聾啞的外婆在一起生活的面條。在這個作品當中,對兒童真切的關懷,是我被深深打動的地方?!?/p>
雖然主題是沉重的,但是主創(chuàng)們努力用適合兒童觀眾的視角來展現現實的問題。
歐陽逸冰解釋道:“這個劇本沒有選擇見諸于報端的凄涼故事。那樣寫,像‘小白菜地里黃的悲慘,是很能催人流淚的。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理解勝于同情,尊重勝于憐憫,幫助勝于空談。小觀眾看戲不是來受情感折磨的,而是在欣賞中獲得美好的感受,在感受中悟出有益的啟發(fā)?!?/p>
對于已有成熟風格的導演胡宗琪和舞美設計師黃楷夫來說,此劇可謂一個大轉身,進行了很多創(chuàng)新。雖然劇本觸及了一個沉重的命題,但是他們構建了一個充滿兒童色彩,充滿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世界。
胡宗琪告訴筆者,接受這個任務后,他做了大量的功課?!霸趪鉀]有兒童劇,都是兒童題材的戲,成人演成人,小孩演小孩。但我們國家有兒童劇,而且是大人演小孩。所以我們要重新研究兒童劇。我們都是七十來歲的人了,要做兒童劇,第一要轉換成兒童的視角,要知道兒童劇是什么;第二,制作的院團有很具體的生產習慣、方式,你要去適應它;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么重大的社會題材問題,我們要帶給孩子什么,我覺得要讓孩子感受生命中的真愛,讓孩子對今后的生命經歷充滿希望。這次我感受頗深的一點是,所有的戲劇人有責任用戲劇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關愛。雖然,方方面面的社會問題與兒童劇的本質會有沖突,但這是一個課題,需要我們好好研究,腳踏實地地去創(chuàng)作,”
《藍蝴蝶》中,投影在道具上的鄉(xiāng)村、小狗、太陽等,很隨意、率真,充滿童趣,這些酷似兒童畫的蠟筆畫其實出自黃楷夫之手。黃楷夫笑著向筆者坦言,這是他第一次嘗試兒童劇,為了做好這份工作,他特意向自己喜愛畫畫的兩個兒子學習?!捌鋵嵥麄儺嫷帽任液?,想到什么就畫什么,很自由,燦爛,內心極光明,我是向他們學習?!毕纫还P筆畫出來,然后再變成動畫,這個過程很麻煩,耗費了黃楷夫很多心力。首演之前,黃楷夫還是有些忐忑不安,因為他怕觀眾更習慣于那種像照片似的寫實的布景。但事實上,觀眾很歡喜這超現實的、充滿童趣的布景。
“構思的時候,我們就想著要給孩子一個干干凈凈的世界。這個戲絕對不是讓他們認識這個世界的陰暗面,而是讓他們擺脫這些東西,在健康環(huán)境中成長。所以不能把鄉(xiāng)下畫得很落后,很殘酷,把大城市畫得很嘈雜、喧囂。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負面的情緒影響我們對世界的看法,我們要把那些東西全部拿掉。我們生活中有很多負面的新聞,讓我們覺得這個社會充滿了爾虞我詐,充滿了危險,其實這一定程度上是媒體選擇性報道的結果,是片面的。我們不能對孩子進行不客觀的心理干預,我們應該像魯迅所說的,‘肩起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孩子)到寬闊光明的地方,此后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p>
前英國愛丁堡國際兒童戲劇節(jié)總監(jiān)托尼·瑞奇認為,“兒童劇”不是成人戲劇的低幼版本,也不存在“只給孩子看的戲”,所有的兒童劇演出,是同時面對兒童和成年人的。然而目前在國內很多兒童劇院內,孩子看戲,陪同的父母在一旁看手機的場景比比皆是。不過,很多家長看《藍蝴蝶》看得津津有味,不少人還很有感觸,紛紛發(fā)來感言:“孩子的幸福很簡單,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推薦給爸爸媽媽們看!”“喜歡大順子的話:‘雨再大也得出太陽,山再高也擋不住人往前走!看過好幾個兒童劇,頭一次被感動,頭一次感慨萬千!”……
兒童劇如何舉重若輕地融入現實關懷
很多人把兒童劇等同于童話劇,但事實上,兒童劇的題材應該包羅萬象,不應有“禁區(qū)”。正如托尼所言,兒童劇是永恒的溫柔鄉(xiāng),它用愛與溫柔去面對沉重悲涼的命題。只是談道理容易,要真的搬上舞臺,有很多需要克服的難題。
毛時安直言,他個人覺得目前《藍蝴蝶》這部戲,社會承載的內容過于多、過于龐雜。整個戲時間偏長,從一開始到整個結束,劇情過于密集。“我覺得逸冰的激情在里面一瀉千里,缺少了一點對自己激情的控制,他似乎要把他對留守兒童的問題,還包括城市兒童(輟學的小孩、富人家子弟)的問題都放入劇中?,F在《藍蝴蝶》的童話夢幻色彩與整個戲的寫實主義的完整性間有一些矛盾。此戲承載社會的容量,有些過于沉重、過于壓抑。大順子作為兒童對父親的這種焦慮、向往的情緒被情節(jié)的緊張度掩蓋掉了,所以我覺得要給大順子留下更多的空間。此外,我覺得比較重要的是,必須要明確這個戲面對的是什么年齡段的孩子。因為明確了,我們的輸出才有一種審美的目的性?!?
