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在幼兒園里常常能見到這樣的情景:兩個孩子為了同一件玩具發(fā)生爭吵甚至打斗;有的孩子寧愿自己拿著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讓給別的小朋友玩。幼兒的這些行為都是自我中心化的表現(xiàn)。每當遇到類似情況,我們總是教育孩子要大方,要學會與人分享。然而,我們自己卻往往不自覺地陷入一種誤區(qū):一面在孩子表現(xiàn)得“小氣”時不留情面地批評指責,一面又在孩子樂意與我們分享時簡單地“謝絕”(孩子與我們分享的往往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物品,而我們成人常常下意識地認為那是無足輕重的)。這種前后矛盾的做法,在孩子幼小單純的心靈中就是“言行不一”,不但會讓孩子感到無所適從,而且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使其產生抵觸心理,最終表現(xiàn)出來可能就是越來越“小氣”。那么,對于孩子的“小氣”問題,到底該如何解決呢?
教師該怎樣做
很多孩子不愿意與他人分享,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認為分享就是失去:我把愛吃的東西給別人吃了,我沒有了;我把好玩的玩具給別人玩了,我不能玩了。所以,教師應通過有目的的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幼兒自發(fā)的分享行為,讓幼兒真正認識分享的意義。
1.設立“食物分享日”,培養(yǎng)分享意識
在班中規(guī)定一個月中的某天為“美食分享日”,讓幼兒在這一天將自己最喜愛的食物帶來與同伴分享,還可以同伴之間相互介紹自己的食物。這樣,他們就在相互介紹、交換品嘗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學會了分享。慢慢地,這種分享就會由一種不自覺的行為轉化成一種自愿的行為,幼兒也就逐漸形成了樂于同別人分享的好習慣和好品質。
2.創(chuàng)設“玩具共享角”,增加分享機會
教師可以在教室的一個角落創(chuàng)設“玩具共享角”,讓幼兒帶自己喜歡的玩具放到共享角里。在自選游戲時,幼兒可以隨時到這個區(qū)角來與小伙伴分享這些玩具。這時候,幼兒就能充分感受到與同伴分享玩具的快樂。
3.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強化分享行為
在幼兒園集體活動中,教師還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以“分享”為主題的活動,如社會活動“大家一起玩”,講故事《孔融讓梨》,朗誦兒歌《分果果》,等等。通過觀看、講述、表演等形式,充分渲染“樂于分享”的價值,發(fā)展幼兒的移情能力,從而促進幼兒自覺分享行為的發(fā)展。
4.組織“大帶小”活動,樹立分享榜樣
教師可以邀請大班幼兒到中班和小班進行“大帶小”活動,這種方法不僅能使大班的哥哥姐姐得到鍛煉,而且還給小班的弟弟妹妹樹立了榜樣,激發(fā)了他們成長的愿望。每當班里出現(xiàn)一些爭搶行為時,教師可以用“要向哥哥姐姐一樣會分享”來教育他們,充分發(fā)揮榜樣的力量。
家長該怎樣做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提出的兒童認知發(fā)展階段理論認為,2-6歲的兒童處于認知發(fā)展的前運算階段,以自我為中心是這一階段兒童發(fā)展的特點之一。但隨著幼兒的社會性發(fā)展,他們會慢慢完成去自我中心。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父母要采取適當的方式加以引導,讓他們慢慢覺察到他人的存在與需求。同時,父母要改變嬌慣的教養(yǎng)方式,給予孩子理性的愛。
1.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家長的日常行為、言談舉止和情感態(tài)度隨時都會對幼兒的發(fā)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做有心人,平時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時機為幼兒做好行為示范。比如,媽媽同爸爸分享一塊蛋糕,爸爸要對媽媽說“謝謝”,孩子就有可能去模仿媽媽的行為,把自己的食物和玩具同爸爸一起分享。同時,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有分享行為的好典型,要分享給幼兒學習,并對有分享行為的幼兒進行積極的評價,激發(fā)孩子向其他幼兒學習的動機。
2.積極回應,正面強化
有的家長可能會在孩子分享的時候對孩子說:“寶寶真乖,媽媽不吃,你自己吃?!本枚弥瑫o孩子造成誤解,認為分享只是一種形式。家長這樣刻意培養(yǎng)孩子的分享行為,孩子的誠心誠意得到的卻是一種“被欺騙”的感覺,會讓孩子對分享行為喪失愉悅感,破壞孩子正常分享意識的建立。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能從你的反應中,看到他分享行為的結果,讓他知道:分享食物或玩具的行為會讓大家快樂。多次的、長期的強化之后,孩子們就會明白,與他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是快樂的事情。
3.同伴交往,學會分享
同伴交往對孩子的社會發(fā)展和個性成長至關重要。同伴范圍有限,幼兒就很難學會與人分享,也體驗不到合作和分享帶來的快樂和成長。因此,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孩子與其他小朋友們一起玩,減少孩子在交往中的不安全感。例如,可以讓幼兒邀請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讓孩子在同伴游戲交往中,變得大方得體,學會與人交往的技巧,養(yǎng)成關愛他人、謙讓友好的行為習慣。
幼兒良好分享習慣的習得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期引導和教育。因此,教師和家長要形成合力,將分享活動貫穿于一日生活各個環(huán)節(jié),使幼兒的分享行為逐步由被動分享、誘發(fā)分享,上升到自發(fā)分享,最終自覺產生分享行為,為其一生良好品德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
(作者單位:四川省西充縣示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