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姨多鶴》的文學倫理學批評

2017-03-14 18:03:37姜睿萍楊亞麗楊圣柱
關鍵詞:張家倫理學身份

姜睿萍楊亞麗楊圣柱

(1.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2.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小姨多鶴》的文學倫理學批評

姜睿萍1楊亞麗1楊圣柱2

(1.東北農業(yè)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30;2.哈爾濱理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 150080)

嚴歌苓獲獎作品《小姨多鶴》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角度而言是一部成功作品。首先故事生成有其客觀倫理原因,其次故事有兩條清晰倫理線:一是張儉與多鶴倫理和解過程,二是多鶴及張儉一家的命運。同時,小說通過多鶴三個子女在相同倫理身份基礎上的不同倫理選擇,展現倫理行為的主觀性,體現文學倫理教誨功能。

倫理原因;倫理線;倫理結;倫理選擇;倫理混亂

小說《小姨多鶴》是美籍華裔作家嚴歌苓作品,因其歷史背景宏大,故事內容豐滿和人物語言個性化而廣受好評。故事始于1945年日本戰(zhàn)敗投降后,張儉父母以七塊大洋買下日本孤女多鶴為其家庭傳宗接代,以彌補張儉之妻朱小環(huán)無法生育的遺憾。多鶴為張家生兒育女,在時代風雨中與他們相依為命,最終兒女長大成人,多鶴也回歸日本。這部小說在文學批評界引起廣泛關注,批評中一部分從女性命運角度展開,探討女性特有的母性與慈悲在生活困境中的作用[1]。另一部分從文化差異角度展開,通過小說對比中日文化對死亡、血緣、忠孝觀念的差異[2]。還有一部分從解析人性角度展開,分析極端環(huán)境下人性的善與惡[3-4]。

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角度展開批評可拓寬解讀小說視角。文學倫理學批評是聶珍釗教授提出的文學批評方法,打破了文學批評界西方理論“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首次發(fā)出中國聲音?!拔膶W倫理學批評是一種文學批評方法,主要用于從倫理立場解讀、分析和闡釋文學作品、研究作家以及與文學有關的問題?!盵5]這是聶珍釗教授對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定義。同時,他還強調“文學倫理學批評同傳統(tǒng)道德批評不同,它不是從現今道德立場簡單對歷史文學進行道德價值判斷,而是強調回到歷史倫理現場,站在當時倫理立場上解讀和闡釋文學作品,尋找文學產生的客觀倫理原因并解釋其何以成立,分析作品中導致社會事件和影響人物命運的倫理因素,用倫理觀點解釋事件、人物、文學問題等,并從歷史角度作出道德評價?!盵5]作品《小姨多鶴》時間跨越幾十年,在倫理現場不停轉換中展現人物倫理混亂、倫理困惑與倫理選擇。故事生成有客觀倫理原因,作者在兩條倫理線展開過程中讓作品人物嘗試不同倫理選擇,并通過倫理選擇結果發(fā)揮文學的倫理教誨功能。

一、客觀倫理原因

故事發(fā)生發(fā)展需客觀倫理原因作支撐,張家一夫二妻倫理關系生成且在廢除蓄妾制后持續(xù)存在幾十年,其客觀倫理原因主要有三點:

(一)張儉傳宗接代的倫理使命

張儉父母買下多鶴時,他們對一夫二妻倫理關系可能引發(fā)的倫理混亂早有預判。對于父母的做法,張儉并未真正反對,原因是傳宗接代的倫理思想在其頭腦中已根深蒂固。在張儉的倫理觀念中,生兒育女是家族長子自然的倫理使命。

