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摘 要】粵西化州地區(qū)的“跳花棚”又稱“跳棚舞”,是一種表演時戴著面具的儺舞。起源于福建福州,于明朝末期流傳到化州?!疤ㄅ铩币运毦咭桓竦脑煨?,搞笑、夸張、粗獷的舞蹈動作受到化州人民的喜愛。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本文從化州“跳花棚”的歷史淵源、表演形式、舞蹈呈現(xiàn)的風格特點入手,試論化州“跳花棚”的藝術特色。
【關鍵詞】化州;跳花棚 ;跳儺;藝術特色;歷史價值
中圖分類號:J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1-0163-02
粵西化州地區(qū)的“跳花棚”,又叫“跳儺”,它的特點是戴著木制面具進行表演,在茂名、化州等地甚是聞名。作為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族舞蹈,“跳花棚”是古代中原儺舞與當?shù)仫L土習俗融合產(chǎn)生的。傳統(tǒng)“跳花棚”的面具是由樟木制作的,隨后逐漸演變?yōu)槿缃竦牟菥幟婢摺!疤ㄅ铩睆拿髂┝鱾髦两?,以它獨具一格的造型,搞笑、夸張、粗獷的舞蹈動作受到化州人民的喜愛,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本文從化州“跳花棚”的歷史淵源、表演形式、舞蹈呈現(xiàn)的風格特點入手,試論化州“跳花棚”的藝術特色。
一、悠久的歷史淵源
化州地區(qū)的“跳花棚”又叫跳棚舞,是人們臉上戴著面具進行儺舞表演的活動。它起源于福建省福州市,流傳到化州是明朝末期。根據(jù)考察記載,“跳花棚”曾經(jīng)在化州的榕根、長尾公等村流行,但是因為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最后只在長尾公村流傳下來。據(jù)地方志粗略記載:“明、清兩代,化州等地區(qū)覲光門外沙洲為棚,城鄉(xiāng)社會擇善歌者,著童子傀衣、傀巾,夤夜持鈴奏歌載舞,奏鼓響樂,上下壇場而緩緩步伐?!边@種表演稱為“跳儺”?!皟笔巧瞎艜r代人們驅鬼、敬神的一種祭拜儀式。由此可知,化州“跳花棚”作為儺舞的一種,是粵西等地民間風俗文化的體現(xiàn),帶有濃厚的民間宗教迷信色彩。粵西等地的風俗文化主要是由唐朝至宋朝時期大量居民遷入粵西等地而形成的。他們既帶來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又帶來了各自的宗教禮儀,豐富了粵西的文化。
因此,化州“跳花棚”在悠久的歷史演變中,不僅彰顯著吳越文化、本土中原文化的特點,還結合了自己的文化精髓,使儺舞藝術表演獨樹一幟。
二、豐富的表演體態(tài)
(一)表演形式和表演風格的演變
傳統(tǒng)的化州“跳花棚”與現(xiàn)在的“跳花棚”,在舞蹈形式和表演風格上有一定的區(qū)別?!吨袊褡迕耖g舞蹈集成:廣東卷》中有過記載:“‘跳花棚是根據(jù)‘儺戲的表演形式進行的,面具是根據(jù)戲曲人物造型佩戴的,表演是按照十八個固定‘科本(或唱本)演出的。有些表演形式如‘接神科或‘安座科等,人們都是跪拜燒香,嘴中吟誦著經(jīng)文,這樣有些類似于農(nóng)村每年春節(jié)時的‘游神?!?/p>
這種表演形式是道教活動的典型代表。傳統(tǒng)“跳花棚”的主要表演風格具有幽默夸大和搞笑粗獷的效果。但是,現(xiàn)在的“跳花棚”在表演形式和表演風格上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二)化州“跳花棚”表演內容
