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兵,王德興,崔良基,孫恩玉,劉金剛,宋殿秀,依 兵
(遼寧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遼寧沈陽 110161)
遼寧地區(qū)西瓜套種食用向日葵優(yōu)化栽培技術
彭 兵,王德興,崔良基,孫恩玉,劉金剛,宋殿秀,依 兵
(遼寧省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遼寧沈陽 110161)
根據近年來遼寧省多個地區(qū)西瓜套種食用向日葵的小區(qū)試驗和大面積示范試種結果,總結優(yōu)化了包括選地與整地;西瓜的優(yōu)良品種選擇、適期播種與定植、田間病蟲草害防控、肥水調控、采收上市等6項西瓜關鍵栽培技術和套種食用向日葵在品種選擇、播期、田間管理、輔助授粉和收獲晾曬等5項關鍵措施的一套西瓜套種食用向日葵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西瓜;食用向日葵;套種;栽培技術
西瓜是遼寧省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在遼寧省各地廣泛種植。近年來隨著農村種植業(yè)結構的調整和西瓜栽培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西瓜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有些瓜農為了能讓西瓜盡早上市,賣上好價錢,采用提早播種和定植,并在西瓜生長前期采用溫室種植、地膜覆蓋、小拱棚覆蓋等多種栽培方式,加速西瓜的生育進程,以達到6月中下旬能上市的目的。這樣雖然西瓜賣上了好價錢,但下茬又成了難題,種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秋季難以正常成熟,種大白菜又難以預估市場,賣不上好價錢就會影響收入,不種則浪費了土地資源。
食用向日葵(以下簡稱食葵)雜交種因生育期短、適應性廣,在遼寧省各地均有種植。近年來,隨著食葵育種水平的提高及其相關栽培技術研究的深入和食葵商品籽實價格的走高,食葵的種植受到了越來越多農戶的青睞,種植面積也有較大的提高,但由于食葵生育期較短,且在遼寧地區(qū)不適宜早播,因而如何解決早春的土地利用以提高農民收入是實現種植食葵增產增收的關鍵。為此,本團隊在遼寧新民、莊河、建平、丹東等地就西瓜套種食用向日葵技術進行了全面試驗研究,總結優(yōu)化了一套適合遼寧省大部分地區(qū)西瓜套種食葵的高產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對提高遼寧地區(qū)的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作物復種指數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有效地促進本地區(qū)的農村產業(yè)結構的優(yōu)化、農業(yè)增效和農民增收。
由于西瓜和食葵都不耐澇、不能重茬,因而在地塊選擇時,一般要求選擇地勢高燥、排灌水便利、土層深厚酥松的地塊。最適宜的土壤類型是沙壤土為最佳,土質粘重的類型不利于西瓜和食葵幼苗期的根系生長,由于漬水等原因也可能會誘發(fā)苗期病害。選好地塊后,應在秋季或早春及時清理出田間雜物、修繕排灌水系統(tǒng)及作業(yè)道路,以方便開展后續(xù)工作。
早春地溫回暖后,及早進行整地,結合整地每hm2施入優(yōu)質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 m3,硫酸鉀型復合肥750 kg,方法是將肥料充分混拌,均勻撒施于做好的畦面上,以利于西瓜和向日葵吸收利用。做畦方法是先根據種植區(qū)的地勢將地塊依序劃分成帶寬1.8 m和1.0m的條帶,再將寬為1.8 m條帶的5~10 cm表土移到寬為1.0 m的條帶畦面上,做成臺高約10~15 cm、基部寬約100 cm、上部寬約80 cm的臺面,作為未來的西瓜種植壟。
