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偉
(華東政法大學 法律學院, 上海 200042;洛陽師范學院 政法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22)
保險競合制度之審視與思考
石紅偉
(華東政法大學 法律學院, 上海 200042;洛陽師范學院 政法學院, 河南 洛陽 471022)
保險競合起源于美國的其他保險, 中國大陸有關保險競合的觀點基本源于中國臺灣地區(qū)的“同一損失說”和“同一被保險人說”。 基于概念的嚴謹性和各項制度之間的銜接協(xié)調(diào), 應以狹義說來界定保險競合。 保險競合與重復保險既有相同點, 又有不同之處。 保險競合的適用范圍包括了財產(chǎn)損失保險、 責任保險和費用補償性人身保險。 應從法律規(guī)定、 行業(yè)規(guī)范和處理原則等方面完善保險競合的糾紛解決機制。 關鍵詞: 保險競合;適用范圍;建議
保險競合在我國保險立法中處于空白狀態(tài), 近年來由于實務中保險競合案例不斷涌現(xiàn), 學術界對保險競合理論開始逐漸關注。 從現(xiàn)有理論研究來看, 保險法學界對于保險競合仍然眾說紛紜, 尚未達成一致認識。 由于沒有明確法律規(guī)范可以遵循, 實務中保險競合糾紛的解決, 往往是根據(jù)保險慣例或由糾紛雙方協(xié)商, 沒有形成固定的程式, 無法預測可能的結(jié)果。 這種狀況造成法律適用的混亂, 影響到法律秩序的穩(wěn)定性。 因此, 本文擬對保險競合的基本理論予以梳理, 為實務中保險競合的處理提供借鑒。
(一)起源:美國法上的其他保險
對于保險競合的概念, 學者們雖然看法各異, 但公認其源自美國法上的“其他保險(other insurance)”[1]。 “其他保險是指在同一保險標的之同一保險利益上存在一張以上的保單,并且這些保單承保同一危險?!盵2]保險合同中所使用的其他保險是指兩張或兩張以上的保單以同一人的名義或者為同一人之利益承保同一風險。 美國保險法上的其他保險涵蓋范圍非常廣泛,凡是同一損失受到兩個或兩個以上保單保障的情況都包括在內(nèi)。 通過其他保險條款的設計與安排,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同一損失被兩個以上保險人承保時,如何在保險人之間分配事故損失。[3]美國法上并未嚴格區(qū)分保險競合與重復保險[4], 在保險競合情況下,主要通過保險合同中的其他保險條款來解決包括重復保險在內(nèi)的保險責任分配問題。
(二) 我國臺灣地區(qū)關于保險競合的觀點
我國臺灣地區(qū)保單中多有“其他保險”一項。 林勛發(fā)認為, 同一損失被兩個以上保險所承保,除構(gòu)成重復保險的情況外, 還存在現(xiàn)行法未予規(guī)定的保險競合的情況。[5]我國臺灣保險法學界對保險競合的觀點主要有兩種:
(1)同一損失說。 同一損失說認為: 保險競合成立的關鍵在于同一損失是否由兩個以上的保險承擔責任。 施文森認為, “對于同一標的物及其因危險事故所致的損害,因不同險種的承保范圍重疊造成有兩個以上的保險承擔其責任者, 稱保險競合?!盵6]該觀點重點強調(diào)同一損失被不同險種的兩個以上保險同時承擔賠償責任。 兩個以上保險之保險利益不同之情形, 如損失保險和責任保險,也構(gòu)成保險競合。 類似觀點還有, “要保人自行投保二種以上之保險, 或要保人所投保之保險與他人為要保人之利益所投保之保險, 于危險事故發(fā)生時, 致各保險人對同一危險事故所致于同一標的物之損失均負償付責任者, 稱保險競合”[7]。
(2)同一被保險人說。 該說認為, 保險競合的關鍵在于數(shù)份保險合同的給付對象為同一被保險人。 劉宗榮認為: “兩個以上要保人、 保險利益、 保險標的物、 保險事故不完全相同的保險契約, 指定同一人為被保險人,由于該數(shù)個保險契約有理賠上的重疊性,于保險事故發(fā)生時, 數(shù)保險人就同一保險事故所致同一保險標的物的損失, 都應對被保險人負賠償責任者,稱為保險競合?!盵8]其要求數(shù)個保險人給付對象為同一被保險人。 在損失保險和責任保險并存時, 損失保險人與責任保險人的給付對象并不相同, 這種情況屬于保險代位的范疇。 “若將之規(guī)定為保險競合,將對保險競合定義過于空泛,并且可能間接影響受害人的權(quán)益?!盵9]
(三)我國大陸地區(qū)對于保險競合的看法
