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的入藏與整理

2017-03-09 07:10王振芬
吐魯番學研究 2017年2期
關鍵詞:大谷旅順殘片

王振芬

創(chuàng)建于1917年的旅順博物館在中國博物館界是個獨特的存在,它的獨特性不僅體現(xiàn)在歷經(jīng)日本殖民時期建館、前蘇聯(lián)紅軍接管和中國政府最終收回的滄桑變遷中,更主要是在這種獨特的歷史際遇下所造就的獨特的藏品體系。其中來源于新疆地區(qū)、以吐魯番為主要出土地的漢文文書就是這些特色藏品中重要的內(nèi)容,我們稱其為“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這批文獻無論從數(shù)量上,還是其所涵蓋的內(nèi)容上都是重要的一宗。由于種種原因,這宗文獻也是目前所知國內(nèi)新疆出土文獻中唯一尚未全面整理公布的大宗收藏,被稱為敦煌吐魯番文書“最后的寶藏”。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與現(xiàn)在已經(jīng)完整公布的日本龍谷大學藏“大谷文書”同屬大谷探險隊的收集品。眾所周知,20世紀初,日本西本愿寺第22代法主大谷光瑞在1902至1914年間曾三次組織探險隊,在我國的甘肅、新疆和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在內(nèi)的古印度地區(qū)從事考古探險活動,獲得了大量珍貴的文物資料。關于大谷探險隊活動的具體情況集中見于1937年出版的《新西域記》(上、下),還有一些當時的探險隊員的個人回憶①橘瑞超著,柳洪亮譯:《中亞探險》,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年。,近年又出版了一些研究者的研究成果②白須凈真:《忘れらわ明治の探險家渡辺哲信》,中央公論社,1992年;又《大谷探檢隊研究の新なた地平》,勉誠出版,2012年;《大谷光瑞師五十回忌記念號》;龍谷大學東洋史學會《東洋史苑》第50、51合并號;柴田幹夫:《大谷光瑞の研究:アジア廣域における諸活動》,勉誠出版,2014年;片山章雄《大谷探檢隊の追跡——交流人物、探檢記錄、關系文物》,《龍谷史壇》第124號,2006年;宋文《大谷探險隊吐魯番活動研究》,蘭州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尹紅丹《大谷探險隊第一次西域探險研究》,蘭州大學碩士位論文,2012年;荒川正晴、柴田幹夫編《シルクロードと近代日本の邂逅:西域古代資料と日本近代佛教》,勉誠出版,2016年。,也可以作為了解探險隊活動的補充。

由于歷史的原因,大谷探險隊的收集品在上世紀早期就被分散,現(xiàn)在的主要收藏單位是分屬中國、日本、韓國的旅順博物館、龍谷大學、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從現(xiàn)在公布的資料看,三宗收藏各有側(cè)重,旅順博物館所藏大谷收集品除了古印度佛教造像,最重要的就是來源于敦煌、新疆等地的文獻資料,其中包括敦煌佛教經(jīng)卷①關于旅順博物館藏敦煌經(jīng)卷的調(diào)查,參看尚林、方廣锠、榮新江:《中國所藏“大谷收集品”概況——特別以敦煌寫經(jīng)為中心》,龍谷大學佛教文化研究所,1991年3月。、新疆出土漢文和胡語文獻。近年我們對其中數(shù)量最多的漢文文獻進行了持續(xù)不斷的整理和研究,除了對其學術價值有了越來越清晰的認識之外,我們也對其整理與研究等情況進行了梳理,同時也涉及這宗文獻的分散和入藏等相關問題。與敦煌經(jīng)卷不同,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多為大小不一的殘片,現(xiàn)屬于館藏文物的第20類,主要占用74個文物編號,這74個編號都由若干數(shù)量的殘片組成,統(tǒng)計數(shù)量26000多片,由于整理時期不同,保存方式不同,又分別稱為大藍冊(41冊,尺寸為30.5×45.4㎝)、小藍冊(11冊,18.2×24.2㎝)、十六包和六包。這些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始自二十世紀初,迄今已逾一個世紀,大體經(jīng)歷日本二樂莊時期、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入藏旅順博物館時期、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后三個重要時期,四個階段。