2.1 選擇優(yōu)良品種,發(fā)揮果品質量優(yōu)勢
遼寧地區(qū)早春地膜條件下栽培西瓜,選擇適宜的品種是關鍵。由于要考慮減少西瓜和下茬作物的共生期,因此在做兩種作物的品種選擇時,首先是西瓜的生育期不能太長,同時所選品種還應具有克服前期的低溫、高濕等不利因子的能力。遼寧地區(qū)適宜做上茬種植的西瓜品種不僅要求具有熟期早、產量高、品質好和抗病性強等特性,還要具有耐密植、耐低溫、耐弱光、雌花多和座瓜率高等特點。目前市場上較受歡迎的抗病新紅寶、京欣1號、地雷西瓜等品種在前期管理和后期銷售方面都優(yōu)于其它品種。
2.2 選擇區(qū)位適宜的育苗床,準備育苗用營養(yǎng)土
在西瓜播種前,應選擇地勢高燥、開闊、交通便利的地方制作苗床,同時應考慮水源、電源等條件。苗床一般寬1.2~1.5 m、長8~10 m、床坑深15~20 cm。在床坑底部鋪設電加熱線,以備育苗過程中輔助增溫。西瓜育苗用營養(yǎng)土選用近3年未接觸過西瓜秧的肥沃園田土和腐熟農家肥各半,加入適量(0.1%~0.2%)的復合肥,經混拌均勻后,裝入底部有孔的250~300 ml容積的一次性塑料缽。通常選擇在晴好的天氣里配制。
2.3 合理安排播期,促進瓜苗早生快發(fā)
對遼寧地區(qū)的西瓜栽培來說,盡早上市、抓住價格機遇是獲取高收益的關鍵。同一個品種、同樣的管理技術,早播種、早定植才有可能早結果、早采收,因而播種時間的把握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在當地氣候適宜的情況下,適時早播可以爭取早定植、早座果、早成熟和早上市,并有利于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選擇好要種的西瓜品種后,在晴朗的天氣里,打開種子包裝袋,汰除雜物、破損和霉變種子,將種子薄攤在紗網上晾曬1~2 d。在播種前進行種子消毒,通常是將處理好的西瓜種子放在較大的容器里(一般是種子容積的100倍左右),倒入55℃的溫水,邊倒水邊攪拌,當倒入水量達到容器容積的80%時,停止加水,持續(xù)浸種4~6 h后將種子撈出,用干凈棉紗布或毛巾包好,在無光、保溫(25~30℃)、保濕(90%)條件下催芽。催芽過程中每天檢查種子萌動情況,及時調控溫濕度,當有75%以上種子發(fā)芽,且胚根長度達5 mm左右時,就應及時播種。遼寧各地區(qū)3月下旬即可對西瓜播種育苗,具體日期根據天氣及所栽品種確定。在播種前將裝好營養(yǎng)土的育苗缽整齊擺放在育苗床上,用小水澆透,待水分完全下滲后,用移苗鏟在育苗缽中央挖1~2 cm深的小坑,每缽放入催芽后的種子1粒,輕壓種子,最后在種子上蓋土1.5 cm左右即可。播種后在育苗缽上方覆蓋透明地膜,四周封閉,加扣小拱棚和保溫布,開啟電加熱設施,調控好溫度[1]。育苗床周圍應撒施滅鼠藥或鋪設驅鼠設施,以免遭遇鼠害。由于遼寧各地春季多風,對西瓜育苗床要勤加看護,避免發(fā)生大風吹翻棚膜等不利情況發(fā)生。
2.4 強化苗期管理,適期定植促壯苗
育苗期內的溫濕度調控對培育西瓜壯苗至關重要。在出苗前育苗床的適宜溫度是30~35℃,有利于胚根和胚芽的快速伸長。出苗后為防止幼苗徒長,應適當降低育苗床的溫度,一般白天適宜溫度范圍為20~25℃,夜晚適宜溫度范圍為15~17℃。出苗后要去除育苗缽上的密封膜,以免在陽光的照射下燙傷子葉,在子葉展平后要及時進行定苗。當70%以上幼苗的第一片真葉展開后,育苗床的溫度要再次調高,白天的適宜溫度范圍是25~30℃,夜晚適宜溫度范圍為17~20℃。隨著瓜苗的生長和外界溫度的上升,應選擇在晴好的天氣下揭開小拱棚近地面的農膜對幼苗通風,定植前7 d逐漸加大通風量和通風時間,降低床內溫度,并鍛煉幼苗適應外界較低溫度下生長的能力,定植前2~3 d撤除所有防寒措施,提高幼苗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2]。出苗后根據育苗缽內營養(yǎng)土的濕度狀況適量補噴經晾曬增溫的水分,切忌不能澆入溫差過大的水,澆水量以營養(yǎng)土濕透即可,避免過量澆水導致西瓜幼根長時間處于水淹狀態(tài)而產生病害。由于育苗營養(yǎng)土中已添加了適量的營養(yǎng)元素,西瓜育苗期內可以不追肥。整個育苗期內要隨時檢查苗情,結合外部環(huán)境進行溫濕度和光照調整,及時清除育苗缽內滋生的雜草,培育壯苗。
