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使人們合乎倫理的藝術
——淺析黑格爾關于教育本質的論述

2017-03-09 16:31
衡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年2期
關鍵詞:普遍性特殊性黑格爾

謝 芳

(衡陽師范學院 法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使人們合乎倫理的藝術
——淺析黑格爾關于教育本質的論述

謝 芳

(衡陽師范學院 法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黑格爾從客觀唯心主義基本立場出發(fā),對教育的本質進行了有意義的論述。他認為教育的本質就是要使個體從具有自然性、直接性、偶然性的第一天性轉變?yōu)榫哂衅毡樾?、必然性、倫理性的第二天性即精神天性,或者說教育的本質即是使人們合乎倫理的藝術。這種倫理教育伴隨人的一生,并需要家庭、社會、國家三個倫理實體聯(lián)合承擔才能得以實現(xiàn)。

教育;倫理;自由;倫理實體

作為歐洲大陸偉大的唯心主義哲學家,黑格爾始終把精神(即思維或者意識)作為自己哲學體系的核心范疇。在黑格爾哲學體系話語中,精神是世界的實體,實體的特點就是普遍必然性,人類歷史或世界歷史,不過就是精神擺脫或然性達到必然普遍性的教育運動史。而個體的生長過程就是逐漸擺脫個體的差異性而接受普遍性的精神生長過程,即是去除其自然質樸性而達到內在的合理性即理智性。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中展開的關于精神或自由意志由初級的抽象法階段發(fā)展到較為高級的道德階段,進而進入倫理實體性的最高階段的遞進分析中,特別強調了教育的倫理教化作用。

一、意志、自由與倫理

自由與倫理是黑格爾法哲學中處于核心地位的兩個關鍵概念,也是研究其教育思想不能繞過的重要范疇。在論述教育的“倫理品性”中,我們必須對自由、倫理這兩范疇進行邏輯清晰的界定。那么,何謂自由?何謂倫理?自由與倫理、倫理與教育又有何種關聯(lián)?這是理解黑格爾教育本質論的關鍵。

在黑格爾看來,意志或者精神是個體的實體,個體人的成長過程就是精神或者意志的成長過程,精神或意志成長成熟的標志即是擁有完全的自由。意志是主體,自由是屬性,“自由是意志的根本規(guī)定,正如重量是物體的根本規(guī)定一樣?!盵1]11意志的本質就是自由,反過來說,自由的東西就是意志,在意志和自由之間可以劃上等號。一方面,沒有自由的意志就不是本質意義上的意志存在;另一方面,自由只有通過意志得以體現(xiàn)。繼而的問題是:意志是不是天生就具有自由這個實體呢?黑格爾認為,意志在最初階段還不能稱其為真正實在的意志或者精神,因為它還沒有獲得實在的、完全的自由。相應的,此時的人也不能稱之為“完全意義”上的人。意志要成為真正實在的意志,或者說具有完全自由,需要經過三個辯證的否定的環(huán)節(jié),即意志自由的實現(xiàn)要經歷三個階段:一是希求抽象的自由,即否定性自由。這個意義上的自由,我們可以理解成為“無任何約束的自由”,這種“無任何約束的”自由實質上是一種抽象的、虛假的自由,即不自由,因為實際上它不希求任何事物,或者可以理解成為它希求不到任何事物。二是意志要實現(xiàn)自由的定在,必須希求特殊物,通過尋求規(guī)定性、限制性而達到。這是意志自由形成很重要的階段,在無任何約束的自由而希求不到任何事物時,意志主動要求有規(guī)定和約束以達到自身的需求實現(xiàn),并且希望這種約束和規(guī)定普遍化。三是希求特殊物時仍然堅持其為普遍物,并感覺不到規(guī)定對自我的限制,從而使特殊物與普遍物完全同一,也就是說,在這一規(guī)定性中人不會感到自己是被規(guī)定的,相反,把這種規(guī)定性當作了意志本身的東西和理想性的東西。這里指的是,意志主動內化了外在的規(guī)定性和限制性的東西,使之成為意志本身的一部分,這個時候,意志因為完全掌握了規(guī)定而變得完全自由。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片面的、抽象的,只有在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才實現(xiàn)了完全的、具體的真正的自由。這就是意志實現(xiàn)自由的三個辯證的否定發(fā)展環(huán)節(jié),在這三個辯證否定發(fā)展環(huán)節(jié)中,教育或者教化起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由以上三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看出,意志要實現(xiàn)具體的自由,或者說要成為自在自為存在的意志,就必須實現(xiàn)特殊物(自身特異性)與普遍物(必然性)的辯證統(tǒng)一,在特殊性中體現(xiàn)普遍性,在普遍性中實現(xiàn)特殊性,也即是說,所謂“自由”實際上是意志或者精神達到了特殊性與普遍性的有機統(tǒng)一的結果。而這種實現(xiàn)普遍性與特殊性有機統(tǒng)一的意志自由就是“倫理”。黑格爾對倫理概念是這樣規(guī)定的:“倫理是自由的理念。就是成為現(xiàn)存世界和自我意識本性的那種自由的概念?!盵1]164又說,“倫理”就表現(xiàn)為“普遍性”而不是“偶性”。偶性是“惡”,而普遍物或者普遍性,“作為內在的東西就是善”[1]41,因而倫理性的規(guī)定都表現(xiàn)為必然的普遍性關系。這個必然性的東西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調整個人生活的那些倫理力量,個體與這些倫理力量的關系表現(xiàn)為:個體是偶性,而倫理力量是實體,而實體是通過偶性展現(xiàn),在偶性中,實體即倫理的力量得以真實的存在,個體即偶性存在與否并不影響倫理力量即實體的存在,因為倫理力量才是調整人們生活的永恒存在。很顯然,作為客觀唯心主義者的黑格爾把本末倒置了,從唯物主義的視角講,個體才是實體,而倫理是實體的屬性,因為有了人及其人類社會,才會有協(xié)調人際關系的倫理原則的存在。這樣看來,黑格爾論證倫理的客觀性的方法是唯心主義的,但無論如何,他在強調一個客觀真理:即倫理不是一種主觀的認識,而是一種客觀必然性的關系。