一、二樂莊時期的整理

大谷探險隊三次探險發(fā)掘獲得了大量的文物資料,最初全部運回日本,為了解決其存放問題,大谷光瑞斥資在神戶六甲修建了二樂莊。二樂莊是大谷收集品最初集中的存放地,在這里大谷光瑞組織進行了最初的全面整理②近年陸續(xù)刊行了有關二樂莊時期的資料,見龍谷大學博物館2014年特別展圖錄《二樂莊と大谷探檢隊:シルクロード研究の原點と隊員たちの思い:特別展》。,與漢文文獻有關的就是大、小藍冊的裝裱成冊和《二樂叢書》(四卷)編輯刊行、《西域考古圖譜》(天、地)出版。

關于文獻在二樂莊裝裱成冊的情況,一份現(xiàn)藏西本愿寺史料研究所、名為《發(fā)掘書畫表具控》的資料有記錄,它是有關本愿寺室內(nèi)部在明治44年(1911)1月28日至大正元年(1912)10月23日整理發(fā)掘品的備忘錄,主要涉及發(fā)掘品裝裱、攝影、研究者來訪等內(nèi)容。據(jù)橘堂晃一推測,這份記錄主要由內(nèi)田巨集道、佐佐木了玄、清原秀惠三人書寫,三人皆為本愿寺室內(nèi)部部員③橘堂晃一:《二樂莊における大谷探檢隊將來佛典斷片の整理と研究:旅順博物館所藏の所謂‘ブルーノート’の場合》,龍谷大學東洋史研究會《東洋史苑》第60、61合并號,2003年。。有關大、小藍冊的記錄開始于大正元年4月28日,持續(xù)到9月3日,主要為每日送出數(shù)量不等的大冊、小冊裝裱和收回的情況,其中提到裝裱者的名字山切重次郎。在這份記錄中還有一個重要名字伊藤義賢(1885—1969),他被認為是其中數(shù)量最多的漢文佛典的主要整理者,他當時也是武庫佛教中學的教員。需要指出的是,根據(jù)這份記錄統(tǒng)計出有48冊大冊、10冊小冊,與旅順博物館現(xiàn)存的41大冊、11小冊有出入,這一點還需要進一步調(diào)查和討論。

二樂莊裝裱標記除了大、小冊的封皮都用了藍色宣紙,從而稱為大藍冊、小藍冊外,還在封皮的右上角帖上了登記標簽。

大藍冊分別為:

“經(jīng)帖一”至“經(jīng)帖二十一”(現(xiàn)編號LM20-1450~1470)

“凈土一”(現(xiàn)編號LM20-1471)

“經(jīng)帖燒一”“燒帖貮”(現(xiàn)編號LM20-1472~1473)

“外經(jīng)一”“外經(jīng)二”(現(xiàn)編號LM20-1474~1475)

“法華第一帖”至“法華第十帖”(現(xiàn)編號LM20-1476~1485)“木版經(jīng)一”“木版經(jīng)二”(現(xiàn)編號LM20-1486~1487)

“涅槃經(jīng)”(現(xiàn)編號LM20-1488)

“涅槃般若一”“涅槃般若二”(現(xiàn)編號LM20-1489~1490)

小藍冊分別為:

“小帳一”至“小帳十一”(現(xiàn)編號LM20-1491~1501)①王珍仁、孫慧珍:《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書概況》,《新疆文物》1994年第4期,第52—54頁。

藍冊的整理方式是每個殘片都給出流水編號,個別的標出出土地和經(jīng)名,但這些有標記的殘片與總數(shù)相比還是微不足道,況且當中還有錯訛②房學惠、孫慧珍:《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jīng)殘片原始整理狀況分析評述》,旅順博物館、龍谷大學合編《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jīng)研究論文集》,龍谷大學,2006年,第35—45頁。。這些標記應該來源于整理者的記憶或者是探險隊發(fā)掘時的記錄。眾所周知,由于大谷探險隊最初沒有對發(fā)掘品的基本信息進行記錄,招致了后來學者的批評,所以這些早期的標記既難能可貴又讓人對其準確性生疑。

