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倫
天氣冷的時候,稍微不慎,就會受寒,所以,本期我們講講附子理中丸。
天冷時注意寒邪傷胃
先從兩個例子說起吧。
一個是自己母親的,多年以前,有一次,大概是春天或秋天的時候,我給家里打電話,聽到母親有氣無力的,問怎么了,母親說,最近胃痛,總是感覺隱隱作痛,吃什么都沒有胃口。
我當時也沒有太在意,結(jié)果,這個病居然就一直纏綿了下來,期間母親自己服用了許多的疏肝和胃等的藥物,都沒有效果。
這事兒大約折騰了一個月吧,直到我回家了,看到了母親,居然還在為此病難受,我其實連脈都沒有診,舌頭也沒有看,我只是在下車的時候感受到了沈陽冰冷的溫度,然后看到母親穿衣服的方式,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兒了。
原來,當時的沈陽天氣很涼,老太太愛美,穿的衣服是個對襟的,扣沒有系上,這樣胳膊處的衣服是雙層的,但是前胸的是單層的。
于是,我就立刻出去買了一個中成藥——附子理中丸。
然后我告訴母親,只吃一丸,就可以好。
母親認為我太輕率了,這么嚴重的病,你說一丸就好,這不是太不靠譜兒了嗎?但是為了給學醫(yī)的兒子一個面子,就勉強吃了一丸。結(jié)果,這個附子理中丸一丸下去,折騰了一個月的痛,就此就消失了,后來基本沒有犯過。
母親的這個病,就是寒邪傷到了胃部,導致寒凝胃脘,大家都考慮治療胃病要疏肝和胃了,忘記了這個寒邪。
體弱人群更易被寒邪所傷
再舉個例子。
有一次我從外地剛剛回到家里,一位多年的朋友就給我打電話,她要馬上到我家見我,說最近很不舒服。
我的這位朋友是個演員,前些日子去海邊了,下海玩了一會兒,然后回來后吐了一次,再后來不吐了,但是開始腹脹了,持續(xù)腹脹一周左右了,什么都吃不下去,還感覺餓,可是吃了一點就腹脹,無法進食,覺得氣脹在里面,無法通氣,無法進食,這樣下去身體可就不行了。
除了腹脹,其他的沒有什么異常的,什么癥狀都沒有。
但是在診脈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她的手是冰涼的。
她的個子很高,模特身材,但是只穿了那種時裝短褲,長長的腿都露在外面。當時我就想,我都穿厚厚的牛仔褲了,您這就不怕冷?
當時因為她的舌苔薄白滿布,于是我分析她有濕氣,于是開了白蔻仁,配了點焦三仙(全都是六克)。然后我告訴她,同時買附子理中丸一盒,服用一丸。
傍晚的時候,她來了電話,說服用了一丸以后,覺得肚子里的氣已經(jīng)通了,不再脹滿了。
其實,這樣的事情我會遇到很多,在春秋天氣變化的時候,白天很熱,但是早晚很涼,涼風嗖嗖的,身體壯的人沒有問題,但是部分體弱人群如果不注意,會被寒氣傷到。而在冬天,則被寒邪傷到的機會更多,所以,我們要有所防范。
寒邪的治療:寒則溫之
那么,什么是寒邪呢?
我們中醫(yī)教程的定義是: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結(jié)、收引特性的外邪。
這個寒邪,本來為冬令之主氣,但是,千萬不能教條,其他季節(jié)也多,甚至任何季節(jié)都有,現(xiàn)在夏天也尤其的多,因為有空調(diào)的存在。
在中醫(yī)里面,被寒邪傷到,有傷寒與中寒之別,一般如果體表被寒邪傷到,叫傷寒;如果我們咕咚幾瓶冰啤酒,直接把臟腑給冰住了,這叫中寒。
那么,都有哪些感受寒邪的途徑呢?
方式很多,比如:淋雨、下水著涼、衣單、露宿、空調(diào)、飲食冷。
寒邪有如下幾個特點:
第一,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陽氣弱的人,更是要躲著寒邪。
第二,寒性凝滯。氣血凝滯,不通則痛,總是會引起胃腸,腹部等的疼痛,很是痛苦。而寒冷的天氣如果老人不注意,就會寒凝心脈,導致心臟的問題,所以春捂秋凍是不適合老人的,老人這個時候就要隨時增減衣服。
第三,寒性收引。這個是說寒邪容易造成拘攣的問題。
對于寒邪的治療,就是寒則溫之。
對癥治療,一丸見效
下面我簡單介紹一下針對寒邪的附子理中丸,這個附子理中丸所有的藥店都可以買到,是個最常見的方子。
這個方子其實是張仲景的理中丸的加味,加上了附子,藥的主要成分是干姜和附子,中醫(yī)說:附子非干姜不溫,這兩味藥放在一起效果特別的好,藥里面還有黨參和白術(shù)、甘草。
這個方子主要是溫脾胃的,冷天著涼,多是脾胃受涼,被寒邪傷到脾胃以后,一般都會肚子痛,或者胃痛,有的還會出現(xiàn)上吐下瀉的情況。對于這種脾胃受寒的情況,我對附子理中丸一般的用法是,只服一丸,一般立刻就會緩解,最多兩丸,如果沒有效果,就不是這個問題,后面的就不用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