(二)小環(huán)報恩的倫理思想

多鶴存在導致倫理混亂的直接受害者是朱小環(huán)。從文學倫理學層面解構朱小環(huán)這一人物形象,讀者會發(fā)現,接納多鶴是小環(huán)必然的倫理選擇。朱小環(huán)形象塑造是整部小說亮點。這個個性潑辣、語言尖酸卻心地善良、胸襟寬廣的女人以大愛為張儉化解倫理困境,贏得了讀者的憐惜與尊重。這一人物形象如此生動豐滿源于其多重倫理身份:受害者、兒媳、妻子、母親、姐姐、報恩的人。其最為特別的倫理身份在小說最初已交代:報恩的人[6]。已有七月身孕的朱小環(huán)在被日兵追趕時摔倒導致大出血,醫(yī)生要張儉一家做出決擇:保大人還是保孩子。張儉要求醫(yī)生保住必然喪失生育能力的朱小環(huán),為此犧牲了自身傳宗接代的倫理使命。自此,就小環(huán)而言,張儉的倫理身份既是愛人又是救命恩人。中國傳統(tǒng)倫理思想崇尚知恩圖報,“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雖為俗諺,卻是千百年來為國人津津樂道的倫理規(guī)范。于是,報恩思想影響了小環(huán)此后系列倫理選擇。首先,小環(huán)冒夫妻倫理關系被破壞的風險接受多鶴存在——希望張儉有后。其次,小環(huán)在發(fā)現張儉與多鶴戀愛后選擇保護他們。同時,小環(huán)嬉笑怒罵背后的善良本性,使其對多鶴戰(zhàn)爭受害者的倫理身份予以認同,進而長期保護多鶴。

(三)多鶴思想中日式的家庭關系倫理

小說真正的主人公是多鶴。故事發(fā)生前提是多鶴對自身非妻非妾尷尬倫理身份的認同。日式家庭關系倫理使多鶴這一人物存在有其客觀可能性。少年時期便淪為生育工具的多鶴在張家任勞任怨,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刷洗地面、漿洗衣物,并將出苦力賺取的收入交由小環(huán)支配,甚至接受自己兒女將小環(huán)當作生母。即便與孩子們單獨相處,她也從未透露自己身份。這種隱忍源自多鶴日式家庭關系倫理。多鶴是日本人,在日式倫理環(huán)境中長大,故不能以中國倫理思想與倫理規(guī)范評判多鶴的倫理選擇。美國當代著名文化人類學家魯斯·本尼迪克特曾深入研究二戰(zhàn)時期日本倫理關系,以便為美國政府了解并控制日本提供依據,據此使命完成的《菊與刀》在世界范圍內受到關注與認可。魯斯·本尼迪克特作品重現了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倫理現場:那里性觀念十分開放,日本人對于婚外女人有其獨特理解。如果婚外女人生下子女,“女子可以進入男子家庭,但身份不是第二夫人,而是女仆。子女稱女主人為母親,孩子與生母之間關系不被認可。中國的那種成為傳統(tǒng)習慣的一夫多妻制不是日本的模式?!盵6]由此可見,為男人生育孩子的婚外女人在日本家庭中倫理身份與中國舊傳統(tǒng)中的妾不同。首先是夫妻倫理關系不被認可,她只能是女仆;其次是母子倫理關系不被認可,其子女只能稱女主人為母親。這種日式倫理背景在多鶴自我倫理身份認知中發(fā)揮作用,使其接受自己非妻非妾命運,也解釋了多鶴緣何為家庭勤懇付出——她自認身份為仆人。另外,日本獨特的愛情倫理讓多鶴更容易面對張儉。在日本愛情文學中,男主人公多為已婚。根據魯斯·本尼迪克特研究,日本文化中很特別的一點就是婚姻與愛情可以分而治之[7]。男人可以有婚外愛情和享樂。這在中國讀者看來雖難以理解,但文學倫理學批評主張“回到歷史的倫理現場”,而二戰(zhàn)前后日本倫理現場確實如此。因此,多鶴在到張家多年以后,在她的美真正被張儉欣賞以后,愿與張儉開始戀愛,并未因此感到愧對小環(huán),皆源于其特殊日式愛情倫理認同。

二、跨越民族仇恨的倫理和解

“用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分析作品,尋找和解構作品倫理線與倫理結十分重要。倫理線和倫理結是文學作品倫理結構基本成分。”“倫理線可視為文學文本縱向倫理結構,倫理結可視為文學文本橫向倫理結構?!盵5]此作品兩條倫理線之一,即張儉夫婦與日本人多鶴間倫理和解過程。倫理規(guī)范和倫理行為均受制于各自所屬的特定群體,這一群體可能是社會階層、利益集團,也可能是民族或國家。每個特定群體為維護群體利益會追求最有利的倫理秩序,進而衍生出維護這種倫理秩序的倫理規(guī)范。例如,資產階級倫理規(guī)范與無產階級倫理規(guī)范具有對立性,封建君主與被統(tǒng)治階層倫理規(guī)范也截然不同。但即便在上述對立群體間,也會出現暫時倫理和解。資產階級如有所覺醒,愿意讓利于無產階級以維護其最終統(tǒng)治地位,那么在特定階段內兩者之間可能達成部分和解。此即一種倫理和解[8-10]。在《小姨多鶴》中,最為對立的兩個群體當屬抗日戰(zhàn)爭中的對立雙方,即中國和日本。而張家又是中日組合家庭。如何打破倫理身份對立實現倫理和解為小說第一條倫理線,這條倫理線上有兩個倫理結。