我國大陸學者在借鑒吸收美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學者見解的基礎上, 將保險競合區(qū)分為最廣義、 廣義和狹義三種含義。 最廣義的保險競合是指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 同一損失被多張保單所保障的情形, 該情形包括重復保險、 被保險人為同一人以及被保險人為不同人三種情況。 廣義的保險競合將重復保險排除在外[10], 狹義的保險競合僅指被保險人為同一人的情況[11], 最廣義的保險競合與多數(shù)保險同義, 依據(jù)語言學上的原理, 外延越廣的概念, 內(nèi)涵越稀薄, 意義越空泛。 故我們重點分析廣義與狹義保險競合。
總體來說, 廣義與狹義保險競合的觀點實際上基本源于我國臺灣地區(qū)對于保險競合的兩種看法。 廣義觀點傾向于同一損失說, 其僅將重復保險排除在外, 包含了保險金給付對象為同一被保險人以及不同被保險人兩種情況。 而狹義觀點則接近于同一被保險人說, 其不僅將重復保險排除在外, 還認為財產(chǎn)損失保險與責任保險并存并不屬于保險競合。 理解保險競合應從損害填補角度切入, 損害填補以保險利益為基礎, 僅有同一損失, 如果多個保險的保險利益并不同一, 則并不必然導致責任競合以及損失分攤。 例如, 所有權(quán)人(抵押人)與抵押權(quán)人對同一抵押物分別投保, 兩者的保險利益各不相同。 當發(fā)生保險事故造成標的物損失時, 兩個保單各自根據(jù)承保事由承擔責任, 彼此不發(fā)生責任競合。 只有在同一被保險人遭受損失, 基于兩個以上保單而享有兩個以上保險金請求權(quán)時, 由于這兩個請求權(quán)全部或部分發(fā)生重疊, 根據(jù)損失補償原則, 需要在兩個保單之間分攤損失。 因此, 含義范圍更狹窄的同一被保險人說更具合理性。
(四)本文對保險競合的觀點
筆者認為應將保險競合視為與重復保險并列的一項多數(shù)保險制度。 當同一保險利益被多個保險合同共同承保時, 即構(gòu)成多數(shù)保險, 我國《保險法》僅規(guī)定了重復保險, 并且其構(gòu)成要件嚴格, 調(diào)整范圍狹窄。 對于不符合重復保險要件的多數(shù)保險, 此時將面臨法律適用上的空白。 尤其當各保險人所應支付的保險金額總和大于被保險人損失時, 如果兩個以上保險請求權(quán)都獲得支持, 則與損失補償原則相違背。 于此情形, 作為填補多數(shù)保險漏洞之補充, 應由保險競合加以彌補。
筆者認為, 應從狹義上界定保險競合的概念, 即同一保險利益被兩個以上不同保單承保, 在保險事故發(fā)生造成損失時,兩個以上保單均需對同一被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的情況。 “同一保險利益被兩個以上不同保單承保”將保險競合與“兩個以上相同保單”的重復保險區(qū)分開來, “兩個以上保單均需對同一被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將“給付對象為不同之被保險人的情況”(該情形實際上主要屬于保險代位權(quán)調(diào)整的范圍)排除在外。
從上述定義可以看出, 保險競合應當具備這樣幾個要件:
(1)向兩個以上保險人投保兩個以上保險。 即需要有“兩個以上投保人、 保險標的、 保險事故不完全相同的保險契約”。 重復保險需要有兩個以上相同保險存在, 與之不同的是, 保險競合需要有兩個以上不完全相同的保險合同存在。
(2)兩個以上保險合同的保險期間和保險責任存在交叉或重合。 即“該數(shù)個保險契約有理賠上的重疊性,”只有保險期間和保險責任發(fā)生交叉或重合, 才有可能出現(xiàn)兩個以上保單對同一損失均需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
(3)同一事故和損失導致兩個以上保單均需進行理賠。 即在同一保險事故造成實際損失時, 由于同一保險利益被兩個以上保險合同承保, 兩個以上保險人都應對同一被保險人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
(4)同一損失需要在兩個以上保險人之間進行分攤。 在財產(chǎn)型保險及費用補償型人身保險中, 如果兩份以上保險合同的保險金額超出實際損失, 則需要按照一定規(guī)則在兩個以上保險人之間進行分攤。 而由于定額給付型保險無須在多數(shù)保險人之間分攤, 故保險競合在定額給付型保險中無適用空間。
(一)區(qū)分:保險競合與重復保險的異同