由此可見,倫理是一種自在自為的存在,是從事物本性中產生出來的規(guī)定,具有客觀必然性的東西,對于個人生命體而言,具有絕對的神圣權威性和約束力?!耙粋€倫理性的王國就是一個無瑕疵、無分裂而完美純一的世界?!盵2]19作為主體的人的意識要認識這種客觀必然性和完美性,要利用這種客觀必然性,就只能順應它而不能違反。因而在倫理面前,人只能聽從,無力反抗。

那么倫理相對于主體的人來說,是不是一種外在的東西呢?黑格爾認為倫理是主體的本質,不是一種相互排斥的外在,“相反地,主體的精神證明它們是它所特有的本質。在它的這種本質中主體感覺到自己的價值,并且像在自己的、同自己沒有區(qū)別的要素中一樣生活著。這是一種甚至比信仰和信任更其同一的直接關系?!盵1]166從這個意義上說,倫理是個人這種特殊性的本質,是人之為人的價值所在。服從倫理并不是服從一種異己的東西,掌握了倫理,其實就是掌握了自己的一個必不可少的要素,是個體獲得自由的必然路徑,因為“一方面,個人既擺脫了對赤裸裸的自然沖動的依附,在關于應做什么、可做什么這種道德反思中,又擺脫了他作為主觀特殊性所陷入的困境。另一方面擺脫了沒有規(guī)定性的主觀性,這種主觀性沒有達到定在,也沒有達到行為的客觀規(guī)定性,而仍停留在自己內部,并缺乏現(xiàn)實性。在義務中,個人得到解放而達到了實體性的自由?!盵1]168掌握了倫理規(guī)定這種對于主體說來內在的東西,抽象的人才能達到現(xiàn)實定在,實現(xiàn)真正的實體性自由。而在倫理的普遍物中,個人的尊嚴以及特殊目的都得以達到。所以孔子也說“從心所欲而不逾距”。要從心所欲,必須要先掌握距的邊界。