(一)第一個倫理結:倫理身份對立

“幾乎所有倫理問題產生往往都同倫理身份相關?!盵5]多鶴初到張家時,張儉首先將多鶴倫理身份定位為仇人之女,將自己和小環(huán)倫理身份定位為受害者。這種倫理關系對立使張儉在內心無法接受多鶴。要與仇人之女結合,生下帶有日本血統(tǒng)的后代,這對張儉而言有違群體倫理規(guī)范,似乎是對國家的背叛。即便在多鶴生下一女二子后,張儉依然借故拋棄了多鶴。生兒育女的功勞并沒有幫助多鶴改變倫理身份對立。所幸朱小環(huán)倫理意識較張儉成熟。小環(huán)譴責張儉道:“你知道把她扔在外頭她活不了,你是蓄意殺人。”①嚴歌苓.《小姨多鶴》.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2),第73頁。可見在小環(huán)倫理觀念中,人的生命權高于一切。多鶴雖具備“仇人之女”“第二個妻子”“孩子生母”三個不利于小環(huán)的倫理身份,但當多鶴受到生命威脅,小環(huán)首先將其倫理身份定位為“沒有生存能力的戰(zhàn)爭受害者”。因此小環(huán)積極尋找多鶴,多鶴也在歷經劫難后返回。此時小環(huán)再次擱置自身利益,力圖化解張儉與多鶴間矛盾。她向張儉轉述了多鶴在日本戰(zhàn)敗后絕望的逃亡經歷,講述了那次血流成河的集體自殺。小環(huán)“利用”張儉的善良,成功說服張儉,使其認識到多鶴也和自己一樣,是戰(zhàn)爭受害者。至此,多鶴仇人女兒倫理身份消失。張儉對多鶴對立情緒徹底轉化為充滿關愛的感情,張儉一家與多鶴實現了初步倫理和解。

在這次倫理和解中,小環(huán)深明大義的形象被成功樹立,善良這一適用于全人類的倫理美德幫助張儉和小環(huán)超越了狹隘的民族主義。小說中這種用大愛化解倫理困惑的做法,是對讀者的一次倫理教誨。

(二)第二個倫理結:張儉與多鶴的愛情

倫理和解的副作用——有違家庭倫理的戀情:當讀者對多鶴與張家倫理和解感到欣慰時,這條倫理線卻有了一段意外延伸——張儉和多鶴開始隱秘戀愛。二人關系較單純倫理和解更進一步,小環(huán)因此受到傷害,這個家庭陷入更大倫理混亂。張儉意識到只有打破一夫二妻家庭結構,才能從根源上消除倫理混亂。于是他去找小彭,希望一心傾慕多鶴的小彭能夠娶多鶴為妻,從而結束多鶴在張家非妻非妾的尷尬倫理身份,令張儉擺脫倫理困境,可惜無果。小彭因懼怕承擔多鶴日籍身份帶來的政治風險而選擇回避。張儉最終也在輿論壓力下放棄與多鶴戀愛,再次給多鶴帶來傷害。張儉、多鶴和小環(huán)如何面對這種尷尬的倫理關系繼續(x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張儉與多鶴的愛情似乎成為一個無法破解的倫理死結,在這個死結面前多鶴和小環(huán)均是受害者。此時小環(huán)提出“湊合”?!皽惡稀痹谔厥鈧惱憝h(huán)境下的真實含義是回避三人倫理混亂。聰明的小環(huán)深知這個家庭混亂倫理關系無法梳理,一旦厘清,這個家就無法作為一個整體存在。