遼寧各地采用雙膜栽培的西瓜,一般在整好地后,于4月初在西瓜定植壟向上覆蓋地膜和搭建小拱棚,以利于盡快提高土壤溫度、保持墑情。當西瓜苗齡達到30~35 d、葉齡達到4~5片時即可安全定植,時間大約在4月下旬到5月初。栽植前澆足水分,以利于栽植時營養(yǎng)土和育苗缽分離和后期緩苗。定植作業(yè)最好選在晴朗、無風或微風的天氣里進行。定植時采用雙行間距40 cm交錯栽植,穴距70 cm。具體方法是,先將小拱棚上的農膜一遍卷起,用開口器在覆蓋地膜上相應瓜苗部位開十字型小口,輕挖適當大小的土坑,澆足水分,將去除育苗缽的瓜苗帶營養(yǎng)土放入坑內,隨后用土將栽植坑填平,引出瓜苗,拉緊地膜,接著用土將出苗口封嚴,最后放下卷起的小拱棚上的農膜,四周壓嚴。如遇低溫天氣,應加蓋保溫設施。
2.5 強化田間管理,防控病蟲草害
由于遼寧各地五月初的天氣仍然不是十分穩(wěn)定,不確定的天氣變化可能會影響西瓜幼苗的生長。在緩苗期內的瓜苗不適宜放風煉苗,而應以封閉增溫、保溫為主,待瓜苗成活后可以開始放風,隨著外界氣溫的升高和幼苗的生長,放風口由小到大,放風時間也逐漸延長,并逐步向全天放風過渡。在西瓜甩蔓前期,拱棚外氣溫度依然較低,瓜蔓仍不宜引出棚外生長,同時為避免瓜秧接觸棚膜而被陽光灼傷,應當對瓜秧采取在棚內盤蔓處理。在外界地溫穩(wěn)定通過15℃以后,應移除小拱棚,調整瓜蔓與壟向垂直方向生長。拱棚西瓜的整枝壓蔓是獲取高產的關鍵措施,一般采用雙蔓整枝和明暗壓蔓相結合的方法,具體就是在瓜秧主蔓長出10節(jié)以上后,留下主蔓第5~7節(jié)處的2個健壯芽作為備選留瓜側蔓,在第10節(jié)處去除生長點和其它側芽。選留側芽伸蔓后要引蔓、壓蔓,在瓜畦與瓜蔓接觸的地方用土塊壓住,是為第1次壓蔓,以后每隔3~5節(jié)壓1次,壯蔓應適當深埋暗壓抑制徒長,對弱蔓則要淺埋明壓利于快發(fā),壓蔓時露出生長點。根據瓜秧長勢,適時、適量的追肥和澆水,促進西瓜生長,及時防除在田間雜草。第2雌花開放時,可在晴天上午進行人工或引入蜜蜂授粉,待幼瓜長到直徑5 cm左右時,每株留1瓜,去除其它幼瓜、側枝,摘除瓜蔓生長點。
采用雙膜栽培的西瓜,因局部環(huán)境條件的改變,易誘發(fā)多種病蟲害,常見的有炭疽病、疫病、枯萎病、病毒病和蚜蟲等。對西瓜病害堅持以預防為主、藥物防治為輔的原則。首先要從根本上減少發(fā)病的機會,有機肥要充分腐熟深施,種子要消毒,對西瓜全生育過程要勤于觀察,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育苗到收瓜,藥物防治可選用百菌清或多菌靈1 000~1 500液,每隔10 d左右噴1次,可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針對具體病害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2.6 適時采收上市,發(fā)揮價格優(yōu)勢保增收
由于遼寧連接關內外,山東等地的早熟西瓜銷到本地后,會對本地西瓜價格和市場形成沖擊,因此,本地西瓜的采收上市時機就顯得尤為重要。同時,優(yōu)良的西瓜品質是消費者認可與否的關鍵,因此只有抓住西瓜品質最優(yōu)的時機及時采收上市才會有較好的經濟效益。一般在西瓜表皮花紋清晰、表面光滑圓潤、果臍部位和果蒂部位有回縮現象是西瓜接近成熟的外部特征,此時是采收上市的最佳時機。遼寧各地早春雙膜西瓜一般在7月初開始采收,采收完畢后及時將瓜秧和雜物清理出田外。西瓜采收和清雜作業(yè)應及時、連貫、安全,整個過程中應注意避免傷及正常生長的食葵。
3.1 選擇優(yōu)良品種,發(fā)揮良種的增產增效作用