在英美法律語境下, 根據(jù)英國《1906海上保險法》第32條的規(guī)定, 重復保險包含了保險競合的情形在內(nèi)*英國《1906海上保險法》第32條規(guī)定:當被保險人或其代表, 就同一冒險和利益或其中的一部分訂立了兩份以上的保險單, 且保險金額超過本法所允許的賠償限額時,被保險人即被視為因重復保險而超額保險。。 而在我國臺灣和大陸保險法律制度中, 重復保險的概念界定十分狹窄*我國臺灣地區(qū)“保險法”第35條規(guī)定:復保險, 謂要保人對于同一保險利益, 同一保險事故, 與數(shù)保險人分別訂立數(shù)個保險之契約行為。 我國《保險法》第56條規(guī)定:重復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 同一保險利益、 同一保險事故分別與兩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 且保險金額總和超過保險價值的保險。。 因此, 廣義的保險競合包含重復保險, 而狹義的保險競合與重復保險則是并列關系。 由于兩者都屬于多數(shù)保險并存的情形, 因此兩者在部分構(gòu)成要件上是一致的。 保險競合與重復保險之間的共同點主要有:須有兩個以上保險合同;保險期間和保險責任發(fā)生重疊或交叉;須保險事故造成同一損失;須就同一保險利益對同一被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須兩個以上保單的保險金額總和超過實際損失。
保險競合與重復保險的主要區(qū)別有:第一, 對投保人要求不同。 重復保險必須投保人是同一人,而保險競合不要求投保人必須為同一人, 但兩者皆要求被保險人必須是同一人。 第二, 發(fā)生原因有所不同。 重復保險原因多是投保人有意或無意為獲得多重保障而主動為之, 保險競合原因多是保單設計問題, 有時是保險人考慮不周而疏漏, 有些則是保單刻意設計重疊所造成。 第三, 適用范圍有所不同。 重復保險主要適用于商業(yè)保險中的財產(chǎn)保險,并且多個保險為相同保單。 而保險競合則適用于所有的損失補償型保險, 包括補償性質(zhì)的人身保險, 并且多個保險既可以是同種類保單, 也可以是類似種類和不同種類保單。
(二)領域:保險競合的適用范圍
保險競合制度主要源自損失補償原則和不當?shù)美乖瓌t, 因此凡是損失補償性質(zhì)的保險皆屬于其適用的范圍。 不僅具有積極性質(zhì)的財產(chǎn)保險可以適用, 而且屬于消極性質(zhì)的責任保險和費用損失保險也可以適用。
(1) 財產(chǎn)保險
財產(chǎn)保險是指以物或其他財產(chǎn)利益之損害為標的之保險。 狹義的財產(chǎn)保險專指以物這種有形財產(chǎn)為標的之保險,廣義的財產(chǎn)保險則包括各種以財產(chǎn)或相關利益為標的之保險。 狹義財產(chǎn)保險適用保險競合一般沒有爭議, 例如, 甲乙二人為夫妻, 甲為其家庭財產(chǎn)投保個人財產(chǎn)險, 保險金額為3萬元。 后乙的單位為其職工也投保了家庭財產(chǎn)險, 保險金額也是3萬元。 在這兩份保險合同期間內(nèi), 保險標的發(fā)生被竊事故造成2萬元損失, 此時即構(gòu)成保險競合。
責任保險是以被保險人對第三人的賠償責任為保險標的, 在被保險人依法應負賠償責任而受賠償請求時, 由保險人負保險責任。 由于責任保險的標的——被保險人的賠償責任——并不存在保險標的價值問題, 無法適用重復保險的法律規(guī)定, 因此兩個以上責任保險只能適用保險競合制度。 例如, 車輛所有人甲投保第三者責任險, 被保險人擴張及于經(jīng)所有人許可的使用人, 而車輛使用人乙亦以自己為被保險人投保責任保險。 在使用人乙經(jīng)所有人甲許可使用車輛造成他人損害的情況下, 此時甲之第三者責任險與乙之責任保險構(gòu)成保險競合。
(2) 人身保險
人身保險是以人的生命或身體為保險標的之保險。 通常人們認為人身無價, 人身保險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 但人身保險的保險事故涵蓋了死亡、 殘疾、 醫(yī)療、 喪失機能、 達到規(guī)定期限等各種情況, 保險責任(賠償項目)包括死亡殘疾給付、 醫(yī)療費用賠償、 滿期給付等。 死亡殘疾給付和滿期給付屬于定額給付型保險, 即使被保險人受到兩個以上保險合同的保障, 也不存在保險人之間分攤責任的問題, 故多數(shù)保險對其適用有名無實, 保險競合沒有適用的余地。