在二樂莊時期的整理活動還有一個重要人物橘瑞超,他是大谷探險隊的主要成員,也是早期最主要的整理者。他在1912年6月5日結束探險從敦煌回到二樂莊,帶回了大谷探險隊第三次探險活動的部分發(fā)掘品(留下吉川小一郎繼續(xù)發(fā)掘,吉川于1914年7月回到二樂莊,這時大谷光瑞已經(jīng)辭去法主職位,整理工作已經(jīng)結束),運抵日期為6月12日,據(jù)前面提到的《發(fā)掘書畫表具控》記載,在此之前的4月28日已經(jīng)整理出大小10冊,顯然這十冊整理的是第一、第二次的發(fā)掘品,只可惜我們現(xiàn)在還無法分出這10冊究竟是哪些。

在大、小藍冊接近完成的1912年9月15日,《二樂叢書》第一號刊行,到1913年7月28日,共刊行四號,由橘瑞超編輯,是大谷收集品中有關文獻資料的第一個研究成果。第一號刊布了凈土經(jīng)相關文獻,第二至四號是法華經(jīng)相關經(jīng)典,有胡語,也有漢文。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如上述提到的大藍冊中有專門標注為“凈土”和“法華”的,橘堂晃一認為這是橘瑞超整理出的兩大類殘片。另外,在藍冊中個別殘片有標出經(jīng)名的情況,如LM20-1471-02-03旁邊標出“大無量壽經(jīng)”,這些冊子中的殘片與《二樂叢書》著錄的內(nèi)容應該密切相關,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核查,但可以說《二樂叢書》體現(xiàn)了二樂莊時期文書殘片的第一批整理成果。

1915年,大谷光瑞委托國華社出版了《西域考古圖譜》(天、地),以圖錄的形式公布了大谷收集品的主要內(nèi)容,每件有圖片、經(jīng)名、時代、出土地。其中有76件漢文文獻卻不在藍冊中,2016年,它們中的大部分突然出現(xiàn)在日本橫濱一個拍賣會上③見于日本橫濱國際拍賣會印制的《橫濱國際2016秋季五周年拍賣會·中國書畫》739號。,據(jù)稱來源于與本愿寺有關聯(lián)的私人手中,那么可以推測,這些文獻在出版過程中脫離了二樂莊收藏,并在二樂莊文物分散后成為私人收藏品。

二、入藏旅順博物館

二樂莊文物的分散開始于1915年,恰恰在同一年,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的旅順由殖民當局籌劃建立了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chǎn)陳列所,這個陳列所就是現(xiàn)在旅順博物館的前身。受大谷光瑞的委托,由橘瑞超首先列出了出售給久原房之助并通過久原轉(zhuǎn)給朝鮮總督府博物館的文物目錄。1916年,這批文物運到漢城,先是在景福宮展出,后來成為現(xiàn)在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的大谷收集品,在1935年出版的《新西域記》上有目錄清單,這批文物以美術品為主,鮮見文獻類資料①現(xiàn)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也收藏了一批大谷收集品,這一部分應該是第一次探險所獲。具體情況參見東京國立博物館編《東京國立博物館圖版目錄:大谷探險隊將來品篇》,1971年。。據(jù)《橘瑞超年譜》②橘瑞超著,柳洪亮譯:《中亞探險》,113頁。,1916年5月6日,橘瑞超由神戶到旅順,他此行是隨同大谷光瑞移居旅順,與他們同來的還有原來存放在二樂莊內(nèi)除了上述轉(zhuǎn)給久原之外的所有大谷收集品。大谷光瑞將其全部寄存在剛剛成立的博物館里,并由橘瑞超“在旅順整理運送來的發(fā)掘品,編號登記,準備陳列。為第二年(1917)在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chǎn)館展出”做準備③同上注。另外,文中提到的“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chǎn)館”與“關東都督府滿蒙物產(chǎn)陳列所”以及后文將出現(xiàn)的“關東廳博物館”,都是旅順博物館初建時所使用過的名稱。。橘瑞超的整理工作從1916年5月開始,到1917年12月結束,據(jù)《年譜》記錄,當時參加整理的并不僅僅是他一個人,還有“伊藤等人”,這個伊藤也許就是二樂莊時期藍冊的整理者伊藤義賢。橘瑞超等人在旅順博物館的整理工作也可以看作是二樂莊工作的繼續(xù)。