歸納而言,意志的本質是自由,自由的定在是“倫理”,或者說自由是意志的本質,而倫理是自由的本質。而個體的人作為一種獨立的存在本質上就應該是一種自由的存在。根據自由的倫理規(guī)定性,那么個體就應該是受到客觀倫理規(guī)則規(guī)約的一種自由存在,而一個處于不受束于任何規(guī)則的狀態(tài)的人是不正常的存在,就會受到社會的排斥,因而必須要從這種無束的狀態(tài)中解放出來,而這種解放的過程就是精神或者靈魂成長的過程,唯有教育或者教化才能使人達到這種精神無束狀態(tài)的解放。

二、教育與倫理普遍性的實現(xiàn)

概而言之,教育的本質就是使人獲得意志自由,即獲得普遍必然性的倫理。雖說意志的本性就是自由,但并不天生就自由,自由只是意志的一種潛在的能力,這種潛在要變?yōu)楝F(xiàn)實需要教育和教化。教育或教化就是使個體擺脫特殊性,獲得普遍性的生命形式,從而實現(xiàn)個體生命的定在。

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的《倫理篇》中指出:“教育學是使人們合乎倫理的一種藝術。它把人看做是自然的,它向他指出再生的道路,使他的原來天性轉變?yōu)榱硪环N天性,即精神的天性,也就是使這種精神的東西成為他的習慣?!盵1]170-171人的精神天性是人的第二天性,是相對于人的第一天性而言的。人的第一天性,黑格爾又稱之為最初的純粹的自然意志,這種自然意志一部分是無自我意識狀態(tài)的,而另外一部分則是樸素性的,包含著任性、偏好、情欲等等。因而人的第一天性是自然地、質樸的、未加任何修飾的卻也是偶性的、抽象的意志,而人的第二天性即是對倫理事物的習慣。

首先,教育使個體具有一種以追求特殊物與普遍物相統(tǒng)一的教養(yǎng),使個體具有一種對倫理事物的習慣。因此,黑格爾說的培養(yǎng)人的第二天性即精神的天性,也就是指培養(yǎng)人們對倫理事物的習慣。什么是倫理的事物?特殊性與普遍性相統(tǒng)一即是倫理的事物。倫理事物即是指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客觀精神。黑格爾認為普遍必然性的東西才具有實體性、客觀性,因而也是倫理的東西。那么,普遍性具有較特殊性更為合理的依據是什么呢?黑格爾認為,普遍性具有合理性的緣由就在于它本身就是特殊性與普遍性的同一,是包含了特殊性的普遍性。黑格爾從客觀唯心主義立場出發(fā)認為,就個人與倫理的關系而言,就如同偶性與實體的關系,個人存在與否都不影響倫理的客觀存在,個人是偶性的,倫理是必然性普遍性的實體,個人只有附在倫理上,才具有了存在的基礎或現(xiàn)實。個人作為人的存在之所以具有真實性就在于他體現(xiàn)了倫理的實體。作為一個崇尚理性主義傳統(tǒng)的客觀唯心主義者,黑格爾哲學致力追求的是普遍必然性的東西,而一切的偶性或特殊性只是這種必然性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在黑格爾看來,人的情欲往往是暫時的,多變的,因而是一種偶性,這種偶性的東西必須得到正確引導從而進展到普遍性。因而黑格爾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學生個性的觀念一直持強烈的反駁的觀點。因為人作為社會性的存在,就應該按照一種必然存在的普遍性規(guī)則而行動。而學校教育得目的就在于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擺脫特殊性,達到普遍性精神。特殊的個人不具有完全自由的精神,只是一種抽象性的存在。因而個體要擺脫其特殊性獲得普遍性的生命形式或者倫理的生命形式就不得不接受教育,這正是教育的深層本質之所在。所以黑格爾說,教育就是要把特殊性加以琢磨,除去自然的質樸性,即精神所潛在的直接性和單一性,使它的行徑合乎事物的本性。教育立足于對于靈魂的改造和充盈,是自然人向社會人生成的必經階段。而從主體方面看,人作為一種獨立的存在,要想實現(xiàn)真實的存在感,就必須去除個體身上的某種或者某些特殊性即偶性,無限接近普遍的必然性,才能成為自我精神的主宰,實現(xiàn)本質意義上的自由,而且這種自由是精神上的。