多數(shù)情況下,“跳花棚”在每年的小雪節(jié)氣到大雪節(jié)氣之間選日子舉行,每次表演都會進行一天一夜。在大家一起定的表演日子里,“跳花棚”還有固定的科本順序,即接神、安座、開棚門、小孩兒、道叔、秀才、后生唱歌、依前、陳九、鋤田、釣魚、判官、監(jiān)棚、送蟲、量棚、八仙等,在搭建好的跳棚臺上進行表演。每一個場次都具有特定的含義和表演內容,在傳統(tǒng)的跳棚舞蹈中,這些舞蹈內容代表著驅鬼求祥,祈禱美好等愿望?!疤ㄅ铩北硌蓐嚾輳姶螅械氖鞘畮兹?,有的則多達百余人。比如“道叔”這一場,是由道叔等六個不一樣的人物,臉上帶著面具,頭上戴著不同的頭冠,穿著各式各樣的古袍服按照順序出場,在敲鑼打鼓奏樂中跳著“轉身托腮”等不同的九個動作,一邊跳還一邊吟唱著“鬼仔調”,祈禱風調雨順、五谷登豐,祈求平安?!靶悴趴啤北磉_了多納賢士才子的愿望?!疤ㄅ铩钡氖丝票硌葜校硌菡叽髦耖g搞笑神秘的面具,形態(tài)幽默,舞步有節(jié)奏感,并且和日常的勞作場景、祭拜鬼神儀式相結合,充滿了歡快祥和的氣氛。
傳統(tǒng)“跳花棚”的許多場次(或科目)所表演的舞蹈內容,都帶有濃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于是,現(xiàn)在的“跳花棚”在表演科目中從傳統(tǒng)的“十八科目”變?yōu)楝F(xiàn)在的“鋤田”“道叔”等具有較重要藝術價值的科目?,F(xiàn)在的“跳花棚”表演時長也從傳統(tǒng)的一天一夜縮短為十分鐘,并且在之前的表演內容上加入現(xiàn)在的舞蹈編舞方法,又融合了古典舞蹈的動作,使得“跳花棚”更具有表現(xiàn)力,并向藝術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但是,現(xiàn)在的化州“跳花棚”并沒有改變之前的風格特點,表演內容還是圍繞著勞作豐收、日常生活、愛情情感等展開。
(三)“跳花棚”的舞蹈動作形態(tài)
根據(jù)考察圖片中“跳花棚”的舞蹈動作形態(tài),發(fā)現(xiàn)表演者都有共同的一個動作,即大八字半蹲的馬步。儺舞藝術的重點特征就是馬步,因此,化州“跳花棚”繼承了“儺”舞藝術特征。馬步作為學習武術最基本的樁步,它的姿勢像騎馬并且像樁柱一樣穩(wěn)健。表演者要雙腳跨開,寬度要寬過兩肩距離,呈半蹲姿勢。馬步下蹲要穩(wěn)健,保持較好的平衡,這樣才不容易被別人擊倒。蹲馬步的重要特征便是要蹲穩(wěn)、蹲深。馬步的穩(wěn)健是儺舞最基本的舞姿了?!疤ㄅ铩迸c儺舞有很深的淵源?!皟笔球尮沓?、祈愿美好的愿望表達,最主要的目的是驅鬼除邪,它是中原的祭祀方法。馬步穩(wěn)健有力度,節(jié)奏感強,代表著“儺”的表演過程是與邪惡鬼魂的博弈較量。而“跳花棚”鮮明地繼承了儺舞的特征,無論是什么樣的表演動作都是在馬步的基礎上完成的,但是馬步的動態(tài)范圍比較狹小,在不改變馬步的基礎上,依靠雙腳蹬地跳起來,因此,“跳花棚”的基礎動作便是蹲馬步??梢姡胺€(wěn)”“沉”“蹬”“跳”是化州“跳花棚”舞蹈的基本形態(tài)。
三、“跳花棚”多樣的面具與道具
“跳花棚”表演者戴的是儺面具。在我國悠久的面具文化傳統(tǒng)中,儺面具有豐富的色彩,它的作用至今還在儺舞中發(fā)揮著作用,是儺祭和儺戲藝術表演的重要特點。由此可見,儺面具有著很重要的地位。無論在何時,迥異的面具代表著不一樣的角色。傳統(tǒng)“跳花棚”的面具由樟木進行雕刻,加工者再根據(jù)角色特點進行繪制。如今的面具改進了制作材料,用稻草編織而成,制作時人力及時間成本有了一定的降低。
在道具上,也是按照角色特點來制作的,與面具相同,有些道具被保留下來,同時也新增了不同的農(nóng)耕農(nóng)具,如鋤頭、勺子等。
四、化州“跳花棚”的文化特色
(一)帶有鮮明的吳越文化特色
廣東省化州地區(qū)的“跳花棚”,帶有鮮明的吳越文化特色。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該地區(qū)居民是從福建遷徙過來的,與南越雜居,既帶來了不同的風俗習慣,又帶來了各自的宗教禮儀,將閩南風俗文化融合進來,豐富了粵西的文化。因此,在宋元年間,多數(shù)閩南人移民到了粵西,所以儺祭俗儀都繼承了吳越文化的特色。例如,在“跳花棚”的花棚舞科目中,表演者唱的“賣雞調”,同時又稱作“靈雞語”?!办`雞”就是當時百越族系中的圖騰。此外,百越族系中有一個“稻作文化”,是古人們所崇拜的代表美麗、美好的“禾谷夫人”,同樣也是“跳花棚”祭神儀式中的一部分。
