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詔御史
漢代的皇帝命令可分為四種:“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辈邥话阌糜诜馐谥T侯王、三公,戒敕用于告誡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兩者皆用諸特定場合。唯制書和詔書廣泛應(yīng)用于日常行政之中。制書一般以“制詔某官”起首,后面緊跟皇帝的命令之辭。詔書主要由臣民章奏、“制曰”和皇帝的批答三者復合構(gòu)成。相較于詔書,制書將“令由君出”的君主專制特性體現(xiàn)得更為充分。故西漢皇帝的重要命令,一般用制書下達。
“制詔御史”是西漢重要制書的常見起首語,引領(lǐng)著立法、布政和封授高官貴爵之詔。學以往從御史大夫負責頒下詔令的角度解釋“制詔御史”,認為其“御史”二字是“御史大夫”的省文。綜括傳世文獻和懸泉漢簡來看,這種看法并不準確?!爸圃t御史”之“御史”,實際上是指“侍御史”。而“制詔御史”意指皇帝命令侍御史書記或抄錄王言,并將其制成規(guī)范文書,反映的是詔令由皇帝自作,人臣負責“記王言”的制度。從性質(zhì)上講,“制詔御史”只是起到引領(lǐng)詔令的作用,其所以標明“御史”,應(yīng)該是要凸顯侍御史在制書擬制過程中的作用。西漢時期,侍御史作為皇帝的近侍秘書,不僅負責擬制和璽封制書,而且擁有審核公卿奏疏之權(quán),其權(quán)力和位望始終居于負責文書收發(fā)、傳送的尚書之上。
(摘編自《說“制詔御史”》,《史學月刊》2017年第7期,
作者:代國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