如果說用大愛實現倫理和解值得謳歌,那么在和解基礎上展開戀愛則有違倫理規(guī)范。這種愛戀導致的倫理混亂造成即便大愛也無法化解的矛盾,當讀者同情小環(huán)遭遇,并為張儉日益復雜的倫理困境感到無奈時,產生現實生活中規(guī)避這種復雜倫理關系的認同感,小說倫理警示作用得以發(fā)揮。不僅如此,此處還暗含作者的倫理主張。多鶴起伏命運背后,實際是中國人面對的中日關系問題。多鶴代表戰(zhàn)時日本百姓。作者讓張家用大愛超越了狹隘的民族主義,認清多鶴戰(zhàn)爭受害者身份,實際啟發(fā)人們對戰(zhàn)爭重新思考,即很多普通日本民眾也是戰(zhàn)爭受害者,對戰(zhàn)爭的仇恨不應發(fā)泄到這些受害者身上。

三、變化中的倫理現場

在小說中,歷史倫理現場經過三次重要變化:鞍山解放、文化大革命及中日建交。三次歷史事件不同程度改變社會倫理秩序,從而影響人們倫理判斷。多鶴命運伴隨三次歷史倫理現場轉變而起伏不定。作品第二條倫理線是多鶴在中國的命運,及其命運軌跡對張家的影響。這條倫理線發(fā)展完全由倫理現場轉變驅使,即小說高潮均有史實作催化劑,賦予小說情節(jié)以真實性,使讀者樂于接受。

(一)第一次變化:鞍山解放

多鶴倫理身份第一次變化是鞍山解放。當解放軍接管鞍山時,張儉父親突然緊張起來,他對一家人說:“他一個政府總有他喜歡的有他膈應的,就是怕這個新政府膈應咱家這樣的事兒唄?!雹趪栏柢?《小姨多鶴》.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2),第39頁。東北方言“膈應”解釋為“認定為倫理禁忌”?!叭祟惿鐣惱碇刃蛐纬膳c變化就制度而言均以禁忌為前提。”[5]新中國成立前后新舊倫理秩序更替中,蓄妾成為新禁忌。這使多鶴失去了合法倫理身份。1945年多鶴被買到張家,當時蓄妾在民間尚被認可。民國期間,婦女解放運動一直致力于廢除一夫多妻制,但舉步維艱,因此“蓄妾制得以延續(xù),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方才嚴禁”[11]。多鶴初到張家,張儉母親說:“就算是納一房妾,咱們張家也養(yǎng)得起?!雹蹏栏柢?《小姨多鶴》.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2),第9頁。由此可見,多鶴準倫理身份是妾。但在新中國,妾為非法身份。為防人耳目,張儉舉家搬遷。多鶴變成了朱小環(huán)之妹“朱多鶴”。歷史倫理環(huán)境轉變使張家背井離鄉(xiāng),背負上一個天大的秘密。

(二)第二次變化:文化大革命

歷史倫理現場的第二次變化——文化大革命真正將家庭危機推向高潮?!拔母铩笔苟帔Q增添一個新的倫理身份:別人眼中的“日本特務”。這個新身份比一個被隱藏的妾更加危險。在那個政治掛帥的年代,“日本特務”身份足以給一個家庭帶來滅頂之災。小說因此迎來第二個高潮。工友小彭和小石先后發(fā)現多鶴的秘密,逐漸成熟的孩子們也暗暗明白“小姨”的真實身份。多鶴是否會被揭發(fā),孩子們如何面對自己的真實出身,這一切使情節(jié)愈發(fā)緊張?!拔母铩备邏褐?,不同人性得以展現。倫理環(huán)境變化促使不同人的倫理意識發(fā)生變化。首先是一度討好多鶴的工友小石,發(fā)現“文革”中多鶴擔驚受怕,怕人揭發(fā),已如刀俎下的魚肉,便企圖威脅多鶴滿足自身邪惡欲望。于是張儉在工作時失手砸死小石的事故頗令讀者玩味,是張儉潛意識里對小石的憎恨所致,還是單純事故,作者并無明確交代。然而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角度而言,此事無疑加重了張家的倫理混亂。更糟糕的是張儉與多鶴的長子竟然主動揭發(fā)多鶴,愛干凈的多鶴成為廁所清掃工。當初買下多鶴的行為如同第一枚倒下的多米諾骨牌,讓后續(xù)事件接二連三、錯上加錯、不可控制。而讀者得到的倫理教訓是:倫理混亂的不可控性甚為可怕。