橘瑞超在旅順博物館整理文書的成果是完成了“十六包”(現(xiàn)編號LM20-1502~1517)。之所以稱為“十六包”④為方便查閱,2003年以來,旅順博物館將十六包殘片也按照大藍冊的方式,粘貼成冊,但稱呼仍使用原名。,是因為不同于二樂莊時期粘帖在冊子上,每個殘片都是先用精心裁好的紙片包好,上面標記尺寸大小,再成組裝入特別糊制的紙袋中,袋子的表面書寫“大谷家經(jīng)破片”作為名稱。在LM20-1512袋子上有用鉛筆書寫的“大正六年六月二日記入濟,池園、山口兩人封”的記錄,大正六年是1917年,正是橘瑞超在旅順整理期間,據(jù)大正八年《關東廳博物館一覽》,博物館當時有一位工作人員叫山口松次郎,沒有查到池園氏的相關情況,但可以想見,橘瑞超等人的整理工作一定是與博物館工作人員相互配合進行的。LM20-1510和LM20-1513封袋上除了整理者簽名外,還有個日期“20/4/23”,即1920年4月23日⑤房學惠、孫慧珍:《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jīng)殘片原始整理狀況分析評述》,第35—45頁。,說明直到這個時間還在登記,此時距橘瑞超回到日本已經(jīng)兩年多了。

特別要說明的是,十六包的整理方式更接近博物館的文物登記方式,不僅給出編號,還給出尺寸和出土地⑥關于十六包標注的出土地,是因為每包包裝袋的封面上都有“C”、“CC”、“CK”、“CT”、“CI”等記錄,這被有些研究者認為是出土地。同見上注。,基本不再涉及殘片的具體內(nèi)容。

關于這一時期的整理,需要進一步說明的還有兩個問題。

一是龍谷大學現(xiàn)藏“大谷文書”的整理。龍谷大學藏大谷文書計有8000多號,主要以佛教文獻之外的世俗文書為主,1949年由西本愿寺內(nèi)務部倉庫移交,“古文書類裝在27個紙袋里面,進一步打開紙袋,約三分之一的袋內(nèi)附有1頁編號,意味著進行過某種程度的整理”①小笠原宣秀:《龍谷大學所藏大谷探險隊帶來的吐魯番出土文書綜述》,橘瑞超著,柳洪亮譯《中亞探險》附錄二。。文書和一些其他類的發(fā)掘品一起裝在一個約長3尺、寬2尺、高2尺多的木箱子里,在木箱的側(cè)面有“大連關東別院光壽會”的字樣,說明這些文物也曾經(jīng)被大谷光瑞帶到旅順,之后不知什么時候又再次運去日本,那么早期的整理也有可能在旅順完成。我們看到,無論是大、小藍冊,還是十六包,都是以佛教類(或者是整理者以為的佛教文獻)為主。也許早期整理的大原則是先將大谷光瑞更關注的佛教類文獻整理出來,因而我們看到的是將佛教文獻與非佛教類文獻分開的狀態(tài)。當然,我們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也有相當數(shù)量互相混淆,這是整理的“初步”所致,并不影響上述說法的成立。需要補充的是,個別重要的非佛教文書在二樂莊時期也有所整理,如著名的《孔目司帖》和“李柏文書”,不僅在二樂莊展示,也和部分其他文書一樣刊布在《西域考古圖譜》上。

二是關于《新西域記》附錄的《關東廳博物館大谷家出品目錄》所涉及的一些問題。這份目錄的形成年代大概是1925至1935年間,共有679個明確的編號,前638個是敦煌經(jīng)卷(這些經(jīng)卷1954年調(diào)撥至北京圖書館,即現(xiàn)在的中國國家圖書館,旅順博物館現(xiàn)保存有10件,均為吉川小一郎帶回,未經(jīng)二樂莊時期裝裱的),從639號開始為“經(jīng)帖破片”,52冊大小藍冊占用9個編號,十六包占用1個編號,這些編號現(xiàn)在還存在于藍冊封皮上。據(jù)旅順博物館現(xiàn)在保留下來的當時的文物大帳(簡稱為《日本大帳》),大谷收集品登記上帳的時間是1929年,這個年代也就自然成為大谷收集品正式入藏旅順博物館的標志。在此之前,從1916年開始是大谷收集品寄存旅順博物館的階段?!度毡敬髱ぁ飞系怯浀拇蠊仁占芬怨庞《确鸾淘煜?、吐魯番高昌古墓陶俑等等立體文物為主,單單不見紙質(zhì)的文獻。究其原因是大谷收集品因材質(zhì)不同分別存放,立體文物在當時的關東廳博物館考古分館,以文獻為主的紙質(zhì)文物存放在關東廳博物館的圖書館。1925年至1928年,關東廳博物館的圖書館從博物館中分離,成立獨立的旅順圖書館,在這個過程中編制了一份圖書館藏大谷收集品的目錄。在《關東廳博物館大谷家出品目錄》最后還附了41件無編號的、各種材質(zhì)的文物,這41件應該是當時在博物館展出的大谷收集品。

