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輝
(徐州市銅山區(qū)大許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婦產科,江蘇 徐州 221124)
產后出血的診斷與治療
王 輝
(徐州市銅山區(qū)大許鎮(zhèn)中心衛(wèi)生院婦產科,江蘇 徐州 221124)
產后出血;診斷;治療
產后出血是指胎兒經陰道分娩后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 ml,或剖宮產后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1000 ml。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fā)癥,也是導致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產后出血不僅好發(fā)于高危產婦[1],也可見于正常產婦,如果搶救不及時,短時間內產婦可因出血過多而死亡。絕大多數(shù)產后出血所致的孕產婦死亡是可以避免或創(chuàng)造條件可避免的,關鍵在于早期預防、早期診斷及早期處理。所以產科醫(yī)生應熟練掌握產后出血的早期預警和救治措施。如何降低產后出血的發(fā)病率及致死率是全球產科醫(yī)生共同探究的熱點問題。下面根據(jù)近幾年來臨床所見的病例,就其產后出血的病因、高危因素、診治方法、結果、討論及體會總結如下。
我院產科2011年~2015年住院分娩孕產婦中,平均每年住院分娩人數(shù)約1300人,其中產后出血發(fā)生率占分娩總數(shù)1.5%,病因主要有子宮收縮乏力、胎盤粘連、前置胎盤、軟組織損傷(宮頸裂傷、陰道裂傷)等。其中子宮收縮乏力占主要病因,約占出血原因的70%。其次常見的病因是胎盤因素,約占20%。軟組織損傷約占10%。
在臨床工作中,目測法估計出血量通常以實際出血量要少30%~50%,因此實際產后出血量=目測法×2。當估計的出血量與產婦癥狀不符時,應多方面聯(lián)合評估病情。通常常用的評估產后出血量的方法有下列幾種。
稱重法是指陰道分娩時胎兒娩出后產婦臀下放置會陰墊和干燥的護陰墊之差/1.05為陰道出血量。用血容器收集的出血量為容積法。剖宮產時術中出血量為(吸引器內的血量-羊水量)+術中紗布前后重量差/1.05,回病房后測量出血量可用會陰墊收集失血。
休克指數(shù)法=脈率/收縮壓,根據(jù)休克指數(shù)估計失血量。
血紅蛋白每下降10 g/L,累計失血約400~500 mL,紅細胞計數(shù)下降1×1012萬/L,血紅蛋白下降>30 g/L。
針對出血的原因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評估病情和搶救工作應同時進行,應迅速成立麻醉科、重癥監(jiān)護室、有關科室的業(yè)務骨干等多科室的搶救團隊,立即組織搶救。
立即建立至少兩條有效的靜脈通道,面罩加壓給氧,如呼吸困難可用呼吸機正壓給氧,同時應快速進行病情評估,密切監(jiān)護生命體征變化。搶救措施包括:按摩子宮應用縮宮劑,查找出血原因,抗休克治療,即刻備血。在血制品還未到位情況下,應先給予晶體液及膠體液快速輸入,以擴張恢復血容量,建議在中心靜脈壓指導下輸液。
藥物治療:宮縮乏力是引起產后出血的主要病因,一經確診,在按摩子宮的同時使用縮宮劑,常用的縮宮劑包括縮宮素類和前列腺素類,有時需配合應用止血劑??s宮素的及時應用可以減少約40%的產后出血。優(yōu)點為簡便、高效、經濟,不需特殊儲存,適應于基層醫(yī)院。
保守性手術治療:如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需進一步采取保守性手術治療。保守性手術是指保留子宮的手術方法,包括宮腔填塞壓迫止血、盆腔血管結扎、子宮壓迫縫合等,若病情危機,危及生命時應行子宮切除術。
子宮動脈栓塞術:屬于介入療法的一種,近年來多用于治療產后出血,但技術要求較高,在基層醫(yī)院難以推廣使用。
子宮切除術:當出現(xiàn)難治性產后出血,經上述藥物治療及保守性手術治療失敗時應緊急行子宮切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辦法。
我院收治的產后出血患者經過以上各種診斷與治療方法,全部得以成功,術后復查彩超示子宮血供良好,產后訪視無異常,因我院為基層衛(wèi)生院,條件有限,特殊手術難以實施,此種治療方法簡單易行,成功率高,利于推廣。
產后出血嚴重威脅產婦生命安全,其重在預防。產前培訓至關重要。因此,向孕產婦普及正規(guī)產前檢查的重要性[2]。剖宮產前,對有高危因素和有預見的產后出血的孕婦,術前應制定詳細的手術方案,一定要考慮到可能出血的嚴重程度,及其病情的復雜性,不能存在任何僥幸心理,做好全面的應急情況準備工作,及充足的血液供應[3]。只要妊娠分娩就有可能發(fā)生產后出血,醫(yī)護人員應提高警惕,及時發(fā)現(xiàn),積極正確搶救,應做到盡早想到、盡早發(fā)現(xiàn)、盡早診斷、盡早治療。對分娩前有存在出血的高危孕婦,應從最嚴重的考慮出發(fā),做好盡可能的充分應對準備[4]。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應加強產科醫(yī)生和助產士對誘發(fā)產后出血的因素深入了解,定期進行技能培訓考核,建立多學科組成的診療搶救小組,由深資產科醫(yī)師進行統(tǒng)籌安排,使搶救工作順利進行,提高搶救能力及救治水平。
[1] 劉興會,陳 錳.產后出血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3,29(8):561-563.
[2] 顏建英,廖秋萍.產后出血的臨床預警信息分析[J].現(xiàn)代婦產科進展,2013,22(9):734-737.
[3] 陳 錳,劉興會.產后出血的急救[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3,10(2):20-23.
[4] 孫彩鳳,蔣雅琴.產后出血的預防及處理的臨床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2,23(6):758-759.
R714.46+1
B
ISSN.2095-8242.2017.054.10547.02
本文編輯:吳 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