(三)第三次變化:中日建交

矛盾最終化解有賴于歷史倫理現場的第三次轉變——中日建交。多鶴倫理身份又一次發(fā)生變化,不再是見不得人的妾,不再是“潛藏的日本特務”,而是一位國際友人,一位通過日本首相被召回國的戰(zhàn)爭受害者,以及孩子們去日本追求優(yōu)渥生活的通道,張家處境再次發(fā)生重大變化。多年危機隱患消除了,隨之而來是孩子們態(tài)度的轉變。長子張鐵開始竭力證明自己的日裔血統(tǒng)。他主動叫多鶴媽媽,甚至編造一個浪漫凄美愛情故事來美化張儉與多鶴的倫理關系。當讀者面對張鐵種種變化感嘆人情冷暖時,從倫理批評角度而言,讀者體會到倫理環(huán)境變化催發(fā)個體倫理意識和倫理選擇的變化。雖然人們渴望充滿道德光輝的倫理行為,但終歸有人要趨利避害。張鐵的倫理行為體現了人性弱點。

四、相同倫理身份的不同倫理選擇

在“文革”倫理現場,傳統(tǒng)倫理秩序已被摧毀。在重構的倫理秩序里,政治正確高于骨肉親情。多鶴和張儉兩兒一女在成長中逐漸意識到多鶴的真實身份。他們要在政治與親情間做出選擇。三位倫理身份相同的子女,面對相同倫理困惑,做出了不同的倫理選擇。

(一)長女春美的倫理選擇

長女春美被塑造成懂事的好孩子形象。她知道家庭拮據,順從地穿樸素衣裳。她不愿為家長增添憂愁,于是臉上每天掛著笑。春美在各方面嚴格遵循社會普遍認可的倫理規(guī)范?!拔母铩敝校㈨樀拇好啦辉敢蚪邮苄聜惱碇刃蚨曊握_重于骨肉親情。她渴求兩全,在追求政治進步同時死守家庭秘密??上€人力量在政治洪流中太過薄弱,孤立無援的春美在巨大壓力下精神崩潰,淪為上一代人倫理混亂的犧牲品。

(二)長子張鐵的倫理選擇

長子張鐵的倫理選擇易引起讀者非議——他選擇放棄親情追求政治進步。上一代倫理混亂使張鐵在同學中飽受屈辱,他將屈辱轉化為對上一代人的仇恨。因此,張鐵在“文革”中選擇順從政治潮流,向組織揭露自己“黑暗腐朽”的家庭,揭露多鶴真實身份,并以多鶴為恥,甚至從家中搬走。家庭倫理混亂因張鐵背離轉化為家庭破碎,令讀者對其無情感到憤怒。從21世紀視角評價張鐵行為,這種憤怒對其并不公平。在“文革”倫理現場,倫理秩序被重構,政治進步成為許多青少年人生追求,背離家庭之舉時有發(fā)生甚至得到贊許。在那種倫理環(huán)境下,張鐵作為一個青春期少年,很難做到冷靜客觀并前瞻地看待“文革”,張鐵不過是萬千青少年的縮影。

(三)次子張鋼的倫理選擇

按中國傳統(tǒng)倫理秩序,孝道占據至高無上位置。相對于張鐵執(zhí)著追隨新倫理秩序,次子張鋼則堅決維護傳統(tǒng)倫理秩序,選擇親情。他將伙食費節(jié)省下來交給小環(huán)和多鶴,貼補家庭開銷。在張鐵疏遠多鶴時,有意與多鶴親近聊天。面對外界質疑,以及家庭倫理混亂帶來的屈辱,張鋼予以堅決反擊,并因此退學失去讀書機會。這一切表明張鋼對傳統(tǒng)倫理秩序的堅守。張鋼與春美倫理選擇不同,春美追求兩全,既想保住自己大好前程,又希望血親不受傷害。張鋼則無視“文革”中人們對政治正確的追求,堅定維護家庭,并為此犧牲個人利益。

作者通過多鶴三位子女嘗試三種倫理選擇。讀者可以感受到,即使在相同倫理環(huán)境下,倫理行為亦具主觀性。同時,小說倫理教誨功能進一步發(fā)揮。春美的悲慘結局警示倫理混亂的嚴重后果。張鐵背離家庭,張鋼犧牲自我,均為倫理混亂的代價。

