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振國
模擬試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 ——汪國真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高曉松
到不了的地方都叫作遠方,回不去的世界都叫作家鄉(xiāng),我一直向往的卻是比遠更遠的地方。 ——宮崎駿《幽靈公主》
讀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請自選角度,自擬題目,選擇合適的立意,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思路點撥
這道材料作文題中,三句話都共同指向——“遠方”,因此不妨把作文的基本話題定位在“遠方”上;但這道材料作文題又不等于以“遠方”為話題的作文,材料限定了一些基本方向。可以把三句話分開解讀,每句話可以成為一個立意角度。角度一: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體驗,生活中近的是現(xiàn)實,遠的才是詩;遠方總像一簇燃燒在心頭的圣火,不斷引發(fā)著我們的期盼。所以汪國真說,凡是遙遠的地方,對我們都有一種誘惑。角度二:高曉松把“詩和遠方的田野”與現(xiàn)實中“眼前的茍且”對舉。旨在說明遠方的誘惑,不僅僅是風光美景、人文歷史,更多的是一種精神的歸宿,一種看不見的靈魂里涌動的向往。角度三:從宮崎駿《幽靈公主》中的話著眼,遠方不容易到達,但遠方始終令人向往。三句話概括起來理解,無盡的遠方是朦朧的、不確定的,遠方的道路也充滿了艱辛和危險,但遠方仍有其吸引力、感召力,誘惑著人走出去。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了實現(xiàn)理想,前赴后繼,走向遠方。
可以著眼材料整體,結合對“遠方”內涵的定位和理解構思成文,也可以談我們對“遠方”的態(tài)度。遠方,可以指遼闊無邊、漫長遙遠的時空,也可以指心理距離;既可以實指具體對象,也可虛指遠大目標或理想。因此,描寫遠方的景色,敘述遠方的故事,抒發(fā)對遠方伙伴和親人的思念之情,追尋過去的一段經(jīng)歷,均可算從“時空距離”切題。大詩人泰戈爾有“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愛你”的詩句,啟迪我們也可著眼于“心理距離”寫“遠方”。汪國真曾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边@是在說對待“遠方”的態(tài)度。韓寒在《永遠的遠方》里也有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很多人總是說現(xiàn)實生活諸事纏身,所以去不了遠方——這無非是自尋托詞而已。別以為只有詩人、歌手才會去遠方流浪,其實每個人都向往遠方。唯一不同的是,有的人只向往而不往,有的人向往而往——這就是不同人對“遠方”的不同態(tài)度。
遙遠的向往
文/徐鋇格
我行走在四月的煙雨江南,心中卻是遠方的黃沙彌漫。 1
第一次見到那個怪人時,我還是個七八歲的孩子。那人身著白色粗布裹身長袍,以頭巾遮面;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身后的駱駝,眉目忠善敦厚,銅鈴叮當直響。我好奇,屁顛屁顛地跟著他,看他昂首闊步地向前,我也跟著學。周圍的人都笑,然后他發(fā)現(xiàn)了我。
“你跟著我干嗎?”他的嗓音有些粗糲,但語氣還算溫柔。
我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反問道:“你從哪兒來?為什么衣服怪怪的?”
那人大笑,拍著我的腦袋說:“我從大漠來,那是一個遙遠的地方,那兒很荒涼,但很美……”
他走一路講一路。他說大漠的月亮比江南的月亮大很多,沙塵也大,一切都氣勢磅礴但又滿目蒼涼。他講他的駱駝以及這一路的傳奇經(jīng)歷……他說,如果我到大漠,或許可以碰見他。
于是我在心底種下了一顆關于遠方的種子。2
如今我成年了,我想去那遙遠的遠方。
可江南有小橋流水、青瓦幽徑、亭臺樓閣……這一切讓我不舍。
“孩子,留在家里吧,別讓爹娘擔心?!钡锏耐炝?,也讓我更有理由留下。
但我對大漠仍念念不忘。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這樣一種執(zhí)念:到不了的遠方總是最美好的。某天晚上,我夢見自己來到了大漠,銀月如盤,瓦藍的天幕一片蒼涼,我行走在漫漫大漠中,四周一片寂靜……夢醒,靜坐許久,我想,我必須離開。 3
帶著江南的煙雨與爹娘的叮囑,我踏上新的征程;我孑然一身,但無懼無畏。
還未到一半的路程,我便已風塵仆仆。我開始想念婉約的江南和家中的父母了。但我不能回頭,遠方還在等我,那兒的一切都令我向往。我想親手捧起那細細的、帶著太陽體溫的黃沙;我想牽著粗糙的駝繩,去尋找那怪人,然后與他一起共賞冷月,看盡大漠。
為了我的遠方,我不懼跌倒,不懼冷眼,日夜兼程……終于,我抵達了遠方的大漠。
那是一片無盡的黃沙地,風吹過,沙粒打得我的臉頰生疼。我有些許失望,遠方怎么是這樣的?但我并沒有悲傷,我買來一頭駱駝,再次踏上旅程。
駝鈴聲聲,黃沙漫漫。在途中我遇見了大漠的人們:男人豪爽大方,不拘小節(jié);女人開朗熱情,能歌善舞。他們讓我真切感受到了大漠的魅力。我也見到了大漠的明月,掛在連綿的沙丘上方,大如銀盤;在大漠深處,胡楊在風沙中搖曳,但它們卻高昂著頭顱,向蒼穹展示著一種意志和剛強…… 4
我為大漠的人們講述江南的富庶與靜美:煙柳畫橋、亭臺樓閣、草長鶯飛……漫天風沙中,我看到了大漠人眼神中的渴求與羨慕,一如當年江南煙雨中幼稚的我…… 5
【模擬評分】 內容19 +表達19 +發(fā)展19 = 57分
【評分依據(jù)】 選擇小小說的體裁來詮釋主題,體現(xiàn)了作者的匠心與實力。文章扣題緊密,開頭、中間、結尾皆有切題之語,但自然落筆而不露痕跡。內容方面,寫身處江南的“我”對遠方大漠的向往,情節(jié)起伏跌宕,描摹符合人物心理。語言方面,作者筆法老到,技巧運用熟練,語言精練又不乏小小說文體所必需的細節(jié)刻畫。結尾升華主旨,內蘊深刻,頗具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