李寶群指出,他對劇中大順子的“吼歌”不太滿足。“既然‘吼歌這個點,是作家創(chuàng)作的非常重要的沖動,那么建議再修改的時候,‘吼歌還要放大。不光有吼,還要有各種唱,唱出他的心聲,他哭的唱、歡樂的唱、想象的唱、夢想的唱,他在工地上找不到父親要唱,他在街頭流浪的時候要唱,他可能遇到困境或絕境的時候也要唱,甚至還要唱到觀眾心里去,要把城里人唱哭?!?/p>
仲呈祥也認為“吼歌”應該更豐富一點,而且“吼”要貫穿始終,從頭到尾要反復?!啊鹁褪撬闹黝},就是要喊出讓全社會驚醒的這樣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兒童劇有一個本質屬性之一,就是要單純,不能太復雜。一定要把歐陽老師對于留守兒童問題的深邃、深刻的思考,通過藝術的方式濃縮為一條非常單純、深刻、直擊人心的線索,這樣一來,這出戲大人、小孩都能看懂,而且會對社會產生非常大的反響。一個藝術作品,戲劇性是需要的,情節(jié)鏈條是要扣緊的,是要有一定力度的,但是對于兒童劇來說,現在此戲太緊、太密,少了種有張有馳、讓孩子充分抒情的環(huán)節(jié),從頭看到尾都是比較緊張的,若張弛有度后,這個戲會更好看?!?/p>
孟冰認為“吼”“唱”這個因素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解決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難題,“戲中極端的現實性,一唱就化掉了,一唱就變得浪漫了,一唱就可以飛出去。所以這個唱,雖然可以不用像對音樂劇那樣去要求,但是建議設計幾段關節(jié)點上的唱,以此把這個戲中社會的嚴肅性、社會責任的擔當性和孩子們的童話世界結合在一起。此外,劇中,藍妮對大順子說,我把我的壓歲錢、私房錢全部拿出來,一定要把欠你爸爸他們的工資盡快還上,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好的地方。我覺得孩子們之間感情的升華、情感的溝通,可以成為這個戲的一個小高潮點。實際上這個戲要寫的就是我們對社會的希望所在。我們對親情的理解,我們想創(chuàng)作的、能夠滋潤和影響孩子們心靈的,就是這些東西,這是最本質的。”
《中國文化報》副總編輯、評論家趙忱認為,《藍蝴蝶》反映了目前中國的兩大類孩子:獨生子女和留守兒童的問題?!斑@的確是特別大的事兒,然后要通過一部戲講清楚,確實難度很大。劇中人物大都很精彩,歐陽老師捎帶著寫的藍妮爺爺,我覺得相當可愛。藍妮爺爺患有老年性疾病,一直處于行和不行、糊涂和不糊涂之間一種病癥的狀態(tài),進行很自然的轉換,這在舞臺上很少有機會見到的,寫的狀態(tài)和表演的狀態(tài)都叫人非常信服。但是大順子還不夠令人滿意。盡管整出戲是一個夢,但是他畢竟是一個農村的孩子,他來到城市里以后,身上應該還是有一種怯生生的東西,現在的大順子很硬又很強,身上少了一些孩子氣,有一點太正義。目前《藍蝴蝶》還有一些讓人不滿足的地方,完善之路任重道遠,但是我們一致認為,它會成為歐陽老師《紅蜻蜓》的姊妹篇,會成為上海沖擊文藝高峰的一個代表作?!?/p>
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藝術總監(jiān)吳孝明感慨道:“歐陽老師,胡導等老師的發(fā)言,使我們感受到文化創(chuàng)作的難度,既是快樂又是痛苦的,讓我們看到兒童劇的創(chuàng)作中,這些大家是跪著和孩子們對話的,這是一種精神,也鼓勵我們去更好地推動原創(chuàng)。同時,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拿出這么大的決心去創(chuàng)作這么一個作品,可見以蔡院長為首的團隊,對兒童劇懷有理想,還想沖下一座高峰?!?/p>
中福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蔡金萍表示,兒童劇不是兒戲,劇院一定會傾力打造《藍蝴蝶》,使之成為兒藝一個品格象征的作品,成為兒童劇的一個新的高度。其實不僅兒童劇界需要新高度,上海要打造文藝高峰也不能缺少精品兒童劇。正如中國戲劇家協(xié)會副主席、上海市劇本創(chuàng)作中心藝術總監(jiān)、劇作家羅懷臻所言,上海有責任、有義務表現“留守兒童”這個題材,要關心這個群體,上海的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不能缺少兒童劇,尤其不能缺少現實題材的原創(chuàng)兒童劇?!傲硗庀襁@樣的主創(chuàng)團隊來到上海參與一個兒童劇的創(chuàng)作,也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所以無論從這個題材,從兒童劇創(chuàng)作本身,還是從對主創(chuàng)團隊的珍惜,這個作品一定要繼續(xù)打造下去?!?/p>
目前國內的兒童劇存在發(fā)展困境,需要新的突圍,《藍蝴蝶》被認為是一部突破之作。京滬兩地文藝界專家對于《藍蝴蝶》的熱烈研討,其意義不僅在于努力打造一部精品,也關涉到探討兒童劇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