五、結語

文學倫理學批評認為,文學的目的在于倫理教誨。從文學倫理學批評視角解構文學作品意義在于發(fā)現其倫理教誨價值[12-15]。首先,《小姨多鶴》通過多鶴與張家親情宣揚超越狹隘民族主義的人間大愛,為讀者理解戰(zhàn)爭中的中日關系提供了新思路。張儉、小環(huán)、多鶴囿于舊社會倫理思想結成畸型家庭結構,三人均為受害者,但他們以善良最大程度化解家庭矛盾,為人們處理現實社會關系提供參考。其次,張家命運多舛以及春美的悲慘遭遇證明,一夫二妻這種倫理混亂會帶來負面影響。即便這種倫理混亂有其客觀倫理原因,但不代表其具有合理性。即便多鶴、張儉和小環(huán)均被塑造成善良人,但善良、大愛亦不具備化解所有倫理混亂的能量。一夫二妻是不可觸碰的倫理禁忌。再次,如果多鶴出現是張儉迫于舊社會倫理秩序而不得不接受的事實,與多鶴戀愛則完全出于其個人自由意志選擇。這種倫理選擇實質上破壞夫妻倫理關系,漠視家庭倫理。這段戀情帶給兩位女性的傷害傳達出一個警示:家庭倫理一旦被破壞,沒有獲益方,且無化解途徑。

[1]陳俊.歷史困境與女性命運——評嚴歌苓的《小姨多鶴》[J].小說譯論,2012(2).

[2]吳丹.從《小姨多鶴》看中日文化的差異[D].長春:吉林大學,2008.

[3]陳蔚.盛開在災難中的善之花——評嚴歌苓的長篇小說《小姨多鶴》[J].語文學刊,2008(11).

[4]公仲.人性的光輝現代的啟示——評《小姨多鶴》[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9(3).

[5]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基本理論與術語[J].外國文學研究, 2010(1).

[6]尚必武.倫理選擇·倫理身份·倫理意識——《慈悲》的文學倫理學解讀[J].外國文學研究,2011(6).

[7]魯斯·本尼迪克特.菊與刀[M].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15.

[8]夏文靜.英國維多利亞時期女性小說文學倫理學批評——以三位代表作家為例[D].長春:吉林大學,2013.

[9]聶珍釗.老人與海與叢林法則[J].外國文學評論,2009(3).

[10]夏文靜.蓋斯凱爾夫人長篇小說文學倫理學解讀[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

[11]程郁.清至民國的蓄妾習俗與社會變遷[D].上海:復旦大學,2005.

[12]聶珍釗.談文學的倫理價值和教誨功能[J].文學評論,2014(2).

[13]聶珍釗.文學倫理學批評——文學批評方法新探索[J].外國文學研究,2004(5).

[14]聶珍釗.倫理禁忌與俄狄浦斯的悲劇[J].學習與探索,2006(5).

[15]聶珍釗.關于文學倫理學批評[J].外國文學研究,2005(1).

I247

A

1672-3805(2017)01-0078-05

:2016-12-16

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美國華裔文學倫理學批評研究”(15WWE02);外教社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科研項目“美國華裔文學倫理學批評方法及理論建構研究”(2015HL0004A)

姜睿萍(1983-),女,東北農業(yè)大學公共外語部講師,研究方向為英漢翻譯、文學批評。

猜你喜歡
張家倫理學身份
說話算話的我
“霸王”不在家
開拓·前沿·創(chuàng)新與學科建設——簡評《中醫(yī)生命倫理學》
“紀念中國倫理學會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國倫理學大會”在無錫召開
倫理學研究(2021年1期)2021-03-11 05:19:36
給張家源的信
少先隊活動(2018年8期)2018-12-29 12:16:02
倫理批評與文學倫理學
跟蹤導練(三)(5)
他們的另一個身份,你知道嗎
互換身份
放松一下 隱瞞身份
今日教育(2014年1期)2014-04-16 08:55:32
扎囊县| 固镇县| 苍山县| 德令哈市| 循化| 筠连县| 灵山县| 临洮县| 浦县| 五大连池市| 北川| 嘉荫县| 万州区| 桦川县| 卫辉市| 怀集县| 工布江达县| 闸北区| 射阳县| 尤溪县| 台州市| 平陆县| 肥乡县| 自贡市| 高密市| 松桃| 德化县| 和平区| 湄潭县| 临城县| 南城县| 伊金霍洛旗| 兴和县| 惠州市| 涞水县| 当阳市| 开阳县| 称多县| 英德市| 宣恩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