對于醫(yī)療費用賠償, 在意外傷害保險和健康保險中都有涉及。 我國《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將健康保險分為定額給付型健康保險、 津貼給付型健康保險和費用補償型健康保險, 定額給付型和津貼給付型健康保險是指在合同中規(guī)定疾病種類或治療方式, 保險人向被保險人一次或分期支付定額補償, 此類保險有重大疾病保險、 住院津貼保險, 通常也不適用保險競合制度。 費用補償型健康保險,是指保險人對被保險人的治療費用予以報銷補償, 此類保險有意外傷害醫(yī)療保險、 住院醫(yī)療保險。 由于該保險對被保險人治療費用實報實銷, 故而應當適用保險競合制度。 在意外傷害保險中, 如甲向A保險人投保意外傷害險, 然后在出國旅行時, 又向B保險人投保旅行平安險, 如果在旅行途中發(fā)生意外造成人身傷害, 此時就醫(yī)療費用補償即可構(gòu)成保險競合。
我國現(xiàn)行法上并未規(guī)定保險競合制度, 但在保險實務中保險競合現(xiàn)象卻時常發(fā)生, 該問題構(gòu)成立法上的法律漏洞。 長遠來看, 應通過立法規(guī)定加以填補。 短期來說, 可通過司法解釋類推適用重復保險予以解決。 另外保險實務界也可借鑒美國保險業(yè)協(xié)會制定其他保險條款應對保險競合產(chǎn)生的糾紛的做法。
(一)在法律或司法解釋中界定保險競合的概念及適用范圍
概念是解決法律問題所必需的和必不可少的工具。[12]在法律或司法解釋中對保險競合加以界定十分重要, 保險競合的概念需要體現(xiàn)出與重復保險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 同時還要界定其適用的范圍。 只有在科學界定保險競合的基礎上, 才能準確把握其構(gòu)成要件, 合理分配保險責任。 筆者認為, 在界定保險競合概念時, 應采狹義說, 將保險競合的概念限定于同一保險利益、 同一被保險人。 這樣能夠?qū)⒈kU競合與適用保險代位權(quán)的情況加以區(qū)別, 從而使保險競合的概念更加精確。
(二)由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制定行業(yè)理賠規(guī)則和標準化保單條款
美國保險協(xié)會曾擬定了一個他保條款沖突的解決原則, 采納了對價平衡原則來處理保險競合問題。[13]我國保險行業(yè)協(xié)會可予以借鑒, 制定標準化保單條款作為行業(yè)參考,將比例分擔條款、 溢額保險條款和不負責任條款加以詳細規(guī)定。 同時制定保險行業(yè)理賠標準化規(guī)則, 明確各種競合情形的賠償計算方式,約定他保條款沖突時的責任承擔。 這樣可以避免保險公司之間推諉責任, 降低理賠成本及提高理賠效率, 從而更好地維護被保險人的合法權(quán)益。
(三)堅持社會保險、 強制保險、 責任保險優(yōu)先賠償?shù)脑瓌t
根據(jù)目前國內(nèi)外處理保險競合的原則, 筆者認為, 保險競合發(fā)生時, 應以法律規(guī)定為基礎, 堅持社會保險、 強制保險、 責任保險優(yōu)先賠償?shù)脑瓌t。 發(fā)生保險競合時, 應首先區(qū)分多個保險的性質(zhì)和類型。 當社會保險、 強制保險、 責任保險與商業(yè)保險、 自愿保險、 非責任保險競合時, 鑒于社會保險、 強制保險的保障性質(zhì)和法定屬性, 應由社會保險、 強制保險首先承擔責任, 商業(yè)保險、 自愿保險承擔補充責任。 當責任保險與非責任保險并存時, 鑒于責任保險承擔最終責任的性質(zhì), 也應由責任保險人首先賠償, 不足部分再從非責任保險人處獲得救濟。 而當強制責任保險與非強制責任保險競合時, 則應由強制責任保險承擔主要責任, 非強制責任保險承擔溢額責任。 例如, 交強險與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賠償順序已經(jīng)在法律法規(guī)和保單中明確規(guī)定。 當然, 上述處理原則不應以損害被保險人利益為基礎。 被保險人基于多個保險合同享有多個保險請求權(quán), 自然可以自由選擇行使保險請求權(quán), 不受上述規(guī)則的限制。
[1] 徐斌.保險競合及其賠償規(guī)制探究[J].上海保險,2013(12).
[2] 許布納,布萊克,韋布.財產(chǎn)和責任保險[M].陳欣,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231.
