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春霞
摘 要: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中強調,要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帶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體地位的提升,進而完善歷史教學活動。這就給高中歷史教學的評價帶來一些難度,因此開展了將多元評價法應用到高中歷史教學評價的研究。
關鍵詞:多元評價法;高中歷史;研究展望
身為一名高中教師,對于“考試領導教學”這句話當然不陌生,并且有時還必須要奉行不悖,否則學生的升學狀況不佳,可能要受到很大的壓力或者指責。到底升學率的高低仍然被視為是當前教學成效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評價指標,然而,教育的目的絕對不只是為了升學考試,但是在現(xiàn)行的環(huán)境下,老師們似乎只能“迎合潮流”,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一向以紙筆測驗為主,而紙筆測驗只重“知識”部分,往往忽略學生在“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學習,并且通常因為命題技巧的不足以及已有標準制式的答案,也很難測量出學生較高層次的思考力;如果只采取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評價學生,勢必無法達成教學目標,而且還會導致教育不正?;R虼?,將多元評價應用于歷史教學中,借由多元評價的實施,可以使學生在歷史科目的學習上,能夠對其學習動機、學習過程、學習成就與學習態(tài)度有所幫助。
一、多元評價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意義
1.理論意義
探索中學生歷史多元化評價的本質特點及規(guī)律,并建立有效機制,探索中學歷史多元化評價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并建立相關的有效機制,測量中學生各種能力,并建立相關評價機制。
2.實踐意義
歷史多元評價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的核心所在,對其深入探討和研究,能有效地促進其優(yōu)化,從而提高歷史學習的效益,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推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有利于從根本上克服教學操作上存在的一些錯誤現(xiàn)象,有利于消除學校、教師、家長之間存在的疑慮。提高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二、多元評價的理念和方法
最近幾年,國內國際教育界對多元智能理論的討論越來越多,認為學生的能力是多元化的,因此,現(xiàn)代教育對學生的評價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加上新近的學習理論強調,知識是學習者主動構建的結果,學習不只是知識的積累,而且是學習者構建自我意識的過程,并還受到學習過程中人、事、物的影響。這些理念不僅僅推動了教學的改革,更引出對評價觀點的新思考,促進多元評價方式的發(fā)展。據(jù)此,多元評價的基礎理論有兩個,一個是多元智能理論,另外一個是構建主義學習理論。
1.多元智能理論
20世紀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論”,他指出,人類的智慧是多元的而非單一的,不應該以標準測驗的得分來評價人類的智慧,他把智慧定義為: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遇到問題的能力;提出新問題并解決的能力;對自己所屬文化能夠做出有價值的創(chuàng)作的能力。他提出人類的八種智慧,包括:語言能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數(shù)學-邏輯能力(Logical - 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間能力(Spatial Intelligence),肢體運動能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人際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認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自然認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多元智能理論不是否定傳統(tǒng)的一切,而是更加深層次擴展教育的內涵。雖然為了響應多元智能理論,很多種相關的評價方式被提出,但這并不意味著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方法應該完全被取代。主要因為:多元評價的重點是將評價工作當做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部分,不僅僅超越僵化的紙上作業(yè)局限,使教學、學習、評價三者緊密結合,而且它是多元的,適應性強的。評價學習進展的測驗方式也要相應做出調整??傊嘣悄芾碚搶τ谠u價方式的啟示,正好可以讓教育者用來評價學生的學習進展。
2.構建主義學習理論
構建主義基本上是在解釋“知識是什么?”和“學習是什么?”這兩個問題的一種理論模式。許多學者指出,現(xiàn)代構建主義的基本原理有三種:
(1)知識是認知個體的主動構建,不是被動接收或者吸收;
(2)認知的功能在于適應,是用來組織經驗的世界,而不是用來發(fā)現(xiàn)本體的現(xiàn)實;
(3)認知是個人與別人通過磋商和和解的社會構建。
所以,根據(jù)以上原理,構建主義學者認為知識是個人自行或者團體共同構建的結果,強調學習是透過不斷修改學習者先前得到的知識,主動構建對某一概念或事物的了解,而不是被動接受老師知識的灌輸。換句話說,學生的學習應該是主動的、積極的、有目的的,教學是在引導學生構建知識,而不是灌輸學生知識。
綜上所述,多元評價有了多元智能理論和構建主義兩大理論的支撐,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傳統(tǒng)測驗的缺失。在教育上我們常說“因材施教”和“適應性學習”,這種強調個別差異,不同的學生應該給予不同的教學方式,評價時又怎么能用單一的方式、單一的標準來判斷?更何況,新課程改革已經進行多年,其中“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理念,正好可以有多元評價方式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發(fā)展機會,并使學生體會到本身的價值存在。
三、多元評價未來研究展望
本研究對象為高中年級的學生,課程范圍為高中歷史部分,未來研究可以選取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教材范圍,或者是擴大樣本數(shù),以更廣泛地了解多元評價的可行性和實用性,甚至建立具體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流程,進而全面推廣多元評價到歷史課教學中,使歷史教學能夠引導學生培養(yǎng)多元的能力,擺脫以往刻板、僵化的形象,展現(xiàn)歷史教學的新面貌。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