我國食用向日葵籽實主要是經炒制加工后用作零食,籽實的大小、籽仁率的高低、外觀品質和口感是衡量其優(yōu)劣的主要指標。一個優(yōu)良的食葵品種籽實性狀的基本標準是:籽粒長度大于2.0 cm;籽粒寬度在1.0 cm左右;百粒重22 g以上;籽仁率50%以上;外表皮為黑白邊兩色、色澤自然完整;籽仁風味芳香、清新。食葵的籽實性狀主要是由其品種本身的遺傳特性和栽培技術決定的,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品種本身[3]。由于我國居民食用向日葵籽實的歷史長久,對炒食向日葵籽實的商品性要求也比較高,市場上銷售的食葵炒貨一般都是優(yōu)質優(yōu)價的原則。近年來,遼寧市場上銷售的炒制食葵最低價格12.0元/kg,質量較好的食葵籽實的價個在20.0元/kg左右,最優(yōu)質(百粒重大于26 g以上)食葵籽實價格在30.0元/kg以上。因此,選用優(yōu)良的雜交種是奪取食用向日葵高產高效的關鍵。目前,遼寧省主要食葵種植區(qū)推廣的遼嗑雜5號、遼嗑雜6號、SH363、SH361等食用型向日葵雜交種表現較好,深受廣大種植農戶的歡迎。
3.2 適期播種,優(yōu)化群體結構、充分利用水肥光熱資源
適期足墑播種是西瓜地套種食用向日葵的高產高效的保障措施。遼寧省西瓜地套種食用向日葵的最佳播期為6月中下旬,這一時期西瓜已成功座果,幼瓜直徑達10 cm以上。田間土壤含水狀況是套種食葵一次播種保全苗成功與否的保障。由于食葵種籽粒大、皮厚,種子從萌芽到出苗期間需水量較多,在田間墑情不利的情況下很難保證出齊苗,也可能會因管理措施不到位而產生草害,影響食葵的產量和籽粒的商品性[4]。因此,在田間墑情較好的情況下,應抓住時機及時播種;若墑情較差,則應結合給西瓜澆水,使播種行土壤持水量在75%以上,利于向日葵一次播種保全苗。前期的研究結果表明:在土壤類型為沙壤土的地塊上種植食葵,田間土壤含水量較低時,出齊苗的時間要晚。
由于種植食葵既要考慮籽實的產量,又要兼顧籽實的商品性,因此西瓜套種食葵應在保證籽實商品性優(yōu)良的前提下去爭取高產,以最優(yōu)化的食葵群體結構獲取最佳收益。在土壤肥水供應充足的條件下,不同食葵品種的最佳密度也不同。遼寧省當前推廣的食葵雜交種的適宜密度隨種植方式和品種不同而變化。以遼嗑雜6號為試材的研究表明,當田間收獲果盤數大于30 000頭/hm2時,獲得籽實產量高達7 248.5 kg/hm2,但籽實的百粒重、籽仁率等商品性卻降低。同時在密度較高的情況下,群體的通風透光性能受到影響,田間郁閉度過大可能會誘發(fā)葉部病害,從而導致減產和籽實的品質下降。當田間收獲果盤數少于15 000頭/hm2時,單個果盤的籽實產量高達321.5 g,籽實的百粒重、籽仁率等較高,但公頃產量卻較低。因此,播種時結合品種特性,保證密度在24 000株/hm2左右,基本就能保障實現高產優(yōu)質的目標。目前,生產用的食葵種子在銷售前已用專用包衣劑處理,里面含有的殺蟲劑、殺菌劑等成分對預防出苗前蟲害和病害有一定的作用[5]。套種食葵的播種方法是:在1畦2行西瓜根外側20 cm左右實行2行播種,前后距西瓜根部35 cm,人工播種,播種深度2~3 cm左右,每穴播種1~2粒。在播種前或播種后做好害蟲的防除工作,避免因蟲害而發(fā)生缺苗斷條的現象。
3.3 精準管理,培育食葵優(yōu)良群體結構
由于兩種作物生育期和播期不同,遼寧各地區(qū)西瓜套種食葵這種栽培模式下的兩種作物的共生期大約為10~25 d,在播種食葵時,正值西瓜果實膨大的生長旺盛期,葉片肥大,田間郁閉度高,而食葵新出幼苗處于西瓜葉片下部,陽光很難直射到食葵葉片上,同時這一時期溫度較高,為避免食葵幼苗生長纖弱,可在食葵出苗后,適當疏除西瓜基部的病老葉,以利于向日葵幼苗獲得較多的光熱資源。西瓜收獲后,在保持地膜完整的情況下,應及時清除瓜秧和雜物,提早對向日葵幼苗進行間苗、定苗,補充肥水,防除雜草,培育壯苗。食用向日葵幼苗期進入現蕾期以后,對肥水需求量較大,根據食葵田間長勢,一般在現蕾前每hm2追施氮肥120~150 kg,鉀肥75 kg。同時應根據土壤墑情和天氣狀況,及時安排灌水、排水。
3.4 積極采取提高食葵結實率的輔助措施,促進增產增收