[3] 沃恩,沃恩.危險原理與保險[M].張洪濤,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78.
[4] 饒瑞正.復保險定義暨相關疑義之辨正:從月之黑暗面質(zhì)疑[J].月旦法學,2006(128).
[5] 林勛發(fā).從保險契約之特性論保險契約之修正[J].政大法律評論,1996(56).
[6] 施文森.代位權(quán)之研究[M].臺北:三民書局,1992:223.
[7] 我國臺灣地區(qū)“財政部”保險法修訂小組.保險法修訂建議[M].1984:50.
[8] 劉宗榮.新保險法:保險契約法的理論與實務[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215.
[9] 汪信君.多數(shù)保險制度之研析[J].保險???,1998,52.
[10] 徐民,繆晨.保險競合研究:兼論我國保險法的完善[M]∥王保樹.中國商法年刊2007:和諧社會構(gòu)建中的商法建設[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723.
[11] 宋卓.我國保險立法與保險理論中補充保險競合的思考[J].保險研究,2005(1):81.
[12] 博登海默.法理學[M].鄧正來,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504.
[13] ABRAHAM K S.Insurance Law and Regulation:Cases and Materials[M].London:butterworths,1995.
[責任編輯 湛貴成]
Thoughts and Reflection on Insurance Concurrence System
SHI Hong-wei
(LawSchool,East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Shanghai200042,China)
Insurance concurrence originated from American “other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insurance concurrence related concepts originated from Taiwanese notions of “identical loss” and “identical insurant”. For the sake of accuracy and coherence of various regulations, insurance concurrence should be defined in its narrow sense.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ut also differences between insurance concurrence and overlapping insurance. Insurance concurrence is applicable with property loss insurance, liability insurance and financially compensative life insurance. The discrepancy resolution mechanism should be improved 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legislation, trade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of handling.
insurance concurrence; application scope; suggestion
2016-11-12
石紅偉(1972—), 男, 河南洛陽人, 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民商法學博士生, 洛陽師范學院政法學院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為民商法學、 金融法學。
DF438.4
A
1009-4970(2017)01-008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