三、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之后的重新登記和整理

1945年,前蘇聯(lián)接管了旅順博物館,一直到1955年。十年中,旅順博物館沒什么明顯的發(fā)展,留下的印記是在幾乎每件文物、資料上都有其登記的記錄,藍冊封面上的兩行俄文即是。

到了1954年,旅順博物館回歸在即,開始對其所藏文物進行重新登記,此次登記將館內(nèi)所有文物按材質(zhì)分類,每類給出流水號,大谷收集品為第20類。1955年,館內(nèi)業(yè)務人員對保留下來的殘紙片進行再次揀選,將選出的殘片簡單分裝為8包。2002年再次組織人員對這8包進行整理登記,共計3408片,給出6個文物登記號(LM20-1518~1523),這次整理應該是繼二樂莊時期、博物館初建時期之后對文書殘片的第三次整理。在這個過程中,博物館的業(yè)務人員也開始了研究工作,編制了整理目錄①王珍仁、孫慧珍:《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的漢文文書概況》,第49—55頁。,并在相關刊物上發(fā)表。

四、二十一世紀以來的研究性整理

2003—2006年,旅順博物館與日本龍谷大學合作,共同開展分別由中國國家文物局、日本文部科學省批準立項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jīng)殘片的整理和研究”課題項目。雙方代表人分別是時任旅順博物館館長劉廣堂、龍谷大學校長上山大峻,雙方本著對等的原則,均有10余人參加具體工作。日本京都大學竺沙雅章、上海師范大學方廣锠分別應邀指導。工作方法是首先對前列52冊、十六包、六包的所有殘片進行攝影掃描,采集每件殘片的高清信息資料,然后利用《大正藏》電子檢索系統(tǒng)對每件殘片進行檢索,比定出殘片的經(jīng)名、內(nèi)容。殘片的斷代是按照日本學者藤枝晃的分期法,分為:北朝前期(AA期,3世紀末至5世紀前半北涼時期止)、北朝后期(A期,5世紀前半至6世紀中葉)、高昌國時期(A'期,6世紀前半至7世紀中葉麴氏高昌王國滅亡止)、高昌國末期至唐西州時期(C1期)、唐西州時期(C2期)、唐西州至回鶻時期(C3期)、回鶻時期(D期,9世紀中葉至11世紀)。整理體例要求每件殘片的整理檔案包括經(jīng)名、譯者、撰著者、錄文、在《大正藏》中的位置、尺寸、書寫方式、紙質(zhì)、書體和時代等28項內(nèi)容。共查出13930片,502部佛教典籍。2006年雙方在大連聯(lián)合召開了國際學術研討會,同年合編出版了《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jīng)選粹》,有1429片佛經(jīng)殘片公布出來。此次合作的學術成果有:一是再次發(fā)現(xiàn)了與已知世界上最早的漢文佛教寫本——西晉元康六年(296)《諸佛要集經(jīng)》為同一寫本的殘片14片,這14片殘片散存在不同經(jīng)冊中,將其一一比對出來②三谷真澄:《旅順博物館所藏〈諸佛要集經(jīng)〉寫本について》,旅順博物館、龍谷大學合編《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jīng)研究論文集》,2006年,第64—73頁。。二是新發(fā)現(xiàn)了帶有承陽三年(427)年款的《菩薩懺悔文》。承陽是沮渠氏北涼使用的年號,不見于史書記載,現(xiàn)在已知使用承陽年號的只有兩件實物,一件是甘肅酒泉出土的北涼時期馬德惠石塔,另一件是高昌出土的戶籍文書(現(xiàn)藏德國柏林)。不僅如此,這件寫本本身也是研究當時南北佛教文獻交流、早期佛教菩薩受戒等問題的重要資料③王振芬:《承陽三年〈菩薩懺悔文〉及其相關問題》,《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佛經(jīng)研究論文集》,第74—83頁。。三是對新疆吐魯番地區(qū)本土佛教傳播情況有了初步的認識④橘堂晃一:《旅順博物館藏麴氏高昌國時代の佛教注釋書概觀》,同上注,第84—103頁。。除此之外,通過整理許多殘片,實現(xiàn)了連綴,特別是與龍谷大學藏品的連綴,為雙方的藏品研究都提供了新的方法。