食葵是依靠蜜蜂傳粉的異花授粉作物,開花期蜜蜂群體與食葵種植面積的比例將直接影響食葵的結實狀況,并最終影響食葵籽實產量。前期研究表明,在每hm2盛花期食葵配置5箱蜜蜂(每箱約20 000只)的情況下,雜交種遼嗑雜5號和遼嗑雜6號的結實狀況較好,平均高達84.7%和83.4%;而每hm2配置3箱蜜蜂(同上)時結實率為72.3%和70.7%;未配置蜜蜂和采取其他輔助措施的結實率只有23.6%和18.9%;采用人工輔助授粉4次后,遼嗑雜5號和遼嗑雜6號的結實率也分別達到80.3%和81.1%。由此可見,采取在田間添加蜜蜂群體或人工輔助授粉對于提高食葵結實率和產量的增加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遼寧各地套種食葵一般在8月末至9月初開花,此時已無其它蜜源,養(yǎng)蜂人在不知道附近有食葵開花的情況下,通常為尋找蜜源而遷移到其它地方。一般情況下,前茬西瓜也主要靠蜜蜂傳粉,對周邊種植業(yè)結構比較了解的蜂農往往為了節(jié)省搬遷費用,而選擇在原地等待食葵開花,以便采集食葵花粉和花蜜,就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助食葵完成了授粉。
3.5 適期采收,及時晾曬、清選保品質
由于食葵籽粒較大,整個灌漿期長達45 d左右。食葵成熟的從外觀表象是植株莖稈變黃、基部葉片枯萎脫落、中上部葉片由綠色變?yōu)樽匀稽S色、葵盤背部呈黃色、籽粒皮殼堅實、籽仁飽滿,成熟的食葵應及時收獲。收獲應選在晴好天氣時進行,為保證食葵籽粒外觀品質,收獲方法以人工收獲為好,剪下帶30 cm莖稈的葵盤,去除小花,正面向上懸掛于原來的莖稈上,以利于籽粒脫水。待籽粒水分降到30%以下時,將果盤集中在地中央的塑料布上,用機械脫粒即可,脫粒過程要嚴格控制葵盤進料速度,以免因進料量過大造成籽粒破損而影響籽粒品質和價格。由于食葵開花、授粉和結實的過程是由外向內依次進行的,籽粒個體大小由外向內逐漸減小,籽粒價格又依據其大小和外觀品質來決定,因此部分種植戶往往采用人工脫粒,先將一部分外圈籽粒用手搓下來,其余部分則分開脫粒,這樣既保證了一部分籽粒粒型較大,又能減少籽粒的破損。由于新脫粒的食葵籽實水分含量在30%左右,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脂肪,在高溫和通風不暢的情況下,發(fā)生腐爛、霉變的可能性極高,因此,新脫下來的食葵籽粒應立即攤開在開闊的地方進行晾曬。在籽實含水量降至11%以下的安全水后,經機械清選去除雜質,按籽粒大小進行分級,按規(guī)格進行包裝,按需求上市。
[1]呂家龍.蔬菜栽培學各論[M]:南方本.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1.175~180.
[2]孫志明,吳其良,李芳艷.溫室搭架西瓜栽培技術[J].新疆農業(yè)科技,1990(1):33~34.
[3]王德興,孫恩玉,崔良基.春小麥套種食用向日葵高產高效綜合栽培技術[J].雜糧作物,2007,27(23):127~129.
[4]崔良基,董鉆,梁國戰(zhàn),等.不同播期和不同肥力條件下向日葵干物質形成和物質分配對雜交種產量的影響[J].雜糧作物,2002,22(5):280~284.
[5]王德興,崔良基,魏守恩,等.包衣劑在油葵種子上的應用效果研究——不同藥種比對種子發(fā)芽與出苗的影響[J].雜糧作物,2003,23(4):237~238.
S651.04;S565.504
B
1002-1728(2017)01-0084-05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1.024
2017-01-22
國家向日葵產業(yè)技術體系(CARS-16)
彭兵(1965-),男,從事向日葵栽培技術研究與推廣。
王德興(1972-),男,研究員。E-mail:wang—dexi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