因此,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精神解放的工作,教育的目的在于使那種普遍的必然性的倫理,從相對于主體來說是外在的東西逐漸成為相對于主體來說內在的東西,從而使倫理的規(guī)定相對于主體來說具有合理性,并使主體自覺地將自身的特殊物與普遍物進行有機地融合與統(tǒng)一,從而形成一種相對于社會或者他人來說“有教養(yǎng)”的存在。當然,教育和教化的過程,相對于主體來說是一種艱苦的過程,因為它要活生生地剝掉個體與生俱來的天性中的一部分,而使之融入社會的普遍必然性,這也就是教育或者教化的困難所在,當然也體現(xiàn)了教育或者教化工作的艱巨性和神圣性。

其次,教育培養(yǎng)個體的愛國情感,以維持基本的生活秩序。特殊性通過鍛煉達到普遍性之后,又是真實的自為存在的單一性,即它仍具有特殊性,并因為掌握了普遍的形式,而擁有了無限的獨立和自由,并不受束縛。因而,接受教育不是接受束縛,而是擁有獨立和自由的必經階段??偟恼f來,人是一個社會性的人,必須接受社會的普遍法則,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自由獨立。黑格爾說: “一個人越是受過教育,在他的行為舉止中就越少出現(xiàn)某種僅僅是他特有的東西、因而某種偶然的東西?!盵3]69受過教育或者教化的人往往體現(xiàn)為一種遵循普遍必然性的規(guī)則性,循規(guī)蹈矩,沒有受過教育或者教化的人則處處張揚自己的個性或者特異性。因此教育的目的還在于使個體看到國家生活中每一個肯定的東西和肯定的方面,培養(yǎng)個體的愛國情感,以維持基本的生活秩序?!盀榱耸勾蠊珶o私、奉公守法及溫和敦厚成為一種習慣,就需要進行直接的倫理教育和思想教育,”[1]314在為國家最高利益服務的過程中,主觀的任性就會消失,同時服從普遍的利益、觀點和事業(yè)的習慣也會逐漸養(yǎng)成。通過教育或教化,作為實踐態(tài)度的意志就不斷地接近作為理論態(tài)度的精神,人類的本性不斷得以完善,意志也就逐漸從主觀精神過渡到客觀精神,進而發(fā)展到絕對精神的狀態(tài)。精神的發(fā)展是一個過程,因而倫理的教育或教化必然亦是與精神永伴相生的。

三、倫理實體與倫理教育

那么,社會個體如何獲得倫理教育?黑格爾認為,家庭、社會、國家三個重要的“實體”擔當著重要的倫理教育責任。個體也只有成為家庭、社會、國家中的成員才能獲得倫理性的實存。

家庭是直接的或自然的倫理的精神。以主觀性的愛為其規(guī)定性,并通過愛使主體認識到自己在家庭中不是一個獨立的人,而是其中的一個成員。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子女便獲得了倫理性的實存,子女的權利和義務也便獲得了確定性。父母對于子女的愛首先體現(xiàn)在保障子女享有被撫養(yǎng)和受教育的權利。子女受教育的權利的根據在于,應該怎樣做人,靠本能是不行的,而必須努力。父母教育子女,父母對子女予以紀律約束,其目的就在于約束子女的“個體意志”,以使純粹感性的東西被理性的東西所替代,即約束子女的“任性”,從而把社會的必然普遍物的東西熏陶到子女的意志中去;培養(yǎng)子女的歸順感,這種服從感使子女產生長大成人的渴望。因而家庭對子女的教育的目的在于,向子女灌輸一種沒有直接對立面的感覺的那種形式的普遍性的倫理原則,從而使子女學會過一種社會性的倫理生活。當然這只是子女生活的第一個階段,典型特征就是信任與服從,這種信任與服從使子女脫離原始天性的狀態(tài),并進而形成一種獨立的人格;獨立的人格就使子女獲得了一種脫離家庭跨進社會、成為社會和國家成員的能力,這樣也就具備了過社會和集體生活的倫理基礎或者能力。