但是,此次合作初步完成的整理僅僅限于佛教文獻,整理的廣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合作結束后,雙方還保持交流⑤旅順博物館、龍谷大學合編《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凈土教寫本集成》,龍谷大學,2010年。,旅順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也有新的成果發(fā)表⑥郭富純、王振芬:《旅順博物館藏西域文書研究》,萬卷出版公司,2007年;《書法叢刊:旅順博物館藏西域書跡選》,文物出版社,2006年專刊。,但就全面整理和研究而言,投入的人員和時間明顯不足。

2015年,旅順博物館與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達成合作協(xié)議,由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的工作人員、老師、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組成“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整理團隊,開始了新一輪整理和研究工作。這次整理承接歷次成果,采取分工檢索、集體會讀、實物比對等方式,與以往各階段的整理工作相比,不同之處有三:

一是整理范圍全面,以前整理規(guī)模有大有小,但均局限于一個類別、一種文獻,此次整理不僅要對數(shù)量占絕對優(yōu)勢的佛教文獻進行整理,而且對其他宗教——道教、摩尼教等文獻、世俗文書,無論數(shù)量多少,均在工作范圍之內(nèi)。另外,對其來源、分散等文獻本身情況的調(diào)查也是此次工作的內(nèi)容。

二是工作起點高,以前的整理都只是就整理而整理,眼光和視野局限在材料本身,此次整理不僅要確定出殘片本身在內(nèi)容、時代等方面的準確信息,更主要是將工作重點放在與其他宗相關收藏的關聯(lián)上,連綴、比對、排列,從而確定學術價值。

三是整理目標明確,以前整理新疆出土文獻或則依據(jù)敦煌文書的整理方法和成果,或則按照傳統(tǒng)文獻學的方法,此次整理是站在寫本時代吐魯番文獻的角度,建立該時代該地區(qū)的文獻體系。

從一開始,整理和研究就同步進行。2016年8月,整理團隊參加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在無錫召開的學術研討會,會上提交論文24篇,由于整理工作還處于初期階段,大部分研究是就獨立的一個或一組殘片展開,但也充分展示出了研究成果,現(xiàn)在這些成果已經(jīng)陸續(xù)在專業(yè)刊物上發(fā)表。

2016年底,該項目順利成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重大項目。2017年8月,在新疆師范大學黃文弼中心召開了第二次學術研討會,會上提交論文25篇,與前次不同,論文從關注一個殘片的點,到更關注一個殘片所代表的面,反映了團隊整體研究視野向深度和廣度擴展,文獻本身的學術價值也通過這樣的整理和研究予以凸顯。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更有價值的成果在不久的將來出現(xiàn),揭示出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的真正價值。

經(jīng)冊六十六20.1515十六包8—648—11經(jīng)冊六十七20.1516十六包8—648—12 692經(jīng)冊六十八20.1517大谷家經(jīng)破片CC自壹號至拾四號CY自壹號至五號大谷家經(jīng)破片CK自壹號至百〇五號佛經(jīng)斷片經(jīng)冊六十九經(jīng)冊七十經(jīng)冊七十一經(jīng)冊七十二經(jīng)冊七十三經(jīng)冊七十四20.1518 20.1519 20.1520 20.1521 20.1522 20.1523一九五○年代整理

猜你喜歡
大谷旅順殘片
WHERE EMPIRES MEET
Where Empires Meet
俄藏Инв.Νо.5448號殘片考補
英藏西夏文《莊子》殘片考釋
俄藏Инв.No.6239號《天盛律令》殘片考補
兩則未刊俄藏《天盛律令》殘片考釋
日俄旅順要塞爭奪戰(zhàn)剖析
評李鴻章選擇旅順建立海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