(二)受道教的影響頗深
化州的“跳花棚”深受我國道教文化的影響。道士(又稱“喃嘸佬”)是整個“跳花棚”活動的主持人。喃嘸佬最開始是主持民間祭拜神靈活動的人,但受到道教的影響,他們又被稱為“道公”,其頭上戴著道冠,身上穿著道袍,并且采用道教的祭拜習俗。道公的祭拜儀式已經(jīng)深刻影響到了“跳花棚”。在它的祭祀活動上,所謂的道士要把神像恭敬地請進搭建的花棚中,并向其敬酒、祭拜,同時嘴中還要吟唱。
(三)傳承并創(chuàng)新了“儺文化”
化州的“跳花棚”是儺舞的一種,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它和儺舞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跳花棚”繼承并發(fā)揚創(chuàng)新了儺舞,成為具有濃厚地方色彩和欣賞價值的舞蹈藝術,它在表演形態(tài)、道具、面具等方面都進行了創(chuàng)新?!疤ㄅ铩闭蔑@了鮮明的“儺文化”,是我國寶貴的文化藝術。
“跳花棚”表演動作中的重點是“道叔科”里的動作,即撇里或撇外、跪著群斗、亂扔果子、扭身托腮幫、腳踢著球、手插花等,馬步是儺舞的主要動作,其主要特征是穩(wěn)健?;莸摹疤ㄅ铩眰鞒辛藗鹘y(tǒng)寶貴的“儺文化”,并在歷史發(fā)展中對其進行了創(chuàng)新。
(四)化州的“跳花棚”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
化州的“跳花棚”以它悠久的歷史文化、鮮明的地方特色、豐富的表演體態(tài),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因其有著千百年歷史文化的積淀,因此也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我們既可以追溯化州“跳花棚”的歷史與文化的淵源,又可以在這些淵源中根據(jù)跳棚舞的表演體態(tài)和表演風格,探究到從古至今當?shù)厝说娘L土習俗、文化情感、宗教信仰等。此外,這也為我們了解和探究廣州省化州地區(qū)經(jīng)濟、人文發(fā)展等狀況提供了重要的依據(jù)。
由于歷史的變革、社會的進步發(fā)展、人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化州的“跳花棚”也對其表演內容和形式等進行了創(chuàng)新,例如,現(xiàn)在的“跳花棚”表演時長從傳統(tǒng)的一天一夜縮短為十分鐘,并且在之前的表演內容上加入現(xiàn)在的舞蹈編舞方法,又融合了古典舞蹈的動作,使得“跳花棚”更具有表現(xiàn)力,并向藝術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疤ㄅ铩弊鳛橐豁棇氋F的民間傳統(tǒng)藝術,我們理應繼續(xù)將它發(fā)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趙思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傳統(tǒng)舞蹈[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3.
[2]孫琳.傳統(tǒng)民俗舞蹈“跳花棚”現(xiàn)時發(fā)展狀況[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0(1).
基金項目:茂名市2016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一般項目《化州民間舞蹈跳花棚的傳承與發(fā)展》結題論文,項目編號:2016GJ08。