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艷麗
談創(chuàng)新是縣級檔案編研工作發(fā)展的不竭動力
文/王艷麗
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如何開創(chuàng)縣級檔案館編研工作的新局面,為我縣實現小康建設服好務,是全體檔案工作人員深入研究的一大課題。檔案館工作的根本任務是提供檔案為社會利用,而編研工作又是較高形式和較高效能的提高利用的手段,也是檔案館開發(fā)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途徑。
在長期從事檔案編研工作的實踐中,認識到開發(fā)檔案信息資源,編出融資料性、研究性、服務性于一體,有一定質量和深度的匯編資料,才是檔案編研工作的最終目的。近幾年,我們檔案館積極尋找最佳切入點,圍繞全縣經濟建設為中心,收集了大量的編研材料,對檔案開發(fā)利用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比如,為了更好地宣傳縣域經濟的發(fā)展,編輯出版了《前郭概況》。為縣委、縣政府領導決策提供參考資料,編寫了《前郭縣大事記》。為提高本縣的知名度,編輯了《前郭爾羅斯民俗宗教概覽》及《前郭旅游景點簡介》。為廣大民眾提供法律法規(guī)政策性服務,匯編了《前郭縣現行文件選編》。為展示地方歷史及民俗特色,與有關部門共同制作記錄前郭歷史和開發(fā)旅游風光方面的光盤10部。為各部門提供參考檔案信息,連續(xù)編發(fā)檔案信息簡報30余期。為展現我縣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巨大變化,收集全縣各部門及館藏檔案資料舉辦三十年圖片展。以上作品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利用與重視,改變了以往的編研工作方向,增強了為縣委及政府工作大局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為社會公眾服務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中有四種圖書獲得了省檔案學會二、三等獎,檔案工作信息簡報得到各界人士的好評。
目前,已進入電子技術和信息處理技術為代表的現代辦公技術時代,人們的工作、生活方式都發(fā)生重大變化。檔案利用工作也受到影響。人們對檔案的利用形式也是不斷出新,利用檔案方面數量逐漸增多,時效性、專題性、準確性要求也越來越高,依靠傳統(tǒng)的手工檢索方式已不能滿足社會需要。近年來,我們采用的計算機編目檢索技術、計算機編輯技術,利用網站發(fā)布檔案編研信息、編研成果、建立一網三站等新舉措,逐漸實現了檔案編研工作現代化,并不斷研究探索地方特色的檔案信息開發(fā)途徑,編研方式逐漸從手工操作轉向計算機操作,實現了在網上進行遠程檔案信息交流,從根本上解決了檔案編研利用方式、方法與社會利用之間的矛盾,檔案服務社會的作用得到了更好地體現。
第一,在服務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上下功夫。檔案是反映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活動的歷史記錄,是黨委、政府科學決策的可靠依據??茖W管理并有效使用檔案信息資源,以史為鑒,吸取教訓,減少失誤,就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及時利用檔案信息簡報窗口向各部門傳播檔案信息,要把檔案編研工作延伸到全縣的新農村建設、城鄉(xiāng)一體化建設、國有企業(yè)改革、工業(yè)園區(qū)建設、招商引資、民營企業(yè)等各個領域中去。例如,結合當下全縣開展的“精準扶貧攻堅”工作,利用“三網一站”向農村編輯發(fā)家致富的實用信息等參考史料。
第二,在服務全縣的各項事業(yè)上下功夫。檔案館保存的黨政機關政務文書,凝聚了歷任領導和機關干部的政治經驗和智慧,是推進各項工作的寶貴財富。多年來,全縣在規(guī)范性文件、政策落實、職工調動介紹信存根、信訪案件處理等方面,發(fā)揮了檔案資料的重要作用。要根據這部分檔案的利用情況開展編研工作,努力為各部門工作、各項事業(yè)發(fā)展提供優(yōu)質的檔案信息服務。要適應政務公開的需要,按規(guī)定開放涉及群眾利益的現行文件開展編研工作,不斷向公眾提供有效的檔案信息服務。另外,可利用我縣特有的檔案資源,收集、出版有價值、高品位的檔案文化產品。可以利用珍貴的圖片檔案開展編輯工作,更好地發(fā)揮歷史圖片檔案“以史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服務人民群眾上下功夫。檔案是人類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是精神文明建設的生動教材。在全面實行扶貧幫困建設中,檔案工作要密切關注社會大眾關心的問題,密切關注百姓的切身利益。我縣正在建立社區(qū)檔案、再就業(yè)檔案、社會保障檔案、醫(yī)療保險檔案、扶貧檔案等民生檔案。這是檔案服務民生的有益探索,也是一項惠民工程。檔案編研工作也要積極主動地挖掘這方面信息資源,編輯出有參考價值的文化新產品,為我縣當下的“扶貧攻堅”工程做好服務。
(作者單位:前郭縣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