當然,在家庭的倫理教育階段,子女對教育也不是處于純粹的被動狀態(tài)。由于家庭教育培養(yǎng)的那種服從意識,使得子女產生一種長大成人的渴望和進入到所想望的較高階段即成年人世界的沖動,因而子女自身就自發(fā)地產生接受教育的愿望。當子女產生出這種主動接受教育的意識時,父母對子女的管教就會由紀律代之以愛與信任,這樣子女所獲得的理性的東西便會帶有個體特有的主觀性,從而獲得脫離家庭的自然統(tǒng)一性,為進入市民社會準備了倫理基礎。

個體擺脫家庭進入社會是成長的必經階段。市民社會是各個成員在共同遵守普遍性過程中的聯(lián)合。在市民社會中,每個人以自身利益為最高利益,他人只是自己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工具或者手段,“一切癖性、一切秉賦、一切有關出生和幸運的偶然性都自由地活躍著;”[1]197一切以特殊性為原則,這是市民社會最初的景象。但黑格爾認為,這種情形不會持續(xù)多久,因為,個體要通過別人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利益,這樣自身的利益必須具有與他人相同的普遍性才能得到他人的幫助,也就是說,個體只有在謀取自身利益的過程中也使他人受益。這種即使他人受益也使自身受益的規(guī)定性就是一種普遍的規(guī)定性。由此可見,個體的特殊性要求必然要受制于普遍性的制約,由此才能實現(xiàn)真實的存在。

在黑格爾看來,國家是最高階段的倫理實體,只有在這樣的倫理實體中,個人才能獲得自由;國家與市民社會不同,市民社會的使命是保證和保護所有權和個人自由。國家是一種普遍的客觀精神,在國家中的人必須過一種普遍性的生活,并通過這種普遍性的生活來獲得屬于個體的特殊的利益。因而任何肢體健全的國家既要促進普遍物,又要保持特殊性的充分發(fā)展,即“普遍物同特殊性的完全自由和私人利益相結合”,[1]261也就是說,個體應對倫理實體國家盡的義務時與他享受權利的保障相對應的。因而國家的倫理性就表現(xiàn)在以普遍物為中介,維護每一個人的特殊利益。對于每個個體來說,權利和義務也是高度統(tǒng)一的。在國家中一切系于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統(tǒng)一,是實體性的東西和特殊性的東西的相互滲透,因而國家是倫理性的實體,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這就是說,國家與個體互為一體,既然國家是一種先驗合理性的存在,那么個體就應該尊重和擁護這種存在,而這種尊重和擁護就是一種“愛國”的情感。而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認識國家事務中肯定的方面,并堅定地自覺維護國家的生活秩序。經過教育或者教化,個體的主觀任性隱遁起來,個體服從普遍物的習慣逐漸養(yǎng)成。這樣,教育不斷地使精神得以改造,直至普遍精神,教育的目的得以實現(xiàn),教育的本質得以彰顯。

[1]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M].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

[2] [德]黑格爾.精神現(xiàn)象學:下卷[M].賀麟,王久興,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 [德]黑格爾.哲學全書[M].楊祖陶,譯.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

(編校 舒易紅)

On Ethical Art: Hegel's View of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XIEFang

(Law Schoo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Hengyang Hunan 421002,China)

From the basic standpoint of the objective idealism,Hegel meaningfully discussed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He thought that the essence of education is to make the individual first nature of natural,direct and accidental into the second nature of universal,inevitable and ethical,that is the nature of spirit,or the nature of education is the art of ethics. This kind of moral education will accompany the whole life of the people and it can be realized with the unionization of three ethical entities of the family,society and country.

education; ethics; liberty; ethical entity

2016-11-2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問題及路徑研究》,湖南省高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項目編號:湘教通(2016)202號)《當代大學生學習幸福感研究》,衡陽師范學院南岳學院課題(項目編號NJY201604)。

謝芳(1972—)女,湖南衡陽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從事倫理學、教育教學法研究。

B516.35

A

1673-0313(2017)02-0083-05

猜你喜歡
普遍性特殊性黑格爾
何不炳燭
絕對者何以作為實存者?——從后期謝林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來看
中醫(yī)治療特殊性糖尿病的研究進展
我國近代農業(yè)機械化的特殊性
女性冠心病診斷與防治的特殊性
論哲學的普遍性面向
我國近代農業(yè)機械化的特殊性
論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三大層次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體內的塑料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